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ppt3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解读课件[共84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解读课件[共84张]
施肩吾《夜笛词》:皎洁西楼月半斜, 笛声寥亮人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 误剪同心一片花。
若直写月下怀远,灯前念夫,便一览 无余。作者从侧面迂回,写她裁制征 衣时,在笛声的干扰下误剪成一片同 心花,展示出思妇心飞沙场,情系征 夫,已达痴迷的地步。
北京十一学校
5 指桑说槐,即言此意彼。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北京十一学校
2 细节描绘 描写典型真实的细节,最能因细而传
真,由小而见大。一个精彩的细节往 往是一首诗的闪光点、聚焦点。
北京十一学校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 人临发又开封。
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心绪 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更 宫漏初明夜,一点残灯欲灭时。
北京十一学校
LOGO
词的阅读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 配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 过片和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 法的核心。
北京十一学校
词的开头
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 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 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 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 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 色的开头:
结句(合):或就题结,或开一步, 或缴前联之意,必放一步作散场,如 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 穷。
北京十一学校
首联 起:单刀直入,先声夺人。可以突出 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 州李使君》)(写梓州之景。杜鹃之鸣若 曰不如归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 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北京十一学校
绝句“结”的几种方法
1 以理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 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简析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两点: ❖ 一是情景交融, ❖ 二是动静结合。 ❖ (要适当联系诗句进行分析)
例题示例2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 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 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 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 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能逼真流露羁縻出抒情主 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
❖ 参考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 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好像看到
注: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 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能,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 “疑有碧桃千树花”一个 “疑”字,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 从奏乐的环境着想,想象其繁缛绚丽的景象!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别具一格。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ppt (3)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ppt (3)

•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句, 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 景物有何特征,组合起来共同具有什么 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注意,回答第一问时,答案中既要包含 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 (“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 绘画面特征的词语(“清幽恬静”)。 •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 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 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 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 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 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 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 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 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 “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 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 •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 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 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 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 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 观者形象。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 PPT课件 3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 PPT课件 3

(2)准确理解修饰词。 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
含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
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 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 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 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毫无生气的,树是衰朽残败的,鸦是傍晚 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 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意象融入萧条荒寂之中, 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 色彩的深秋黄昏图。
3.答题步骤
第一步,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
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第三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类题二 鉴赏事物形象寄托的感情 方法突破 1.常见命题 (1)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2)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2.答题方法 (1)熟记特定事物形象的寓意。中国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 事物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挖掘物 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处境,分析所塑造的事物形象的 象征意义。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
1.认识诗歌中事物形象托物言志的作用。 2.熟练掌握鉴赏诗歌事物形象题型的方法、步骤。
分类点拨
事物形象的分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

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3ppt

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3ppt
——提升鉴赏语言与shoufa的能力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怎 么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言上,炼字、炼句是诗人不懈的追 求,也是考查鉴赏水平的重要角度;二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修辞 shoufa、表达方式、表现shoufa的运用,这更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 查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全国卷考查的热点,分值高,难度大,是 二轮复习的重点。


热点题型1 热点题型2 热点题型3
2.找答题依据
从含义 角度
之美让人欣赏,而说连山光都想窥视。生动地表现了小园的景色之美。
解-1析1-
答案
炼句题
设问 角度
1.请简要赏析某句话或某联。 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某句十分巧妙,请指出这一句巧在哪里, 并简要赏析。
1.从含义角度。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 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 析句子的前提。
解题 思路
2.从技巧角度。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鉴 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来。有的句子倒 装,有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
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3.从位置角度。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
-8-


热点题型1 热点题型2 热点题型3
解题有法
1.审题目要点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考查点
提示
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方式
2.找答题依据
关注词语 的含义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的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 崖对峙,像两兽相斗,太阳从地面升起,阳光被群山遮挡, 而山峰却高耸入云,巍然耸立。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ppt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ppt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 内容分析。(5分)
解析:词的上阕选取的意象有“春风吹雨”“落花”“小池寒
渌”“落日”,这些是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愁苦类意象。结合下阕作
者的情感,以及小注中对“讳愁”的注解,可以发现景物描写对全词 感情抒发的作用显然是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
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 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解析:下阕写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正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 飞来飞去,不由得勾起了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 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只好强打精 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 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 难以排遣的愁情。
2015
2014
2013
感知高考
1.(2015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 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 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 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描写塞外景 物的角度明显的不同在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写的就是 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虚写,写的是诗人出发 之前想象之景。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 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 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PPT课件 1(10份打包)4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PPT课件 1(10份打包)4

夸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
张 忧愁之深。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对 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将
比 杨贵妃的风姿、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字中。
比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一句,运用拟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
品味关键词(炼字)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 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炼 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 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 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①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整体点明地 位 )② 第 一 句 写 初 至 燕 台 这 地 势 险 要 的 边 塞 重 镇 而 心 为 之 “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 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 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 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③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 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析。 5.(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备考方略] 赏析关键句“2步骤”
[应用体验] 7.(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诗词赏析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诗词赏析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 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 游、杜甫、辛弃疾、文天祥) 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 颢、苏轼) 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曹操、李白 、韩愈)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 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 ,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 清照) 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 对……寄予……的感望。
专题十二 诗词赏析
语文
专题十二 诗词赏析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考点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现了作者 的抱负”是不行的,应答出什么样的抱负。 答题格式: 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的(景象、风光、画面„„),抒发(表达、表 现„„)__________的感情(情怀、抱负„„) 例如:《渔家傲 秋思》描写了崇山峻岭间,孤烟袅袅、残阳西沉、 孤城紧闭这样一幅塞外风光图,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故乡的 情怀。 为了准确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们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 固定的思想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 要分析。(5 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借写梅花表达诗人内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 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 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 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 交叉重合之处。
[知识储备]
了解两种常考的表达方式:
手法
解说
示例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 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 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
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
居易《杨柳枝词》)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 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 巨源《城东早春》)
对比
象更鲜明,烘托映衬更
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 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 使人感受深切。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 效果。
[例一]
(2013· 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 ]《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 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 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 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 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知识储备]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 巧的能力。
修辞 比喻 作用 示例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 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 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 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
表达方式 讲究角度 描 方法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作用 用生动形象的
讲究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语言对人物、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 事件、环境进 写 讲究技巧 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 行具体描绘和 刻画 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表达方式
方法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
[解题方略]
步骤一: 明方式, 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 描写、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步骤二: 释运用, 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 情达意的作用。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李白《清溪行》:“人行
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 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比拟(拟 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 晏殊《鹊踏枝》:“明月 人和拟 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 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
物)
致,更隽永。
朱户。”
修辞
作用
示例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 李白《望庐山瀑布》: 夸张 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是银河落九天。”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 东流去。弱柳系船都 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 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 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①刬(ch ǎn )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 的。(4 分) 答:
[解析]
这是一首借景写客中思念家乡、怀念故国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句“楼上谁将玉笛吹”让人联 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作者因笛声撩人 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奠定了深沉的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因故乡之思,继而眺望故乡, 然而却是春水茫茫,暮云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使 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常见设问方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 达作者情感的。
4.诗 (词 )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 析。
[例二] 问题。
(2013· 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
赵诗则描写了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等景色。首 句“侵残烛”的应是“月”,写月照残烛,作者没有直接写月, 而是以“月晕”替代月, 联想到古人有“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的说法,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晕”代月,还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自然而然地引出下句的“雨声在深竹”。作者还把“晕”配以 “冷”,“烛”配以“残”来修饰,突出了月夜寒意侵人,残 烛独照,表现出人物孤独中更加凄冷。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 苏州” 。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 分)
[自主尝试]
[解析]
zxxk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
诗歌描写的意象中。 韦诗写诗人秋夜独宿,观赏到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 之鸟等景象。首句描写山中明月的皎洁明亮,以烛比喻月,生 动形象地写出恬静的月色,宛如点燃的夜烛一般。明月悦目, 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孤独。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想象
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 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 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观念的思维过程。 刘禹锡《望洞庭》)
手法
解说
示例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渲染 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 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加强艺术效果。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①燕子人千 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 柳,不是苏堤 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 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 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 分) [自主尝试]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
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 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 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用体验]
3. (2014· 湖南郴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
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 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 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如对形象塑 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示例 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用典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辛弃疾《永 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遇乐· 京口北 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 固亭怀古》) 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手法
解说
示例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联想 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 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成一个典型。 贺知章《咏柳》)
象征
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 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 概念、思想和感情。
遭绕郡城。(李德裕《登
崖州城作》)
手法
解说
示例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 江上雪,独立钓渔
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 翁。箬笠但闻冰散
衬托 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响,蓑衣时振玉花 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空。图画若为工。( 用虚反衬实等。 李纲《望江南》)
第3讲
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 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 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 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 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 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 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 “知否?知否?应是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