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在贵州

(二)、转战贵州
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判断中央 红军要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 沿途布下重兵,企图围歼中央红军。 博古、李德仍然坚持按原定计划前 进。这使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灭危 险。危急关头,在担架上办公成效 卓著的毛泽东建议放弃原定计划, 立即转兵向西,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贵州进军。
(三)、通道会议
(七)、遵义会议
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 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 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 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 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 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 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也 列席了会议。
红二、六军团(后 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 碎敌人围剿后,在1935 年11月,主动撤离湘鄂 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 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 金)会师。会师后,中央决定继 续北上,张国涛则反对北上,坚 持南下。 9月,红一方面军先行北上, 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出 发时8万多人,到达陕北时7000 多人。
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 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 意见,作了反对“左”倾 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系 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 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毛泽东接着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 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 析和批评。针对博古等人强调敌强我弱,毛 泽东指出:第一次反围剿时,敌10万,我4 万,是2.5比1;第二次反围剿时,敌20万, 我4万,是5比1;第三次反围剿时,敌30万, 我3万,是10比1;第四次反围剿时,敌50 万,我5万,是10比1;第五次反围剿时, 敌50万,我10万,是5比1。毛泽东还给他 们扣上三顶不大不小的帽子:进攻中的冒险 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 义。 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 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2020/3/9
2020/3/9
2020/3/9
2020/3/9
2020/3/9
( 逶迤 )的五岭
2020/3/9
2020/3/9
2020/3/9
2020/3/9
磅礴
2020/3/9
2020/3/9
磅
逶
礴
迤
:
:
气
弯
势
弯
雄
曲
伟
曲
高
连Hale Waihona Puke 大绵险不
峻
断
的
的
样
样
子
子
2020/3/9
飞夺泸定桥
红四团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 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 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 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水 流 湍 急 的 金 沙 江
返
2020/3/9
回
水 流 湍 急 的 金 沙 江
返
2020/3/9
回
返
2020/3/9
回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中间。湍急的江面溅 起层层浪花,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天险。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 谷,全军覆灭。而过江的工具——两岸渔民的小船早已全被敌人抢走。后来,红军 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又巧妙地夺取了敌人的五条船,不费一枪一弹,用了7天7夜 的202时0/3间/9 ,就靠这7只小船把全部的红军主力送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 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红军长征[课件ppt]
![红军长征[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015859767f5acfa1c7cd2a.png)
红军长征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
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 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 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 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 神力量。
❖ 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 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 无论是酷暑严寒,还饥饿干渴……红军将士 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 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 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 己。
红军长征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 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 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 的今天也是这样。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场
红军长征
❖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 ❖ 遵义会议作出了哪些决定? ❖ 遵义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议议
红军长征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 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 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 “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 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 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
长征历程

长征历程【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开始渡江西的于都河,踏上未知的长征路。
-10月21日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新田间土坯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西行。
-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11月25日~12月1日红军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以惨烈的代价渡过了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
-12月上旬中央红军从老山界翻越了五岭山地最西边的越城岭。
-12月13日中央军委在通道恭城疏远召开会议,毛泽东力主放弃与二、六军团汇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14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县城,打开了通向贵州的门户。
-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
【1935年】-1月1日至3日中央红军在江界河、茶山关、回龙场等渡口分二路强渡乌江。
-1月7日中央红军第二师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1月28日~2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在土城一带与川军郭勋祺等部激战,给敌以重大杀伤,但红军伤亡亦重,一渡赤水主动撤出战斗。
-2月28日中央红军再占遵义城。
遵义战役工歼灭和击溃敌人两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月21日至22日中央红军由二朗滩、九溪口、太平渡动渡赤水河(四渡赤水)。
-29日至31日中央红军主力再渡乌江,进抵息烽附近。
-4月25日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分兵三路西进。
-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在皎平渡全部渡过了金沙江。
-5月12日中共中央在会理城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会理会议。
-5月25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自安顺场强行渡过了大渡河。
-5月29日红军左路军红四团占领泸定桥。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翻越夹金山,在达维镇附近与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
-6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越过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小学主题班会课件-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共16张PPT)-通用版 PPT

2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节 奏有关 当我们立下FLAG的时候,可能一开始都 会忍不 住下狠 劲儿。 之前一步都不想跑,决定健身了,就2公 里开跑 ,冲刺 5公里 。 之前一页书也不想看,决定勤奋了,就 焚膏油 以继晷 ,好像 不熬夜 都不好 意思说 自己看 书。 之前从没拉过筋,决定瑜伽了,就恨不 得立刻 把那支 僵硬了 几十年 的老腿 想掰哪 儿就掰 哪儿。 这种激情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打 回原形 。 坚持从来就不是持续消耗,所以太用力 的人一 般都跑 不远。 作家村上春树的生活里有两件非常重要 的事情 :写作 和跑步 。 他全职写作没多久,发现身体变差,便 开始跑 步。 在普通人眼中,职业小说家应该是不舍 昼夜地 伏案工 作,资 深跑者 的锻炼 强度更 难以想 象。可 村上春 树的生 活却有 张有弛 ,十分 规律。 每天早 起后的 三四个 小时集 中精力 写作, 午休后 跑步, 日暮时 读书、 听音乐 。 在与写作和跑步相伴的几十年里,他既 勤勉耐 劳、不 惜体力 ,又谨 小慎微 地呵护 自己的 热情, 既怕惰 性来袭 ,又怕 用力过 猛。 他说: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 确无误 地旋转 到最后 。 坚持,从长远看,要循序渐进,就每一 天来说 ,要量 力而为 。 既要摸清自己的节奏,也要管住自己按 这样的 节奏坚 持下去 。不盲 从,也 不随性 ,不蛮 干,也 不懒散 。 只有不乱节奏,才能持之以恒。
无欲则刚。 正是这种尽己所能、顺其自然的心态, 才让他 更长久 地投身 于自己 所热爱 的事情 上。
自我消耗从来就不是正确的坚持方式, 苦痛也 不是恒 心的代 名词。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如停下来审视一 下自己 ,将自 己内心 的能量 挖掘出 来,找 准自己 的节奏 ,让自 己心态 更平和 一些, 而不是 一味地 逼自己 死撑。 任何目标与坚持都是生命长河里微不足 道的一 段,即 使某一 段坚持 并没有 当下立 见的好 结果, 但正确 的坚持 习惯却 会让我 们越来 越有力 量,对 每一次 新的挑 战都从 容笃定 。
红军长征路线图

历史事件之一: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
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 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 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 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 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 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 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经5昼夜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 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 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 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 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 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除留下红七十四师和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由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转移到位于四川陕西边界的通江县在四川省通江县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
红军长征路线图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1934年 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恶劣,分别派出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西进探路并 寻找贺龙领导的部队,以及寻淮洲领导的红七军团北上引敌,名为“北上抗日先 遣队”。 10月,红六军团与贺龙的部队在贵州会合后,贺龙的部队改称红二军团,此后, 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开始长征)。 11月,留守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因条件艰苦也被迫开始长征。 12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到达湘江(第四道封锁 线),经血战后突围,部队由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之路

1935年1月1日,中革军委向红一、三军团及军委直接指挥的红二师发出突 破乌江的指示,突破乌江战斗在江界河等3个渡口打响。其中最激烈的当 数江界河渡口的战斗。在此渡江的是红四团。 1月1日上午,红四团抵达江 界河渡口。经过侦察,决定佯攻大渡口,主攻渡口下游一华里处的老虎洞。 1月2日上午9点,大渡口方面的佯攻开始,主攻方向的8名红军突击队员在 密集的火力掩护下,冒著刺骨的寒风细雨,跃入乌江拉绳架桥,由于棕绳 被敌人的炮火打断,架桥没有成功。前线指挥员决定以竹筏继续强渡,当 夜,三连连长毛正华带领4名战士乘竹筏偷渡成功,埋伏在山脚下。3日, 红军再次强渡乌江。主攻渡口老虎洞前的三只竹筏如离弦之箭,在强大火 力掩护下冲向对岸。 “天快亮时,我们听著‘就像在放鞭炮’!”在 被落叶填塞过半的战壕旁,当年见证过这一幕的渡口边犹家坝村87岁的犹 泽宇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红军又用竹筏过江。当快到对岸时,毛 连长他们突然跳出来,打得敌人不分东西南北。红军一吹号,那些手拿著 长枪,腰别大烟枪的国民党‘双枪兵’,像兔子一样逃到半山腰……红军 干部团工兵在火力掩护下乘势架起浮桥,主力部队立即从浮桥上冲杀过去, 驻守渡口的敌军全线崩溃。” 3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军委纵队和 第一军团、第五军团从浮桥上渡过乌江。
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 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 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 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
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
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 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 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转战14个省,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红军长征的路线: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江西瑞金——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夹金山)——四川懋功(一、四方面军会师)——毛儿盖——过草地——腊子口——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会宁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湘鄂边根据地——沅江——乌江——贵州盘县——云南宣威——云南石鼓镇——渡金沙江——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将台堡——会宁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渡嘉陵江——四川茂县——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四川松潘——甘孜——会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各路红军相继长征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至1934年夏,湘赣各革命根据地(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陷入被动境地。
1934年秋~1936年10,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相继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红军各部队长征的起始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红7军团——第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是长征中第一支先遣队。
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7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中央代表曾洪易等率领下,从江西瑞金出发,通过敌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皖赣苏区,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比中央苏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时间提早了三个月,它为策应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突围转移,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1934年11月初,红7军团在江西葛源以北重溪等地与战斗在赣东北由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会师,按中央指示,两部合编组成红10军团,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继续北上抗日。
红7军团改编为第19师,师长寻淮洲、政委聂洪钧、参谋长王如痴。
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败,退回江西,师长寻淮洲在作战中负伤后牺牲。
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江西怀玉山陷入国民党军队重围,作战失利,方志敏等领导人不幸被捕入狱,他们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方志敏于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下的:“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誓言,激励了无数人献身于革命事业。
红10军团余部在粟裕、刘英等人率领下,突破重围,转战到闽浙赣边,开辟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图(1934)红6军团西征探路——拉开红军长征序幕红6军团是最早开始长征的部队。
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当时中央苏区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已处于严重不利境地。
为牵制敌军,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6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省中部发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区,并与红3军(由红2军团改编)取得联络,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
1934年8月7日下午3时,红6军团第17、第18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在中共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萧克、王震组成的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
红6军团先后突破国民党军衙前至五斗江、遂川至黄坳、遂川至七岭、寒口至广东桥数道封锁线,于8月11日进到湖南桂东以南的寨前圩。
至此,红6军团胜利突破重围,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8月12日,红6军团在寨前圩召开誓师大会,并宣布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的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任弼时为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
当日晚,红6军团从寨前圩地区出发,经汝城、资兴、郴县、桂阳、新田县境,于23日到达零陵东北蔡家埠地区,准备西渡湘江。
但这时,国民党军1个旅及保安部队已先红军1天到达湘江,并已沿江展开,而敌追击部队1个师已进到阳明山地区,另1个师和2个民团正分路向零陵、道县开进。
在敌重兵前堵后追的情况下,红6军团决定放弃由零陵地区抢渡湘江的计划,迅速向东转移,于25日进到阳明山区。
此时国民党军已分别从南、北、西三面逼进阳明山。
红6军团为甩开国民党军,采取兜圈子的战术与敌人周旋,于26日进到白果市。
随后又急转南下,28日到达嘉禾附近,接着急转西进,连续急行军3天,于8月31日乘虚在道县以南的薛家厂渡过潇水,甩掉了追击之敌。
继经清水关进入广西北部。
9月3日,在灌阳县文村击溃国民党湘军一部和桂军2个团。
次日,于广西兴安县界首以北凤凰嘴地区顺利渡过湘江,进占西延城。
9月11日,进至城步以西的丹口地区。
接着,继续西进,准备在绥宁以东地区侧击由城步向绥宁方向前进的国民党湘军,未能得手。
红6军团随即向南,袭占通道城。
18日在靖县新厂歼灭湘军2个团大部。
10月1日,袭占贵州省的旧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王明令红6军团向湘西凤凰、乾城一带发展,建立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寻找立足点。
此时,国民党军为阻止红6军团同红3军会合,以入黔的湘、桂军主力进至石阡及镇远县拦截,以桂、湘、黔军各一部由南向北压迫,企图将红军消灭在石阡地区。
10月7日,红6军团在石阡西南甘溪遭到十倍于己的桂军重兵围堵,部队一部被截断(后与红3军会合),主力转入石阡、余庆、施秉之间的高山密林,同国民党军20多个团周旋。
与此同时,红3军主力由黔东苏区沿梵净山西麓南下接应。
10月15日,红3军与红6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一部会合,10月23日,红6军团主力到达贵州省印江县木黄。
10月24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到达黔东根据地与活动在川湘黔边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3军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
10月26日,两军在四川省酉阳县南腰界召开庆祝会师大会。
红6军团经过近80天艰苦转战,行程2500余公里,打破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突围西征的任务,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开路的先遣队作用。
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红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关向应、王震等指挥下,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这一时期,红六军团发展到一万一千多人,红二军团发展到九千人,合计两万余人。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1934--1936)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长征中行程最长的红军部队。
1934年10月上旬,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国民党军已迫近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腹地。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撤离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红都江西瑞金出发,向集结地于都挺进,成为长征首日。
10月17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在于都河集结完毕之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组成的第1、第2野战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战略转移,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第一天。
在此之前,留下的红24师及地方红军共1.6万人在苏区坚持斗争;成立了由项英任书记和司令员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陈毅任主任的中央政府办事处,继续领导中央苏区和邻近地区的斗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统治,使中央苏区这块由无数红军战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略基地最终丧失。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境地。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
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
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
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中央红军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
11月21日至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年,途经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宁11省,行程达2万5千里,成为长征行程最长的红军部队。
红25军长征路线图(1934--1935)红25军挺进陕南——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红25军是长征中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按照中共中央指示,1934年1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290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