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隋书 裴矩传》专练
高中文言文练习裴度传(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裴度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2分)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
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
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
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
吾倚度,足破三贼矣!”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
”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
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
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
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
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
”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
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
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
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挠:骚扰,打扰B. 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缓:缓解,减缓C. 帝独目.度留目:使眼色示意D. 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备:装备,武器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因.人之力而敝之C. 果为.朕行乎既自以心为.形役D. 抚定其.人其.孰能讥之乎3.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苟)小使无罪,且杖寰B. 议者欲罢度,(以)安二镇反侧C. (裴度)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D. 诸道兵悉中官统监,(中官)自处进退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移,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贼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B.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C.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D.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裴枢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裴枢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子,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
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
大学士王铎深知之,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
从僖宗幸蜀..,中丞李焕奏为殿中侍御史,迁起居郎。
中和初,王铎复见用..,以旧恩徙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入朝历兵、吏二员外郎。
龙纪初,擢拜给事中,改京兆尹。
宰相孔纬尤深奖遇。
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
乾宁初,入为右散骑常侍,从昭宗幸华州,为汴州宣谕使。
初,枢自歙州罢郡归朝,路经大梁,时朱全忠兵威已振,枢以兄事..之,全忠由是重之。
及枢传诏,全忠皆禀朝旨,献奉相继,昭宗甚悦,迁兵部侍郎。
时崔胤专政,亦倚全忠,二人因是相结,改枢吏部侍郎。
未几,换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其年冬,昭宗幸华州,崔胤贬官,枢亦为工部尚书。
天子自岐下还宫,以枢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为广南节度使。
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录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周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
崔胤诛,以全忠素厚,相位如故。
从昭宗迁洛阳,驻跸陕州,进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哀帝初嗣位,柳璨用事,全忠尝奏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相议,枢曰:“廷范勤臣,幸有方镇节钺之命,何藉乐卿?恐非元帅梁王之旨。
”乃持之不下。
俄而全忠闻枢言,谓宾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
”切齿含怒。
柳璨闻全忠言,寻希旨罢枢相位,和陵拊享,拜尚书左仆射。
五月,责授朝散大夫、登州刺史,寻再贬泷州司户。
六月十一日,行及滑州,全忠遣人杀之于白马驿,投尸于河,时年六十五。
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诃,永为浊流。
”全忠笑而许之。
史臣曰:枢因盗而振,盗憎而亡,宜哉!君子守道远刑,盖虑此也。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B. 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C. 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D. 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幸蜀”指到蜀地,“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意思不同。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提升专题09 文言文阅读(押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9 押题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答案】B【解析】“获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决”,为动词和宾语关系,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致伛”意思是“成了驼背”,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D项。
【提分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14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

专题突破练14 文言文阅读(文化常识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
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
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
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
乃改南京吏部。
复以老辞。
不允。
十四年进尚书。
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成化七年,帝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使命未至而骥卒。
赐祭葬如礼,谥文靖。
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
许之。
(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又叫致事、致政、休致,指官员退休。
C.行人,可指出征、出行的人,亦是使者的通称,其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使者。
D.诣阙,“阙”是古代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又指宫殿或朝廷,“诣阙”即到宫殿或到朝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潘良贵,字子贱,婺州金华人。
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
靖康元年,钦宗..问孰可秉钧轴者,良贵极言:“何桌、唐恪等四人不可用,他日必误社稷。
陛下..若欲扶危持颠之相,非博询于下僚,明扬于微陋,未见其可。
”语彻于外,当国者指为狂率,黜监信州汭口排岸。
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
既见,请诛伪党,使叛命者受刃国门,即敌人不敢轻议宋鼎。
又乞封宗室贤者于山东、河北,以壮国体,巡幸维扬...,养兵威以图恢复。
黄潜善、汪伯彦恶其言,改除工部。
良贵以不得其言,求去。
越数年,除考功郎,迁左司。
以直龙图阁知严州。
到官两月,请祠..。
(选自《宋史·潘良贵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钦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有帝王都有庙号。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建构热点提分1 文言断句题(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第一步: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集训冲关:文言文阅读(D卷) 打印带解析版

集训冲关文言文阅读(D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
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
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康陵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解析:选C解答断句题,要重点分析关键词语及句意。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专题复习--《裴遵庆传》专练

《裴遵庆传》专练裴遵庆,字少良,绛州闻喜人。
幼强学,该综图传。
外晦内明,不干当世。
年既长,始以仕家推荫..论,遵..为兴宁陵丞,调大理丞。
边将萧克济督役苛暴,役者有丑言,有司以大逆庆曰:“财不足聚人,力不足加众,焉能反?”由是全救数十族。
频擢吏部员外郎,判南曹。
天宝时,选者岁万计,遵庆性强敏,视簿牒,详而不苛,世称吏事第一。
肃宗时,为吏部侍郎。
萧华辅政,屡荐之,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代宗初。
仆固怀恩阻兵汾上。
物中官..为词。
帝以遵庆忠厚大臣,故奉诏宣慰。
遵庆至,怀恩抱其足,泣且诉。
遵庆道帝所以不疑。
即劝入朝,怀恩许诺。
副将范志诚谏曰:“嫌隙成矣。
奈何入不测之朝。
独不见来瑱、李光弼乎?二臣功高不赏,琪已及诛。
”怀恩乃止。
遂以惧死为词。
会蕃寇陷京师,乘典幸陕,遵庆自汾州奔赴行在。
及乘舆..还京,以遵庆为太子少傅。
永泰元年,与裴冕等并于集贤院待制,知选事。
时选人天兴县尉陈琯于铨庭出言不逊,凌突无礼。
代宗诏付遵庆于省门鞭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
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尝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谋反,帝识其谬,置不问。
性淳正。
老而弥谨。
每荐贤,有来谢者,以为耻。
谏而见从,即内益畏。
虽亲近,但记其削稿疏数,而莫知所言。
大历十年薨,年九十余。
初为郎时,著《王政记》,述今古治体,识者知其有公辅器云。
(摘编自《新唐书》《旧唐书》 )10.下列对文中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B.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C.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吏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廷/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宜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D.罢为集贤院待制/改史部尚书/以尚书右仆射复知选事/朝延优其年德令/就第注官/自宣平坊榜引士子/以及东市/两街时人以为盛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推荫,封建时代,因祖先勋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称为“推荫”B.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为“十恶”之首C.中官,本为古官名,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文中指宦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裴矩传》专练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
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
世父让之谓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
”矩始留情世事。
及高祖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
明年,奏诏巡抚岭南..,未行而高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吴越道闭,上难遣矩行。
矩请速进,上许之。
行至南康,得兵数千人。
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又击破之,遂斩师举,进军自南海援广州。
仲宣惧而溃散。
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
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颎、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以功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赉物二千段。
从炀帝巡于塞北,幸启民可汗..帐。
时高丽遣使先通于突厥,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矩因奏状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
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
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帝曰:“如何?”矩曰:“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
不然者,当率突厥,即日诛之。
”帝纳焉。
王师临辽,以本官领武贲郎将。
明年,复从至辽东。
以前后渡辽之役,进位右光禄大夫。
于时皇纲不振,人皆变节,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文武多以贿闻。
唯矩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
宇文化及之乱,矩晨起将朝,至坊门,遇逆党数人,控矩马诣孟景所。
贼皆曰:“不关裴黄门。
”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
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建德起自群盗,未有节文,矩为制定朝仪。
旬月之间,宪章颇备,拟于王者。
建德大悦,每谘访焉。
建德败于武牢。
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
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B.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C.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D.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岭南是对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历史上各朝代对其建制划分和称谓有很大不同,现在指两广、海南、港澳等地。
B.可汗意为“国王”,又称大汗、汗王,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文中“启民可汗”时为突厥一部的首领。
C.冠带原指帽子和束腰用的带子,后引申为礼仪教化之意。
裴矩用“冠带”与后文的“蛮貊”对比,以显示征讨高丽的必要性。
D.隋由炀帝杨广建立,是中国古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朝代。
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矩颇有才学,参与制定礼仪。
他长大后喜欢学习,爱好文辞,伯父裴让之对其寄予厚望;被窦建德俘获后,他用时不到一个月就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B.裴矩巡抚岭南,安抚集聚州地。
吴越一带因叛乱道路阻闭,皇上未敢遣行,裴矩却请求速往,凭借几千人的军队大败贼军,安抚聚集了二十余州,皇帝大为赞赏。
C.裴矩遵守常法,没有贪赃纳贿。
朝廷纲纪混乱,宇文述和虞世基执掌政事,很多文武官员因为行贿受赂而闻名,只有裴矩坚守节操,没有贪赃枉法之名而被称赞。
D.裴矩历经数朝,受到礼待厚遇。
在隋代时,他因建立功勋,或官职得到晋升,或被赐予爵位和丰厚财物;隋亡以后,又得到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唐代的礼遇任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
(4分)(2)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
(4分)5.裴矩主张征讨高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C(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
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2.D(隋朝由文帝即文中所说“高祖”杨坚建立,也可以根据文中“及高祖受禅”,“从炀帝巡于塞北”得知)3.D(文中没有交代裴矩归顺唐以后,是否得到礼遇任用)4.(1)请允许我当面告知高丽使者,放他们回到自己国家,派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命令国王迅速前来朝拜进见。
(共4分。
“面诏”“语”“朝观”各1分,句意通顺1分)(2)不久,宇文化及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裴矩迎接拜见,宇文化及安抚宽慰他,让他参与商定礼仪制度。
(共4分。
“从百余骑”“慰谕”“参定仪注”各1分,句意通顺1分)5. ①如果高丽与突厥联手,将会成为隋的隐患。
②高丽自周代起,就接受中原政权的统治,而现在竟然不臣服于隋。
③如果炀帝征讨高丽,使其臣服,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业,完成先帝心愿。
(共3分。
每点1分)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
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
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以母忧去职。
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
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
帝令矩掌其事。
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
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
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
大业三年,帝有事于恒岳,咸来助祭。
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
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
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
皆令佩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帝谓矩有绥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
矩素勤谨,未尝忤物,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
宇文化及僭帝位,以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善行令归顺。
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谓矩有绥.怀之略安抚B.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驻扎C.啖.以厚利诱惑D.竟.破吐谷浑竟然7.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矩为尚书右仆射B.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乃欲以生劫之C.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矩襁褓而孤D.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帝有事于恒岳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B.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C.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D.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既有幼年丧父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文中指父母双亡。
B.“母忧”,即母亲去世,又名“丁外艰”,旧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C.“河右”,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D.“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矩精通西域事务。
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
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裴矩富有智谋。
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裴矩勤勉谨慎。
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裴矩历仕多朝。
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6.【D】最终7.【C】A.因为/让,把B.于是,就/是C.就D.对/在8.【A】9.【B】丁母忧即丁内艰10.【A】“并帅军打败吐谷浑”于文无据。
11.(1)皇帝因此羡慕(向慕),将要和西域往来交通,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部都委托给裴矩。
(“甘心、经略、委”各一分,句意2分)(2)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擒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待他非常优厚。
(被动句、“以、遇”各一分,句意2分)翻译: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
裴矩在襁褓中就丧父,等到年龄稍大非常好学,很爱文章辞藻,有智谋心计。
高祖担任定州总管,征召裴矩补任记室,很亲近敬重他。
裴矩因母亲的丧事离职。
高祖担任丞相后,派使者骑快马征召裴矩,让他参与相府记室的事务。
等到高祖受禅继任皇位,裴矩胜任给事郎,负责舍人一职的进言奏事。
炀帝即位,要(在洛阳)建造东都,裴矩掌管修府省,九十天就完成了。
当时西域各少数民族,多到张掖,与中原互通商贸。
炀帝命令裴矩掌管这方面的事务。
裴矩知道炀帝正致力于筹划治理远方,那些经商的胡人一到,裴矩就诱使他们说出自觉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山河地理的险阻或平易。
撰写《西域图记》三卷,回朝进献了它。
炀帝看后非常高兴,赏赐裴矩五百匹绸缎。
每天拉着裴矩到皇座前,亲自询问西域的事务。
裴矩极力夸赞胡人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珍宝,吐谷浑容易吞并。
炀帝因此向慕,准备和西域来往,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都委派给裴矩。
裴矩转任民部侍郎,还没任职,调任黄门侍郎。
炀帝又命裴矩前往张掖,引荐网罗西域各少数民族,到的有十多个国家。
大业三年,炀帝到恒岳祭祀,这些国家都来帮助炀帝祭祀。
炀帝准备到黄河以西地区巡视,又命裴矩前往敦煌。
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麹伯雅和伊吾的吐屯设等,用丰厚的利益来引诱他们,带领他们入朝觐见。
等到炀帝西巡,驻扎在燕支山时,高昌王、伊吾设等人以及西部二十七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在道路左边拜见炀帝。
让他们都佩戴金玉饰物,穿着丝毛织品,焚香奏乐,歌声舞蹈喧哗热闹。
又命武威、张掖的青年男女穿着盛装随意观看,车马拥挤,横贯十多里,来显示中原的强盛。
炀帝看到这场景非常高兴。
隋军最终击败了吐谷浑,扩展疆土数千里,并且派兵把守。
每年输出的物资多以亿万计,各少数民族都很害怕,来进贡的络绎不绝。
炀帝认为裴矩有安抚怀柔的谋略,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裴矩一向勤勉谨慎,没有触犯过他人,又见天下正处于混乱时期,恐怕招致自身的灾祸,他对待别人,大多超过那些人所期望的,所以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取得他们的欢心。
宇文化及僭越皇位,让裴矩担任尚书右仆射,加授光禄大夫,封他为蔡国公,担任河北道安抚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