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勘查 (1)

合集下载

事故调查中现场勘察包括的内容

事故调查中现场勘察包括的内容

事故调查中现场勘察包括的内容一、调查前准备在进行事故现场勘察之前,调查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故类型等。

其次,他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如事故报告、目击证人的陈述、现场照片等。

最后,他们需要制定勘察计划,明确勘察的目的和重点,确保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现场勘察1. 现场外观勘察调查人员首先进行现场外观勘察,包括对事故地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记录。

他们会注意到周围的建筑物、道路、标志牌等,以了解事故发生时的环境情况。

2. 现场内部勘察接下来,调查人员会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内部勘察。

他们会仔细观察事故现场的布局和结构,记录下每个重要的细节。

他们会注意到事故现场的损坏情况、物品的位置和状态等。

3. 证据收集在现场勘察过程中,调查人员会收集相关的证据。

他们会收集物证,如痕迹、碎片等,以及拍摄现场照片和视频。

他们还会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多的证据支持。

4. 目击证人询问调查人员会与现场的目击证人进行询问,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目击者的观察。

他们会详细记录目击证人的陈述,并与其他证人的陈述进行比对。

5. 专家意见征询在需要的情况下,调查人员会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

他们会邀请专家对现场勘察结果进行解读,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三、勘察报告根据现场勘察的结果,调查人员会撰写详细的勘察报告。

报告中会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现场勘察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调查人员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现场勘察,调查人员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和证据,对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分析和判断。

因此,现场勘察是事故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调查提供了实质性的依据,有助于揭示事故的真相,保障公平公正的司法处理。

现场勘查的步骤

现场勘查的步骤

现场勘查的步骤
一、现场勘查前准备
1、准备现场勘查材料:根据勘查内容,确定必需的勘查材料,备齐各种必须的记录、勘查书、量测工具及相关的记录纸、影像、打印文档等。

2、人员组织安排:根据勘查内容和特点,安排勘查人员,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的断层线特征,避免出现漏查或重复查重的情况。

3、准备勘查表格:勘查表格是勘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记录工具,应指定相关的人员负责制定勘查表格,以便在进行现场勘查时能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现场勘查
1、拍摄现场照片:在勘查进行前,拍摄现场照片,以便实现对现场状况的完整记录。

2、灵活变通:在勘查过程中,应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变通技巧和工具,以最大限度地收集到尽可能全面的勘查信息。

3、勘查记录:在实施勘查过程时,应认真的记录各项勘查信息,并及时归档。

4、对比勘查:在实施勘查过程中,应仔细比较前后的勘查信息,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出现的变动或有趣的现象。

三、现场勘查后处理
1、数据分析:对勘查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各项勘查信息,以便找出其中所包含的潜在线索。

2、报告编写:将勘查数据整合,编写出完整的现场勘查报告,包括现场照片、勘查绘图、勘查记录数据等。

3、数据存档及归档:将现场勘查获取的信息整理归类,进行数据存档,以便日后及时使用。

简述现场查勘六要素的内容

简述现场查勘六要素的内容

简述现场查勘六要素的内容现场查勘是指保险公司的查勘员在出险现场实地勘查和调查,确定损失事实和赔偿标准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场查勘需要遵循六个重要要素,具体内容如下:
1.时间: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快开展工作,避免证据的丢失和影响事故的真实性。

2.地点:仔细察看出险现场,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具体地点和周边环境等。

3.事故证据:识别、记录、收集和保存现场的各种证据,包括照片、视频、物证等,证据越完整、越详细,后期赔偿过程中就越有利。

4.当事人资料:对事故中的当事人进行核实,包括个人信息、车辆行驶证、保险单等资料,确保赔偿过程中或后期不发生矛盾或争议。

5.事故经过:根据现场所得证据,分析、判断事故的发生过程和责任,制定合理的赔偿方案。

6.手续办理: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启动赔偿程序,保证相关的手续办理可以顺利进行。

以上是现场查勘六要素的详细内容,对于保险公司或赔付机构的查勘员来说,要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并推进赔偿工作。

现场查勘的主要内容包括

现场查勘的主要内容包括

现场查勘的主要内容包括:1.车辆刹车痕迹。

据此判断肇事前车辆行驶速度及行驶路线。

2.车辆碰撞所遗留残碎的物体(例如:塑件碎片及灯具玻璃碎片等),根据刹车痕迹及遗留的残碎物体,确认和判断车辆瞬间碰撞第一接触点。

现场查勘方法:(一)沿车辆行驶路线寻找现场痕迹⑴刹车印迹。

车辆遇情况采取紧急制动后与地面磨擦会出现炭黑拖印。

⑵碰撞、碾压、刮、擦、挤等痕迹。

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车辆与牲畜、车辆与其他物体接触后双方留下的痕迹。

⑶现场遗留物。

车辆发生碰撞后所剥落的漆皮、玻璃碎片、脱落破碎的汽车零件。

(二)确定肇事接触部位确定肇事接触点。

对处理事故起关键作用。

接触点是形成事故的焦点,又是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接触部位是多种多样的,要经过深思熟虑,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

现场查勘的判断与分析现场查勘人员经过现场拍照、测量以及收集物证、人证后应首先判断分析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其次,因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需要,还应对肇事车辆的车速、碰撞接触点,以及现场的痕迹进行的分析。

一、判断肇事车辆的车速机动车辆肇事前的行驶速度是分析事故原因的生要因素。

对肇事车辆的行驶速度主要依据现场遗留痕迹作。

目前,现场查勘判断车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车辆的制动拖印以及散落物抛出的距离等来估算车速。

机动车辆肇事前,驾驶员多会本能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所以事故现场上一般都留有制动时车辆抱死滑移的痕迹(但对于一些高档进口车辆有防抱死装置的则可能没有轮胎滑移痕迹),即所谓的制动拖印。

汽车制动时,当车辆制动器的制动力大于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时,车轮将抱死不转,并在路面上沿汽车行驶方向向前滑移。

二、判断碰撞接触点碰撞是指运动着的车辆以其运动方向的正面与对方接触的事故。

碰撞接触点就是碰撞双方最初的接触部位在路面上的投影位置。

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形式有机动车辆碰撞行人、碰撞自行车、碰撞固定物体以及机动车相互碰撞等。

碰撞的形式有正面碰撞、追尾碰撞、侧面碰撞等。

当车辆与相当质量的车辆或物体碰撞时,由于运动惯性瞬间受阻,运动是碰撞事故的一个特点。

勘查试题及答案

勘查试题及答案

《现场勘查》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

根据犯罪现场在犯罪事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将其分为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2。

现场勘查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

3。

勘查重大、特大案件现场,一般可将勘查人员分为现场访问组、现场勘验组、现场保护组和机动组等几个组分头开展工作.4。

现场实地勘验一般要经过巡视现场、静态勘验和动态勘验等三个步骤。

5. 保护现场痕迹物证的方法主要有警戒法、标识法、遮盖法和转移法、提取法等五种.6. 根据案件发生后至勘查前有无变动,可将现场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7。

范围较大、中心部位不明显、痕迹物证比较分散的现场,通常可采用由外围向中心的勘验顺序。

8. 在访问开始时,侦查人员必须告知访问对象应如实提供情况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9. 对作案地点可通过研究现场上反常情况、犯罪痕迹、尸体上或者尸体附近的异常物质和调查访问等几个方面的现象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主体现场,关联现场 2、县级 3、现场访问组、现场勘验组、现场保护组4、巡视现场、静态勘验、动态勘验 5、警戒法、标识法、遮盖法6、原始现场、变动现场7、从外围向中心 8、如实提供情况9、反常情况,犯罪痕迹,尸体上或者尸体附近的异常物质,调查访问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犯罪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

2、现场分析:又叫临场讨论,它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勘验,检查和调查访问以后,在现场勘查指挥人员的主持下,根据勘验、检查和调查访问所获得的材料,对在现场上发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力求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判断的活动。

3、个体勘验,也称为详细勘验,是侦查人员对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品、人身、尸体逐一进行观察、检验、记录和提取的一项勘验活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一)简述现场保护的任务:1、核实情况,迅速上报;2、划定范围,设置警戒;3、收集案件资料,登记在场证人;4向侦查人员反映现场保护情况。

施工现场勘查表1

施工现场勘查表1
2.各类地下管线资料是否齐全,并制定了安全保护措施(提供地下管线布置图,并对场地管线做出标示)
是()否()
3.施工现场“三通一平”是否完成
是()否()
4.有无违法开工行为
有()无()
建设单位意见
现场踏勘意见
现场情况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踏勘人员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备注:1、此表一式三份,建设单位、踏勘人员、施工许可证发证部门各执一份。
2、现场踏勘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单位各负责人需到场,并提供建设工程规划平面图、施工图。
济南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现场踏勘
情况记录表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
工程地点
投资金额
结构形式
框架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总包单位
项目经理
联系电话
监理单位
/
总监
/
联系电话
/
中标时间
办理质量监督时间
办理安全监督时间








内容
踏勘记录
1.申报工程位置与现场踏勘位置是否符合规划相关要求
是()否()

现场查勘记录范文

现场查勘记录范文

现场查勘记录范文时间:2024年8月10日下午2点到4点地点:小区一栋楼的二楼记录员:XXX一、现场情况1.事发时间:2024年8月6日下午3点30分左右。

2.事发地点:小区一栋楼的二楼。

3.事件描述:据报警人称,当时听到二楼发出巨大的咔嗒声后,怀疑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报警后消防部门赶到现场,并迅速疏散了居民,经初步调查,发现是一台洗衣机发生了故障,引起了短路并导致爆炸。

无人员伤亡。

二、事故经过1.鉴定人员先对现场进行了初步勘查,确定爆炸发生地为洗衣机所在的洗衣房。

2.根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确定爆炸发生前没有异常气味或声音。

3.洗衣房内的洗衣机已严重损坏,外表破裂严重,控制面板烧焦。

4.洗衣机所在墙壁也受到破坏,出现明显裂缝。

5.基于现场勘查和初步分析,判断爆炸主要原因是洗衣机内部电路发生短路。

三、现场证据及处理1.现场保留了洗衣机残骸、控制面板、电源线等重要证据。

2.洗衣机残骸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短路原因。

3.现场明显有灰尘和烧焦味,部分墙面有碎裂痕迹。

4.为确保安全,消防人员已切断了电源。

四、调查分析1.根据现场勘查和初步分析,洗衣机内部电路发生短路是爆炸的主要原因。

2.电路短路可能由于设计缺陷、老化零件或人为错误等原因导致。

3.由于无法进一步调查洗衣机的使用历史和维护情况,目前无法确定短路的具体原因。

五、处理措施建议1.提醒用户定期检查和维护家电设备,及时更换老化零部件。

2.建议生产厂家完善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加强对电路短路的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3.洗衣机的使用者应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电设备,尽量避免使用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的电源线。

六、结论经过现场勘查和初步分析,确认此次事故是由洗衣机内部电路短路引起的爆炸。

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洗衣机及其周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议生产厂家提高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水平,用户要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家电设备,并遵守正确使用方法,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侦查案例分析

侦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现场勘查情况(1)××年2月16日下午,某单位职工张某向公安局报称:他的13岁女儿张惠于昨日下午放学未归,四处寻找未信。

公安局接报后当即查找未果。

2月22日晨7&nbsp:&nbsp40,某单位职工刘××上班时,在该单位办公楼东北270米处土沟内发现一女尸,随即报告。

经辨认,死者系失踪的张惠。

现场勘查所见:现场土沟位于马路东侧13米处,南北朝向,沟长65米左右,沟宽近4米,沟深3米,沟呈上宽下窄的坡状。

沟底土质潮湿,无杂草杂物。

尸体伏卧于土沟西沿土坡上,头南脚北,面朝东,右臂、手伸向沟底,左臂、手向右上方弯曲,右下肢伸向沟底,左下肢平伸。

衣服上沾有类似煤屑、稻草、棉线头、木渣屑等物,衣服干燥。

距尸体右脚1.5米沟底西坡南边,有一白色破旧塑料布,不洁净,在一边角处有不完整的灰煤色右手拇指印一枚。

沿沟底西北坡有一趟旧旅游鞋印,鞋印花纹不清,鞋长27公分,宽不规则;步幅长短不一,与成趟鞋印有长2米的并行拖尸痕迹,在尸体躯干东侧,有一趟向西南方向逃跑的足迹,约长3米,上土坡西岸消失。

鞋印上有类似虫爬的痕迹,左步长78公分,右步长79公分,左脚中外展,右脚小外展,有擦痕和挑痕。

死者身高1•6米,头发黄褐色,短发型,头发中有类似稻草叶、木屑等物,头皮有血痂。

面部青紫,瞳孔散大,眼结膜高度充血,鼻腔外有血流痕迹,口腔内堵塞一男式灰布裤腿,另一裤腿绕在尸体躯干上。

裤长115公分,裤腰98公分,裤子臀部、左腿膝盖内侧有两处补丁,手工技术较好,裤兜内有烟丝末,煤灰微粒等物。

反转尸体检验,死者颈部喉头处及两侧有三处表皮剥脱,阴道张开2X1.7公分,处女膜严重破裂,内分泌物化验有精虫。

全身尸僵消失,背部、臀部、大腿后部有大面积暗红色尸斑,指压不褪色,变动尸体尸斑不变。

尸体解剖,胃内有米饭粒,土豆丝等物150克,大部分已呈乳靡状,腹部已出现轻度腐败绿斑。

现场访问,死者张惠不善于与陌生人接触,2月15日中午1点左右吃完饭,1 :&nbsp40出门上学去,放学未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犯罪现场: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物、时、空的存在及其内在关系的总和。

2.犯罪时间:广.是指犯罪分子产生犯罪意图进行犯罪预备活动到实施犯罪直至被缉获归案的一个较长时间.是对侦查工作具有直接作用的,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时间,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实施犯罪活动的时间。

3.原始现场:刑事案件发生后到现场勘查之前这段时间现场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4.变动现场: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验前这段时间现场受到人为破坏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

5.伪装现场:刑事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验前时间内现场受到人为破坏或重大自然力改变和破坏。

6.现场勘查:侦查人员为实现侦查目的,依法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访问的一项侦查措施。

7.现场保护:刑事案件发生后,首先到达犯罪现场的警察或其他有关人员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和方法,确保8.现场勘验指挥:依法确认的现场勘验指挥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协调、组织现场勘查人员实现完成现场勘查9.现场访问:侦查人员为查明案情,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实地勘验过程的同时或前后,围10.现场勘验检查:(实地勘验,现场检查):指勘查人员运用自身感官和科学技术方法,依法对与犯罪有关11.现场勘验记录:指如实反应刑事案件现场的客观状态和勘察人员执行勘察情况的法律文书和有关图像资12.现场绘图:运用制图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场勘查,准确的记录犯罪现场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位置13.现场分析:是指在现场访问和现场勘查结束之后,现场勘查人员在现场勘查指挥人员的组织下,依据勘14.爆炸案件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运用爆炸手段造成人员伤亡,公私财物破坏的场所及其他遗留有与爆炸15.犯罪现场重建: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根据现场痕迹物证的相互关系,分析判断罪犯现场的行为过程的一16.盗窃案件现场犯罪行为人以非法手段夺取公私财物的处所及遗留与盗窃犯罪行为相关的痕迹,物证的场17.微量物证:物证技术中一个专门术语,是指在案件调查中依法搜集到与案件有联系,通过对其物理或化称。

18.实地勘验:指侦查人员运用感觉器官和各种刑事科学技术手段,依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二.解答论述。

1.犯罪现场构成要素:1、时间、空间要素;、被侵犯的对象及周围物质环境(形态变化要素);3、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要素——构成刑事案件现场的核心(本质属性)2.掩盖犯罪时间的方法:1长途奔袭2幕后操纵3利用物品,推迟犯罪时间4.冒名顶替5.出示假证6.利用他人作伪证3.犯罪现场的特点:1.现场上储存着有关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现场留有大量犯罪证据,起到揭示犯罪的作用3.现场的易变性4.犯罪现场勘察的意义:1.侦查工作的起点和基础2.侦查工作自始自终的客观依据3.发现侦查线索和收集破案证据的重要手段5.伪装现场与变动现场的异同:1.变动的主体不同2.主观的罪恶性不同3.手段不同4.目的不同6.入室盗窃杀人与入室抢劫杀人的异同:同:现场上都有财物的缺少,有搜寻财物的迹象。

异:文进武出,先物后人武进武出,先人后物7.变动现场的变动的原因:1.由于采取紧急措施、排除险情不得已变动现场2.重大自然破坏,在群众没发现之前已遭到破坏3.由于被害人或事主的无知或者无意而改变现场的原始状态4.基层保安人员因缺乏现场保护的知识或采取保护措施不当造成现场变动5.犯罪嫌疑人的因素,在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现场物品、物资依据自身发展演变规律发生的变化8.现场勘查的任务: 1.查明事件性质2.查明犯罪的活动过程(1.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嫌疑人的情况2.犯罪行为及结果.犯罪活动的过程)3. 现场上的反常情况4.发现、提取犯罪证据5.记录现场情况(笔录、绘图或录音、照相、录像)6.适时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人命.排除险情.追击堵截.现场搜查)7.登录和存储现场信息资料8.初步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9.划定侦查范围的方法:一、地区范围:1.根据衣服、鞋帽等制作工艺或特点缩小到其生产地、销售地。

2.农作物植物种类及其所含成分缩小到种植地。

3.商品流通渠道或物品使用范围缩小到其产销地。

4.方言、土语及口音特点缩小到原籍贯及生活地区。

二职业范围1.根据工具种类以及附属物质缩小到拥有单位。

2.根据杀人、肢解技术或操作熟练程度缩小到犯罪嫌疑人可能从事的职业。

3.举止神态、说话内容、衣着打扮或皮肤颜色缩小到职业单位10.现场勘查的要求:及时全面客观细致合法科学11.现场保护的意义:1.有助于查明犯罪活动2.收集犯罪证据3.发现侦查线索4.提高现场勘查效率5.对犯罪现场的正确处置6.保守现场和侦查的秘密12.室内现场的保护方法:1.作案地点在室内的犯罪现场,只要把住进出口,并保护好现场周围地带,并贯彻不能妨碍和影响群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能有效地作好保护工作.2.锁现场的进出口和通道(封锁进出口,重点是现场中心所在的进出口,派人把住门口,窗口,不准他人进入室内和接近窗口;但现场进出口的位置和数量受建筑物的种类,用途,结构的制约,因此对楼口和多户群众聚居的院门以及通道是否封锁,要视现场情况和勘查的需要灵活确定)3.封锁现场的周围地带(作案人要进出现场,在房屋周围可能留下一些足迹或车辆痕迹,这些痕迹不仅是重要证据,而且可以分析作案人来去方向路线.但封锁现场的周围地带要根据现场所处的地点及周围环境而定)13.室外现场的保护方法:1.室外现场的类型很多,现场的环境条件也复杂多样,因此对此类现场保护关键是准确划定现场的范围.总原则是宁大勿小,据勘验的情况再随时调整现场保护的范围.2.保护好作案地点(利用人墙或放置障碍物形成一定的警戒区,禁止来往行人,车辆通过,同时派专人指挥现场交通,让车辆和行人绕道而行.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设置流动岗哨,加强防范)保护好现场的痕迹物证(对于现场上明显的痕迹物证,可以适当的采用警戒法,标记法,遮盖法,转移法等适当的保护措施,加以妥善保护,以免痕迹,物证受到破坏.)14.现场勘查人员的自我防护1.不可盲目用手摸索视线达不到的地方2.勘查后应进行清洗和消毒3.勘查中严禁用手接触脸部4.直接接触血不明血液体液后应立即消毒5.对现场内的尖锐物体应高度警惕15.现场保护人员的防范要领1.核实情况,迅速报案2.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置警戒,封锁现场3.根据现场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4.进行初步调查访问5向侦查人员报告现场保护的情况16.现场勘查的程序受理报案.进入犯罪现场.现场勘查的实施.现场勘查结束.现场的复验与复查17.最先到场的执法人员的职责:1.救助被害人2.逮捕犯罪嫌疑人3.查找证人4.保护犯罪现场5.及时与指挥人员取得联系18.见证人的义务:1.亲临现场,与现场勘查人员一起活动,监督、帮助其执法,但见证人不得在现场随意走动和触摸现场物品、尸体等2.证明现场勘查的各种笔录是客观真实的,勘验的方法、手段是科学的、可靠的3.保守现场勘查的秘密4.证实提取的痕迹、物品的真实来源5.在必要的情况下出庭作证19.见证人的限制性条件1.当事人的近亲属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2.公检法及刑事技术鉴定人员3.有犯罪嫌疑或有犯罪前科的人4.未成年人5.精神上、生理上有缺陷,妨碍履行见证义务的人6.在本地临时居住的人20.结束勘查的条件:1.现场主要情况已经查明和研究清楚2.侦查范围、重点和应采取的措施已经基本确定3.相关法律手续齐备21.现场访问的意义:1.可以为及时采取紧急措施提供依据2.可以为准确地进行实地勘验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实地勘验的不足3.可以为侦查人员正确地分析案情,科学地拟定侦查方案提供依据22.现场访问的任务:1.查明案件发生、发现的有关情况2.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人数、姓名、年龄面貌特征:脸型、脸色、眼睛、鼻子、牙齿、发型体态特征:身高、体型、胖瘦、行走姿势语言特征:口音、方言以及语速快慢、有无口齿穿戴打扮附加特征)3.查明犯罪嫌疑人侵害财物的情况(被侵害财物名称、种类、数量、价值财物占有、使用和保管情况查明犯罪嫌疑人对财物的选择情况查明保管财物的处所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存在)4.查明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的情况5.查明被害人的情况(自然情况社会交往关系经济状况有无自杀的因素经历、现实表现、行动踪迹)6.查明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活动踪迹有关联的工具、物品与信息(通讯工具情况乘坐车辆情况住宿情况和租住房情况可能实施的其他案件情况)23.现场访问的要求1.坚持个别访问的原则2.坚持依法访问的原则3.坚持及时访问的原则24.实地勘验的对象一场所1.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2.犯罪人预谋的场所3.犯罪后处理赃物、罪证的地点二尸体1.判明死因、性质2.死亡时间3.致死的工具和手段三.犯罪痕迹1.人体痕迹2.凶器痕迹3.交通工具痕迹4.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四物品1.犯罪嫌疑人遗留物2.被害人遗留物25.实地勘验的顺序和方法一:时间顺序(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地面后高处先外表后内部先重点后一般先易消失后稳定)二地域顺序(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验,由外围向中心,沿着犯罪嫌疑人行走的路线进行勘验,分段分片,沿着地形、地物的自然界限,沿着警犬追踪的方向等,对同一个地点发生两起或两起以上案件的,推断为同一人或同一伙所为时,宜选择一处进行勘查然后在勘查另外几个现场,遇到大型商店、商场、超市、仓库等面积比较大的现场时,可以按照物体陈列的顺序,在交通要道或公共场所发生的案件,一般先勘查有碍)26.现场勘查检查的步骤:1.巡视犯罪现场2.划定勘验范围,确定勘验起点3.初步勘验固定现场4.详细勘验,发现并提取物品27.现场勘查检查方法:观察记录法提取原物扣押法封存法拍照法人身检查法实验法搜索法尸体检验法保存复制电子数据法其他技术检验法28.现场分析的步骤:汇集资料分析综合论断决策29.犯罪现场重建的依据1.犯罪现场痕迹物证2.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位置和状态及其相互关系3.痕迹、物证的检验结论4.被害人、事主、其他目击者提供的有关情况和信息30.犯罪现场重建的步骤:收集事实进行推测形成假设两面求证得出结论31.推断作案时间的依据1.依据事主,被害人及其亲属,发现人,报案人,知情群众所提供的法案经过情况进行分析2.根据现场上能表明时间的物品的状态进行分析3.根据现场上的痕迹的新旧程度,血迹颜色以及作案人遗留在现场上的雨具,雨雪脚印等以及天气变化的情况来分析4.根据现场上有关物品的状态分析5.根据尸体现象(尸温,尸斑,尸僵和尸体腐败程度)以及胃肠食物的消化程度来分析死亡时间,进而判断作案时间6.根据被害人,事主生活习惯,起居规律或发案单位的值班,巡逻时间来判断7.根据破坏障碍物的工程量大小,以及被杀害人数,被抢,盗的财务数量,体积,重量来判断8根据现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来往人员的活动情况进行判断32.放火案件现场的特点1起火点位置,数量和形态2烟雾和气味情况3痕迹或残留物遗留情况33.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特点:1.绝大多数现场上有被害人的尸体,尸块,尸骨或者血迹,现场痕迹,物证较多2.犯罪分子实施杀人行为一般是有目的的3.现场容易受到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