为什么寒带的人寿命普遍高于热带的人

合集下载

低温养生能长寿

低温养生能长寿

52博 览养生集萃2017.01《黄帝内经》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是说“高处气温低,生活在那里的人寿命长;而低处气温偏高,生活在那里的人寿命偏短”。

现代调查也发现,生活在寒带的人比生活在热带的人平均寿命长10岁以上。

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研究发现,若能将人的体温降低2℃~3.5℃,寿命可延长一倍以上。

究其原因,寒冷能使人的体温降低。

体温低则细胞分裂慢,代谢也慢,衰老就来得晚,寿命自然会长。

按中医理论,阴虚的人需要低温养生——让人体处于相对低温状态。

阴虚的人常表现为五心(手心、足心、心口)发热,低温养生可使人体阴经得以涵养。

冬季阴长阳消,是低温养生的最佳季节。

那么,低温养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少穿一件衣:少穿一件衣,能降低体温。

此外,冬天室温一般不要超过24℃,以穿一件毛衣为宜。

王桂香冷水浴与冬泳也有助于低温养生。

冷水浴可使人体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从热到冷、再从冷到热的过程,使血管迅速收缩、扩张,故有“血管体操”誉称。

少吃一口饭:国外有学者证实,少食可使动物体温下降,使其死亡速度降低1/3以上。

人类也同样,少吃可延寿。

宁静放松:低调处事,精神放松,有利于降低细胞的代谢速度,降低体温,延长人的寿命。

而紧张的情绪会增加细胞的代谢速度,升高体温,从而缩短人的寿命。

当然,人在宁静的状态下,精神情绪及身体各器官都能处在良好状态,利于健康。

选择养阴食品:养阴之品,包括水生植物如水稻、藕,越冬植物如大白菜、萝卜,背阴处生植物如冬菇、蘑菇,冬季成熟食物如冬梨、冬枣等。

冬天多喝井水,地下水养阴;吃体温偏低的动物肉如水鸭和鱼等亦可养阴。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 低温养生能长寿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生命在于静止

生命在于静止

“生命在于运动”是严重误导.郑伟建博士文长寿,英文是life prolonging,是指人能活到多久的自然问题。

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被整个人类津津乐道,人们企图用各种神丹妙药来延年益寿。

虽然从人类平均寿命来看已经增长了很多,但是,从单个的个体来看,能活过100岁的人,依然不是很多。

为什么呢?郑博士认为,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长寿观念出了问题。

因此,今天,郑博士不得不说说人类长寿新说,希望能抛砖引玉,祈福人类活得更久更长寿。

一、“生命在于运动”是误导据不完全考证,“生命在于运动”是十九世纪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概念,此后整个人类付诸实践,以为找到了延年益寿的新秘诀。

其实,郑博士在此不得不炮轰这个“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生命在于运动”完完全全是一个误导。

由于这个误导,导致了很多人反而丧失了生命权。

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出,近年来英年早逝的人中,死于“运动”的不乏其数。

很多人怕生病希望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整天锻炼。

马华,多年前每天出现在央视的一档节目《健美5分钟》的年轻漂亮时尚的女教练,就这样一个每天提倡天天锻炼身体好的女子也会因病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又有多少人是因运动量过多、过大而意外身亡?朋友们查查资料,就会明了无论中国还是外国,这个情况真是普遍存在。

反之,我们看到很多大隐隐于市的人,往往是长寿之人,不争名夺利的大学教授、心平气和的画家、身心舒畅的音乐家、安享晚年的老人,都是长寿者。

一个著名的长寿村,大于10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最长命的竟然120多岁,看看这些长者,发现他们无一人是由于运动长寿的,反而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是静养,静养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何运动反而减寿、静养才会长命呢?郑博士提醒朋友们:从传统的命理学和位理学来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定数,这个定数决定人的生命。

财富、情感等。

具体来说,以心跳次数来说,每个人的一生的心跳次数是一个定数,如果你运动、甚至过量运动,那么,势必在单位时间内你的心跳次数会增加,那么,相对寿命就会缩短了。

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五个温度带的划分一、极寒带极寒带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附近。

极寒带的气温极低,常年都在零下。

这里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寒冷的气温、强烈的风暴和冰雪覆盖的地表给生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极寒带几乎没有植被,只有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能在这里生存。

极寒带的气候对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科学考察队和探险家才会前往这里。

二、寒带寒带位于极寒带的南北两侧,气候相对较温和一些。

寒带的冬季依然非常寒冷,但夏季稍微温暖一些。

这里的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较大。

寒带的植被主要是针叶林,如松树、云杉等。

这些植物适应了低温环境,能够在严寒的冬季存活下来。

寒带的动物资源丰富,有很多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如北极熊、企鹅等。

寒带的居民主要依靠渔业、畜牧业和狩猎来维持生计。

三、温带温带位于寒带的南北两侧,气温相对较暖和。

温带的气温变化较为适宜,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这里的植被丰富多样,包括落叶林、草原、灌丛等。

温带的动物种类也很多样,有许多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

温带地区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很多大城市和农田,人口密度较高。

温带的农业、工业和贸易非常发达,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热带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非常高,常年都在摄氏30度以上。

热带的气候炎热潮湿,降水量丰富,常常有热带雨林的特点。

热带地区的植被非常茂盛,有丰富的热带雨林、湿地和沙漠等生态系统。

这里也是很多热带水果和草药的产地,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热带地区的农业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如水稻、棉花、咖啡等。

热带地区还是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五、赤道附近的热带带赤道附近的热带带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区,气温常年高达30摄氏度以上。

这里的热带雨林气候非常炎热潮湿,降雨量非常丰富,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这里的植被非常茂盛,有着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赤道附近的热带带也是许多热带水果和草药的产地,如香蕉、菠萝、可可等。

由于气候条件恶劣,这里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种植一些适应热带气候的作物。

适度高原养生健身

适度高原养生健身

适度高原养生健身新说高原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大气压、和氧分压低,寒冷、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众所周知,这些特点对人的健康有不良的影响。

所以,居住在高原的人,机体必然会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来适应这一低氧环境,这个过程可能对身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这已经被许多许多高原研究所证实。

,在诸多因素中,低氧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许多问题至今未明了。

例如根据对高原的研究调查表明,高原既有相对较多的百岁老人,又有一些在高原出现的“早老、早衰”、“早亡”的人,因而使平均寿命低于平原人。

有研究表明:高原居民的心、肺、神经、内分泌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均有一定改变。

这些改变与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很相似,因此,学者们提出了“长期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早衰、早老倾向”的观点。

而我国新疆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除了众多的长寿民族外,塔吉克族生活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帕米而高原,却被人称为“云彩上的长寿民族”,百岁老人更为常见。

因此,近些年来,经过国外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对高原环境与人体健康和长寿又有了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说法。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百岁老人占人口比例较其他地区平均比例高,则称之为长寿地区,与平均寿命是不同的概念。

青藏高原的人口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沿海地区,但百岁老人的比例由高于沿海地区,这就说明高原地区如果卫生保健如果能与沿海相当的话,无论平均寿命还是百岁老人的比例均会高于沿海地区。

据我国人口普查报告提示我国四大长寿地区分别是新疆、西藏、贵州、青海。

除了人体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水平、医疗保健水平等基本因素外,还有很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因此适度的高原更加利于长寿1、低氧环境有利于健康养生自古以来,常把山区多长寿的原因归于青山绿水。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山的低氧空气是有益于健康的重要因素。

高山地区氧分压的绝对值下降,海拔越高,氧分压越低。

如海拔5000米高原空气中氧的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

人类生理生化性状的遗传

人类生理生化性状的遗传
(一) 心率和血压的遗传
心率和血压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搏频率,正常成人约为
75次·min-1,生理变动范围一般为60~100次·min-1 心率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所差异,运动员心率可低于60
次·min-1 血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 一
亚比西尼亚人 400 42.7 26.5 25.3 5.5
英国人 3696 43.7 44.2 8.9 3.2
纽约白种人 265 41.5 45.8 9.8 1.9
爱斯基莫人 569 23.9 56.2 11.2 8.7
纽约黑种人 267 46.4 34.1 17.2 2.2
印第安人 120 73.3 25.8 0.8 0.0
※一般人血清中虽没有Rh抗体,但Rh阴性妇女若 孕育Rh阳性胎儿,胎儿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 也可刺激母体产生Rh抗体。遇此即使第一次给 母体输血,也可引起溶血反应。
※ Rh阴性血是一种稀有血型。在汉族人口中,这 种血型的人仅有千分之三,再分配到A、B、O 等血型,比例更是不到万分之一。
九、双生及多生现象的遗传
※人的神经类型取决于两个因素 ※ 第一,遗传决定的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分子结构
不同 ※ 第二,个体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 神经类型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
影响。 ※ 总的看来,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 ※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可能由多基因决定。 ※ 有学者研究,高级神经活动遗传度高达0.90。
二、心肺功能的遗传
般说的血压指动脉收缩压和动脉舒张压。 正常值为(90~139mmHg/60~89 mmHg)
收缩压(SBP):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 力最高。 舒张压(DBP):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血压下降。

人的寿命与禀赋的密切关系,你一定不知道!

人的寿命与禀赋的密切关系,你一定不知道!

人的寿命与禀赋的密切关系,你一定不知道!引言:影响寿命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禀赋,社会因素,非生物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社会的进步、经济发达对人类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延长人的寿命:同时,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损害。

非生物环境因素是指环境中天然的或人为的物理化学因素,如气候因素、地理因素、各种环境污染、辐射等。

赋禀是指父母授于子女的先天资质及体质,在这里主要谈谈禀赋对寿命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提到一个很特殊的词—禀赋。

由此而生禀赋学,专门探讨人体先天体质,其基础是太极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

禀赋学认为,人类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先天体质,决定人类寿命的最大尺度。

明朝人程云鹏著有《慈幼新书》,载:“凡小儿齿迟,语迟,行迟,囟门开大,肾疳等症,皆先天不足。

”赋禀指父母授于子女的先天资质及体质,影响赋禀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遗传基质、胎育保养,外界环境,天时地利等等。

中医学认为,一个人的寿命与禀赋的关系十分密切,禀赋强则体格强健,适应力和抵抗力都强,寿命自然比较长;禀赋低则身体羸弱,寿命一般较短。

赋禀的高低部分取决于父母的元气,及父精母血的盛衰。

人“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即人要依赖母体以成身形,要依赖父精以捍卫外界侵扰。

如果父母的元气充足、精血旺盛,那么子女的禀赋就会高;反之则子女的禀赋低。

而后天养护身体一定要优先考虑脏腑的情况,人体在不同情况下气血总量是相对恒定的,气血有自己的分配规律。

根据人们生存的需要,气血先要确保脏腑器官的需求,然后才是四肢。

脏腑确保气血生产与储存的源头,只有脏腑健康,人体的功能才能互相协调,这样才会有足有的气血储存,供人体日常使用。

这就像一颗植物,要先长根、枝干、最后再长枝叶。

如果在锻炼的过程中过多锻炼四肢和肌肉,却不考虑脏腑的需求和气血的生产能力能否跟得上锻炼的需求,那么五脏六腑互相间气血的协调分配就会被打乱。

这是因为锻炼后,被刺激增多的血管和肌肉同样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虽然身体会对增长的气血需要产生适应和代替,不断加强气血的制造,但气血的增长并不是短期能达到的,一般需要1~3个月才会有明显提升,气血在很长时间会处在“僧多粥少”的境地,四肢就会和脏腑抢夺有限的气血资源,此时,只有通过心肺的超负荷运转来弥补气血的不足,比如,心跳加快,减少对肠胃的血液供应等。

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1.运动是否会使体内有害胆固醇减少?答:是的。

罗兰.巴克利国立研究所对8000名男性志愿者进行的“全国跑步者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长跑的人体内有害胆固醇减少而良性胆固醇增加。

使高血压的人中有一半人血压有所下降,与心脏病发生整体有关的危险也减少了3成。

2.大量吃核桃好不好答:好。

大量吃核桃能减少体内引起心绞痛和脑硬化原因的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这是美国露马林达大学塞倍德博士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

3.开车时打手机为什么不好答:因为开车时打手机太危险,发生的事故率是不打手机时的4倍多,这和酒后开车所发生的事故率一样。

此项调查是多伦多大学的莱迪若麦亚博士和兹布斯拉博士来完成的。

4.牛奶能祛除口中异味吗答:可以。

吃过葱、蒜后,只要喝杯牛奶或用牛奶漱漱口,异味就可以消除。

5.喝醉酒的人能喝牛奶吗答:可以。

喝醉酒的人喝点牛奶,可保护胃黏膜,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6.炒菜能加牛奶吗答:可以。

如果炒菜时酱油加多了,加点牛奶可使味道变美。

7.牛奶可以与糖一起加热吗答:不行。

在80-100°C的高温,牛奶中赖氨酸和糖生成果糖基赖氨酸,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更大,所以,牛奶煮开凉温后,再放糖。

8.早餐牛奶加鸡蛋是最佳组合吗答:不是。

牛奶和鸡蛋的营养价值虽然很高,但铁却很难吸收,还需其他食品来补铁,最好有动物的肝、血、肉类、鱼类、蔬菜搭配着吃。

9.牛奶可以与药同服吗答;不行。

牛奶虽说是补充营养的好食品,但有很多的药物会使牛奶产生不良物质,反而会影响健康。

可在服药前先喝点牛奶,可以保护胃黏膜。

10.何时喝牛奶最佳?答:晚上。

11.豆浆和鸡蛋一起吃好不好?答:不好。

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结合会失去营养价值12.西红柿与黄瓜一起吃好不好?答;不好。

你了解身体的温度吗?——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你了解身体的温度吗?——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你了解身体的温度吗?——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

温度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体温在35℃~41℃时,人的意识尚清醒;当体温超过41℃时,人体的肝、肾、脑等器官将发生功能性障碍,连续几天42℃的高烧,足以使成年人死去;而当体温下降到35℃时,人的死亡率约为30%;低于25℃度时,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体温保持37℃左右的相对恒定的规律。

因此,人体的温度对身体有着生死决定的重要意义。

体温低代表身体寒冷,血液遇热则行,遇寒则凝。

体温低血液循环就慢,而血液是给我们人体带来营养,带走垃圾的唯一载体。

血液循环慢了,带来营养速度变慢,就会加速人体的衰老;带走垃圾的速度慢了,体内毒素代谢不掉沉积以后引起自身中毒。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梅尼契柯夫说“疾病和衰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身中毒”。

自身中毒的危害:当毒素进入血液,侵袭脏腑器官就会造成器官的衰退加速。

体温低对人体的具体危害:(一)对心脏的危害:我们的身体具有自律调节作用。

心脏是动力泵,当我们体温比正常体温低0.5℃的时候,为了保证身体各脏腑供血量,心脏就要加快泵的速度,比体温正常的人的心脏至少每分钟多跳10次,一小时多跳600次,24小时多跳14400次,一年5256000次,10年就比体温正常的人多跳了52560000次。

心脏就会越来越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另外,血液运行慢,冠状动脉的营养供给变慢,心脏跳动缺乏动力,就会导致各种心脏疾病,如出现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减慢、增快或不规则)、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

同时,血液运行慢,心脏细胞代谢的毒素不易排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脏疾病。

(二)对大脑的危害:人的头部占人体重量的5%,可是它要用人体25%的血液(脑细胞是靠气和血来滋养的)。

人体中脑细胞不能再生,所以比钻石还要金贵。

体温低,血液运行速度变慢,给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脑细胞就开始逐渐的衰老。

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好,重者会出现脑缺血、脑梗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寒带的人寿命普遍高于热带的人
2017-02-03
理论上是寒带人长寿些,热带的人命短些,因为热带气温高,会加速身体代射,衰老加剧.这些都只是理论.貌似现在没这个说法,最长寿的是日本人,难道那是寒带?
人类的寿命问题自本世纪以来逐渐受到人类的关注,要知道,在早期人类的时代,当衣食住行的基本诉求还没有在大多数人类领土上被满足时,这个命题并不存在。

在人类活动趋于安逸稳定之前,恐怕狂野的大自然让早期人类体验过‘一千种死法’。

人类的寿命在那时的人类看来更多取决于一个人的造化和运气,西方一些宗教学者认为这也是最初原始的宗教和信仰的行程原因之一。

随着人类文明城市化程度的初步加深,我们逐渐意识到,即使生活在和平时代,我们身边的双胞胎兄弟姐妹还是相差好多年死去,这就激起了人们对寿命的极大兴趣。

逐渐的,对于人类寿命的各类研究实验,学科,学说自此在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作为探索人类长生不老终极要义的敲门砖,人类寿命的秘密成了二十世纪的十大未解之谜。

我们无法完全的从各个角度去讨论人类寿命的影响因素,因为这其中甚至包括了太多诸如:睡眠、基因、性别、幸福指数、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用药史的因素,涉及领域之广,学科之综合程度让人汗颜。

大数据时代下铺天盖地的统计学家让我们从各个有趣角度对寿命有了全新的认识,美国《自然》杂志甚至在25年前统计了左撇子和正常人对比的寿命,令人惊讶的是左撇子竟然比正常人平均寿命少了将约3.7到8年。

这个数据可能会让著名左撇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汗颜。

鉴于影响寿命因素的多样性和负责性,本文只对气候环境,尤其是温度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

澳大利亚媒体人约翰-约翰逊曾做过统计,地球所有处于热带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为64.4岁,而所有处于非热带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为72.1岁。

其中,热带地区(包含约144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40%,其他地区的人口约占60%,国际人口联合会预计到2050年,热带和非热带地区总人口将达到趋近各占50%。

乍一想,生活在热带的人大多处在常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基础代谢相对快,细胞老化快,好像寿命短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报告统计,从1950年到2010年,热带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从41.6岁稳步增长到了64.4岁。

同时期,热带地区的新生儿死亡率从16.1%降低到了5.8%(同时期非热带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已经低至3.3%)。

热带地区女性平均寿命普遍比男性平均寿命长,且此差距在近六十年间还在持续增长。

1950年热带地区与非热带地区人均寿命寿命差为12.6岁,到2010年两者差距已缩小到7.7岁。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寿命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计算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平均寿命,算法是这时期所有人的寿命总和除以人数。

这其中也会包括死亡的新生儿,但大部分不会将流产儿作为新生儿死亡计算。

针对气候对寿命的影响,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专家小组曾经用昆虫做过实验,他们把昆虫放入寒冷的环境中,结果寒冷环境中的昆虫寿命相比于正常环境下的同类得到了显著的延长。

近期,加利福尼亚大学用鼠类还做了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可以让老鼠寿命延长达到20%左右。

然而在把此实验结果向人类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中,人类学家们却经历了重重难以克服的困难。

人类作为
一个及其复杂的有机综合体,其运作机理和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和低等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已知低温的确可以降低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但新陈代谢的速率与人类寿命的关系却远比这复杂得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赤道附近的许多热带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下,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差,各类疾病经常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加之战乱频发,这些非自然因素都在毫无疑问地导致着热带地区人类的寿命无法仅受温度和气候单一变量的影响。

如果真的想控制好其他影响人类寿命的变量,且抛开可行性不说,就想而知这注定会是一场多么违反人类道德伦理的试验。

再来看一个有趣的反例,新加坡地处热带,根据2016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据报告显示,其国民人均寿命为83.1岁,位列全球第三(其中新加坡女性平均寿命为86.1,整整比男性平均寿命多出了6岁)。

反观提到寒带人们通常最先想到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男性平均寿命只有令人咋舌的64.7岁,女性平均寿命76.3岁,综合平均寿命为70.2岁。

战斗民
族不负其名,男性平均比女性少活约12年,这在中国已经是差了一轮。

所以梅德韦杰夫劝男性公民饮酒一定要适量,尤其是伏特加,然而就像中国南方部分地区仍然保留了吃野物和昆虫的传统一样,俄罗斯的寒冷让人们从很久之前就保留了酿酒,喝酒,并喝高度数的酒的习惯,这在寒冷的地方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但即使仅对比新加坡和俄罗斯的女性平均寿命,相差仍然接近十年。

总结以上,我们得出的结论粉碎了寒带人比热带人长寿的观念。

我们经常听到长者感叹,有的人抽烟喝酒一辈子还长寿,有人一辈子烟酒不沾热爱运动却早早离开人世,到最后好像一切所谓的长寿秘诀都是空谈。

的确,基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容小视的,但是后天的生
活习惯仍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看看常年领跑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的生活习惯,我们不难理解其中原委。

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七十岁高龄当选,这个年龄本身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国家的男性平均寿命,所以人类的寿命的命题实在是耐人寻味。

或许人类花巨资探索宇宙之前应该花费更多精力先了解我们自身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