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over

合集下载

教师基础素养知识点总结

教师基础素养知识点总结

教师基础素养知识点总结一、教师的基本素养概念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选择和决策。

良好的教育理念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确切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意义。

教师应当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视。

2. 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改进,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3. 课堂管理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衡量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课堂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情感的调控、学生心理体验的保障等方面。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也能够使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

教师应该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调控课堂秩序,包括利用肢体语言、声音控制、情感沟通等多种方法。

4. 教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教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评价等多种形式。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评价更加多维度、全方位。

5. 个人修养教师的个人修养是指教师在思想、品行、言行等方面的修养水平。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和榜样。

教师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先,为学生成长发展负责。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over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over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

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汇

本文档总结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素质与能力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教育心理学
-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 研究理论:如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研究理论和构建主义研究理论等。

- 教育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准则等。

2. 教育学原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如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的功能等。

- 教学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和创造法等。

-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组织与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行政法等。

- 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章程的制定、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等。

4. 教育伦理与教育职业道德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等。

- 教育伦理问题:包括教育伦理问题的起因、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等。

以上仅为部分知识点,考生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更全面的复与研究。

祝您考试顺利!。

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

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点总结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教学理论、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知识包括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知识、课堂管理知识、教学评价知识等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关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只有充分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方法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关教学方法的知识。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根据教学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管理知识课堂管理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关课堂管理的知识。

课堂管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知识包括如何制定科学的课堂规则,如何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

四、教学评价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关教学评价的知识。

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知识包括如何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反馈评价结果等方面。

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运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力、网络教学能力等方面。

一、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是指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资料全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许多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键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点,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教育教学知识点1.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指关于教学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研究。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教学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等,以便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关于学习过程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研究。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以便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便设计出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观察和访谈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巧,如提问技巧、引导技巧和激励技巧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能力知识点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的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设计能力,以便设计出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管理学生行为和学习氛围的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以便创造秩序井然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教学评估能力:教学评估能力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教学评估能力,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迅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

《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

《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小学复习重点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小学复重点
一、素养概述
教育教学素养是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因此,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对于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素养的重要性
1. 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研究特点,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2. 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可以加强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

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 拥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教师能够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
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升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提高对学生的关注
和指导能力。

三、小学复重点
小学生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复要针对性和针对性。

以下是小学生
复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1. 语文:重点复识字、词语辨析、基础阅读理解和作文写作等
方面的能力。

2. 数学:重点复四则运算、长短量、图形与位置、时间与日历、分数与小数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重点复基础单词、常用短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交际能力。

4. 科学:重点复生活常识、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5. 社会:重点复社会生活常识、国家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小学复习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
进行复习,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近年来,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总结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提升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教师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便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包括授课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同时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只有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教师才能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游刃有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个人发展。

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综合素质是指教师除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之外所具备的一系列素质。

它们包括但不限于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首先,综合素质是教师实现个人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教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一项综合素质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综合素质是教师展示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

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通过领导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与同事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最后,综合素质是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知识点总结1教学技能的观点:活动方式说,行为说,结构说,能力说,知识说;2、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的含义: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整体体现;教学技能是内外兼修的结果;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燕尾服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体经验与教师群体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多样性和简约性的统一。

5、教学技能的分类: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择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6、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

包括以下目标:掌握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熟练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提高训练意识,掌握训练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和个人教学风格。

7、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9、微格教学由美国瓦特爱伦创立。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10、微格教学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11、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提供示范;组织讨论,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再循环。

12、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13、备课:是指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14、备课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课程的领悟和把握,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教学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二是深入章节。

15、备课类型: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6、备课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17、钻研教材的意义: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18、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精读教材,深层领会(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抓住关键);精细加工,再创教材(教材语言的转换,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内容的增补,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19、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知性加工;二是趣味性加工;三是操作性加工。

19、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要求。

20、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学生对学生认识状况;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班集体情况。

21、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和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反馈法;摸底测验法;资料分析法;阶段判别法;22、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分为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进度计划。

23、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24、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

25、“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过关键性目标,是途径。

26、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外显的而不能是内隐的,其表述要具有可测性;27、教学进度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招待不能随意更改。

28、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

29、板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条理性。

30、教案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

31、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可交互操作,可方便地改作课件。

课件是电子教案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

32、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要高度重视,端正态度;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33、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包括:导入,讲授,提问,倾听,对话,板书,反馈和强化,结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34、课堂导入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35、课堂导入的类型:直接导入,复习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审题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3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37、课堂讲授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38、讲述包括叙述、描述;讲解包括解说式讲解,解析式讲解,解答式讲解(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科学性,简明性,教育性)。

39、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0、提问类型: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41、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合理地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目的确定,把握时机;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2、课堂倾听的内容: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43、课堂倾听的类型:介入型倾听;非介入型倾听;44、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欣赏学生的独特性;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倾听后要及时反馈。

45、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46、课堂对话的作用: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7、课堂对话的类型: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

4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营造对话的气氛;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要提高对话质量。

49、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50、课堂板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51、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52、文字式板书包括:纲要式板书,语词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演算式板书。

53、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要文字精当,科学性强;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54、教学反馈的作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作用。

55、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反馈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要多途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反馈必须准确,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56、结课作用: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结课具有教学过渡作用。

57、结课方法:归纳结课;比较结课;活动结课;悬念结课;拓展延伸结课。

58、结课的基本要求:结课要有针对性;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要简洁明快;要有趣味性;59、作业分类:按完成作业的时间和目的不同进行分类:课前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按完成作业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作业,实践作业;按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分类: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60、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效地调控教学。

61、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内容要精心选择,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题目要有启发性,形式要灵活。

62、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方式要灵活,要尊重学生,批改态度要认真,批改符号要统一,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63、课堂观察的范围: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神态表情,学生活动。

64、课堂观察的方法:目视法(扫视,巡视,注视,凝视),提问法。

65、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学习成绩,光环效应,期望效应,刻板效应。

66、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要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把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67、作业分析的步骤:首先,确定作业分析的对象;其次,划分分析单位的类目;第三,进行评判记录;第四,列表分析。

68、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69、教学口语的功能: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育。

70、教学口语的分类:说明性,叙述性,描述性,论证式,抒情式,评价性,演示性和概述性语言。

71、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响度,语速,语调和节奏。

72、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提高内在修养水平,强化语言外化能力,在实践进行训练。

73、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条例规范,内容科学,合乎逻辑;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74、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75、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息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强化功能;76、教态语言的类型:身姿变化,面目表情和外表修饰。

77、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身姿要稳重端庄,自信得体;表情要真实自然,适度适当;衣着要相实整洁,美观大方。

78、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义: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79、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交流学习方法。

80、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明确学法指导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法指导要遵循学习规律,善于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应着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法指导要与学性研究相结合,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