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墙安装

合集下载

塔吊附墙安装

塔吊附墙安装

塔式起重机附墙安装与拆除方案1.塔机在附着锚固前,应事先确定附着点位置,建筑物上的附着点强度应满足受力要求。

2.根据建筑施工总高度为34.4米,确定在21.5米设置附墙。

3.在安装附着框架和附着杆时,要通过调整群众运动着杆距离,保持塔身垂直。

调整结束后,要立即紧固附着杆。

4.附着框架应尽可能安装在塔身标准节的节点连接处,尽量避开标准节主弦杆节距正中。

附着框架必须与塔身标准节连接牢固,不得松动。

5.附着装置以上的塔身自由高度不能超过说明书规定。

6.每道附着装置的附着杆应尽量牌同一水平面上。

若附着装置某部位发生干涉,可适当升高或降低附着框架的高度。

7.当塔机附着撑杆的长度大于说明书的要流域,应对附着杆的强度重新设计计算。

8.附着撑杆上塔设的供人从建筑物上通过塔机的跳板,严禁在其上堆放重物。

9.附着朱杆与附着框架,锚固支座之间的连接和附着框架和塔身标准节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

10.附着点的锚固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可采用预埋件,焊接和穿墙螺紧固等方式。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筑物上的附着点的强度都应满足受力要求。

11.附着装置的安装拆卸,检查及高速均应有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12.拆卸附着装置时,应随着塔身的降落过程拆卸相应的附着装置。

严禁附着装置提前拆除,只有待塔身标准节降落到附着节时,方可拆卸。

塔机操作使用安全注意事项1.塔机司机和指挥人员应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持有效操作证上岗。

2.塔机安装结束投入使用一个星期内,应派专人从下至上对塔身所连接螺栓紧固一次。

以后每隔半个月全面检查一次,并检查所有销轴和骄开口销是否正常,发现螺栓松动应立即予以紧固。

3.塔机司机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交接班司机必须当面交代清楚,经妥善处理后方可工作,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4.塔机司机在登记作业前,应随时检查塔机基础,底座有无异常。

合上底部总开关后,检查整机有无漏电现象,确认无误后,方可登机。

塔吊附墙安装、顶升安全技术交底

塔吊附墙安装、顶升安全技术交底

塔吊附墙安装、顶升安全技术交底1. 引言本文档旨在明确塔吊附墙安装和顶升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人在进行相关作业时能够妥善使用设备并保证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塔吊附墙安装和顶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

2. 塔吊附墙安装2.1 准备工作在进行塔吊附墙安装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定安装地点的地基和墙面承重能力,并确保其能够承受塔吊的重量;•清理安装地点,确保没有障碍物和其他危险因素;•制定安装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附墙安装方式。

2.2 附墙安装步骤以下是塔吊附墙安装的一般步骤:1.安装基础部分:将塔吊底座与地基螺栓相连接,确保底座固定牢固;2.安装塔身:根据安装计划,在墙面上钻孔并固定塔身支撑装置;3.固定塔身:使用螺栓将塔身支撑装置紧密固定在墙面上;4.安装顶部装置:根据塔吊的不同类型,在塔身上安装传动装置、吊臂等部件;5.安装吊钩:将吊钩安装在塔吊的吊臂上,并确保其安全可靠;6.调试和测试:启动塔吊,测试各部件的运转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3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塔吊附墙安装时,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注意事项:•工人必须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所有安装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的工人进行;•足够的人员必须负责监督和指导安装过程;•确保使用的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定期检查安装的塔吊部件和连接件,如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在禁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停止安装作业。

3. 塔吊顶升技术交底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塔吊顶升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定顶升设备的承重能力,并严格按照设备额定负载进行操作;•清理顶升路径,确保没有障碍物和其他危险因素;•确保使用的顶升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制定顶升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顶升方式。

3.2 顶升步骤以下是塔吊顶升的一般步骤:1.准备顶升设备:检查顶升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2.固定顶升点:根据顶升方案确定顶升点的位置,并使用牢固的支撑杆或其他设备进行固定;3.将钢丝绳连接至塔吊:将钢丝绳连接至塔吊的主体部分,并将其拉直;4.进行顶升:通过操纵顶升装置,逐步提升塔吊,确保顶升过程平稳;5.固定顶升高度:在达到所需顶升高度后,将塔吊固定在该位置,确保其稳定;6.定位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定位和调整塔吊的位置,确保其与作业区域对应。

塔吊内附墙安装施工方案

塔吊内附墙安装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需求,决定在施工现场安装塔吊。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效率,特制定本塔吊内附墙安装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1.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166号令)2.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12)3. 《建筑施工塔式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三、附墙布置及尺寸1. 布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塔吊附墙布置在建筑物外侧,采用四道附墙,每道附墙间距约15米。

2. 尺寸:第一道附墙距离地面20米,第二道附墙距离地面40米,第三道附墙距离地面60米,第四道附墙距离地面80米。

四、塔吊附着计算1. 计算依据: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对塔吊进行附着计算。

2. 计算结果:经过计算,塔吊附着满足安全要求。

五、附着支座与建筑物构件连接的计算1. 计算依据:根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对附着支座与建筑物构件连接进行计算。

2. 计算结果:经过计算,附着支座与建筑物构件连接满足安全要求。

六、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1. 设计:在附着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塔吊的受力情况、建筑物结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环境。

2. 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附着支座的安装质量。

七、塔吊的附着的安装1. 安装前准备:检查塔吊附墙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安装空间。

2. 安装步骤:(1)安装第一道附墙:将附墙与建筑物连接,确保连接牢固;(2)安装第二道附墙:按照第一道附墙的安装方法,安装第二道附墙;(3)安装第三道附墙:按照前两道附墙的安装方法,安装第三道附墙;(4)安装第四道附墙:按照前三道附墙的安装方法,安装第四道附墙。

八、附墙安装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塔吊附着(附墙)件的安装(通用)

塔吊附着(附墙)件的安装(通用)

塔吊附着(附墙)件的安装(通用)
附着框的安装:
1、先将附着框架套在塔身上,并通过四根内撑杆将塔身的四根主弦杆顶紧;
2、通过销轴将附着撑杆的一端与附着框架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连接基座连接;
3、每道附着架的三根附着撑杆应尽量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但在安装附着框架和内撑杆时,若与标准节EQ7的某些部位干涉,可适当升高或降低内撑杆的安装高度;
4、附着撑杆上允许搭设供人从建筑物通向塔机的跳板,但严格禁止堆放重物;
5、安装附着装置时,应当用经纬仪检查塔身轴线的垂直度,其偏差不得大于塔身全高的
4/1000,允许用调节附着撑杆的长度来达到;
6、附着撑杆与附着框架,连接基座,以及附着框架与塔身、内撑杆的连接必须可靠;
7、内撑杆应可靠地将塔身主弦杆顶紧,各连接螺栓应紧固好;
8、各调节螺栓调整好后,应将螺母可靠地拧紧;
9、开口销应按规定充分张开,运行后应经常检查有否发生松动,并及时进行调整。

塔吊附墙安装方案

塔吊附墙安装方案

QTZ63(TC5610Z)塔式起重机附墙顶升、加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监理单位:工程地址: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物高度米,不在塔吊安装自由高度之内,需安装一道附墙满足施工要求。

以下是#塔吊的附墙、顶升加节方案。

二、编制依据:1、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其他现行工程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关于工程建设方面的规定;2、国家现行的有关钢筋混凝土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3、塔吊的相关操作规程及安装、拆除规范要求和厂家说明书要求4、我公司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和类似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经验。

(一)、塔吊安装附墙概况表:塔吊型号QTZ63建筑高度m安装位置附墙与建筑物距离m塔机安装高度m附墙道数一道附墙附墙道数附墙高度安装时间第一道m年月日三、预埋件的安装:附墙拉杆与建筑物固定点的预埋板预埋,预埋圆钢尺寸参照塔吊附墙件尺寸,待预埋点位置的砼硬度达到70%以上后方可进行塔吊附着安装。

四、附墙框与拉杆的选用:附墙框采用塔机原厂生产的附墙框和拉杆,附着装置由框梁和三根内撑杆组成,框梁由M24螺栓、螺母、垫圈紧固成附着框架,附着框架靠建筑物两顶点处有三根撑杆的端部有连接耳座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

五、附墙的安装工具和防护用品见下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专用扳手扭力扳手套22活动扳手10、12寸把43大锤16磅把44奶子锤 2.5磅把45橇杆 1.2-1.5m根46替打大、中、小把37电工仪表万用表套18白棕绳50mφ16mm 根29千斤头15mφ17mm根410千斤头8mφ13.5mm根211安全帽顶2012安全帽根613绝缘套双2014手套双2015铁丝若干16垫木若干六、作业人员的分工安排:具体人员分工如下:组 长:安全员:技术负责:安装人员:地面辅助人员:人。

塔机必须由持有操作证的人员进行作业,作业前组长必须落实安装人员的工作,安排并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全知识,作好安全技术交底。

塔吊附墙安装的施工方案

塔吊附墙安装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为确保施工现场塔吊的稳定和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塔吊的技术参数,制定本塔吊附墙安装施工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塔吊附墙的安装工作。

二、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 塔吊产品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4.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熟悉相关规范、标准,了解塔吊的技术参数和附墙结构设计要求。

2. 材料准备:准备附墙杆、连接件、紧固件、垫片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 工具准备:准备电钻、扳手、螺丝刀、水平尺、线锤等工具。

4. 人员准备:组织具备相关技能的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四、施工步骤1. 附墙位置确定:根据塔吊的技术参数和施工现场情况,确定附墙的位置和数量。

2. 开孔:使用电钻在墙体上开孔,孔径略大于附墙杆直径。

3. 安装附墙杆:将附墙杆插入孔内,确保附墙杆垂直于地面。

4. 固定附墙杆:使用连接件和紧固件将附墙杆固定在墙体上,确保附墙杆的牢固。

5. 加固墙体:在附墙杆周围浇筑混凝土,加固墙体。

6. 检查验收:检查附墙杆的垂直度、固定牢固程度,确保附墙杆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环境安全。

2.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墙体,避免损坏墙体结构。

3. 施工人员应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4.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附墙杆的垂直度和固定牢固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附墙杆符合设计要求。

六、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3. 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附墙杆的垂直度和固定牢固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附墙杆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的实施,确保施工现场塔吊的稳定和安全,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塔吊附墙安装工序流程

塔吊附墙安装工序流程

塔吊附墙安装工序流程
塔吊附墙安装工序流程如下:
1.在第一附着点1m处搭设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必须有栏杆,并围好安全网。

2.将所需的工具、螺栓、销轴吊到工作平台上。

3.将附着的U形框吊到附着点的位置,按规定的位置将套到塔身上,并用铁线固定牢靠。

4.用附着的另一个U形框吊到附着点位置并套到与塔身上,用螺栓将两块U形连接起来,调好附着框的水平度后,上紧螺栓,使其紧箍在塔身上。

5.依次将三根拉杆吊到附着点位置,用销轴将其与附着框铰接。

6.调整塔身垂直度,塔身侧向垂直度必须在2‰以内。

7.用电焊依次将三根拉杆的另一端用相应预埋板烧焊连接,焊好底面的焊缝后再加两块斜底铁板。

8.检查所有的连接销轴开口销是否牢固,连接螺栓是否上紧,焊缝是否符合要求。

9.将平台上的工具及剩余部件调到地面,附墙安装完毕。

西安建筑科技大厦——塔吊附墙、顶升安装方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厦——塔吊附墙、顶升安装方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厦——塔吊附墙、顶升安装方案刚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西安建筑科技大厦,高耸入云,要在这样的建筑上安装塔吊,既要考虑到施工效率,又要保证安全。

那么,废话不多说,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来说说这个塔吊附墙、顶升安装方案。

一、项目背景西安建筑科技大厦位于西安市繁华地段,建筑高度达到200米,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的超高层建筑。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需要在建筑内部安装塔吊,进行材料运输。

二、塔吊选型1.起升高度高,满足超高层建筑需求;2.起重量大,适应各种建筑材料运输;3.操作简便,提高施工效率。

三、附墙安装1.附墙安装位置:根据建筑结构特点,选择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设置附墙装置,确保塔吊稳定性和安全性。

2.附墙装置:采用高强度钢材,经过专业设计,确保附墙装置与建筑主体结构紧密结合,承受塔吊工作时的各种力矩。

3.安装流程:(1)在预定位置钻孔,安装膨胀螺栓;(2)将附墙装置固定在膨胀螺栓上,调整水平度;(3)焊接附墙装置与建筑主体结构,确保连接牢固;(4)验收合格后,进行塔吊安装。

四、顶升安装1.顶升安装原理:利用液压顶升系统,将塔吊从地面顶升至预定高度,然后与附墙装置连接,实现塔吊的稳定工作。

2.顶升安装流程:(1)将塔吊底部与地面连接,确保稳定;(2)启动液压顶升系统,将塔吊顶升至预定高度;(3)安装附墙装置,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4)调整塔吊水平度,确保工作状态稳定;(5)验收合格后,进行塔吊调试。

五、安全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了解塔吊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3.配备专职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

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六、施工进度安排1.附墙安装:预计用时3天,包括钻孔、焊接、验收等环节。

2.顶升安装:预计用时2天,包括顶升、附墙装置安装、调试等环节。

3.总体施工进度:预计用时5天,包括前期准备、附墙安装、顶升安装、验收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式起重机附墙安装与拆除方案
1.塔机在附着锚固前,应事先确定附着点位置,建筑物上的附着点强度应满足受力要求。

2.根据建筑施工总高度为34.4米,确定在21.5米设置附墙。

3.在安装附着框架和附着杆时,要通过调整群众运动着杆距离,保持塔身垂直。

调整结束后,要立即紧固附着杆。

4.附着框架应尽可能安装在塔身标准节的节点连接处,尽量避开标准节主弦杆节距正中。

附着框架必须与塔身标准节连接牢固,不得松动。

5.附着装置以上的塔身自由高度不能超过说明书规定。

6.每道附着装置的附着杆应尽量牌同一水平面上。

若附着装置某部位发生干涉,可适当升高或降低附着框架的高度。

7.当塔机附着撑杆的长度大于说明书的要流域,应对附着杆的强度重新设计计算。

8.附着撑杆上塔设的供人从建筑物上通过塔机的跳板,严禁在其上堆放重物。

9.附着朱杆与附着框架,锚固支座之间的连接和附着框架和塔身标准节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

10.附着点的锚固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可采用预埋件,焊接和穿墙螺紧固等方式。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筑物上的附着点的强度都应满足受力要求。

11.附着装置的安装拆卸,检查及高速均应有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12.拆卸附着装置时,应随着塔身的降落过程拆卸相应的附着装置。

严禁附着装置提前拆除,只有待塔身标准节降落到附着节时,方可拆卸。

塔机操作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1.塔机司机和指挥人员应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持有效操作证上岗。

2.塔机安装结束投入使用一个星期内,应派专人从下至上对塔身所连接螺栓紧固一次。

以后每隔半个月全面检查一次,并检查所有销轴和骄开口销是否正常,发现螺栓松动应立即予以紧固。

3.塔机司机应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交接班司机必须当面交代清楚,经妥善处理后方可工作,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4.塔机司机在登记作业前,应随时检查塔机基础,底座有无异常。

合上底部总开关后,检查整机有无漏电现象,确认无误后,方可登机。

登机过程中,随时观察塔身结构有无变形,焊缝有无裂纹等现象。

5.严禁塔机司机和指挥人员酒后工作。

6.开机作业前应进行空转,检查各工作机构,制动器,安全装置,绳轮系统等是否正常。

检查钢丝绳磨损情况及穿绕各滑轮是否准确。

钢丝绳在卷筒上应排列整齐。

7.塔机司机要与指挥人员配合好,得到信号方可操作,并要鸣铃示意。

塔机附墙的预埋和安装
一、预埋件的预埋:
1、预埋位置的选择:
⑴标准节对角线与建筑物的连接点为预埋点,此时附墙杆与附墙框的夹角为45°﹝锐角﹞为最佳角度,由于很多原因,该角度很难达到,但该角度应控制在30°-60°范围内。

①若该角度不能控制在30°-60°范围内,则原设计三根撑杆应变更为四根撑杆形式;
②若该角度不能控制在30°-60°范围内,则原设计四根撑杆应改变原位置;
⑵高度应与标准节连接螺栓和顶升踏步错开;
2、预埋件的铁板平面应与建筑物柱、梁、剪力墙的平面重合;
3、锚固钢筋应采用∮25螺纹钢穿置在锚固螺栓弯头里,并绑扎或焊接牢固,且锚固螺栓和钢筋应与建筑物主筋焊接,特殊情况(少于6根∮16螺纹钢)建筑物预埋点的主筋应加强;
4、锚固螺栓必须采用双螺帽或单螺帽一平垫一弹垫,且螺栓露出螺帽3-5个螺纹。

二、附墙框的安装:
1、附墙框高度应与预埋件尽量控制在同一水平面,高差控制在2-5㎝之内;
2、附墙框安装应水平,最好用葫芦调节;
3、附墙框的连接螺栓必须采用平垫、弹垫连接且拧紧﹝梅花或叉子扳手﹞;
4、调节顶紧螺杆与标准节的主弦顶紧或内部斜撑顶紧;
5、每半边附墙框采用8号或10号铁丝双股与标准节绞紧。

三、附墙杆的安装:
1、拧紧预埋件螺帽;
2、吊附墙杆,先安装好与附墙框连接的销轴,附墙杆采用脚手架水平放置或铁丝悬挂;
3、吊装其余附墙杆放好;
4、吊钩吊两节标准节至顶升方向,利用小车调整平行建筑物方向垂直度至安全范围以内,附墙以下2‰以内,附墙以上4‰以内,此时将两根八字撑杆与预埋件连接销轴安装;
5、小车和回转不动,调节调节丝杆垂直建筑物方向垂直度,附墙以下2‰以内,附墙以上4‰以内;
6、调节丝杆调节时,要求外露3-5个螺纹,若调节丝杆长度不够,采用加长活接头,或采用∮25螺纹钢将附墙杆和预埋件焊接,﹝建议加工几个长活接头备用﹞严禁采用两活接头对接;
7、安装其余撑杆,拧紧调节丝杆螺帽,用塑料或纤维袋包好调节丝杆;
8、检查所有开口销,螺栓;拆除临时搭设脚手架和临时悬挂铁丝。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要求
附着式塔吊附墙装置
1、塔吊高度超过规定未安装附墙装置,扣10分每台塔吊的性能、载重、受力等不同,因而附着的高度亦不同,一般塔吊的使用说明书都对附墙高度有明确规定,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

2、附墙装置安全不符合说明书要求,扣3-7分
附墙装置的安装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附墙的形式有以下两种附墙杆与建筑物的夹角以45度至60度为宜,至于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塔吊和建筑物的结构而定。

(2)附墙杆与建筑物连接必须牢固,保证起重作业中塔身不产生相对运动,在建筑物上打孔与附墙杆联接时,孔径应与联接螺栓的直径相称。

分段拼接的各附着杆、各联接螺栓、销子必须安装齐全,各联接件的固定要符合要求。

(3)塔机的垂直度偏差,自由高度时,为3‰,安装附墙后为1‰。

(4)当塔吊未超过允许的自由高度时,而地基的承受力弱场合或风力较大的地段施工,为避免塔机在弯距作用下,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陷,以及其他意外事故,必须提前安装附着装置。

(5)因附墙杆只能受拉、受压,而不能受弯,故其长度应能调整,一般调整范围为200mm 为宜。

(6)塔机附墙的安装,必须在靠近柜架柱或现浇柱处。

3、附墙杆超过说明书规定长度无设计计算书,扣10分
附墙杆超过说明书规定长度后将有以下变化:
(1)附墙杆所受的弯矩、扭矩将增大,需重新设计计算;
(2)附着的形式也许会因受力的增大而改变;
(3)建筑物的附着点因受力的增大,其强度也需重新设计计算。

4、内爬塔中固定不符合说明书要求,扣10分
内爬式塔吊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内部,每隔1-2层楼需爬升一次,适用于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施工。

但施工完毕后,折装较为复杂,故现场极少使用这种固定方式。

内爬式塔吊的固定要根据建筑物内部结构来设计,不同的结构其固定千差万别,故必须严格
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固定。

塔吊附墙锚固拉杆的角度最好是多少?答:最好是与建筑物成45°!
四、塔吊附墙杆设计
塔吊原配有四套附着架,附着架相对位置为h1=25米、h2 =25米、h3 =20米、h4 =15米、h5≤17米。

撑杆角钢为L63×63×5,缀条圆钢为Ф18,最大拼装长度为7米。

本次吊吊安装高度120米,需要5道附墙装置,且最长附墙杆长度为11.4米。

经过与塔机生产厂家磋商,将附墙杆1、杆2角钢改为L63×63×8,缀条圆钢改为Ф20。

杆3、杆4仍用原配套附墙杆。

四根撑杆端部有大耳环与建筑物附着处铰接,穿墙螺栓直径24 ㎜,共8只,建筑物砼强度等级为C30。

附着架相对位置为h1=27.5米、h2=27.5米、h3=13.75米、h4=13.75米、h5=17.5米。

五、验算
利用“PKPM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计算软件”进行塔吊基础验算时,要将300厚混凝土重折算成395厚土的土重再验算。

软件中附着杆材料没有角钢选项,且无塔吊与建筑物之间成夹角状态的附着验算。

因此,附着杆的强度验算要通过手工验算。

塔吊桩基础的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Z80A, 自重(包括压重)F1=783.90kN, 最大起重F2=80.00kN;塔吊倾覆力距M=2244.00kN.m, 塔吊起重高度H=120.00m, 塔身宽度B=2.1m
混凝土强度:C35, 钢筋级别:Ⅱ级, 承台长度Lc或宽度Bc=3.60m
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0.60m, 桩间距a=2.40m, 承台厚度Hc=1.30m
基础埋深D=0.40m, 承台箍筋间距S=125mm, 保护层厚度:50mm
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F1+F2)=1036.68kN
塔吊的倾覆力矩M=1.4×2244.00=3141.60kN.m
三.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
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2×863.90=1036.68kN;
G──桩基承台的自重,G=1.2×(25.0×Bc×Bc×Hc+20.0×Bc×Bc×D)=629.86kN;
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m);
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

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