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主要路线

合集下载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箭头1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箭头2 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箭头4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箭头6 红六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箭头7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箭头10 红1十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箭头25 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红体字为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敌军进攻方向黑色箭头为敌军进攻方向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黑色锯齿标记为敌军封锁线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长征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长征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10
长征
1、长征的根本原因: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的主要路线:
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陕北吴起镇
3、长征的起止时间及地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4、遵义会议:
a时间--1935年1月
b地点--贵州遵义
c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d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损失惨重,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使长征取得了胜利。

6、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它是中共成立以来,第一次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党内分歧,确立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7、长征精神: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精心整理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重要历史事件: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后投入2.4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长征路线流程ppt带箭头

长征路线流程ppt带箭头
长征路线流程ppt带箭头
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 ( 1935 年 10 月 ) → 甘 肃 会 宁 会 师 ( 1936 年 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 年10月22日)。
感谢您的聆听
长征相关资料
6、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 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7、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 万五千里。 8、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9、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了共11个省。 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 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 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 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3、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 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4、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 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长征路线图

长征路线图
长征各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长征各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长征的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闽西赣南出发开始长征。[1]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逃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以及革命继续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和战斗行动。

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从江西苏区出发,穿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最终到达陕北,历时约一年, 来回长达两万五千多公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伟大的行军之一。

长征的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 出发点:长征的起点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政权所在地,也是红军的根据地。

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于1934年10月开始出发。

2. 途经云贵川:红军先是向西南方向进军,穿越了云南和贵州两个省份。

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战斗,与当地群众结成游击队,并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破坏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并保持了相对的战略优势。

3. 横渡大渡河:红军在贵州遇到了寒冷的冬季和人力物力的严重不足,被迫于1935年1月横渡了险峻的大渡河。

这一举动不仅使红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短暂休整,还成功躲过了敌军的严密包围。

4. 超越长江:红军继续北进,途经湖南和湖北两省,最终于1935年10月成功渡过了长江。

这是长征路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红军通过巧妙的战术避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交战,以免陷入被消耗的局面。

5. 西进陕北:红军继续向北,穿越湖北和陕西两个省份,最终于1936年10月抵达陕西省。

陕北成为了红军新的根据地,也标志着长征的结束。

红军在陕北成功扩大了影响力,也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路线的成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毛泽东的军事智慧。

长征这段漫长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诸多挑战,但红军始终坚持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革命信念,最终成功完成了长征的使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主要路线:
瑞金——红军集结于渡——湘江战役——乌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勇夺泸定桥——懋功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翻雪山(夹金山等)——过草地(松藩大草原)——激战腊子口——陕甘宁大会师——延安
红军七次会师:
各路红军经历过七次大的会师,即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的会师,中央红军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刘志丹陕北红军的会师,红二、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

其中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才是最有历史意的三大红军主力大会师。

长征最初的目的地不是延安,而是向西进军,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决定让湘赣地区的红六军团先行出发探路,先到达湘西同贺龙所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

过程中不断的评估敌我实力,不断调整方向,审时度势,走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红军长征路线图14847

红军长征路线图14847
9
• 红二方面军在三大主力红军中最晚进入雪山地区, 翻越的雪山却最多。先后翻越了哈巴雪山(玉龙雪山)、 大、小雪山、扎拉亚卡山、海子山、马巴亚山、恶 热山、麦拉山、瓮水、邯坡等二十多座雪山。
•红四方面军是最早踏入雪山地 区的部队,由于曾三次跋涉雪 山草地,在雪线以上区域停留 时间最长。红桥山、夹金山、 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 打古山、党岭山、巴郎山、鹧 鸪山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累计翻越雪山超过20次。
1
血战湘江
• 红军长征是从瑞金苏 区出发,向西南方向 到达赣粤边界,沿此 边界向西到达湖南, 沿边界行军的目的是 不犯地方军阀的控制 区域,避免作战,迅 速转移。到达湖南后 经历了最为惨烈的战 役,强渡湘江 ,军队 人数由长征开始时的 8万锐减到3万人
2
遵义会议
•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 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 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遵义会议结 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
四渡赤水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巧渡金沙江
•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 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 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料称 之为巧渡金沙江。
5
大渡河、泸定桥
6
爬雪山
• 在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 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 雪山。
7
过草地
8
激战腊子口
• 一九三五年秋,红军越过雪山草 地以后,直奔腊子口。腊子口山 势险峻,水深流急,两岸之间仅 有一座木桥相连。甘肃军阀鲁大 昌在山口桥头设下明碉暗堡,挡 住红军前进的道路。六连战士组 成突击队,分组从桥下,悬崖向 对岸运动,一,二连战士迂回到 敌后,两面夹击,终于歼灭守敌, 夺取了天险腊子口,然后红军继 续胜利北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