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教案:8 老王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老王》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老王》全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老王的人物形象进行简单回顾。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王的人物形象,你们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段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和同情?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3)讲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笔,如写一段关于老王的描述。
(2)学生练笔,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2)强调老王身上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学习老王的精神。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道关于老王的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老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老王》。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老王的相关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老王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老王》原文。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老王》,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关爱与尊重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文《老王》、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板书课题《老王》,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杨绛及作品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生活状况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关爱与尊重的价值,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故事。
2. 教师总结,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老王》的读后感。
2. 观察身边的人,发现关爱与尊重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老王》,分析了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了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尊重。
在课堂拓展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身边的关爱故事,培养了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关爱与尊重的价值,避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老王》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解释下列词语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五、拓展延伸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学生各抒己见六、知识反馈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初中课文《老王》教案

初中课文《老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和尊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身边总会遇到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课文《老王》。
2. 板书课题:老王二、自主学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出生字词。
2. 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讲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四、课堂讲解1. 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分析课文结构,指导学生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互相交流练习答案,讨论解答过程中的疑问。
六、总结拓展1. 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训练。
同时,学生对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老王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2、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絳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1、 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2、 学生听读,并思考: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外貌、行动)这两种手法课文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3、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A、对老王的形神描写语句进行分析及“镶嵌”、“强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词的理解;B、体现感情的字词)
⑵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
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
老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老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老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内容: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
教学设计:一、导入1、作者介绍2、生字词二、整体感悟1、文中介绍了老王哪些艰难的生活境况?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叙述与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1)介绍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
2)记叙了老王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表示感谢。
3)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但又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的人。
2、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3、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王的不幸深表同情,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和自己无力真正改善老王的境遇而感到“愧”。
4、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

初中语文《老王》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王》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老王》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2)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的抒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老王》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劳动人民。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总结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现象。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课文《老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
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3.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公开课教案
8.《老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老王的不幸。
2. 把握老王、杨绛及家人的善良。
过程和方法目标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会“我”的平等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领悟“我”平等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能从文章哪一句话看出杨绛对老王的感情?
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3、文中“幸运的人”指的是谁,“不幸者”指的是谁?
三、合作探究
(一)认识不幸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4段,完成下列表格,了解老王的不幸。
姓名性别职业
身体状况
家庭情况
居住条件
(二)寻找美德
跳读课文1-16段,分别找出体现老王善良和我及家人善良的事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1)老王的善良
第一件事:送冰(冰大价等,费用减半)
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不放心)
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乘客不会掉落)
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不要钱,送我们)
(2)杨绛及家人的善良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送老王大瓶鱼肝油。
(3)老王再客气作者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
(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给了钱。
(6)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里不安。
(三)品味善良。
请同学们速读8-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1.老王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
2.老王说了不要钱,为什么又接过了钱?他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面对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我有哪些反应和感受?
四、感悟情感领会主题
杨绛一家一直关爱老王,帮助老王,可为什么在老王去世几年后,她还觉得愧怍呢?老王究竟最需要什么?
杨绛给予老王的是同情,老王给予杨绛的是感恩。
老王需要的是真诚、平等和尊重!
五、拓展延伸
老王离世已经很多年,可像老王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还不少。
面对他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国家、社会在行动。
2、学校在行动。
3、关注他们,我们当代中学生准备做些什么呢?请拿出纸笔写写。
六、结束语: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七、作业:1、课后练习三
2、阅读《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