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方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方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方强直性脊柱炎是种常见的风湿骨科疾病,一般情况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都喜欢中医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方,希望对患者朋友能有帮助。

中医药方一: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

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曲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中医药方二:山萸肉与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方三:狗脊与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风湿处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结合汇总

『风湿处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结合汇总

『风湿处方』强直性脊柱炎--中西结合汇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穴位注射选穴:足三里、肾俞、阳陵泉、大杼、绝骨等,将维生素B1两毫升和维生素B12一毫升的混合液,吸入5毫升一次性注射器中。

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提插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每次选取2~4穴,每穴注射0.5~1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

肾俞为肾之背俞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陵泉、大杼、绝骨分别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骨会、髓会”。

通过药物长时间刺激,能起到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之功。

中药治疗自拟经验方脊舒丸:熟地黄100克,淫羊藿100克,鹿角胶100克,当归100克,白芍100克,羌活80克,独活80克,桂枝50克,甲珠80克,狗脊60克,甘草50克,山茱萸80克,桑寄生80克,丹参50克,川断60克,红参80克,赤芍80克,枸杞100克。

上药研细末,蜜炼为丸,每丸9克,早晚各服两丸。

1.桂枝芍药知母汤:焦树德医案[2]葛某,男,26岁,2001/12/19日初诊。

主诉:腰骶部疼痛伴僵硬1年余,加重1月。

病史:1年余前,患者自感腰骶部疼痛,畏寒喜暖,伴晨僵,在当地医院查ESR:60mm/h,CRP:911mg/dl,抗“O”正常,HLA)B27(+),骶髂关节CT示: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

予以柳氮磺胺吡啶、非甾体镇痛剂等口服治疗无效。

1月前,因天气转寒,感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来诊时:患者腰骶部疼痛,痛连颈项,腰直僵硬呈板状,弯腰、后仰均受限,喜暖怕凉,畏寒肢冷,四肢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弦。

临床诊断:大(肾虚督寒证)。

治法:补肾强督、祛寒化湿、壮骨活血。

处方:桂枝12g,赤白芍各12g,知母15g,骨碎补18g,补骨脂12g,川牛膝10g,泽兰15g,川断18g,炒杜仲20g,金狗脊35g,地鳖虫9g,鹿角镑6g,防风12g,炙麻黄6g,干姜9g,制附片12g,羌独活各12g,透骨草15g,自然铜(先煎)6g,焦神曲10g,白僵蚕12g,伸筋草30g。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方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方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分为湿热蕴结、寒湿痹阻、气虚血瘀、肝肾亏虚等。

【中医经验集成】一、(辨证论治)1、寒湿痹阻(1)主症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阴雨潮冷天加重,得温痛减,或伴双膝冷痛,或恶寒怕冷。

舌苔淡,苔薄白腻,脉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剂:蠲痹汤合肾着汤加减(2)组成:羌活、独活各15g,酒当归10g、炙黄芪15g、姜黄15g,白芍15g,海风藤各15g,桑寄生、茯苓、桂枝、杜仲、续断、炒白术各15g,防风、干姜、川牛膝、甘草各9g。

寒邪偏重加细辛3g,制川乌6g先煎,附子12g先煎,以散寒止痛。

湿邪偏盛,有关节肿胀者加茯苓、薏仁20g,苍术15g。

疼痛日轻夜重,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可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30g。

颈背疼痛明显加葛根、狗脊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湿热阻络(1)主症腰骶、脊背、髋部酸痛、僵硬、活动不利,或伴膝、踝关节红肿疼痛,或见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解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剂:四妙散合宣痹汤加减(2)组成:黄柏12g、苍术15g、白术15g,川牛膝15g,薏仁30g,连翘、栀子、防己各9g,法半夏9g,滑石15g,蚕沙15g包煎、老鹳草30g。

久痛腰膝酸软加杜仲、宣木瓜以壮腰除湿。

关节肿胀者加茯苓、泽泻各15g。

热象明显伴发热者加土茯苓、蒲公英各15g,金银花20g、清风藤、白花蛇舌草各30g。

湿热蕴久,耗伤阴津,加石斛15g,女贞子15g,旱连草15g以养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3、肾虚督空(1)主症腰骶、脊背、髋部、颈部酸痛、冷痛,劳累或遇寒加重,或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或伴腿膝酸软乏力,或肌肉萎缩,或畏寒肢冷,或大便溏稀,小便清长。

苔淡,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温肾补督、祛痹通络方剂:青蛾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2)组成:桑寄生20g、独活、白芍、杜仲、熟地、秦艽、防风、茯苓、川牛膝各15g,核桃仁18g,川芎、补骨脂9g,肉桂5g,细辛3g。

珍藏4方,简单好学!令人叫绝!

珍藏4方,简单好学!令人叫绝!

珍藏4方,简单好学!令人叫绝!跟着倪海厦老师,学习中医中医巧治强直性脊柱炎某男,30岁,未婚。

七年前出现了右侧臀部疼痛,放射到右下肢疼痛及踝关节,休息和按摩后可减轻。

后来每到夏天,体力劳动之后,疼痛会加强。

两年前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接受西医治疗两年,服甲氨碟呤等药物治疗,不仅引起了肝功能损伤,谷丙转氨酶增高,而且疗效不明显。

患者平时感觉恶心,不欲饮食,右胁肋疼痛。

秋冬以后,颈部发凉,双足怕冷,大便稀,晚上入睡后汗多。

我查看患者,舌质红,苔有裂纹,脉弦细数,沉取无力。

又查看了他的所有化验结果、脊椎影像结果以及以前大夫开的处方后,根据我的判断:肝脾失调,督脉亏虚。

处以疏肝和脾温中。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2 克,白芍15 克,当归20 克,丹皮12 克,栀子10 克,薄荷6 克,炮附子(先煎1小时)10克,西洋参9 克,桂枝9 克,茯苓10 克,豨莶草15 克,旋覆花(包煎)10 克,葛根15克,续断12克,怀牛膝15克。

处方6副,每日1副,水煎服。

忌寒凉饮食和甜腻食品。

一周后,患者面带笑容来找我,诉说服药后肝功正常,大便正常,盗汗减轻,这是他多年求医后最好的效果,希望我能治好他的顽疾——强直性脊柱炎。

我说此病属顽疾,不是一两副药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期探索。

在他肝功正常,其他不良症状减轻或消失的情况下,我给他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减。

患者服用后,脊椎疼痛逐渐减轻。

患者曾经问我,他以前吃过许多中药怎么不起作用,而且以前的中医开的都还是带虫子的珍贵药。

我回答:中医关键在于辨证,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医疗理念,增强诊断能力。

虫药虽是治疗脊椎病常方,但它对肝功能也有损害,因此你不宜吃虫药。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李某某,男,36岁。

2010年5月20日初诊。

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

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壮督除痹汤药物组成:桑寄生、千年健、木瓜、川牛膝、怀牛膝、川断、杜仲各15克,鹿角片(先煎)、乌梢蛇各10克,生草6克。

用法用量:用武火先煎鹿角片10分钟,再将用水浸泡约15分钟许的其他药物和适量的水放入砂锅中。

继用武火烧开,并再以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3月。

功效:壮督除痹祛风通络强脊宁二号方药物组成:淫羊藿10g,何首乌10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当归15g,丹参25g,鸡血藤30 g,白芍15g,独活10g,木瓜15g,威灵仙15g,甘草10g,黑豆10g,黄酒30g。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风通络,兼以清热利湿。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中后期。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内服。

扶正化痰汤药物组成:露蜂房10g,白芥子6g,海藻9g,昆布9g,炒牛蒡9g,山甲片6g,血竭3g,生黄芪60g,当归12g,葛根12g,桂枝6g,枸杞子30g。

功效:补气养血,化痰通络,软坚散结。

主治: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属正气不足,痰浊阻络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抗风湿1号药物组成:威灵仙30g,羌活15g,独活15g,生黄芪25g,全蝎6g,土元20g,川楝子25g,元胡25g,当归20g,远志20g。

功效:祛风除湿,养血活血止痛。

主治:血虚血瘀,风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

消痹汤药物组成:双花30g,连翘20g,寄生30g,川断30g,鸡血藤30g,狗脊20g,枸杞子30g,菟丝子15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30g,附子15~20g,威灵仙30g,黄芩15g,木香6g,赤芍15g,丹参20g。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瘀血阻络,风寒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分服。

强脊汤药物组成:雷公藤25g,生地黄30g,川断15g,金银花30g,川牛膝18g,赤芍15g。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风湿寒邪外袭!主证: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或见寒热,腰背觉冷,遇寒则重,得温痛减,脉浮紧,苔白腻。

主证分析:寒湿之邪,侵袭腰背,痹阻经络,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背腰拘急疼痛且感觉冷;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益凝滞,故疼痛加重;风湿寒邪或留于髋股,或下注膝胫,故痛引髋股或膝胫;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寒热。

脉浮紧,苔白腻为风湿寒邪侵袭之象。

治则:疏风散寒,祛湿止痛。

[一] 囗服基础方剂:独活10g,秦艽10g,细辛6g,雷公藤10克, 川芎10g,当归10g,熟地10g,芍药10g,茯苓10g,桂枝10g,杜仲10g,牛膝10g,党参10g,黄芪12g,续断12g,防风10g,制川草乌各10g,甘草10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3次,有效率达92%方解:方中独活、细辛、川乌、雷公藤、草乌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桂枝温经通络,为主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芍药、当归补血活血;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以助主药驱邪外出;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之风湿寒邪从外而解。

诸药合用,扶正祛邪,共奏疏风散寒、祛湿,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一][二]方合用可提高疗效。

=====================================================中药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剂![二] 药丸基础方剂:熟地100g,淫羊藿100g,鹿角胶100g,当归100g,白芍100g,羌活80g,独活80g,桂枝50g,威灵仙100g,甲珠80g,狗脊60g,甘草50g,山茱萸80g,桑寄生80g,丹参50g,川断60g,红参80g,赤芍80g,构杞100g。

研细末蜜炼为丸,每粒9g,早晚各服2粒。

有效率达92%论证:“强脊炎”的发生是以肾督阳虚为内因,寒湿深侵为外因,内外合邪,阳气不化,寒邪内盛,筋骨失于荣养而发本病。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

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治疗强直的经典方剂是中医药学中针对强直症状的特定药方。

下面是十个经典方剂,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组成药材和用药方法。

1. 防风通络丸:组成:防风、白芷、桂枝、川芎、细辛、赤芍、甘草等药材。

功效: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所致的强直症状。

2. 桂枝加附子汤:组成: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阳通络、祛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3. 通络活血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甘草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4. 柴胡桂枝汤:组成:柴胡、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

功效:具有疏肝解郁、温阳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情志不畅引起的强直症状。

5. 温阳活血汤:组成:附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阳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6. 活血化瘀汤:组成:赤芍、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7. 通络散结汤: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经络阻滞引起的强直症状。

8. 温经活络汤:组成:附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药材。

功效:具有温经活络、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9. 祛风活络汤:组成:防风、川芎、红花、当归、桃仁等药材。

功效:具有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邪气引起的强直症状。

10. 活血祛风汤: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防风等药材。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引起的强直症状。

以上是针对强直症状的十个经典方剂,每个方剂都有不同的组成药材和用药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但是,在使用中药治疗前,建议患者先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祖传秘方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祖传秘方

百年百草堂,中药治强直!百草堂一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与研究,现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秘方齐备,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但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药方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功效,建议可以加百草堂的微信免费诊断!免费开药方!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秘方:黄芪40g,川芎、当归、寻骨风各30g,独活、生地、川断、鹿衔草、老鹳草各15g,秦艽、杜仲、牛膝、灵仙各10g,细辛、甘草各6g。

疼痛较著加青风藤、僵蚕各18g;阴虚低热加青蒿、石斛、乌梅各15g;湿邪偏重加生薏仁、土茯苓各15g;二便带血加三七、茜草、侧柏叶各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三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混匀,分次服用。

同时服用克痹康酒剂(独活20g,黄芪30g,当归、牛膝、地龙各25g,红花、甘草各12g,以1500g酒浸泡一个月即可服用。

)成人每日量为12至20ml;儿童酌减,早晚饭后服用。

多数病例酒剂与汤剂联合应用20至40天,待病情基本缓解后坚持服用酒剂已资巩固疗效。

病情好转后配合适当关节功能锻炼。

方解:本方具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之功。

主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00例,最快当天见效,平均三至四天见效。

总有效率达97%,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治强直性脊柱炎老偏方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

本病又名类风湿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等,其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他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

本病一般类风湿因子呈阴性,故与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统属血清阴性脊柱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全国名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方大全1. 急性发作期:[证候]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身体素健,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有时痛的比较严重,有时上窜胸颈,有时下趋大腿足跟,甚至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兼见郁怒烦躁,心烦起急,口干舌燥,便干溲赤,或有发热恶寒,或有低热,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方药]清热解毒除湿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虎杖15g,金银花15g,连翘15S,土茯苓20g,白鲜皮10g,丹皮10g,银藤10g,桂枝10g,川乌10g,生甘草10g。

水煎服。

2.余热伤阴:[证候]颈、项、背微有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口干,烦躁,夜热低烧(体温37.5℃上下),舌质红,苔薄白或无苔,脉细数。

,[病机]邪气已去其八,余热内伏。

久病伤阴,阴液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故见颈、项、背拘急隐痛,腰酸腿软,或下肢隐痛,阴血不能荣养心脉,故见心烦口干,夜热低烧,舌红,脉象细数。

(理化检查同急性发作期)[治法]清热养阴,兼以荣筋强骨。

[方药1养阴清热汤(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g,金银花15g,草河车10g,生熟地各20g,何孜0g,地骨皮10g,炙龟甲20g,女贞子20g,金狗脊10g,生川断15g,炙甘草10g。

水煎服。

3.阳虚余热未解:[证候]腰脊隐痛,或时有酸痛,下肢不温,怕冷,后背恶寒,口不渴,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弱。

[病机]内存余热痰湿,故腰脊隐痛、时有酸痛,阳虚不能温煦,故肢冷而恶寒,舌质淡,脉沉弱皆阳虚之证。

[治法]温阳解毒,佐以蠲痹。

[方药]温阳解毒汤(自拟方)。

巴戟肉15g,补骨脂15g,生鹿角20g,肉苁蓉20g,仙灵脾10g,沙苑子10g,炒杜仲10g,菟丝子10g,大熟地20g,白花蛇舌草20g,紫花地丁15g,土茯苓15g,丹参15g,白芥子10g,炙甘草6g。

水煎服。

4.肾阴阳两虚,督脉瘀滞:[证候]腰骶,或脊背,或髋骨,或膝关节,或足踺隐隐作痛,或胀痛,或空痛,或灼热痛,或冷痛,或疼痛,或钝痛,或刺痛,或游走痛,或沉着痛,或间隙痛,或脊背连及头痛等,凡强直性脊柱炎初期、中期常有这些部位疼痛,不·而定。

但凡有隐匿型先驱症状,如:晨僵、腰痛都当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叮能(以下从略)。

伴见膝软无力,喜卧怠动,耳鸣耳聋,心烦失眠,四肢不温,惟手足心热,尿频便溏,自汗、盗汗,遗精,阳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兼强筋健骨。

[方药]益肾通督汤(自拟方)。

鹿角胶10g,龟甲胶10g,狼狗骨胶10g(以上3药均烊化兑服),仙灵脾10g,巴戟肉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炒杜仲10g,大熟地2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女贞子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白芥子10g,水蛭10g,蜈蚣2条(研面,冲服),细辛5g,降香6g,川乌6g.水煎服。

益肾通督片益肾通督片的处方没有完全公开。

目前它还只是北京中医院的院内制剂,还不是国药准字号的药。

公开的处方部分是益肾通督片 ( 狗脊、菟丝子、骨碎补、枸杞子、生熟地、猪脊髓、牛脊骨、鹿角胶、水蛭、炒白芥子 ) ,可以肯定它的处方不全,而且肯定含有雷公藤。

王为兰老师常用的还有益肾通督汤(丸)鹿角胶10g,龟甲胶10g,狼狗骨胶10g(以上3药均烊化兑服),仙灵脾10g,巴戟肉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炒杜仲10g,大熟地2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女贞子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白芥子10g,水蛭10g,蜈蚣2条(研面,冲服),细辛5g,降香6g,川乌6g.水煎服。

(或者制丸)张鹤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方1. 阴虚血热型见于早期素体阴虚阳盛,外感风寒湿郁而化热,症见低热盗汗,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大便干秘,腰背及四肢关节灼热疼痛,舌质红,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强脊1号方:生地30 葛根30 金银花30 蒲公英18 川牛膝20 赤芍20 王不留行15 独活20川芎12 土鳖虫10 红花15 续断15 水煎服,每日一剂。

2.湿热蕴结型见于早期湿热蕴结,流注下肢骨关节者,证见两髋关节热痛,两鼠蹊部痛或兼两膝关节肿痛,关节积液或下肢浮肿。

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强脊2号方:金银花24 蒲公英24 土茯苓30 白花蛇舌草24 苍术10 黄柏 12 薏苡仁30 川牛膝24土鳖虫10 红花10 独活20 水煎服,每日一剂。

3.肝肾亏虚型见于晚期病人,证见关节疼痛,僵硬强直,拘挛变形,难以屈伸,行动困难,肌肉消瘦,腰膝酸软,怕风冷,舌淡苔白。

脉细弱。

强脊3号方:黄芪30 川牛膝24 续断15 补骨脂18 独活20 赤芍20 白芍 20 桂枝10 花椒10狗脊30 土鳖虫12 水蛭6 红花12 杜仲 15 龟板胶10 鹿角胶10 水煎服,每日一剂。

朱良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特色选析———着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三邱志济1 ,朱建平2 ,马璇卿3(11 浙江瑞安市广益中医疑难病诊所,浙江瑞安325200 ;21 江苏省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江苏南通226001 ;31 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学校,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之肾痹、骨痹范畴,其病变部位以脊柱、腰骶为主,是致残率很高之疾病。

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吾师朱良春先生以辨证为主,又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前期“肾痹型”和肾督虚损瘀滞“骨痹型”两类论治,疗效卓着,颇有中医廉验之特色。

着名老中医学家邓铁涛先生指出“, 中医的现代化,必须按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发展,千万不能走西方的复杂化,和高消费道路。

”为国家为人民减轻医疗费用过高,就要以廉验的中医药去取代日益昴贵的抗生素。

以事实论证,乃是“经验系列”公之于世之的。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肾痹型;骨痹型;单纯中药;朱良春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01) 11 - 0656 - 02强直性脊柱炎,属血清阳性脊柱关节病,与类风湿关节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本病之临床见证,主要病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前期肾痹型多有腰髋部酸痛,僵硬。

久病肾督虚损骨痹型致脊柱强直,畸形,X 线摄片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髋关节破坏,强直。

西医至今多用消炎痛、保泰松等西药缓解症状,或配合固定的中药方治疗,虽有近效,但停药后易复发,且长期使用止痛药易损伤胃肠道,引起胃出血,长期服止痛药还会成瘾,危害极大。

现就吾师治疗经验选析如下。

1 强脊炎前期首分湿热痹阻肾督亏损肾痹型笔者以病情轻重,试分肾痹、骨痹论述。

肾痹为前期型,又分湿热郁阻和肾督亏损两型,湿热郁阻型证见低热持续不退,腰脊酸痛,或髋痛,膝肿痛,踝肿痛,舌苔黄腻,舌体瘦,脉细数等阴虚湿热症状。

因阴虚湿热兼夹,至低热缠绵,痰瘀痹阻奇经,导致膝踝,尤其是骶髂关节疼痛,且在短时间内骶髂关节发生质的变化,其特点为湿热痰瘀痹阻奇经督脉之路。

这类患者骶髂关节X 线摄片多以模糊为主。

案1 朱师曾治蔡某,女,21 岁,1997 年3 月初诊。

5 个月前,腰脊酸痛,尤以骶髂部僵痛明显,伴低热,两膝肿痛,此前常咽痛感冒,在当地医院X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炎,多方治疗均未见效,低热持续缠绵,大便不爽,舌体瘦,舌苔薄黄腻,脉细小数,无家族性病史,诊为督脉亏损,湿热痰瘀阻络,缠绵难解,虚实夹杂,治以清湿热、补肾督、通奇经。

药用: 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山药、金荞麦、鸡血藤、威灵仙各30g ,青蒿、银柴胡、乌梢蛇、炙蜂房、虫、徐长卿、广地龙、炙僵蚕、虎杖各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 剂; ②扶正蠲痹胶囊1 号、2 号,各服2 枚,每日3 次,饭后服(扶正蠲痹胶囊采用鲜动物药蕲蛇、全蝎、蜈蚣、地龙等,以低温冷冻干燥技术而制成,其蠲痹通络,祛风定痛之功优于干燥之常用生药,1 号偏温、2 号偏寒) 服药50 余剂,低热缠绵已解,体重增加1kg ,两膝肿痛大减,惟腰痛未已,咽燥不舒,有粘痰阻塞感,上方去白花蛇舌草、山药、青蒿、银柴胡,加全当归、生地、熟地、北沙参、补骨脂、杜仲各10g ,再服60 剂,诸证消失,停服汤药,继以“益肾蠲痹丸”巩固疗效。

案2倪某,女,22 岁。

双骶髂关节痛半年,翻身困难,伴无力,腰脊痛,面少华,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弦。

当地医院据X 线摄片,诊为骶髂关节炎早期,HLA - B27 阳性,有家族强脊炎史。

朱师诊为肾督亏损,脉络不利之肾痹,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药用: ①穿山龙50g ,生黄芪、鸡血藤、威灵仙各30g ,鹿角霜、制延胡索各20g ,淫羊藿、熟地黄各15g ,仙茅、乌梢蛇、肉苁蓉、补骨脂各10g ; ②益肾蠲痹丸4g×180 包,每服4g ,每日3 次,饭后服,以此方出入共服60 剂,诸证消失,嘱以益肾蠲痹丸巩固。

按笔者所选以上两案,一为湿热郁阻下焦肾经,低热缠绵不解,一为肾督亏损,奇经不利,前者为寒热虚实夹杂,朱师治以清通补兼司,后者则以虚损为主,一派虚寒见证,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异途同归,均收佳效。

同是强直性脊柱炎之前期症,如医者囿于西医之诊断,以辨病论治,对号入座,结果则遥无愈期,以误治为不治。

中医之优势在于辨证施治。

纵观全国老一辈临床家,均有异常巧妙的高招,善于在高新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病因病机和客观的临床见证中,抓住要领和精髓,把冥思苦索,心领神会,独有见地的东西,变成创造性的观点和方法,在临证中变化从心,不拘一格,遵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乃化生法外之法,方外之方,不求神而神在,不言法而法成,达到似此上工者之境界。

老一辈的高超医术和创造性的发挥,出自历代诸贤而高于诸贤,来于实践而高于实践。

朱师在湿热郁阻肾督案中,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的治法,乃是大方复治法,古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之先例。

曹仁伯曾云:“每遇病机丛杂,治此碍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细意研求,或于一方中变化而损益之,或合数方为一方而融贯之。

”强直性脊柱炎前期型之湿热郁阻肾督案病机复杂,寒热夹杂,虚实兼见,正虚邪恋,肾督虚损,多脏受累,如用单纯的方药往往顾此失彼,朱师采用此法,可谓缓妥周全之法,大方复治药味虽多,但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协同发挥或相加,毒副反应则会因相互制约而不显。

药味虽多却杂而不乱,多方兼顾,标本同治,而又主次分明,配伍之妙当乃别开生面。

方中蒲公英甘平,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缪希壅谓“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

”《本草新编》云“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利湿、解毒,临床体会尤能清肝肾下焦之湿热郁结,民间单方一味白花蛇舌草治热淋即是明证;山药甘平,为气阴两补之品;金荞麦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对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肠道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