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

合集下载

乡镇卫生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方案

乡镇卫生院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方案

XX中心卫生院
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方案
一、成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使用原则
1. 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 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 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 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药代动力学特征,严格选药和给
药途径,防止浪费。

三、抗生素的管理
1. 医生应掌握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根据药物作
用与用途、药代动力学、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2. 护士应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置要求,准确
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3. 科室应建立抗生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具体落实定期
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

4. 定期公示抗生素临床使用情况,对每位医生的抗生素
使用情况进行排队。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则
1. 病毒感染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
用抗生素,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
针对病情使用抗生素。

3. 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

4. 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掌握临床指征。

5. 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

6. 定期举办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讲座。

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抗生素的有效利用率,保护公众健康,我国决定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

本次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提高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率,并达到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和措施(一)规范用药指南1.制定并完善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指南,包括各种细菌感染时对应的抗生素选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等内容。

2.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了解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二)严格监管销售1.通过加强对药品销售的监管,加大对违法销售抗生素的处罚力度,打击抗生素在非法渠道的流通。

2.加强对药店和医疗机构的抽查和监督,对违规销售和使用抗生素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三)宣传教育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认识。

2.制作宣传材料,广泛发放,提高公众对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意识。

3.在医院、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抗生素正确使用知识的宣讲活动。

(四)建立监测和评价机制1.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价系统,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使用的问题。

2.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和培训。

(五)加强国际合作1.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抗生素使用和耐药性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2.参加国际抗生素使用和耐药性相关会议,汲取他国的经验,提高我国对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和管理水平。

三、工作安排1.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完成期限和工作方式。

2.组织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人员制定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指南,并进行宣传和培训。

3.加强对药品销售的监管,完善销售渠道的管理制度。

4.组织开展抗生素正确使用知识的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并广泛发放。

5.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价机制,定期抽查和考核医疗机构和药店。

6.加强国际合作,参加相关会议并组织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

合理 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1

合理 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1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一、目的:加强抗生素规范化管理与监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控制医院感染,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提高医疗质量二、管理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X XXX成员:XXX XXX XXX XXX三、管理办法1、建立健全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小组,制定和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规范。

2、院感科参与有关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不定期对抗生素使用率进行抽查3、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的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4、药剂科、院感科和检验科要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各种抗生素使用的知识。

5、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遵照有效、少量的原则,消除重复用药现象,合理选用药物。

6、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7、药房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及消耗登记制度。

对某些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将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

四、使用抗生素基本原则1、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药物动力学特性,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五、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原则与建议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菌药物。

2、应用抗菌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然后依据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敏感的药物。

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指征。

联合用药主要适用于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要专期用药的严重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方案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类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和医生都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方案,确保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下面将针对抗生素的管理方案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在抗生素使用前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该首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从而选择对该种细菌具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

而药敏试验则可以判断该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药物治疗。

这样可以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降低产生耐药菌株的风险。

二、根据临床诊断和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诊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因此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遵循临床治疗指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同时,应该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择对目标细菌有选择性杀灭作用的药物,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影响。

三、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和使用在医疗机构中,应该建立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和使用。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时应该符合规定的适应证、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审批管理,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四、做好抗生素的监测和反馈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医疗机构应该做好抗生素的监测和反馈。

通过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耐药菌株的产生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对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要及时进行反馈,指导医生改进用药行为,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五、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和宣传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生和患者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他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对医生要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抗生素策划书3篇

抗生素策划书3篇

抗生素策划书3篇篇一《抗生素策划书》一、背景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日益增强,这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抗生素策划书,以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目标1. 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2. 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

3. 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三、策略1.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向公众普及抗生素耐药性的知识和危害。

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技能。

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传播抗生素相关知识。

2.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处方行为。

开展抗生素使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

3. 强化抗生素监管加强对抗生素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抗生素的滥用行为。

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抗生素耐药性的动态变化。

推动抗生素研发和创新,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成立策划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开展调研,了解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知情况和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

制定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和医疗机构管理方案。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按照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方案,加强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管理。

加强抗生素监管,严厉打击抗生素滥用行为。

3. 第三阶段:评估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对宣传教育活动和医疗机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对抗生素监管情况进行评估。

五、预算1. 宣传教育活动费用:[X]元2. 医疗机构管理费用:[X]元3. 抗生素监管费用:[X]元4. 其他费用:[X]元总预算:[X]元六、效果评估1. 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知情况,评估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是医生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的出现,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让抗生素仍然有效地对付细菌感染,制定一套科学的抗生素管理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义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延缓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减少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2、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是一类有一定毒性的药物,不合理使用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二、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的必要性1、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对医院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

2、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

通过开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临床医生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3、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审查机制。

建立专门的抗生素使用审查机制,对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查,确保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有效。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的内容1、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原则。

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建立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指导医生在临床上使用抗生素。

2、建立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包括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流程、剂量和疗程的规范等方面进行管理。

3、建立抗生素使用的有效监督机制。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机制,对医院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方案的实施步骤1、建立专门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

医院抗生素实施方案

医院抗生素实施方案

医院抗生素实施方案病原学实验室的高速发展,临床细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使得抗生素的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临床中的合理用药也是抗生素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实现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医院制定了抗生素实施方案。

一、目的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二、适用范围所有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包括住院和门诊患者。

三、实施原则1.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2. 对于确诊为病毒感染的患者,不应使用抗生素。

3. 遵循最小抑菌浓度原则,选择最短疗程、最小剂量的抗生素。

4. 严格执行使用指南,防止过度使用、滥用抗生素。

5. 加强药物监测,评估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

四、实施流程1. 抗生素治疗前的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进行严格的药物辨证。

2. 抗生素的选择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3.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严格控制治疗时间,遵循最小疗程的原则,对于轻型感染,应至少给予3-5天的治疗,对于中重型感染,至少应该给予7-10天的治疗。

4. 不良反应和药物监测患者使用抗生素期间,应注意观察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治疗期间,应进行适当的药物监测,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等。

5. 给药途径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静脉、口服等适合的给药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注射剂型。

五、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应用对于危重症患者、免疫缺陷患者、手术患者等,医生应更加谨慎地选择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特点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六、评估和调整医院将对抗生素的应用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使用指南,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抗生素使用PDCA

抗生素使用PDCA

抗生素使用PDCAPDCA是一种管理方法,由四个步骤组成: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在抗生素的使用中,PDCA可用于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计划,确保执行符合计划,检查使用的有效性,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1. 计划(Plan):在制定抗生素使用计划时,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患者的信息,例如患者的病情、诊断、抗生素敏感性等。

基于这些信息,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

此外,还应制定预防措施,例如对高危患者实施抗生素预防,以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2.执行(Do):在执行计划时,医生应确保正确且适当地使用抗生素。

这包括正确地编写和执行抗生素处方,并确保患者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此外,还需要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用量或更换药物。

3.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评估抗生素使用效果的关键。

医生应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以判断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可能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4. 行动(Act):基于检查阶段的分析结果,医生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可能包括调整抗生素的剂量、更换药物、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以及加强抗生素预防措施。

此外,还应将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在以后的抗生素使用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PDCA可有效地指导抗生素的使用,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它通过不断的循环和反馈,使医生能够实时评估和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PDCA还可以帮助医院或医疗机构制定和更新抗生素使用指南,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然而,PDCA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医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抗生素。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以收集和分析抗生素使用的数据,并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如何制定抗生素方案(转载)发表者:赵东奇193人已访问(一)细菌分类:现将细菌分成以下几类,并拟出其用药大原则:1、G+菌:例如上感、青壮年肺炎。

普通的用头孢一代二代、阿奇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是: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此种要用到最顶级的万古霉素、替考拉丁、利奈唑胺才能搞定。

2、G-菌:例如医院获得肺炎、肠道感染、女性泌尿系感染。

普通的用头孢三代和/或喹诺酮就可以搞定了。

恐怖菌代表:铜绿假单胞菌(选药:舒普深、泰能、美平、特治星、环丙沙星、马斯平)、肺炎克雷伯菌(选药:碳青酶烯类:泰能、美平)、鲍曼不动杆菌(选药:泰能、美平,省钱方案或尝试:舒普深+丁胺卡那)。

3、厌氧菌:一般消化系统的的胆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用到;妇科感染也常用到。

如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霉素。

4、支原体:儿科的支原体肺炎常用:阿奇霉素5、立克次体:内科的恙虫病必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6、其他杂菌:可考虑喹诺酮或阿奇来解决。

(二)抗菌药物分类及其抗菌谱、常用药物:1、青霉素类:(1)青霉素:对G+菌、G-球菌有效,我感觉,现在估计只有急性肾炎、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化脑、梅毒这些非得用PG的病才会用它了。

(2)对G-G+均有效的广谱青霉素:代表药:美洛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此类不仅对G+有效,主要抗菌谱是对G-有较强的作用,若加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则效果更佳:例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这些都是好药贵药。

进口药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劲药),对G-、厌氧菌均有强大作用。

2、头孢类及头霉素类一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替唑、头孢拉定二代:抗菌谱:G+、G-均有不太强的作用。

常用药:针: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口服:头孢克洛(希刻劳,口服好药)、头孢丙烯三代:抗菌谱:G-常用药:头孢他定、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甲肟、头孢地嗪、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进口,劲药)四代:抗菌谱:G-比三代好一些,厌氧菌也有效头孢吡肟(马斯平,劲药)头孢匹罗:虽是四代,但国产的效果很不怎么样。

头霉素:头孢美唑(似头孢二代)噻马灵(拉氧头孢)(似头孢三代,有一个特殊特点是对)3、喹诺酮类对各种各样的细菌,包括G-、G+、甚至衣原体、支原体、结核菌均有作用。

特点是孕妇、16岁以下禁用。

左氧氟沙星(进口的:可乐必妥,好药)环丙沙星(西普乐)依诺沙星(诺佳)莫西沙星(进口:拜复乐,嘱喹诺酮中最顶级的药)4、碳青酶烯类属于抗G-方面最顶级的药,对G -、G+厌氧菌有极强大的作用,并倾向于G -。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汀,进口)美平(美罗培南,进口)比阿培南5、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钾,均需与其他的复合效果才好。

6、大环内酯类对各种细菌均有用并偏向于G+菌,其亮点是对支原体、衣原体有效,过敏少,不需皮试,可替代PG过敏者。

代表药:阿奇霉素(进口的:希舒美)7、克林霉素亮点:对厌氧菌、G+效果好,过敏少,不需皮试。

8、氨基糖苷类偏向于G-,对厌氧菌无效。

特点:有肾、耳毒性,肾功能不全禁用。

临床上很少人会喜欢用此类。

除非是其他类药均耐药,或药敏示其敏感,偶尔用丁胺卡那。

丁胺卡那(阿米卡星)链霉素:临床基本只用于抗结核。

9、四环素类副作用多,临床少用,亮点:对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有效。

临床上似乎有且只有恙虫病会用它,也似乎是恙虫病唯一可以选择的药。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恙虫病用药10、万古霉素对G+有极强的作用。

进口药:稳可信,目前抗G+顶级药物。

G+顶级药物还有:利奈唑胺(斯沃)、替考拉宁11、其他氨曲南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林可霉素(三)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抗菌药选用举例因呼吸内科使用抗菌药物最多,故以此为例,抛砖引玉。

1、年轻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般是G+或支原体感染,故单用头孢一代或二代,或单用阿奇霉素(不除外有支原体感染时更适合);或单用可乐必妥针(进口左氧氟沙星,偏重时)2、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好联合用药尽快控制感染:头孢三代(例如头孢地嗪)+喹诺酮(例如国产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

3、有基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1)不是很重的,生命体征稳定的:COPD 急性加重期很多都属于这个程度的。

三代/β-内+喹;或者广谱青霉素/β-内+喹:例如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国产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国产左氧氟沙星。

(2)严重的:三代/β-内+喹:例如舒普深+拜复乐。

或单用泰能或美平。

(3)重症肺炎,合并G+败血症,极重度感染:可美平(美罗培南)或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稳可信(进口万古霉素),ICU常用的一个大包围组合。

不同部位感染的抗生素应用(转载)发表者:赵东奇81人已访问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细菌只占10 %左右。

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

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

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10~14 天。

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

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

成人细菌感染率为80 %,儿童为70 %。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

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

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

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50 %~70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

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

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有效时间增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

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

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

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 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

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

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1.2.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

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

此类抗生素有很长的抗生素后续效应。

这一现象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故主张短疗程、大剂量、每日 1 次的治疗方案。

此类药物通过细胞摄取进入细胞内,速度缓慢,局部用药能保持良好的浓度。

2 消化系统感染及抗生素的应用2.1 胆系感染胆系感染是指整个胆道系统的急、慢性炎症病变,多为结石、肿瘤所引起的继发性病变,而炎症又促进了结石的形成和增多,并有较高的病死率(11.8 %) 。

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

由于胆道与肠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胆系感染的途径为肠道的上行感染或门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感染。

感染胆系的细菌大多数直接从肠道经Oddi 括约肌反流入胆道,故致病菌与肠道菌丛基本一致,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假单胞菌、肠球菌、变形杆菌,且常为两种以上的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率比其他部位高51 %左右。

选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致病菌种、细菌耐药性、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其在胆汁中的浓度等因素,胆汁培养及药物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得到药敏试验结果之前,要选择具有强大抑菌或杀菌力、在胆汁中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1.1 青霉素类青霉素G在胆汁中浓度不高,对胆系感染一般无效。

羟氨苄青霉素、羧氨苄青霉素胆汁中浓度低于血药浓度,效果不理想。

而氧哌嗪青霉素对胆道致病菌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同时,胆道浓度高于血清浓度。

2.1.2 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头孢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故肠球菌感染时可用。

二代头孢对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头孢呋肟、头孢羟唑、头孢氧哌唑钠(先锋必)的胆道浓度高于血清浓度,可用于胆系感染,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三代头孢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绿脓杆菌有强大杀菌能力,且肾毒性低,但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不如第一、二代。

2.1.3 喹诺酮类对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杀菌活性,在胆汁中可达有效浓度,对胆道混合感染病人较为适宜,但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骨有一定毒性。

2.1.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但因有耳、肾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肠球菌对新近研发出来的唑烷酮类抗生素Linezol2id及Oritarancin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