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云南的歌会》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为下列多音字注音a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c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d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答案:a xìng b hèc mó d hè,sàn解析:分析:高兴读xìng,兴奋读xīng;酬和读hè,和睦读hé;模仿读mó,模样读mú;唱和读hè,和谐读hé,散落读sǎn,散场读sàn.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注音,结合语境根据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确定读音。
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迤西()龙吟凤哕()辟疫免灾()即物起兴()不犯忌讳()答案:yǐ|huì|bì|jí|huì解析:分析:迤读yǐ,不要误读成yí;哕读huì,不要误读成suì;辟读bì,不要误读成pì;即读jí,不要误读成jì;讳读huì,不要误读成we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3.根据拼音写汉字蹲jù() jīng条() 土kǎn() chún朴()nuò米() uò木() pì喻() 晨光xī微()答案:踞|荆|坎|淳|糯|柞|譬|熹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写词语。
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再现课文中词语,然后正确书写。
容易错的字有:譬、熹、淳(容易错写成“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课文要关注词语的积累和记忆。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蹲jù( ) 酬hè( ) pì( )喻xī( )微忌huì( ) chún( )朴答案:踞|和|譬|熹|讳|淳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读·书(12分)1.亲爱的同学,富有哲思的语言可以帮你成为智慧的人。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将其内容用简体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让人齿颊留香的,不仅有品不够的春味,还有读不厌的古诗文。
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信息,将相关诗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花事情绪相关古诗文花开不同赏忧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春望》)陶醉“(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花落不同悲惊喜“(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旷达“(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读·思(38分)(一)迎风飞扬,书写靓丽青春。
学校组织“搏击青春,放飞梦想”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活动一:志在四方自强不息】3.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人生的黄金时期在青年。
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
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1)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2个。
(2分)( ) ( )(2)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力量,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实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襁.褓(qiánɡ) 绚.丽(xuàn) 堕.落(zhuì) 丰硕.(shuò)B.奠.基(diàn) 抉.择(jué) 儒.家(yú) 彷.徨(fánɡ)C.湛.蓝(zhàn) 束缚.(fù) 萦.绕(yínɡ) 蛮横.(hénɡ)D.挑.拨(tiǎo) 卑鄙.(bǐ) 诬.蔑(wū) 逸.事(yì)【解析】A项,“襁褓”中的“襁”应读qiǎnɡ,“堕落”中的“堕”应读duò;B项,“儒家”中的“儒”应读rú;C项,“蛮横”中的“横”应读hè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3分)A.悲愤恐怖赋予光明正大B.捶击畅游前缘不修边副C.顽固饱满宣告招摇装骗D.狡辨枯燥挚爱行将旧木【解析】B项,“不修边副”应写为“不修边幅”;C项,“招摇装骗”应写为“招摇撞骗”;D项,“狡辨”应写为“狡辩”,“行将旧木”应写为“行将就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这件事你怎么解释都难以自圆其说....。
B.台风来袭,一叶小舟在风口浪尖....飘忽不定。
C.那些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是不会交到真朋友的。
D.对他的错,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不应该袖手旁观....。
【解析】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
4.(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páng)悲愤相辅.相成(pǔ)阳奉阴为B.诬蔑.(miè) 捶击挑拨离间.(jiàn) 格物致知C.襁.褓(qiǎng)萦绕强.词夺理(qiáng) 暴风聚雨D.挚.爱(zhì) 枯躁分崩.离析(bēn)多多益善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所做的一切是光明正大....的,没有半点亏心的地方。
B.街头总有自认为聪明者招摇撞骗....,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C.他被突如其来的质疑弄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D.课堂上,语文老师强词夺理....,讲课深入浅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生会主席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B.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食品的抽样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食品重现百姓餐桌。
D.为了全面实现刷脸取款等快捷服务,农业银行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解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③D.③②①④⑤5.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12月10日上午8时25分,昌赣高铁G5011次模拟载客试运行列车顺利地从南昌西站开往赣州西站,途中只花了1小时50分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6分)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
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②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
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这就是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①合为一体。
(1)语段中加点字“拙”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zhuōB. zhuóC. chùD. chū(2)在语段中的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1分)A. 溶B. 熔C. 融D. 镕(3)在语段中的②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迷途知返B. 另辟蹊径C. 万劫不复D. 误入歧途(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B.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
C. 这就是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
D. 这就是因为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2. 【2022·徐州模拟】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希望实现的梦想,而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的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都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其实也在缔造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 ⑤④②③①B. ①④⑤③②C. ①②④⑤③D. ⑤③②①④3. 下面是小明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针对这段话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八年级(5)班的小明。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精品练习题(原卷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精品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èng)逸事..(yì)舐.干(shì)调拔离间.(jiàn)B.野蛮.(mán)堕.落(zhuì)诬蔑.(miè)肆无忌惮.(dàn)C.严.峻(jùn)徘徊.(huí)祈.祷(qí)强.词夺理(qiáng)D.严峻.(jùn)反诘.(jí)奠.定(diàn)弄巧成拙.(ch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岐途枯躁相辅相成分崩离析B.湛蓝挚爱招摇撞骗无可指摘C.萦绕总裁名人轶事精兵减政D.嘹望凋零义愤填膺理直气状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_____(A.诬陷B.诬蔑C.诽谤D.中伤)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⑵王阳明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________(A.探究B.考察C.探察D.观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⑶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________(A.扶植B.培植C.培养D.扶持)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
( )⑷.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_____(A. 显示 B. 表现 C. 凸显 D.突出)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无所畏惧相辅相成漫不经心分崩离析B.安分守己怀疑求真出类拔萃细心呵护C.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D.阳光明媚袖首旁观栽种竹子挑拨离间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晓.得(xiǎo)卑.劣(bēi)蛮横.(hèng)格.物致知(gé)B.缅.怀(miǎn)彷.徨(páng)埋没.(mò)挑拨离间.(jiān)C.阻碍.(ài)膏.药(gāo)剥削.(xiāo)招摇撞.骗(zhuàng)D.凸.显(tū)超越.(yuè)严峻.(jùn)愧.不敢当(k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署假屠杀探察袖手旁观B.激变检讨清谈不知所错C.纳闷继承控制远近闻名D.采访恢复推祟不以为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们班的班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B.只要我们做到光明正大....,心底无私,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C.他老是爱强词夺理....,有谁愿意跟他讨论问题呢?D.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4.(2017甘肃庆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难。
B.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D.华亭县关山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2017湖北咸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括号内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1《端午的鸭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
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内容。
2、选文中“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选文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鸭蛋的怀念之情,可是文中却为什么说“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4、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节日的旧风俗正在逐步的消失,你觉得可惜吗?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附答案1、解析:本体是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答案:①、家乡鸭蛋的名声②、家乡鸭蛋的特色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品味能力。
此处是细节描写,语言“造型”,一个“吱”字使人如闻其声,极其形象生动。
答案:不可以。
“吱”字写出了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咸鸭蛋时的快感,绘声绘色,一个字就写出了事物的特色韵味。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内涵的把握能力。
体会这句话的含意要注意联系本文的主旨。
答案:作者写鸭蛋,其实是寄托故乡的情结,作者不仅仅是喜欢故乡的鸭蛋,而且也喜爱故乡的一切,也希望异乡人对高邮的了解不仅限于鸭蛋,而应有更多的理解4、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2《云南的歌会》(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
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
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
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
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
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
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
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
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选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2、结合文章回答,为什么"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3、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优美形象,请认真品味,加以评析。
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
4、假如你也在"金满斗会"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请认真揣摩,加以描绘。
附答案1、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这是文章的一个重要段落,要注意其相对独立的特点。
答案:主要描绘了"云南的歌会"中"金满斗会"的情景。
2、解析: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际是对歌会的意义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这些老年人的心理,我们才能知道云南歌会的真正价值所在。
答案:因为在歌会上,老年人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看到下一辈熟悉了,心里高兴。
3、①解析:本题意在使我们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修辞手法在文中往往是为了烘托某种气氛而使用。
答案:这句话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的松涛,借描绘松涛刻画出声音虽小但雄浑有力、气势恢弘的特点。
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外貌描写作用的把握能力。
外貌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案:外貌描写;表现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
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回答时发挥自己想象,着重描绘自己的感受即可。
答案: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3《云南的歌会》(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
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
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
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
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1、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起到什么作用?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哪些民俗吗附答案1、描绘了山野对歌的场面。
2、“多”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在下文与“也唱其他故事”照应。
因此,此处一个“多”字用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3、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4、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4《吆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②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
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③“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
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
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
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④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⑤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还有唱话匣子的。
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
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
我也听过一张不说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张片子从头笑到尾。
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讨厌胜利公司那个商标了:一只狗蹲坐在大喇叭前头,支棱着耳朵在听唱片。
那简直是骂人。
⑥那时夜里还经常过敲小钹的盲人,大概那也属于打击乐吧。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还有过乞丐。
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
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2、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作者详细介绍了夜晚的吆喝声。
3、第⑥段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吆喝声?认真品味一下,说出你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课文介绍了丰富多彩的老北京吆喝声,你觉得哪一种吆喝声最有趣?简要说说理由。
根据自己理解回答。
附答案1、领起下文的作用。
下文就是具体描写早晚、四季的吆喝声。
2、因为夜晚的吆喝内容比白天更丰富,它不仅仅包括叫卖声,还有唱话匣子的、敲小钹的盲人以及乞讨声。
3、敲小钹的盲人吆喝声和乞丐的乞讨声,表达作者对替人算卦的骗人的迷信行径的鄙夷和对生活落魄的乞讨者的同情。
4、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内语段阅读题及答案5《吆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