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诊疗指南
白内障指南

关于吡诺克辛和谷胱甘肽,硫普罗宁和唾液腺激素药物,在双盲试验中利用透射照片进行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效果。但肉眼判定与视力变化的研究尚未完成。从EBM的角度讲,选择用药欠妥。但必须在向患者充分说明其药效,并得到认可才能使用。
关于抗氧化剂药效,虽进行了大量病例的长期双盲试验,但由于未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不建议使用。而中药,也未被证实其有效,故也一般不推荐使用。
一、诊断和分类———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类
主张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将白内障分为:①皮质性白内障;②核性白内障;③后囊下白内障。作为分类法,Wilmer、日本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小组、LOCOS、Oxford等分类法的重复性好,并指出使用眼前节分析系 统,利用Scheimepflug裂隙测定核的散乱光强度和利用 后照法测定皮质混浊面积的大小均显示了良好的重复性。
四、手术治疗———大力推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关于手术疗法,除术式外,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麻醉方式、切口部位、人工晶体、后发性白内障等都对疗效会产生影响。而将超声乳化吸除术(PEA)作为首选术式。
在术前护理上,为预防术后并发症眼内炎的发生, 提出了术前用聚乙烯吡咯酮碘溶液洗眼、点眼,以使结膜囊及前房中的细菌培养菌落检出率低,但无广泛应用的报告。因术前须散瞳,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目前尚无消毒剂与抗菌素有预防眼内炎发生的证据。
关于术后护理,为抑制炎症和黄斑囊肿样水肿,应使用激素和非激素类滴眼剂。推荐使用二氯苯钠治疗术后黄斑水肿,溴酚酸钠(bromfenac natrium)治疗术后炎症反应。
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已提示发病率为术后一年11.8%,术后3年20.7%,术后5年28.4%。为预防其发生,推荐使用光学部分的边缘性状呈陡形的丙烯人工晶体,治疗可用YAG激光行后囊切开。
白内障诊疗指南

白内障诊疗指南一、先天性白内障【概述】本病为出生时或出生后第1年内发生的晶状体浑浊,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可伴发其他眼部异常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
其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孕期内特别头3个月宫内病毒性感染,应用某些药物,.暴露于X线,孕期内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营养和维生素极度缺乏等,均可使晶状体发生浑浊。
也有一些病例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单眼或双眼发生。
2.多数为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有的直至儿童期才影响视力。
3.根据晶状体浑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有:(1)前极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多为圆形,大小不等。
可伸入晶状体皮质内,或表面突出于前房内。
多为双侧。
对视力影响不大。
(2)后极白内障: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局限性浑浊,边缘不齐,可呈盘状、核状或花萼状。
多为双眼发生。
少数为进行性。
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3)冠状自内障:晶状体皮质深层周边部有圆形、椭圆形、短棒状、哑铃状浑浊,呈花冠状排列。
晶状体中央部及周边部透明。
双眼发生。
静止性。
很少影响视力。
(4) 点状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有白色、蓝色或淡色细小点状浑浊。
发生在出生后或青少年期。
双眼发生。
静止不发展。
一般不影响视力。
(5)绕核性自内障:数层浑浊位于透明晶状体核周围的层间。
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
最外层常有“V”字形浑浊骑跨在浑浊带前后。
常为双眼发生,静止性。
视力可明显减退。
(6)核性白内障:晶状体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浑浊,但皮质完全透明。
多为双眼发病。
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7)全白内障:晶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浑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皮质浓缩。
可在出生时已经发生,或出生后逐渐发展,至1岁内全部浑浊。
多为双眼发生。
视力障碍明显。
(8)膜性白内障:前、后囊膜接触机化,两层囊膜间可夹有残留的晶状体纤维或上皮细胞,呈厚薄不匀的浑浊。
白内障的中医诊疗指南

02
CATALOGUE
中医治疗方法
内治法
中药治疗
根据白内障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 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肝肾阴虚型白 内障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气血两 虚型白内障可选用八珍汤加减等。
食疗
中医认为食物也能起到治疗煮 粥或煲汤。
症见视物昏花、神疲乏力、食少腹 胀等,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明目。
情志失调型
症见视物模糊、心烦失眠、口苦咽 干等,治宜疏肝解郁、活血明目。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症状
视物模糊、眼前暗影、双目干 涩等。
舌脉
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
裂隙灯检查
晶状体混浊,可伴有其他眼部 病变。
排除其他眼部疾病
如角膜炎、青光眼等。
03
CATALOGUE
中医预防与调护
预防方法
饮食调理
眼部保健
保持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B 族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以 维持眼部健康。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眼部 疾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
控制慢性病
避免眼部受伤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 些疾病可能会对眼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毒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白内障多采用天然 药物和物理疗法,相对于西 医手术和化学药物,毒副作 用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望未来
深入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白内 障的机理和作用机制,为临床
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创新疗法
探索和开发新的中医治疗方法 和技术,提高白内障的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国际化推广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将中医 治疗白内障的理念和方法推广 至全球,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2021年最新白内障诊疗指南MicrosoftWord97-2003文档

白内障诊疗指南欧阳光明(2021.03.07)病因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1.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解读PPT课件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向
地区间手术水平差异大
我国不同地区间白内障手术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区手术质量有待提高。未来应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基层 医生的手术技能水平。
患者教育和宣传不足
很多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手术接受度不高。未来应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患者 对手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术后随访和管理不规范
适应症广
适用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白内障患者。
视力恢复快
术后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迅速。
可联合其他手术
如青光眼、玻璃体切割等联合手术,提高手 术效率。
激光辅助技术在手术中应用
激光撕囊
激光预劈核
利用激光能量制作前囊膜切开,撕囊口大 小、形状和位置精确可控。
将晶状体核预先劈开,有利于超声乳化吸 除术的进行,减少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等 组织的损伤。
02 03
围手术期管理更加规范
指南强调了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术前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 症的把握、手术操作规范、术后护理和随访等方面,以确保手术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人工晶状体选择更加多样
随着人工晶状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南提供了更多种类的人工晶状体选 择建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包括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散光矫正型 人工晶状体等。
。
麻醉方式
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舒适。
手术步骤
制作结膜瓣和巩膜瓣,进行囊 膜切开,将晶状体核娩出,吸 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处理
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滴眼 液,定期复查,关注视力恢复
情况。
超声乳化吸除术优势分析
高效安全
利用超声波能量将晶状体核粉碎后吸除,手 术时间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白内障诊治指南

白内障诊治指南疾病简介:白内障(Cataract)是发生在眼球里面晶状体上的一种疾病,任何晶状体的混浊都可称为白内障,但是当晶状体混浊较轻时,没有明显地影响视力而不被人发现或被忽略而没有列入白内障行列。
根据调查,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人类约25%患有白内障。
病因:1、阳光与紫外线多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阳光参与了人类白内障的形成。
在紫外线影响下,磷离子可能与衰老的晶状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从而导致晶体的硬化与钙化。
这就是白内障的病因之一。
2、缺氧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相应减少,而乳酸增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
这是白内障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3、营养素代谢,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钙,磷,维生素E、A、B2等。
这也属于诱发白内障的原因。
4、内分泌紊乱可以促使白内障的产生,从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就足以说明。
症状表现:发病症状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
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
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
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
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
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
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病理生理:引起白内障的因素很多,老年人因年龄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导致的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常并发白内障,眼局部外伤是继发性白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眼球穿孔异物进入晶状体必然会发生白内障,即或没有穿孔的眼部挫伤也可以引起白内障。
最新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精品收藏)

1、老年性白内障概述老年性白内障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
由于其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以往习惯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
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1)初发期最早期的改变是在靠周边部前后囊膜下,出现辐轮状排列的透明水隙或水疱.水隙或水疱主要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泵转运系统失常导致液体在晶状体内积聚所致.液体积聚可使晶状体纤维呈放射状或板层分离。
在前者,液体可沿晶状体纤维方向扩展,形成典型的楔形混浊,底边位于晶状体赤道部,尖端指向瞳孔区中央。
散瞳检查在后照或直接弥散照射下,呈典型的辐轮状外观。
这种辐轮状混浊最初可位于皮质表浅部位,然后向深部扩展,各层次间可互相重叠掩映,终于以晶状体全面灰白色混浊取代辐轮状混浊外观,代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入进展期阶段。
(2)进展期晶状体纤维水肿和纤维间液体的不断增加,使晶状体发生膨胀,厚度增加,因此也被称作膨胀期。
一方面因以混浊为背景的囊膜张力增加而呈现绢丝样反光;另一方面,由于膨胀的结果而使前房变浅。
后者在一个有青光眼体质的患者,很容易诱发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但并非所有皮质性白内障患者都要经历膨胀期发展过程。
即使有,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个体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不一定都会诱发青光眼发作。
这一阶段患者主要症状为视力逐渐减退,有时伴有眩光感,偶有单眼复视者。
由于尚有一部分皮质是透明的,因此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是阳性。
(3)成熟期这一阶段以晶状体全部混浊为其特点. 裂隙灯检查仅能看到前面有限深度的皮质,呈无结构的白色混浊状态•此时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转为阴性。
晶状体纤维经历了水肿、变性、膜破裂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以晶状体纤维崩溃,失去正常形态为结局•至成熟期阶段,晶状体囊膜尚能保持原有的韧性和张力,此后逐渐向变性发展。
眼科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老年性白内障
本病是眼内晶状体发生混浊,造成视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失明的慢性眼病。
常见于老年人。
多双眼先后患病。
中医称“圆翳内隙多因脾虚气弱或肝肾两亏,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诊断】
1自觉视物渐趋模糊,眼前有固定阴影而无其他痛楚。
经过较长时间后,视力渐降,甚至只能辨别影子晃动与感到光亮。
2.初发期晶状体呈车轮状混浊,以后逐渐加重,融合呈灰白色混浊;侧照法于晶体表面见到新月形虹膜阴影则为膨胀期;后期则晶状体呈一片乳白色,是为白内障成熟期。
白内障从初发期到成熟期可经数月至数年不等。
【治疗】
一、辨证论治
适用于白内隙早期。
1脾气虚弱视物渐渐模糊,体倦乏力,面色淡白,食少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牌益气。
方药举例: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鸡内金、当归、陈皮、柴胡各10g。
2.肝肾不足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举例: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泽泻、首乌、菟丝子各IOg,荒蔚子12g,砂仁3g,菊花5go
二、中成药
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每次服5g,每日2次。
五子补肾丸每次服5g,每日3次。
补中益气丸或益气聪明丸每次服5g,每日2次。
三、针灸治疗
适用于白内隙早期,以提高部分视力。
体针臂膈、肝俞、睛明、肾俞、太冲。
四、手术治疗
白内障成熟期,可行白内障针拨术或针拨套出术。
膨胀期可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多同时植入人工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内障诊疗指南
病因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
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
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
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
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5或以下者,方可诊断白内障。
治疗
1.药物治疗
白内障药物治疗没有确切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一些早期白内障,用药以后病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但这不一定是药物治疗的结果,因为白内障的早期进展至成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有可能自然停止在某一发展阶段而不至于严重影响视力。
一些中期白内障患者,用药后视力和晶状体混浊程度未能改善。
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药物治疗更无实际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眼药水或口服的中西药。
2.手术治疗
(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型白内障手术。
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然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术毕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可同时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
老年性白内障发展到视力低于0.3,或白内障的程度和位置显著影响或干扰视觉功能,患者希望有好的视觉质量,即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
其优点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2)白内障囊外摘除切口较囊内摘出术小,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但留下晶状体后囊。
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可立即恢复视力功能。
因此,白内障囊外摘出已成为目前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
预后
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好,病人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避免剧烈远动,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
术后3个月后,有些患者需要做验光检查,有残留的屈光不正,需要配镜矫正。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