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浅析大汶河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

浅析大汶河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摘要:大汶河经过多年治理,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防洪减灾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2018年以来,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扎实稳步地先后实施了泰安市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一期、二期)、灾后薄弱环节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汶口坝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等12项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大汶河,河道治理,生态效益一、工程建设情况一是实施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
泰安市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是2018年10月省政府批复的《山东省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中9条骨干河道防洪治理项目之一,工程总投资57165.08万元。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疏浚9段,总长35.116公里;加固堤防10.69公里;险工护砌8处,总长7.305公里;新修硬化防汛路5处,总长34.478公里;新建、改建生产桥8座。
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工程建设分二期实施。
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二期项目市直段、宁阳段、东平段已完工,泰山区段、岱岳区段、高新区段、徂汶景区段处于尾工阶段。
二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大汶河流域列入灾后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有10个,分别是岱岳区瀛汶河岔河河段防洪治理工程、新泰市柴汶河果都段(蒋家石沟—杨家官庄)治理工程、新泰市羊流河下游果都段(瑞谷庄—果都村)综合治理工程、新泰市柴汶河楼德段治理工程、肥城市汇河(康王河)衡鱼至国华段治理工程、肥城市汇河(康王河)中鲁至金槐段治理工程、肥城市漕浊河北庄至三岔口段治理工程、宁阳县洸府河泗店段防洪治理工程、东平县湖东排水河李庄至洪福寺段治理工程、东平县跃进河武村至南李庄段治理工程,初设批复总投资16956.4万元,治理河长59.864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险工护砌、穿堤建筑物加固、防汛道路等。
目前,已有8项工程已完工,2项工程处于尾工阶段。
河道治理可行性报告

河道治理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逐渐滞后,导致河道污染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河道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河道治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问题描述目前,该城市的主要河流普遍存在水质差、垃圾堆积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在雨季,水位上涨,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了水质恶化。
河道周边杂乱的建筑和人员活动给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可行性分析1.经济可行性:河道治理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包括环境清理、建设围堰、治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但同时,河道治理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在长远来看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2.技术可行性:针对河道治理的技术手段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设生态滩涂、人工湿地、植被治理等。
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在其他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证明了其技术可行性。
同时,针对河道周边的杂乱建筑和人员活动,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监管和管理,提高治理效果。
3.社会可行性:河道治理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同时,治理过程中需要参与居民的积极配合,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获得社会广泛支持,才能推动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治理方案1.河道清理:对河道中的垃圾、淤泥等进行清理,恢复河道初始容量,提高水质。
2.建设围堰:通过围堰的方式,控制雨季河水的涌入,减少污水和垃圾的混入,保持河道水质稳定。
3.河道植被治理: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水生植物,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4.建设人工湿地: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提高河道的自然处理能力,吸收和净化污水,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5.加强监管和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对河道周边的杂乱建筑和人员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
河道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河道问题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着河道问题日益突出的困境。
随意排放污水、乱倒垃圾、滥采河道资源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导致水质污染、水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河道问题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不均衡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河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强大,城市化进程较为成熟,河道管理得以有效实施。
然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相对较弱,导致河道问题愈演愈烈。
2. 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执行力度其次,我国河道管理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执行力度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这类法律法规的遵守并不严格,导致河道问题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治理。
3.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再次,公众环保意识的不强也是导致河道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居民对于河道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珍贵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重视河道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随意排放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剧了河道问题。
二、解决方案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解决河道问题,首先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善的河道管理体系。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强化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实现法律的刚性约束,确保河道管理的有效落实。
2. 加大投入力度其次,政府应加大对于河道管理的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于治理和保护河道的经费支持,建设和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同时,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形成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最后,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媒体平台等,向公众普及河道保护知识,提高居民对于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和监督,增强公众环保责任感。
《2024年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范文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恶化。
随着工业的扩张、人口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许多城市的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许多城市的河道水环境状况堪忧。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污染等不断排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严重下降,水体富营养化、黑臭现象频发。
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也大大降低。
(二)问题1. 污染源复杂:城市河道污染源多样,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
2. 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 治理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难度较大。
三、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
(二)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是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包括清淤疏浚、岸线整治、修复河道生态环境等。
同时,可以在河道中建设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等,提高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
包括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养殖、微生物修复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该城市通过实施源头控制、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成功改善了河道水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管理;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建设人工湿地和植被缓冲带;种植水生植物和养殖水生动物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该城市河道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明显提高,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河道治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河道治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许多河流面临着污染、河道淤积、水草减少等问题,需要进行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既可以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生态环境方面的分析1、改善水质河道治理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淤积物的堆积,改善河道水质。
水质的改善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净化水质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需求。
2、保护生物多样性随着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建设的扩张,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已成为当前的严峻问题。
河道治理能够恢复或保持相应生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为当地的旅游、科研、生态教育等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促进景观保护河道治理可以保障河道周边的景观面貌,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
优美的河道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河道治理可以清理淤泥以恢复库容,解决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问题。
通过河道治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部分城市还将河道打造成为旅游景点,增加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2、增加就业岗位河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工人,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加上河道治理工程对于护岸、制止洪水以及船舶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工程建设及维护的品质也必将相应提高。
3、增加税收河道治理不仅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还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的增长。
治理后的河道景观也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
四、结论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河道治理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通过治理,可以清理淤泥、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政府税收等。
这些效益有助于保障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2024年河道治理工程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河道治理工程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河道治理工程是解决城市与乡村地区水域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河道治理工程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政策支持等方面。
1. 市场需求河道治理工程的市场需求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带来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河道治理工程能够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和需求。
1.2 农村水源改造需求农村地区存在许多水环境问题,如农村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不高效等。
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农民的用水需求。
1.3 生态环境保护需求河道治理工程可以恢复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受到环保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推动和需求。
2. 竞争情况河道治理工程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市场参与者增多随着河道治理工程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进入该市场,市场参与者增多,竞争日益加剧。
2.2 技术和服务水平差异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具有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优势。
2.3 价格竞争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争夺订单,价格竞争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3.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河道治理工程市场起到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河道治理工程相关政策的出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水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等,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2 财政资金的投入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来支持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了项目资金和补贴,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经济压力。
3.3 政府采购的推动政府采购是河道治理工程市场的重要需求方之一,政府采购的推动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1项目建设必要性1.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1.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
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XXX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
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1.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
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一、项目概述河道生态修复项目旨在改善和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本文将对该项目的投资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
二、项目投资分析(一)项目投资内容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评估与规划: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规划。
2. 水质治理设施建设:包括河流污染源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3. 生态景观建设:修复河道生态系统,包括河道岸线绿化、湿地保护等。
4. 河流岸线整治:整治河岸的硬化和绿化工作,提高河道周边环境质量。
5. 河流水量调节设施建设:建设水闸、堤坝等设施,保证河流的水量稳定性。
(二)项目投资规模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规模根据不同的河道特点和修复目标而定,一般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
具体投资规模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三)项目投资回报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效益:通过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升自然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水资源保护效益:河道生态修复旨在改善水质,减少水污染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3. 经济效益:河道生态修复项目可提高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和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4.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效益评估方法(一)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对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比如: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水质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旅游收入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项目的效益情况。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收集,对项目实施前后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从水质监测站、生态环境监测站、旅游收入等方面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四、投资与效益分析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投资成本: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摘要:通过对南桥新城水系的生态治理,提高了区域防洪排涝标准,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及人生活的环境,促进周边土地的升值,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促进南桥新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河道南桥生态治理经济效益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 for Urban RiverecologicalManagementYANG Jie,(Hebe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Branch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63)Abstract: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surrounding river systems of the Nanqiao new city,improvingthe ability of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tandards in the regions,which also improves regional climat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tourism, promot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lan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qiao new city ,with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urban river; Nanqiao; ecological management; economic benefits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是当下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需要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
上海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缘,濒江临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上海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近年来,上海市平原河道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人水争地,侵占河道;二是水质污染,生态恶化;三是护岸硬化,生态退化。
因此河道生态治理是加强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国内对河道生态治理的研究[1~4]大多集中在生态治理的定义、功能的描述,或是过分关注河道生态治理技术本身,而往往忽视了河道生态治理的经济效益[5]研究。
本文结合上海市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与大家一起探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区域概况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6]规划范围为北至大叶公路,东至浦星公路,南至G1501,西至南沙港和沪杭公路,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为75万人。
新城的空间结构为“一核联四片、一环串两带”,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新城之一。
南桥新城区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其水系规划主要水系格局为“三纵横一网十二湖”。
金汇港、南竹港、南横泾“三纵”和浦南运河“一横”四条干河贯穿新城城区;“一网”为规划支河呈现纵横交织的自然河网生态布局;“十二湖”是南桥新城的生态核心和城市景观区的集中体现,其中“上海之鱼”水系对提升新城景观水平、打造新城核心公共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故河道的生态治理垫定了南桥新城以“低碳·生态,智慧·宜居”城市发展理念的基石,以此提升南桥新城的等级和综合实力。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目标及程序2.1 河道生态治理原则1)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是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
在对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净能力。
新城水系生态治理设计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并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同时尽量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新南桥。
2)植物合理配置原则:通过合理的水生、湿生及旱生植物配置能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3)发挥河流的综合功能原则: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景观等综合功能。
4)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量,保证水体循环流通,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环境、社会及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2河道生态治理目标河流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认识,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目标往往最终或最深入的是恢复河流的本质[7]。
河道的生态治理是位于河道防洪排涝整治、河道用水等一系列目标协调之上,同时兼顾河道自身所持有的自然特点及人文价值等目标。
南桥新城区域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根据城市功能区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用水、亲水、戏水、观水、人水相融的江南“海派新水乡”,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
2.3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的主要程序南桥新城区域现状河道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早期缺乏水系统一规划以及建设时间的差异导致河道生态治理参差不齐,局部功能性驳岸也遭到破坏,部分新建区的河道生态较为完善。
借助南桥新城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通过对新城水系统一规划,明确水系生态治理标准,结合新城区域开发建设,对新城水系分期分段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打造江南“海派新水乡”。
结合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河道生态治理设计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1)资料收集。
对南桥新城周边水系的生境与环境进行调查,收集河道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生物群落、河道自然风景、人文风景及周边城市建设用地等基础资料,为河道的生态治理设计奠定基础。
2)现状分析。
通过对新城水系现状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梳理和分析评估,查找问题的根源,针对性的制定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目标和对策。
如随着新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地增加,污染物成分日趋复杂,严重超出了水体自净能力,使河道水质受到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部分河段水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水藻繁殖,绿水、秀水已不复存在等问题,应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分析,制定可行的污水处理办法。
3)目标制定。
结合新城区域功能分区,制定治理目标。
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目标是以防洪排涝为基础,以人水和谐为原则,合理确定人与河道的占地面积、人与生物用水量的划分,保护和改善河道的结构和形态,改善和保护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使该区域有代表性的生物或群落回归河流和岸带。
结合南桥新城城市建设的不同功能分区与周边用地性质(商业、工业、农业、居住),对不同区域的河道或河段制定了不同的生态治理标准。
新城水系按分级分区分段进行生态治理规划,按综合分级、同级分区、一区多段分别制定新城水系生态治理标准,明确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的内容和任务。
4)规划设计。
河道平面规划和断面设计是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由于平原河网水位变幅较小、流速低,故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采用了满足生态恢复要求的结构形式及生态型的工程材料或是能够满足生态恢复要求的基础材料,河道断面设计主要有梯形断面、矩形(直立式)断面和复式断面,生态护岸主要采用草皮护坡、干砌石、生态石笼、生态混凝土(砌块)等。
5)长效管养。
对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改进措施,为后期的河道规划设计积累宝贵经验。
制定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长效管养机制,确保南桥新城水系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3河道生态治理经济效益分析水利工程系属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具有多方面的难以定量计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实施后,周边环境景观大大改善,工程的防汛、排涝等综合效益可以充分发挥,较大程度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南桥新城水系是浦东片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桥新城周边水系工程实施后可以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和防汛能力,减少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确保周边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使居民能集中精力安心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南桥新城水系整治后,进一步完善防汛、排涝、水资源调度体系。
同时,为营造亲水型水环境,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创造了基础条件,具有一定的潜在效益。
3))南桥新城水系整治后,将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有利于水资源调度、改善河网水质;河道两岸生态绿化以及小桥流水的特色,充分体现江南水乡与现代生态城市相容的特色,创造水清、岸绿、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使生态环境获得良性循环,促进周边土地升值,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4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南桥新城水系的生态治理,提高了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同时也改善了空气通道,对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人民生活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南桥新城的土地价值,改善了旅游投资环境,促进了新城的经济发展,为提高区域等级和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1]季永兴, 刘水芹, 张勇. 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 水土保持研究, 2001,8(4):25-28.[2]崔树彬, 汪义杰, 张云, 陈军. 珠江三角洲河涌治理与生态恢复技术指导[M]. 2011,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3]汪洋, 周明耀, 赵瑞龙, 徐方. 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3(1):88-92.[4]牛德东, 牛政. 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6):87-88.[5]彭静, 张祥伟, 日本河道环境治理经济效益评价[J]. 国外水利, 2004.11:63-66.[6]南桥新城网站[Z]. 2013-02-24.[7]何兴军, 李琦, 宋令勇.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综述[J]. 地下水, 2011,33(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