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参考答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仅供参考)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仅供参考)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答案(仅供参考)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第1-4章)填空1。

19302.整体系统3、物质需求、精神需求4、社会关系5、需要6、马斯洛7、自我意识8、个人、群体9、社会关系10、首属社会关系11、社会位置12、语言13、学习14、认识、社会化15、社会化、发展二、选择题1――4adbb三、名词解释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从整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制度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

2.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是指将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概念、方法、原理和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研究社会现实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3、社会需要: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4.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满足一定需求而进行的互动和互动活动。

5、群体交往: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6.社会角色:指与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一致的一套行为模式。

3、简短回答问题1、试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几个论点答:(1)社会是人们互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在于劳动。

(3)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试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生存、享受和发展是人类需求和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3.关于社会交往的意义。

答: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社会交往的意义:(1)社会交往有利于人的成长。

(2)社会交际是文化交际的手段。

(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4、讨论问题试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普通社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社会指的是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着的、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它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2.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 主文化又叫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4.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5. 同辈群体也称同龄群体,伙伴群体,在社会学中往往指的是在年龄、背景、地位、志趣、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6.亚文化又叫副文化或支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处在次要位置,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持有的文化。

7.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将彼此的行为联合并协调起来所形成的社会群体。

8.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

9.所谓内群体,也叫“我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即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在内群体中,成员之间容易相互认识和彼此了解,能够相互关爱,生活在其中感觉轻松、自然,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以内群体为中心。

10.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

11.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2. 家庭是指人们基于两性结合和血缘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亲属关系。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P10)
5、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
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P16)
6、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P10~11)
19世纪上半叶
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
也是其各种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8、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14~16)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5.20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
其代表是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和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三种理论
(P167)
6.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提出了 "X理论" 和
"Y理论" 两种假设
(P169)
7.简述社会组织的特点有哪些?(P145~146)
具体运算阶段 和 形式运算阶段
(P103)
5、人的生存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P89)
6、人是社会化生物基础包括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 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和 人有语言的能力
(P92~96)
7、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文档来自网络
本人仅收藏整理
如有错误
还请自己查证!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参考答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参考答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4章)(2009年9月更新)湖南电大经管教案部丰云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一词源于(A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3、“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

A、严复B、章太炎C、梁启超D、孙本文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A、达尔文B、涂尔干C、斯宾塞D、韦伯5、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A、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初至二战D、二战以后6、1913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A、上海圣约翰大学B、厦门大学C、上海浸洗学院D、燕京大学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D )A、弗洛伊德B、莱格C、M德D、马斯洛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B)A、M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9、“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1-4答案(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1-4答案(完整版)

社会学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孙中山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在1891年。

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

6.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需要____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___社会关系____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_______。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13.___社会关系____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_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D.德国2.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3.“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C.归属的 D.自尊的4.“镜中自我”是( B )提出来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一填空1 生活资料、人类自身2劳动3 自然科学的精确方法4 社会性、相对性5 宏观、微观6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7 正式、非正式8 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较强的依赖生活期、较强的学习能力9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0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二单选1 B2 C3 C4 B5 A 6D 7 B 8 A 9 B 10 D三、简答:1 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

(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XXX。

(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

第二,态度的类似性。

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的态度,更容易使双方走到一起。

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

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

第四,交往频率。

偶尔的交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只有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4答:(1)传授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3)指点生活目标(4)提供角色人选四、论述1、论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答案要点: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第三,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 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过程答案要点: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一(第一章~第四章)解题辅导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4分1、社会: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

1903蔫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

1897年先为上海过闻报翻译了前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

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上口,一时风行海内。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社会需要是人的本性,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的特点,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5.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

狭义指人的意识状态。

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

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

6.社会交往:所谓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7.“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8.情景定义:所谓情景定义,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在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景所作的主观解释。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7fb21ce2-7162-11ec-a6fc-7cb59b590d7d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在线作业(参考答案)1.以下哪项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

(4分)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2.第二次断奶指的是青少年(b)。

(4分)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3.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设立的社会化机构为(c)。

(4分)a.家庭b.同辈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4.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4分)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们聚集在一起5.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b_____。

(4分)a、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B.整个现实社会的结构和运作过程c.过去了的社会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他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

(4分)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7.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点,库利引入了“c”概念(4分)a.情景定义b.社会化c.境中我d.内化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a.斯宾塞b.孔德c.马克思d.圣西门9.从一岁半、两岁到六七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有两个阶段。

(4分)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10.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工作稳定性”属于需求。

(4分)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与爱d.自尊的11.当一个人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他的期望相互矛盾且难以协调时,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a.角色扮演b.角色中断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12.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进入课堂并继续学习。

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13.以下哪项活动是社交活动。

(a)(4分)a.市场上的讨价还价b.观众在电影院观看电影c.顾客在商店的摩肩接踵d.公交车上乘客间的前拥后挤14.一名教师与同单位的学生、校长、图书馆管理员、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之间建立的不同角色关系,叫做____c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平时作业及答案(第1-4章)
(2009年9月更新)
湖南电大经管教学部丰云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3、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

A、严复
B、章太炎
C、梁启超
D、孙本文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 C )
A、达尔文
B、涂尔干
C、斯宾塞
D、韦伯
5、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 B )
A、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初至二战
D、二战以后
6、1913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 C )创办了社会学系。

A、上海圣约翰大学
B、厦门大学
C、上海浸洗学院
D、燕京大学
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D )
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9、“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 )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1)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3)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2、简述合作需要的条件?
答:合作需要的条件主要有:
(1)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

(2)具有相近的认识。

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具有切实的行动。

合作是一种现实行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4)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答:
(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1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到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进一步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3)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A、生理需要。

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性的需要等。

B、安全需要。

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安定,有保障等。

C、归属与爱的需要。

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

D、自尊的需要。

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

E、自我实现的需要。

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

(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

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2、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
答:
(1)角色扮演,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需要此人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任何施教。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同是售货员,有些人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

其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

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

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2)角色冲突,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

(3)角色中断,如,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干部突然接到单位要他退休人员的行列,而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毫无准备,于是处于彷徨和失落状态,这就是角色中断现象。

(4)角色失败,如,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标明这对夫妻角色失败。

湖南电大
2009年10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