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知识

0-36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
————儿童保健常用的穴位按揉方法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有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四神聪穴的方法。
1
2
3
4
1
2
3
段。
放、
捏拿4-6
4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3)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四、按揉迎香穴
1)时间:在儿童18、24月龄
2)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五、按揉四神聪穴
1)时间:在儿童30、36月龄
2)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3)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4)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宝宝中医穴位

推拿:天河水穴位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叫“天河水”。
操作:推天河水法是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成人自劳宫穴开始推至肘横纹),次数:200~500次。
作用: 天河水性凉,清热,除烦.小儿200—300次,成人4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1、小儿外感发烧、头痛:怕冷、少汗、流清涕。
先用推天河水法200—300次。
再按揉“风池”(颈后枕骨下,大筋两侧凹处:与耳后…硬骨‟下缘相平);“曲池”(曲肘90度,肘横纹桡侧头《大拇指一侧》);双手自"攒竹穴"(眉头内侧凹处)经眉弓(眼眉)向两侧抹至太阳穴;各按揉或抹3分钟以上。
2、小儿食积发烧:手、足心热,不思饮食,下午发热高。
先用推天河水法200—300次。
再用捏脊法5-7次。
按揉"劳宫"(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足三里"(外膝眼下4指)各三分钟以上。
3、如高热:可用食、中指蘸水弹打,同时吹气,称“打马过天河”。
4、成人发烧、头痛:可用力“推天河水”400—500次,但要从“劳宫穴”开始推。
再加按风池、曲池、大椎、合谷、足三里各穴;并用力按揉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第二个骨节的两侧、哪个点痛的厉害要大力反复按揉(分别对应着前头疼点、头顶疼点、偏头疼点、及后头疼点)。
效果:“推天河水法”是中医小儿推拿学中讲的行之有效的小儿退热法.在成人突高热、头痛时试用有明显效果。
说明:1、发热时不可盲目服药。
2、出现发热时及时推拿,不延误时间、就可见效。
3、用推天河水法时要见红印,但严防搓破皮肤.4、推拿后及时补充凉白开水或淡盐水。
5、推后每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体温确无下降趋势,请速就医。
推天河水也是有适应症的,而且一定要推300下,以左手为主。
正确的家用退烧法:1.泡热水澡:又可退烧,水分也不会大量丢失。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一、穴位按揉(1)足三里穴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图3 足三里穴位置示意图4 迎香穴位置示意注:图中黑点为足三里穴注:照片中白点为迎香穴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①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图4)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二、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一)饮食调养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 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 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一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二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儿童中医穴位按揉方法三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18、24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一、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
图3 足三里穴位置示意图4 迎香穴位置示意
2.
(二)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
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
儿童中医保健穴位按摩示意图

忠路镇中心卫生院儿童中医保健穴位按摩示意图各位家长:为了宝宝的健康,请您记住下面的方法
摩腹
6月龄或12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捏脊
6月龄或12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
迎香穴
18月龄或24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中医病症:鼻寒,鼻衄,鼻息肉,多涕,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唇肿,面部如蚁走感,丹毒,荨麻疹等
西医病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足三里穴
18月龄或24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四神聪穴
30月龄或36月龄儿童按摩该穴位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
二、推拿注意事项
(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月龄——按摩腹部和捏脊
1.摩腹
⑴位置:腹部(图1)。
⑵操作: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图2)。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图1 图2
18、24月龄——按揉迎香、足三里穴
1.按揉足三里
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按揉迎香穴
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图1 图2
30、36月龄——按揉四神聪穴
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