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房屋建筑学》课程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专业职业技术能力核心课程之一。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制图》、《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构造部分,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

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外装修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设计理念遵循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则,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项目驱动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融通,学做一体课程。

(二)设计思路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出发点,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情境,各教学情境内部构成不同内容的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含一项或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每个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同时涵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其效果亦由每一个完整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习过程来体现。

课程学习载体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要求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真实工程,在实训工作室真实氛围下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过程,最终成果直接或间接用于实际工程。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序言: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并具备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改进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设计问题;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3. 熟悉建筑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建筑设计的呈现与表达;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合作;5. 培养学生的设计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二、课程内容1.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1 建筑设计原理与理论1.2 建筑设计流程与方法1.3 建筑设计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 建筑设计技术与工具2.1 建筑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2.2 建筑设计的图纸技术与表达方法2.3 建筑材料及其应用3.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3.1 国内外经典建筑设计案例的研究与分析3.2 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 建筑设计实践4.1 设计任务书的编写与解读4.2 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与评价4.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2 设计实践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1.3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实际问题的理解;1.4 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评价2.1 课堂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成绩等;2.2 设计作品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通过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和表现力等指标来评价。

综上所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定,全面提升学生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素养和能力。

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

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

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The New Edition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 Guidelines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Introducing the recently published new edi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Guidelines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revised version aim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to students,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involved in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该文介绍了最近出版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的新版本。

这一修订版旨在为参与土木工程教育的学生、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全面信息和指导。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se guidelines focuses on program objectives and outcomes. It outlines the key knowledge areas that students should acquire during their studies, such as structural analys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dditionally, it highlights the desired skills thatgraduates should possess upon completion of their degree, including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teamwork skill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这些指南的第一部分着重于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

(完整word版)全国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终稿)

(完整word版)全国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终稿)

目录课题研制情况说明....................................。

............。

(1)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

3附件一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及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9)附件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中的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24附件三推荐的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铁道工程方向知识单元 (33)“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说明 (38)“土木工程指导性专业规范"课题研制情况说明●2007—2008年,在建设部人事司一系列软科学研究项目支持下,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状况及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其中包括:1)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2)国内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办学要求调查分析3)国外各层次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情况调查分析(国外境外16所高校)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并于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做了汇报。

研究成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标准”制定的依据。

●2008年专指委组织委员对“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标准”和“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专项研究.其中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标准的研究;对计算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标准的分析思考;技术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的特征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定位的思考;职业资格论证的基本要求等。

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并于2008年11月1日在南京召开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做了汇报。

研究成果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标准”制定的依据。

●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10月专指委选派苏州科技学院何若全等组成研究小组,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专业规范”进行研究,并随后申报了建设部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人事司在2009年初下达项目委托书,确定此课题为住建部教改重点课题。

建筑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建筑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本大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核心,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建筑学软件进行设计、绘图和建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团队合作。

5.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建筑学人才。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模块设置(1)基础实践模块基础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课程。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建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专业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建筑CAD绘图、建筑BIM建模等课程。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3)综合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

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1)基础实践模块1)建筑识图: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学习建筑图纸的识读方法,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基本图纸的绘制技巧。

2)建筑构造: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构造模型制作,学习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方法。

3)建筑材料: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市场,学习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和施工方法。

4)建筑设备:指导学生进行建筑设备模型制作,学习建筑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方法。

(2)专业实践模块1)建筑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建筑模型制作:指导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

建筑学课程大纲

建筑学课程大纲
工程测量课程简介 课程名程:工程测量(engineering surveying) 课程代码:AX502120B
2
学 分:3 学 时:48 选课对象:建筑学本科专业学生 修读要求:先修高等数学、工程制图 内容提要: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构
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的基本方法,熟悉地形图的应用, 了解工业及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建筑工程的 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过程中,具有运用各种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本课程 的基本内容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高程、水平角、 竖直角、距离的观测方法,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 量的方法,地形测量的方法,测设的方法,工业及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 3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课堂纪律、实习的态度和表现等,期 末闭卷考试 70%。 使用教材:合肥工业大学等合编,测量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 参考 书: 1.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合编,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年 2. 张慕良、叶泽荣,水利工程测量(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年 3. 章书寿,测量学教程,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年 4. 徐时涛,实用测量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年 5. 顾孝烈,测量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年
统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具有一定水准的表现 技能,通过专业教育理论课的入门性简介,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设计要领及思想方法。 1、表现技法讲授 2、建筑形态与色彩构成 3、小型建筑设计练习及模型制作 4、建筑抄、测绘练习; 5、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调研、建筑调研。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 30%,期末考核 70% 使用教材:田学哲著,《建筑初步》第二版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年 参 考 书:《建筑设计资料集》(1—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黎志涛著,《建筑设计方法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年 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三方面构成;具体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能力培养。

1、知识体系(1)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由以下四个体系组成:①工具性知识;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③自然科学知识;④专业知识(2)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领域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六个知识领域组成:①专业基础: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导②建筑设计:直接指导建筑学专业的核心,是建筑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③建筑历史和理论:以中外建筑历史和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④建筑技术:以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建筑数字技术等知识为主体,构成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⑤建筑师执业基础:与建筑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策划、合同、管理、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⑥建筑相关学科:与建筑学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3)知识领域的核心部分以上六个知识领域涵盖了建筑学的核心知识范围,构成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必修知识。

掌握这些领域中的知识及其运用方法,是建筑师分析、思考、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

(有几句介绍书的,略。

)2、实践体系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接触实际,接触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

实践教学体系分各类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种领域和形式;包括非独立设置和独立设置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知识与技能点要求。

实践体系分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实践技能点三个层次。

它们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验技能、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科学研究等的基本能力。

实践体系的教学包括以下领域。

(1)实验领域实验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两类,本规范仅对专业基础实验提出要求。

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建筑声学、光学、热工学等。

(2)实习领域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类。

新发展理念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新发展理念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新发展理念下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摘要:现如今,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迅速,建筑学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更高的要求。

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以价值引导作为建筑学专业教育主链条,用思政元素的“大脑”来引领建筑学“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的双脚,向着培养我国新时代有道德、有信仰、有情感、有担当的城乡建设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呈现出了平稳增长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不确定性风险日益提高。

在此背景下,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稳定货币政策等的继续实施,重点强调了对知识产权的大力保护和企业家精神的弘扬,而这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指引了全新方向。

建筑施工企业中贯彻落实思政教育工作,能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能为企业跟随国家政策方针进行深化改革提供指导作用,所以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探讨的现实意义重大。

1课程思政意义对教师而言,可以将课程与思政结合、与科研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

在教学方面不断提升,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新发展,及时分享给学生,让他们不断积累行业的信息。

对学生而言,参与实际模型的制作来加强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加强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认识能力。

通过了解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祖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能量,也为将来从事这样的工作感到自豪感;做一个文化自信、爱国爱家、遵守职业道德、有担当有责任的当代大学生;先辈们攻坚克难的精神将一直激励和影响着无数的年轻人。

2问题的提出建筑学专业是人、环境和工程技术三大系统的集成产物,不仅包含建筑工程技术要素,也渗透着美学、伦理学等人文要素和经济、管理、法律等社会要素。

进入21世纪,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建筑学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各高校建筑学专业也随之进行扩张,这种以数量为主的扩张给建筑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内容
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由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三方面构成;具体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实践训练、能力培养。

1、知识体系
(1)建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
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由以下四个体系组成:
①工具性知识;
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③自然科学知识;
④专业知识
(2)专业知识体系中的知识领域
建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六个知识领域组成:
①专业基础: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导
②建筑设计:直接指导建筑学专业的核心,是建筑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③建筑历史和理论:以中外建筑历史和理论为主体的知识,构成建筑学专业的理论平台;
④建筑技术:以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技术、建筑数字技术等知识为主体,构成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
⑤建筑师执业基础:与建筑师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策划、合同、管理、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
⑥建筑相关学科:与建筑学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

(3)知识领域的核心部分
以上六个知识领域涵盖了建筑学的核心知识范围,构成了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必修知识。

掌握这些领域中的知识及其运用方法,是建筑师分析、思考、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础。

(有几句介绍书的,略。


2、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接触实际,接触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理论教学无法
替代的。

实践教学体系分各类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多
种领域和形式;包括非独立设置和独立设置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
环节;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相应知识与技能点要求。

实践体系分实践领域、实践单元、实践技能点三个层次。

它们是建筑学专业的
核心内容。

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实验技能、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科
学研究等的基本能力。

实践体系的教学包括以下领域。

(1)实验领域
实验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两类,本规范仅对专业基础实验提出要求。

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建筑声学、光学、热工学等。

(2)实习领域
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类。

认识实习是按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环境认知实习和建筑认
识实习等。

课程实习是按相关课程的要求设置的,包括建筑测量实习、历史建筑测绘实习、素描实习、色彩实习、计算机实习、建筑快速设计训练等。

生产实习是按执业训练要求设置的。

毕业实习是按不同专业兴趣和方向设置的。

(2)设计领域
设计包括各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建筑结构课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后两者为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按综合性、研究型和一定的复杂性要求设置。

3、创新训练
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工作应贯彻和实施创新训练,包括:以知识体系
为载体,在课堂知识教学中的创新,结合知识单元、知识点,形成创新的教学
方式;以实践体系为载体,在实验、实习和设计中体现创新,强调创新方法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有关创新与批判思维、能力和方法的相关课程,构建创新训练单元。

创新
活动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的创新课程可采用授课、讲座、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

提倡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如建筑设计竞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