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新基础教育英语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接触新基础教育英语以来,我深感其魅力与价值。
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更让我对英语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新基础教育英语的心得体会。
一、新基础教育英语的理念新基础教育英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这种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
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基础教育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教学模式使我学会了如何主动学习,为我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基础教育英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理念使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我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基础教育英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英语角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教学模式使我学会了如何将英语应用于实际,提高了我的交际能力。
二、新基础教育英语的教学方法新基础教育英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了我的英语运用能力。
2. 情景教学情景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提高了我的英语交际能力。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使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我的团队意识。
学习《纲要》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纲要》的教育心得体会《纲要》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它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一直积极关注和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学习《纲要》让我更加明确了教育的目标。
《纲要》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即具有道德素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实践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和美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其次,学习《纲要》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纲要》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校和教师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特长,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才能让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机会。
此外,学习《纲要》让我更加注重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纲要》提出了具体实施实践育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学校和教师加强实践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习《纲要》让我更加关注教育公平的实现。
《纲要》强调了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学校和教师加强教育公平意识的培养,努力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
这让我认识到,教育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优秀范文:新纲要学习心得3篇

优秀范文:新纲要学习心得 (2)优秀范文:新纲要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一)在学习新纲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新纲要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新纲要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新纲要的积极影响和变革。
首先,新纲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
过去,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纲要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新纲要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过去,教师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而现在,我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会采用讨论、研究和实验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新纲要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生活。
过去,教育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很局限。
而新纲要要求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新纲要,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全面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不断努力,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纲要的要求,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优秀范文:新纲要学习心得 (2)精选3篇(二)新纲要学习心得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新纲要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体系。
通过学习新纲要,我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新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新纲要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本书鲜明地表达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成型的特点,展示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10年路程中的种种探索。
下面就主要谈谈第一编的学习内容。
第一编是“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背景分析与整体概述,共有三章。
第一章从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谈起,新中国成立至今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变化分为三大阶段,而在这近60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英语教学改革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地重新认识当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且需要转换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一系列前提性问题并作重新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机械化训练的倾向,就是指用机械训练代替教学中应实现的丰富的教学任务。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学过程不重视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两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将英语知识以词、句、篇的方式简单地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很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整节课让学生口头交流回答,自己基本不作指导。
第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育意义的欠缺。
第三,语言知识掌握过程中弱化理解与思维。
第四,结构封闭。
第二章从英语教学的当代使命谈起,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时代使命可概括为:全球化、自主化与多元化。
英语教学还具有语言与文化视角中的文化使命,儿童成长之中的育人使命。
“新基础教育”所致力于回答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将育人价值落实到不同年级段、具体英语教学内容以及不同教学任务之中。
结合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观:第一,语言知识的教学价值(包括英语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
第二,语言技能性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育人价值。
第三,学习能力的养成价值。
第四,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
第五,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品质的培养。
总体上而言,“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育人价值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主动、健康成长,是在超越量的意义外,更强调在质的意义上,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自主发展、学会合作的全方位发展的人。
读新基础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摘要应该说这是加入“新基础教育”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和认真地阅读与“新基础教育”有关的理论书籍,读完才发现原来自己以为已经进入“新基础教育”了,或者说已经摸到些门道了,其实还早呢,感觉“新基础教育”离自己遥远的很,像天上的星星,只是隐约可见,根本遥不可及。
所以说,阅读一遍以后,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感想,只不过处略有些印象而已,能现学现卖就不错了,也就是说能将这些初步印象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就不错了。
第一章1.“水土不服”的现象:一是陷入“加法思维”的误区。
即在原来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加上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
二是“以言做事”的片面强调。
这一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单一口语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读写技能被抛在一边。
很多孩子的确比以往敢于而且能够开口用英语交流了,但是,当遇见数码文字时,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问题十分突出。
其实交际能力有高有低,能说几句简单的日常会话是交际能力,能用外语参加国际谈判也是交际能力,能用外语写一篇科研报告是交际能力,能用外语编写巨著也是交际能力。
我国当下人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书面阅读而不是口语交流,要求人人都能够进行熟练的口头交流其可能性不大,也并非绝对必要。
三是采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缺乏英语教学国情分析。
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会英语的音、形、义结构,把结构作为功能的载体。
“目的语”2.教师很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但是教师并未在学生语言输出的基础上,给予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去提升和丰富学生的英语能力,这样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只不过是英语口语技能的熟练化而已。
学生并未或不可能成为主动学习者。
英语教学还应该使学生增长该学科特有的见识,对世界、对社会的基本判断力,并对人生形成基本价值观和态度。
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将会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态度与性格。
如果学生知识被动地教师所给予的东西,或者机械地模仿并死背教师灌输的东西,往往会养成盲从及屈从的态度与性格。
英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

英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The recent reading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an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shedding light on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language education. The document outlin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moderniz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a,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kills over rote memorization.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guidelines is the shift 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encouraging inter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the guidelines advocate for a pedagogical approach that fosters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This is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model that has long dominated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is another key recommendation.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ools and resources, the guidelines suggest leveraging these to enhance learning experiences. From online language labs to interactive software, the potential for personalized and engaging learning is immense.Moreover, the emphasis on cultural exchange and global awareness is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English, being a global language, offers a window into diverse cultures and perspectives. The guidelines promote the inclusion ofcultural content in the curriculum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and prepare them for an interconnected world.However, the document also acknowledges the challenges that come with implementing these reforms.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are highlighted as area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adoption of new teaching practices.In conclusio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present a forward-thinking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English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the guidelines aim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thrive in a globalized world. It is a call to action for educators and policymakers alike to embrace change and innovate in the pursuit of educational excellence.。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心得体会(二篇)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心得体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文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基础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意识到我们教师的责任重大。
下面是我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纲要提出要强化道德教育,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这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格素养和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了优化课程设置的方向。
纲要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这一点对于当前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过多的课程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既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加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因此,我们教师应积极贯彻纲要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了培养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纲要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并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不足,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纲要的要求提醒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了优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纲要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公平。
这一点对于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关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为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尽力而为。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将纲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也应不断反思和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新教育改革纲要学习心得

新教育改革纲要学习心得
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新教育改革纲要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首先,新教育改革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
往往只注重学习知识和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新纲要提出了以学生
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这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
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
其次,新教育改革纲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往往将学生塑造
成相同的模式,缺乏个性化的培养。
而新纲要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快乐地学习。
此外,新教育改革纲要强调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纲要中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并鼓
励财政投入教育,提高教师的待遇。
这将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总的来说,学习新教育改革纲要使我意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给
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最后,教育要追求优质和公平,使得所有的学生都
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本书鲜明地表达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成型的特点,展示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10年路程中的种种探索。
下面就主要谈谈第一编的学习内容。
第一编是“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背景分析与整体概述,共有三章。
第一章从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谈起,新中国成立至今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变化分为三大阶段,而在这近60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英语教学改革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地重新认识当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且需要转换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一系列前提性问题并作重新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机械化训练的倾向,就是指用机械训练代替教学中应实现的丰富的教学任务。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学过程不重视主动学习。
在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两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将英语知识以词、句、篇的方式简单地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很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整节课让学生口头交流回答,自己基本不作指导。
第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育意义的欠缺。
第三,语言知识掌握过程中弱化理解与思维。
第四,结构封闭。
第二章从英语教学的当代使命谈起,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时代使命可概括为:全球化、自主化与多元化。
英语教学还具有语言与文化视角中的文化使命,儿童成长之中的育人使命。
“新基础教育”所致力于回答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将育人价值落实到不同年级段、具体英语教学内容以及不同教学任务之中。
结合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观:第一,语言知识的教学价值(包括英语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
第二,语言技能性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育人价值。
第三,学习能力的养成价值。
第四,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
第五,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品质的培养。
总体上而言,“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育人价值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主动、健康成长,是在超越量的意义外,更强调在质的意义上,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自主发展、学会合作的全方位发展的人。
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最关心的英语教学的过程原理。
书中借助一个直观图形描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考虑的三个思维支点。
后又谈到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机制与基本特征。
特别是教学主动生成的内在机制是最能体现新基础的地方。
大家都认识到实现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至少需要几方面的机制。
第一,适宜开放,激活思维,生成资源。
新基础的课堂教学关键的一步就要开放教学,给学生提出一个个有开放度、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态度与思维。
第二,合理反馈,将学生主动发展状态向深度推进。
起专
家主要从四个方面要求和帮助教师:加强课学教学设计,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新的设计云支撑教学过程的构建;在上课时,要求教师能够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要及时提升,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组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重组者;加强课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三,开放式延伸,内化知识,拓展能力。
经过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独特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开放教学结构,激活思维,生成新资源,发现语言规则。
开放还要注意向什么开放;向哪里开放;向谁开放;以什么样的方式开放;开放之后如何回收资源。
总之,从效率的观点看,大量实践不如系统实践,多练不如精练,少而精也不如既多且精。
效率观念的英语学习是既要学习好,学得好,又要学得牢,这是英语学习的理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