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2023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大家知不知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梳理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理知识点内容总结中国的经济发展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

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八上地理第四章复习要点

八上地理第四章复习要点

湘教版地理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复习要点1、什么是农业?。

2、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3、农业的发展原则: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4、农业的类型:农业包括、、、、。

5、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中国最早种桑养蚕,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国家。

6、目前,中国的谷物、、、、、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7、新型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诸如创汇农业、、等。

我国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有:、、、。

8、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杂交水稻之父”是院士。

9、什么是无土栽培? P8611、甘蔗性喜,甜菜性喜,是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特点。

12、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主食是;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主食是。

13、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

14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有7个:位于北方地区的有、;位于南方地区的有、、、、。

★15、我国的热带作物基地有:海南岛、、和。

有利条件: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剑麻、油棕。

(记忆方法:橡椰咖、胡剑油)16、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畜牧业和畜牧业两类。

其中畜牧业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17、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四大牧区的优良畜种:内蒙古有、;新疆有、;青海有;西藏有、。

此外宁夏有。

★18、四大牧区的牧场类型:内蒙古属牧场,新疆属牧场,青海和西藏属牧场。

20、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力量。

21、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条件、状况、因素以及现有等。

22、中国工业产品居世界首位的有:煤炭、、水泥、发电量、、、、等。

(记忆方法:煤铁泥,三电和棉汽。

)23、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地区,新中国对沿海地区的工业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系列工业中心或工业基地。

工业布局趋于相对均衡。

地理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汇编

地理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汇编

地理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汇编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中国地理位置: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近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5、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5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注: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基本轮廓、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识记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为止,中国共有12.9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分布特点:将(云南省)腾冲和(黑龙江省)黑河,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要点总结班级姓名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1 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领土四至:最北端(53〇N):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4〇N):曾母暗沙;最东端(135〇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73〇E):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1.历史上的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精讲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精讲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知识点总结1、“郡”、“县”的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清朝的“省”、“县”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很大影响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3、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人口:(P10-14)★ 重要图片:P10各省人口数量。

1、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21.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中国的民族:(P15-18)★ 重要图片:P16中国民族分布图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主要有傣族、黎族、纳西族、白族。

分布最广泛的是回族,西藏、青海主要是藏族,广西主要是藏族,宁夏主要是回族。

内蒙古主要是蒙古族。

新疆主要是维吾尔族。

东北地区主要是满族。

我们湖南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

4、少数民族的乐器和风俗节日,见教材P17-18页。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四章基础知识点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四章基础知识点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1、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3、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③自然资源由于受到某种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是不均匀的;④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不断的变化中。

4、 判断是否是自然资源概况依据:是否直接存在于自然界,无经过人类加工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5、 可、非可再生资源划分依据:能否再生或恢复6、 可再生资源特点:可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例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7、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后,相当长时间内不可再生,主要指矿物、岩石、化石燃料 8、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9、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矿种齐全、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匀10、矿产资源分布特点: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北多南少,有色金属南多北少 11、中国金属矿产居世界第一位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12、新能源: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

13、新能源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1、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2、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4、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例如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5、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脉)。

人工林、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南丘陵)6、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等,类型齐全7、 土地利用类型比重:草地最广,耕地林地比重偏小8、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9、10、中国耕地“红线”:18亿亩或1.22亿公顷11、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要学好一本书,读好一本书,用好一本书,就要认真研究运用八年级地理目录这个眼睛,先从目录开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上学期地理课本目录湘教版, 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学期课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节自然资源概况第六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七节中国的水资源第八节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

季风气候的特征是: 冬季吹偏北风, 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 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 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 东西差异大;地形, 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3.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 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 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 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 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 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 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 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归纳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章知识点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关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P2图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6、我国疆域辽阔,全国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7、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P7图8、人口总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12.95亿;2005年1月6日我国内陆人口达13亿。

9、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10、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1、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P17少数民族风俗13、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各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第二章知识点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P24地形图2、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4、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5、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重点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4-1秦岭——淮河线
项目
内容
名称
秦岭
长度
500千米
宽度
00~150千米
海拔
多1500~2500米
南北
北侧为关中平原,南侧为汉水谷地
主峰
太白山
主峰海拔
3767米
备注
它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秦岭:
2、淮河:(见下页)
3、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4、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四大地理分区的地理分界线是由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结合成的。

(4-1课2表)
项目
内容
名称
淮河
发源
桐柏山
流经
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注入洪泽湖
主流经高邮湖注入长江
另一流注入黄海
干流长度
000千米
流域面积
8.6万平方千米
淮河问答
问: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答:淮河原为独流如海的河流,1194~1885年间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4-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项目
内容
名称
北方地区
概念
指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面积与人口
面积占20%,人口占40%
北方农业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渭河平原
著名古都
西安、北京、洛阳和开封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之间
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一年两熟获两年三熟森林资源宝库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长白山
水果
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地方特产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太原、西安、兰州等
油田
大庆油田(第一)、胜利油田(第二)、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
煤矿
山西大同、阳泉、西山、平朔,陕西神府,河北开滦、峰峰,黑龙江鸡西、鹤岗
备注
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2、南方地区:
项目
内容
名称
南方地区
概念
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组成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沿海地区、西南沿海地区
面积与人口
面积占25%,人口占55%
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
“鱼米之乡”
金属矿产
铜:云南东川、江西德兴;钨:江西大余;汞:贵州铜仁;锡:云南个旧;锑: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铅锌:湖南常宁(水口山)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项目
内容
名称
青藏地区
组成
x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与人口
面积占25%,人口占1%左右
三江源头
长江、黄河、澜沧江
珍稀动物
藏羚羊、雪豹、雪驴等
农作物
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信仰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2、西北地区:
项目
内容
名称
西北地区
概念
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面积与人口
面积占30%,人口占4%
少数民族
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族等
畜牧基地
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绿洲农业
荒漠地区依靠地表水、地下水或泉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矿产
稀土:白云鄂博;镍:金昌;煤:石嘴山、石炭井;石油:克拉玛依、南疆;褐煤:伊敏河、霍林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