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二
高中作文 记叙文写事要有点波澜 (课件21张)

9
3、抑扬法
抑扬交错是一种褒扬和贬抑相互交错的手法。 对要赞美、肯定的人和事,先贬责、否定, 是为欲扬先抑;对要贬责、否定的人或事,
先赞美、肯定,是为欲抑先扬。。
10
实战演练:续写《让座》结尾
公交车里真挤。有个老大娘站着,旁边座位上坐着个小伙子,却装着 没有看到一般,不肯让座。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小伙 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 “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教养嘛!”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赞同地说。 “真不象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 已经很高了。 “喂,你这小伙子,”我终于忍不住拉了拉他,“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 老人让座!”
6
1、悬念法(吊胃口) 设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吊 足读者胃口,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直 至最后解开悬疑,真相大白,侦探小说、盗墓
小说、武侠小说最擅用此方法。
7
《提意见》
星期五下午,到任一个月的甄局长召开机关生活会。他说, 今天要搞点“特权”,请大家专门给他提意见,越尖锐越好, 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也无妨,就是不要听赞歌。 但是,多数发 言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温吞水”,会议进行到两个小时,卡了 壳了。有人悄悄的瞟着一直阴沉着脸的甄局长,只等他一发话 就散会。 “我提点……”
4
怎样写出事件的波澜
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 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 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 “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 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三

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三学案博苑08-30 0758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三一、学习目标:1、叙事要注意情节起伏,曲折有致;善于抓住事物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
2、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加工故事,让事件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练习把事件叙述清楚,体会并有意识地在叙事时掺入抒情和议论。
二、学习重难点:1、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巧2、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三、学习课时: 2课时四、学习课型:写作方法学习与训练五、学习方法:多媒体演示方法导引举一反三六、教具: CAI课件(展示例文)七、学习过程:(一):导入奇特的寿词导入: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
引出波澜。
(二):学生自读教材内容(三):教师温馨提示1、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2、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精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
”(《诗的艺术》)3、构成波澜的技巧(1)悬念法:大家看过章回小说没有?每到一个故事的关键处就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在古典小说中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
借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俗的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迷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解开谜底。
在记叙文中,往往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设下一个个“扣子”。
引起读者对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关切。
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读书愿望。
例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故事片段(2)误会法借助任务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
作文训练《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知识互动理解提纲)

• 三、造波澜常用的8种方法,在文中主要用好一到三种。
1、悬念(暂时不告诉读者想进一步知道的事情,有倒叙法、反常法、切割法等);《唐伯虎写寿联》 2、转折(事件由一个方向变成另一个方向,含突转或陡转);《我的叔叔于勒》 3、虚实(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为实,回忆、想象、做梦、心理,插叙、补叙等不在眼前的抽象述说为 虚);《烛之武退秦师》 4、抑扬(贬抑不好的方面,褒扬好的方面);《小城小事》
作文训练《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知识互动理解提纲) 四川省遂宁市金华中学 杜映桃
• 一、不是为写波澜而写波澜
写出波澜是为了揭示事件意义、刻画人物个性和突出文章主题, 增强阅读兴趣 。
• 二、有波澜,写波澜;无波澜,造波澜
根据事件本身的多面性和多变性,即利用事件本身的波澜写出波澜;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要运用造波 澜、生变化的艺术方法把事件情节述说得扣人心弦。
8、欲擒故纵(想控制故意先放松)。《作文训练<老实人>》
• 五、导学提示
师生共同举例理解,可以举出《烛之武退秦师》和日常生活中如“等车”的例子等等,还可以结合《 “维纳斯”不见了》一文加以理解学习等等。 审核: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7年10月
5、意外(没想到,结果与判断不符合);《麦琪的礼物》6、误会(想错了,误解别人的意思)《枪口
》 7、巧合(事情凑巧相合或相同);《连升三级》8、张弛(指矛盾冲突的紧张和平缓)。《鸿门宴》
• 四、造波澜较常用的8种方法,其实是在表达技巧中兴波澜、生变化。
1、描写(写出特点),议论(表看法),抒情(抒感情);《“维纳斯”不见了》 2、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烘托(多方面、多角度、多次进行描写);《木兰诗》
3、衬托(对照即对比或陪衬,陪衬或烘托是用侧面次要人物或事物来引出主体,使要表现的正面主要人 物或事物鲜明突出)《口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第2课时PPT模板

五级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懈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
我应该跟谁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2020/1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学 习 背 景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壹部分
2020/1111/6/6
3
单人击生四此大处喜事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人式生四大悲事
久旱逢甘霖
二级
三级
只一滴
四级
他乡遇故知
五级是债主
洞房花烛夜
在隔壁
金榜题名时
在梦里
2020/11/6
跌宕多姿,起起伏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
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2020/11/6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文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0/1111/6/6
7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一突转法: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在情节结束处异峰突四起级五级 ,出人意料。 使情节顿生波澜,令读者回味无穷。
所谓“悬念”就是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二就三级级是作者在写作时故意卖
四级
“关子”,故意留下疑团,以五级激发读者的心理期待, 这样可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韵致无穷,具 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

叙事要有波澜(教案)不好的学生,经过努力考了第一名。
一个平凡的人,在意外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②疑点迭起法:指在情节展开中,通过制造疑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从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构思方法。
它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疑点的提出”、“疑点的扩大”和“疑点的解决”。
即先在情节中引起读者的疑惑,然后逐渐扩大疑点的范围,最后通过解决疑点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例:一个人失踪了,留下了一封神秘的信。
一个家庭发生了意外,但真相却被隐藏了起来。
③时间跳跃法:指在情节展开中,通过时间的跳跃,使情节更加曲折多变,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它一般包含两个部分:“时间的跳跃”和“情节的转折”。
即先通过时间的跳跃,使情节发生了转折,然后再通过情节的转折,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例:故事从主人公的青年时代开始,然后跳到了他的中年时期,最后又回到了他的晚年时期。
三、课堂练请根据以下情节,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写一篇情节曲折多姿的文章。
情节:一位富商的儿子,因为过于放纵,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每天都在玩乐中度过。
父亲为了让他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决定让他到偏远山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在山区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家女子,两人相爱了。
但是,当他回到城市后,他又重新沉浸在了玩乐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回到山区找到那个女子。
但是,当他到达山区时,才发现女子已经离开了那里,他开始了漫长而寻找女子的旅程。
一位富商的儿子,因为过于放纵,成为了一个花花公子,每天都在玩乐中度过。
父亲为了让他认识到生活的珍贵,决定让他到偏远山区去体验艰苦生活。
在山区的生活中,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家女子,两人相爱了。
但是,当他回到城市后,他又重新沉浸在了玩乐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回到山区找到那个女子。
但是,当他到达山区时,才发现女子已经离开了那里,他开始了漫长而寻找女子的旅程。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回环曲折之美及其效果。
2、学习几种激发、造成曲折的方法。
课前准备:1、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一波三折的故事?搜集一下。
2、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文章一波三折?3、你觉得叙事波澜起伏会有什么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过《三国演义》,我们不会对赤壁之战没有深刻印象。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着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
在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
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停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活捉了,吓得他魂飞魄散。
后来曹操死里逃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本来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
在南郡,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死里逃生,但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让人不忍释卷,应验了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中外作品中叙事波澜起伏的片断。
三、结合例文教给学生一些写事起波澜的方法。
多数学生写不好记叙性的文章,一是没有真正掌握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一个故事在手,只会平铺直叙,不会拐弯抹角;二是眼界狭窄,仅局限于事件本身,就事论事,不懂得添油加醋;三是不善于虚构,现实生活到了他们笔下不是平淡无奇,就是胡编乱造,明显作假。
这说明教学中不能光说写作知识及技法,关键要让学生真正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通过范文示范反复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机利用各种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1、多亏了这一撞蒋舒旦不好,有一辆摩托车从我右边开来。
他是要向前开还是要向左拐呢,大概是向前开吧。
于是,我把车往右偏了偏。
可谁知摩托车是向左拐弯的。
MY GOD!快撞上了!“啊”伴随着我的一声清脆而响亮的尖叫,我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
哎呀,腰好疼啊!摩托车主也许是被我的尖叫吓坏了,慌忙问我有没有受伤,要不要去医院。
写事要有点波澜

五、课堂小结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 水。”(脂砚斋语)中国园林的妙处全在“曲 径通幽。中国的文学素来讲究曲折。《今古奇 观》《聊斋志异》以及古代大量章回小说中的 故事,哪个不是逶迤跌宕、扣人心弦的?我们 要把自已的作文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不 可不重视上面所述的兴波之法,也不可不汲取 优秀文学作品的成功经验和营养。当然,我们 对于文章的曲折生动性的追求,也要以如何有 助于达到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为依据, 切不可单纯为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故作惊人之笔。 2015/9/8 16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笔底生波 曲折变化
2015/9/8
1
一、什么叫波澜?
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 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二、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 波澜,行文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 像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 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 术效果。
5、误会掀澜法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 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最终释疑解惑。
2015/9/8
10
6、设置张弛法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叙述故事情节, 如果有张有弛,就不致显得急促或平淡无奇。 如孙犁的《荷花淀》,前面部分写水乡,风景 异常恬静美好,给人一种和平的感觉,这是弛。 接着作者转过笔锋,描写水上一场激烈的游击 战,使浓烈的战争气氛弥漫其间,这是张。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开头写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后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特种药品商店的热闹景象, 这是弛;接着写突然传来平陆县委的求援电话, 这是张;再接下去补叙事情的发生,这又是弛。 一张一弛,文章就有波澜了。 2015/9/8 11
2012年高中语文《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最新教学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1

结果,东家酒店门庭冷落,西家酒 店却顾客盈门。
3.意外法
让读者造成判断上的失误, 一旦弄清事情的真相,便会心头 一震,印象格外深刻。
猎 狮 伊莉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 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 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 特”。 伊莉微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 “运回其尸。”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 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身。她又赶发了 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 尸。” 在狮腹内。——佛莱特”。
爱的岁月里飘着栀子花香
母亲去世后,父亲老得很快。先是那乌黑 的头发迅速转白,然后那红润的脸庞泛起了块 块老年斑,尤其是那双眼睛,终日像蒙上了一 层尘埃,父亲在父亲一夜之间,老了。 “没有栀子花了。”父亲喃喃地说。 我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母亲在世时,每到 栀子花开时,母亲每天都会从外边买好多的花 回来,父亲总是满脸的喜悦,将花洗干净,插 在屋里所能找到的每一只花瓶里边。于是,整 个季节,家里总是盈满了栀子花的清香。
写事要有波澜
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 (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 (惊怒) 偷得蟠桃献至亲 (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 吊足胃口。这就叫做──事件的波澜。
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呢?
⑴ 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 事件来写。(前提)(鸿门宴)
⑵ 运用叙事曲折的技巧:
1.悬念法
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是逗引读 者好奇心的一种手法,使情节回旋 推进。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 “解悬”两方面。
成
绩
期中考之后,数学老师要公布成 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 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 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 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 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 老师不疾不徐地回答:“不及格 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二学案博苑08-30 0727高中语文必修一《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学案二学习目标1、领会什么是波澜;2、品味波澜的艺术效果;3、了解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学习重点难点能在写作训练中恰当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学习设想:多媒体教学学习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1、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蟠桃献至亲(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2、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3、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客观性)⑵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阅读心理)二、教学内容一)兴波澜,生变化都有哪些方法?阅读文章如欣赏名山,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一言以蔽之,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方法主要有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等。
1、顺逆法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
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佛莱特。
”1)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巴布不幸身亡。
(逆笔)——第一个波澜2)伊莉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
(顺笔)却得到一个“狮尸”。
(逆笔)——第二个波澜3)伊莉娜再索夫尸。
(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
”(逆笔)——第三个波澜2、情节突法1)《警察与赞美诗》苏比在麦迪生广场那条长凳上坐卧不安。
冬天已经近在咫尺了。
其中最舒服的莫过于到某家豪华餐厅好好地大吃一顿,然后声称自己身无分丈,没钱付账,这样就可以安安静静、不声不响地被交到警察的手里。
但是,苏比的脚刚迈进餐厅的门就被扔了出来。
在第六大街的拐角处,一家灯火通明、陈设别致的大玻璃橱窗非常引人注意。
苏比捡起一块鹅孵石往那块大玻璃窗砸去。
但警察甚至根本就没把苏比看成一个证人。
砸橱窗的人应该早就溜之大吉了。
苏比心里十分恼火,但也只能拖着脚步走开了。
两次了,都失算了。
街的对面,有一家不怎么招眼的餐厅,苏比走了进去,白吃了一顿,但等来的是两个侍者干净麻利地把苏比架出来,扔在又凉又硬的人行道上,左耳朵贴在地上。
警察只是笑了笑,就沿着街走开了。
一位衣着简朴但讨人喜欢的年轻女人正站在橱窗前面,苏比的下一个计划是装扮成一个下流、讨厌的“小流氓”,而且他的对象文雅娴静,又有一位忠于职守的警察近在眼前,这足以使他相信,警察的那可爱的双手很快就会抓在他的胳膊上,而他也很快就能在那个小岛上的安乐窝里度过这个冬天了。
但那女人像一根常青藤攀附着一棵大橡树一作依偎着苏比。
苏比懊丧不已地从警察身边走过去。
看来,他的自由是命中注定的了。
苏比站在人行道上扯着他那破锣似的嗓子,像醉鬼一样胡闹。
他又是跳,又是吼,又是乱骂,用尽了各种办法来搅得天翻地覆。
又没用,人们当成他是在庆祝什么。
苏比看到雪茄烟店里有一位衣冠楚楚的人正对着冒着火光的打火机点烟。
那人在走进商店的时候,将一把绸伞靠在门边。
苏比跨进了店门,拿起绸伞,急急匆匆地退了出来。
点烟的人赶忙追了出来。
可结果他人说伞是捡来的。
最后,苏比来到了一个异常幽静的拐角处,苏比停了下来。
那儿有一座样式古老的古雅的教堂,风琴师正在练习星期天的赞美诗。
悦耳动人的音乐飘进苏比的耳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得他一动不动地靠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此时此刻,苏比敏感的心情同古老的教堂潜移默化地交融在一起,使他的灵魂突然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刹那间,这种崭新的想法让他兴奋不已。
一股强烈而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面对坎坷的人生。
他要把自己拉出泥潭,他要征服那已经征服了自己的恶魔。
他要在社会上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他要——苏比突然感到有一只手按在了他的胳膊上。
他猛地扭过头去,只看见一个警察的那张胖乎乎的脸。
“你在这儿干什么?”那个警察问道。
“什么都没干。
”苏比说。
“那跟我来。
”警察说。
“在岛上监禁三个月。
”警庭法官第二天早上宣判说。
小结:情节突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2)《谁烧“阿房宫”》从前,有位县督学来到县立中学视察工作。
他一进校门,便见到该校的壁报上写有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督学的文学底子很厚,看到杜牧的诗句,油然想起他的《阿房宫赋》,于是顺口问起了学生:“你们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学生们一脸惶恐,不住地摇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看到眼前的窘迫情景,督学啼笑皆非。
他立即来到校长室,对校长指责道:“贵校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心平气和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
”督学非常气恼,他万万没有想到鼎鼎的校长居然不知道阿房宫是怎么一回事!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呈文,给教育局长,禀明原委。
不久,督学收到局长复函:“烧掉就算了,再拨经费重建阿房宫。
”督学看后,目瞪口呆。
3)好朋友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对他说:“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该怎么办?”“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我说,也许我能帮你.”“我正在热恋中.”“这是好事,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解地问.“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但很有钱.你看我应该选择谁?”“当然是长得漂亮的那个.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对!”约翰说,“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身就走.“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的姑娘的住址告诉我?3、悬念法通常是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在文章开头用超乎寻常的语气去叙述或交代一种异于常人思维的结果,以引起读者探其究竟的欲望。
武侠小说多是如此。
又如泰国作家克立巴莫的微型小说《独臂村》:一位医生在森林里发现一个古怪的村庄——村民皆无右臂。
这个奇异的开头既吸引了医生又吸引了我们。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才明白:原来村民们曾参加过几次这里的选举,那些政客们来拉选票时,都许愿让普天下的人民共享幸福,而一旦当上议员便对人民的疾苦不闻不问。
村民对这些政客深恶痛绝,决定不论谁家生了孩子都要砍掉右臂,“免得他们成人之后去举手投票,出卖灵魂……”1)例: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
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
”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
”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
”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
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
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
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
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小结:运用悬念法要注意有“悬”有“释”。
在“结”与“解”之间要恰当运用延宕,让读者百般猜测,历经紧张期待,再解开扣子,但切不可故弄玄虚。
2)尴尬从一出食堂门,她就感觉有人跟踪。
模模糊糊搜索记忆,只记得一瞥中有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跟着我?她低头打量自己:浅兰色的细格棉衬衣、藏青色的西裤、一双跟快磨平的黑色皮鞋,在一身行头怎么看也不像个富家女,劫财之人是不屑于的。
那莫非是……想到前天,室友阿霞还曾炫耀着当街被陌生男孩跟踪的“光辉事迹”,当时小文在一旁还打趣道:我们的静大小姐作为寝室里唯一的单身贵族,这种艳遇应该发生在她身上才对呢!想着,一抹胭红就印上了面颊。
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
我,我没有阿霞那脉脉含情的双眼;又没有小文的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头发,一个念头嗖地划过脑海:一定要把这一头泛黄的头发好好修剪一下,剪成阿霞那样清爽的碎发,不不、还是像小文那样的一头直发……那,我又没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会有人看得上我?低下头,害羞地急走,脚还故意慢慢的划着地。
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公主,总会有一位王子来发现。
我的……想过头去,把他看个仔细,又怕那一脸的红霞暴露了心里的秘密。
一步、两步、三步、快到女生公寓楼底,怎么身后的他没有反应?莫非是我自作多情?一股悲凉涌上心头,也许他真的只是同路,是我多心……八步、九步、“哎……!”一声招呼余音还未结束,她的头发已偏向身后,一个也满脸通红的腼腆男孩,正挠着头傻傻地对着自己。
她努力睁大眼睛,惊异又不失纯真:“哦?”男孩继续挠着头,吞吞吐吐:“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啊?!!!”一片空白的脑海里被强拽出在食堂里的一点回忆:空手去吃饭的她,随手又拿起邻桌的一个饭盒走出去……递出饭盒的手,笔直又颤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再也不吃食堂的套餐了![例文评析]《尴尬》一文开篇便运用了“悬念法”:“感觉有人跟踪”——谁在跟踪?为何跟踪?待以此悬念扣人心弦后,并不急于交代结果,而是徐徐道来,开始用“我”的思绪牵引读者的思路;平和的日常生活的回忆(第四自然段)及徐徐而羞涩的思绪又恰恰缓和了一开始的紧张气氛,此便是“张弛法”(第五自然段);同时第四自然段“小文”的“打趣”从侧面表明“我”是“单身”,有那种对跟踪人的推测是理所当然的,这便“误导”了读者,延宕了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虚实法”;第六自然段“我”继续“说服”自己,“误导”读者,一直到“哎……!”这一声招呼,我们几乎已经相信了一段“迟到的爱情”将要开始,可一句“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如一招回马枪,将一直跟着感觉走的我们猛的戳落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