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通过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量浓度稀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表示初始物质的量浓度,V1表示初始溶液体积,C2表示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V2表示稀释后溶液体积。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浓度(通用13篇)

物质的量的浓度(通用13篇)物质的量的浓度篇1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其次课时学问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同学初步学会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力量目标通过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育同学的观看和动手试验力量。
情感目标通过试验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同学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日我们学习如何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同学计算,老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假如取固体?假如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留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假如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假如称量其固体?叙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同学观看容量瓶,留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试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叙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开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留意事项。
提示:假如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由于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能够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浓度计算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导入(约10分钟)1.引入话题:假设有两杯水,一杯是添加了一勺盐的水,另一杯是没有添加盐的纯净水。
我们如何描述这两杯水的盐浓度有何不同呢?2.缺点问题:学生回答,盐水的浓度高,纯净水的浓度低。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量浓度。
4.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吗?二、概念解释(约10分钟)1.分组讨论并汇报:请学生们分组讨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2.教师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或混合物中所含物质的量。
通常用符号C表示。
3.举例说明:请学生们举出自己了解的浓度的例子,如口服液的浓度、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浓度等。
三、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约20分钟)1.帮助学生学习浓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例如:盐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计算盐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得到。
2.教师对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解释和示范,如:C = n/V (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3.课堂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们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让学生探讨如何将计算公式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如何计算果汁的浓度、药剂的浓度等。
四、智能课件互动学习(约15分钟)1.使用智能课件呈现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利用动画效果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2.设计一些互动题目,让学生在课件上进行计算和回答,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实验观察(约30分钟)1.组织实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在不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相同质量的盐,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得出溶液浓度与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整理实验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溶液的浓度,并绘制图表,进一步加深对浓度计算公式的理解。
六、拓展应用(约10分钟)1.运用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拓展应用,如药品配制、化学实验中液体稀释等。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比较方便,在高中化学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九年级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ol·L-1,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量液体的质量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本节课题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量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习目标分析3.学情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质量分数,知道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物质的两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巩固练习(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创设问题情景练习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引入新概念)一些细节问题的讨论明确实验目的介绍容量瓶小结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溶液稀释相关计算课后思考:对比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这两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的差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
物理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讲解
![物理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f4295be33687e21ae45a902.png)
《物理教学设计-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讲解》摘要:物理教案-物质量浓[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例题3)教学设计示例三节物质量浓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作业教材6、二、板设计溶质质量分数物质量浓定义用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分比表示浓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物理教案-物质量浓[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3使学生掌握溶液质量分数和物质量浓换算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方法能力目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有关物质量浓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3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情感目标与初知识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喜悦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严谨实科学作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节主要包括物质量浓概念有关物质量浓计算和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方法等几部分节教材是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量概念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种表示溶液组成方法通节学习可以使学生扩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技能以学习打下基础因节是高重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操作重容节教材引入是从初学习质量分数开始通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组成表示浓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实际使用不便处然顺畅引出表示溶液组成另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物质量使用比起质量也很简便由展示出学习新知识必要性和实用性对物质量浓着重分析了以下几概念理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区别而且通公式变形可以出溶质物质量或溶液体积也就是说物质量浓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教材以讨论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问题其物质量浓涉及体积是溶液体积不是溶剂体积其二从定物质量浓溶液取出定体积溶液其浓不变变化是溶质物质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比值没变对这必须给学生澄清处可以运用恰当比喻形象说明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使用关计算教材按照不类型分成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3定物质量浓溶液稀释以例题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步加深对概念理训练题规性处计算不宜多拓展例如物质量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新教材四三节介绍目是分散难有关稀释问题教学纲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不宜加深不浓溶液混合稀释计算不作要只是对条件学校可以作知识拓展节重物质量浓概念、有关物质量浓概念计算、定物质量浓溶液配制方法节难溶液物质量浓与溶质质量分数换算;气体溶质物质量浓计算;正确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教法建议节引入方法()首先复习初化学有关溶液知识特别着重复习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知识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种方法引出新课--另种常用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物质量浓()课55页组织学生讨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是什么?使用有什么不方便处?溶质量用溶质物质量表示有哪些便利条件?使学生了引入物质量浓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教材讨论加深理物质量浓概念避免有关常见错误例如课56页讨论题()如物质量浓概念不清容易出现错误物质量浓是指L溶液所含溶质物质量而不是L溶剂溶质物质量避免错误方法是讲述物质量浓概念强调指出“单位体积溶液里”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理讨论题()助学生认识从定物质量浓溶液不论取出多少溶液溶质物质量浓是不变就象壶糖水倒出两杯糖水样甜浓与壶相等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量和物质量浓这两概念系和区别3对定物质量浓溶液配制根据学校条件也可采用边讲边实验方法边实验边结配制步骤演示配制定物质量浓溶液实验前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应先检漏等问题例如容量瓶上标有“50L0℃”,它含义是容量瓶容积是0℃标定讲清以上问题可以助学生明确不能配制任体积定物质量浓溶液;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进行溶或将热溶液移到容量瓶原因因配制程是用容量瓶定容只有刻线容量瓶规格又是有限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定物质量浓溶液绝多数物质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程发生引起温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使所配制溶液物质量浓不准确5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师演示让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6关物质量浓计算要立足有关概念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题思路除例题计算类型外其它类型不宜早涉及通具体例题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要归纳方法如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溶质物质量相等(浓)(稀)即(浓)V(浓)(稀)V(稀)(例题5)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物质量浓换算(例题3)教学设计示例三节物质量浓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物质量浓概念能力目标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与初知识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喜悦教学重物质量浓概念教学难物质量浓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程(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分那么如何定量表示溶液浓稀程呢?学生回忆用浓初学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板溶质质量分数(说明处写和物质量浓形成对比关系以表格形式出现)定义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比表达式特质量相、溶质质量分数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物质量不讲述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有不便处例如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人们使用溶液般都量取溶液体积而较少称量其质量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物质量有定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种表示浓方法是用溶液体积和物质量表示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物质量浓板物质量浓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用B表示单位lL或l3表达式讲和溶质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单位是L或3微机演示物质量浓投影练习用0g配成L溶液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585gl配成500L溶液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3标准状况下L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量浓________lL物质量浓lL硫酸溶液50L含硫酸物质量__________l(参考答案05lL;lL;lL;9g)讨论将3g(蔗糖)溶L水其物质量浓是lL吗?从L浓lL蔗糖溶液取出00L这00L溶液浓是多少?取出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不正确因物质量浓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溶剂里所含溶质物质量所取溶液浓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从杯盐水倒出杯盐水浓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没变溶质物质量变了溶质质量变了溶液体积变了就象杯盐多杯盐少)提出若两种不溶质溶液体积相浓也相溶质物质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LlL氯化钠溶液与体积浓盐酸(溶质物质量相而质量不)板特体积相物质量浓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物质量都相但是溶质质量不渡物质量浓溶液溶质微粒数目如何计算呢?提问体积物质量浓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所含溶质微粒数相吗?由体积和浓相因酒精和蔗糖物质量相它们都是非电质溶液存分子因分子数相追问那么对强电质呢?例如lL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各L溶质物质量相等吗?溶液有哪些微粒?微粒数目是多少相吗?板l=++l-lllglg++l-lll分析溶质物质量相都是l由都是强电质溶水会全部电离成离子其钠离子和镁离子数目相而氯离子数目不结对非电质体积浓任何溶液所含溶质分子数目相;对强电质体积浓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离子数目不定相课堂练习0ll()3溶液l3+离子物质量浓是___________-物质量浓是________________有5瓶溶液分别是①0L060lL水溶液②0L050lL水溶液③30l00lLl水溶液④0L030lL醋酸水溶液⑤5000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分子、离子总数顺序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0lL03lL⑤④③②①答题必须考虑到溶液溶质和溶剂两因素而溶质又有电质和非电质强电质和弱电质分对0L0L060lL水溶液说由完全电离其溶质离子物质量是06000=00l溶剂水物质量约08=055l相比下溶剂分子占绝多数其他瓶溶液溶剂物质量更而且依次增因只要比较溶剂量就可以排出顺序作业教材6、二、板设计溶质质量分数物质量浓定义用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分比表示浓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物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物理量叫做溶质B物质量浓表达式特溶液质量相溶质质量分数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质量都相但是溶质物质量不相溶液体积相物质量浓也相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物质量都相但是溶质质量不实例某溶液浓0%指00g溶液含有溶质0g某溶液物质量浓0lL指L溶液含有溶质0l换算关系部分容面将会学习l=+&b;+l-lllglg++l-lll探究活动体积可以简单加和吗我们做这样两实验()取支00L量筒精确量取蒸馏水50L另取支50L量筒精确量取无水酒精50L然把50L无水酒精倒入盛有50L水00L量筒混合匀再数结并不正是00L而只是967L显然形成混合溶液总体积减少了这里是50+50<00能够相混溶两种液体体积不具有加和性这是物质分子具有空隙有力证明当酒精和水混合这两种分子相钻入对方分子空隙里另外物质分子总是有相作用由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作用力不水分子作用力和酒精分子作用力也会使分子与分子空隙发生改变因而总体积减绝不是有部分水分子或酒精分子消失了实验()盛有50L冰醋酸烧杯里慢慢加入50L苯冰醋酸密05g3苯密是0879g3冰醋酸比苯重所以冰醋酸下层苯上层用彩笔烧杯外壁做记以标出混合前液面高混合匀总体积比它们混合前体积和还要也就是说这里50+50>00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苯和冰醋酸混合苯分子与醋酸分子吸引力比苯分子吸引力和醋酸分子吸引力都要弱导致苯与冰醋酸分子距加溶液计算不能简单采取V+VV即把混合溶液体积当作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合因混合溶液密发生了变化除非()题目说明体积不变;()相溶剂稀溶液混合;(3)如是浓溶液则应是溶剂和溶质相且浓相近溶液除外都应通溶液质量和密出体积说明有条件学校可以把这两实验让学生操作练习作知识进步加深和拓展。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留有五分钟的时候,没完成实验的同学继续实验。完成实验的同学完成导学案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
一 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2、符号 3、公式 4、单位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1、容量瓶
2、配置步骤(1)计算
(2)称量 托盘天平、药匙
(3)溶解 烧杯、玻璃棒
(4)冷却
(5)转移 玻璃棒
3.带结晶水的物质被溶解时,溶质是无水盐。
4.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时,其浓度不变。
[素养达标]学生回答并解析: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置
1、介绍容量瓶的构造
教师介绍容量瓶的构造,容量瓶的检漏,并由学生展示检漏操作。
2、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溶液配置步骤:强调实验要点,并找学生代表到讲台前演示实验,接着开始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规范性,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领会实验要点,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6)定容 容量瓶、玻璃棒
(7)摇匀
(8)装瓶,贴标签
附设计原则:思想原则:
本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
(1)人本原则:力求突出“因学而教”的特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把发现、体验、动手操作、探究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加强课堂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制案人
课 题
物质的量浓度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
能力点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一定 物质 的量 浓度溶 液 的配制
,
a N
以 及用
C I 充 分 溶解
后三 次
是为 了 防止烧 杯中 的液 体洒 漏
。
[ 过渡 ] 物质 的 量浓度 在 医 药 卫 生 事业 和科 学研 究中是
我们知道 了物质 的量与质量 的关 系
,
【 讲述 】 后三 次 使 用 玻璃 棒 我们把这一 过 程 叫作 引流 【 小结 」 配制溶 液 的 基本 步 骤 [ 板书 ] 步骤
。
使 溶 液 的 凹 液 面 正 好 与刻度 相切 o a [ 演示 实验 ] 配制 l 0 0 0 m L o s o m l 几 N
, ,
C I 溶液
[ 提示 ]
,
量浓度 的定 义 吗 ? 量时
,
B
注意 观 察
的 物质 的量 的物 理 量
【 引导思 考 】 你觉 得 在 使 用 这一物 理
,
特 别 的 地方 ?
:
- -
一倒
.
引出 物质 的量 浓度 的定 义式
二
、
:
C = n
浑
8 0 度 一倒立 一 旋塞 旋转 1 一观 察 2 只 能 用 作配制 的 量 具 不 能 在其 中直 接溶解 固 体或稀 释 浓溶 液
立 教学 展 开
:
- -
一 观察
- -
- -
- -
。
,
不 能将热 的 溶 液 倒人
,
不 能作为 反 应器
[ 学 生 讨论 ] 使 用 精密 测 量容器容量瓶时 应该 注意些
什 么 问 题呢 ?
不 能加热
,
让 学 生 们观 察 再 一次 出现
2.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配制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5.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师需要强调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量,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
-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教师需要讲解并示范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熟练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配制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配制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配制的技能。
- 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 参加小组讨论:建议学生在课后参加小组讨论,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 进行自主学习: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 进行复习和练习: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2.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