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 文化艺术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吴婷婷/文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承和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言文学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更深入地渗透到了创作风格、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象,以揭示传统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影响和独特价值。
1 汉语言文学的特点1.1 意境优美汉语言文学以其独特的意境优美而著称。
这种意境优美表现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形象描写等方面。
首先,汉语言文学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细腻、深邃的意境。
一种常见的情感意境是婉约之美,以细腻、柔情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简洁而含蓄的诗句,通过对山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心中的爱国情感,展现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另外,汉语言文学在形象描写上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感。
通过精细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作家们能够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物象等具象事物赋予深刻的感觉和情绪。
例如,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英雄人物的描写极具意境美感。
他以鲜明的笔触刻画了豪杰的英勇形象,将他们置于动人的情境中,通过情节和对话的交织,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激荡的情感,为读者呈现出独特的意境。
1.2 内涵丰富汉语言文学以其内涵丰富而备受推崇。
所谓文学的内涵,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是伴随作品永久传存并强烈影响读者的部分。
在汉语言文学中,内涵的丰富表现为文化底蕴、思想深度、审美价值等多个方面。
文化底蕴方面,汉语言文学深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如《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思想深度方面,很多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人生等深刻的思考表现出独特的思想深度,如《红楼梦》中对命运、爱情的探讨和《儒林外史》中对官场的思考等。
汉语言文字表达的丰富多彩性

年华 夏 文 明史 。汉 语言 文 字是 世界 诸多 语 系 中最伟 大 的语 系之 一 。 四 虚 词妙用 全球 使 用汉 语 的人 数相 当 的多 。随 着我 国改革 开放 的进 一 步深 入和 实词 叙事 ,虚 词传 神 ,这也 是汉语 言 表意 丰 富的 因素之 一 。 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我 国在 国际 上 的地位 越来 越 重要 。我 们 要 以开放 明末 重 臣洪 承畴 一 幅 白撰 联 : “ 君恩 深似 海 ,臣节重 如 山 。” 的胸 怀 拥抱 世 界 。我们 也要 宣传 弘 扬我 们 的 民族文 化 ,让 世界 了解 表 明他 的 “ 忠节 ” 之心 。后 来松 山一 战 ,洪 承畴 叛 国投敌 ,完 全丧 飞 速发 展 的 中国 , 了解 中国源 远流 长 、博 大精 深 的汉语 言 文化 。作 失 了节操 。有 人鄙 视 这个 变节 的叛 徒 ,在他 自撰 联 的后边 各 添上 一 为 文 明的 传承 人— —教 师 加强 汉语 言 文字 研究 、使 用 、推 广 意义 十 个 虚词 “ 君恩 深似 海矣 ,臣节 重如 山乎 ” 。两个 虚词 ,对 联 的意 思 分 重大 。汉 语 言文 字有 很 多特 点 ,下 面专 题研 讨汉 语 言文 字表 意 的 完 全变 了。一个 “ ”字感 慨 万端 ,你 受 明朝君 恩深 似海 啊 ,一 个 矣 丰 富多 彩性 。 “ ”字 直接 提 出质疑 ,你 的节 操 真像 山那 样不 可动 摇 吗?这 一 改 乎 就 显得 无 f讽 刺 ,辛 辣有 力 ,揭 穿了叛 徒 的嘴脸 ,人 木三 分 。 青 四声与表意 汉 字 的 四声 表 意很 是 独 特 ,声 母 韵 母 完 全 一 样 ,只 是 声 调 不 再如 ,虚词 “ ” 、 “ 才 就” 的妙用 。表意 十分传神 。 “ 他六 点钟
刍议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刍议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汉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灵魂,它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和人们的智慧,为中国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汉语言文字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推动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本文将就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能够直观地表达事物的形态和特性。
就是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让汉文学习起来很不容易却也很深刻。
汉字还具有丰富的音韵体系,让人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体验到声音美感的另一层次。
另外,汉字的演变历程也为中国文学揭示了一扇奇妙的门,比如汉字文化的继承和传承,从《尚书》到《国语》,再到《文选》等一系列文献都满载着深厚的学术和思想的精髓。
所以说,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的个性化方式,为文学更加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其次,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为中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汉字可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是丰富的、多样的,在纵深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能够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
可以说,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种文学体裁例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都在借助汉语丰富的表达技巧中得以发展,并取得巨大的成就。
比如,唐诗中的意境深远、意蕴悠长,宋词的艳丽豪迈、婉约紫陌,明清小说的结构严谨、人物丰富、故事曲折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精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使得文学的发展永远有足够的空间和素材,让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三,汉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学的深度提供了保障。
汉字的形态、演变、含义及文化背景,都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底蕴。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进而领悟中国文学的深度。
无论是历史文化的研究或现代文学的创作,都深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语言文学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汉语言文学的作用有很多方面。
首先,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沉淀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
而汉语言文学则是这种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最好体现。
从《诗经》到现代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一直在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其次,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一直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和灵魂,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定、自信、勇敢。
此外,汉语言文学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国境内,有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语言文字。
而汉语言文学则是这些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的桥梁。
通过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交流,可以让不同民族之间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汉语言文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汉语言文学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一、汉语言文学的定义
汉语言文学,也称汉语文化或中国文化,是指以中国汉语系文字为中心表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语言文化实践。
它主要指中国国家语言文字,也包括古代文字、方言、俚语等,概括起来,是一门研究以汉语为主的储存、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的科学。
二、汉语言文学的历史
中国现有汉语言在大约公元1000年前已经形成,从那时起,语言文字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历史发展,历经凤凰涅槃,时至今日,汉语言文学依然屹立于历史文化的高峰之上,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气质。
三、汉语言文学的主要内容
汉语言文学主要包括古代文字研究、方言学、语言认知学、社科史以及言语学等内容,研究方式包括内容分析、言语学研究、文化研究等,涉及中国言语文化的总体构成及具体根源的全方位研究。
四、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对象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汉语正字、古文字、诸语文及其特点,以及汉语的语言系统、汉语的方言及其结构特征,以及汉语的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等内容。
五、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是重要的语言文化科学,其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汉语文化,掌握汉语的发展和演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的汉语语言文学也能帮助他们学习更好地使用汉语,融入中国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浅谈汉语言文字学习需要把握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nvlHa ̄ nanelI ot rli o c
浅谈 汉语 言 文 字 学 习需 要 把 握 的基 本 规 律 及 特 点
罗 电
( 湖南城 市学院 湖南沅 江
4 0 0 1 0) 3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国历史 泺远 流 长 , 人 类初 期 就有 了语 言 , 后慢 慢 统一 到现 在 的标 准汉语 , 中 从 然 文字 也是 由繁 到 简的经 历过程 。 汉语 言 发展 到现在 , 仍然有许 多需要改进和 完善 的地方 。 因此 , 发扬汉语 言文字的优点 , 改正 缺点 , 让汉语言文字在现 代社会 中发挥 它独特 的光 芒。 文 本 简要 的谈论 了汉语言文 字的特 点。 关键 词 : 汉语 言 文 字 特点 中图分 类号 : 2 G4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90 ( ) 0 l 1 1 7 - 7 5 2 0 ) 7b 一0 7 一0 会告诉你 , 音节是语音 的 自然形式 , 对汉语来 这 说是完全正确的 。 对说汉语的人来讲 , 区分音节 毫无困难 :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 不仅书面语 如此明确 , 就是 口语 中的区分也十分容 易 : 每个 音节都是 由声 、 、 韵 调三部分 构成 , 即使 现在所 说的 “ 零声 母” , 统也 认为是 “ 字 传 影母 ” “ 或 喻 母” 。 字 另一方 面, 汉语 的声母 没有复辅音。 而韵 母 必然有元音 韵腹 ; 管韵母可 能有介音 和韵 尽 尾, 但韵腹是韵母 的核心 。 调是 附着在整个音 声 生动活 泼 , 加成 熟完 美 , 语言 文字 也将得 节上的 , 更 汉 不过对声母是清辅音 的音节来说 , 那就 益于 汉语 的发 展而 发展 。 是附 着在韵母之 上 了。 统的反切 与韵书都把 传 声调归属于切语下字与韵母 。 这就是说 , 汉语的 1 把握汉语言文字 的历史继承性特点 音节是 元音 占优 势的 , 其界限是 清晰的 。 现 代 汉 语 中 活 跃 着 大 量 古 代 汉 语 的 因 素 。 必 说句 法 结 构 的 基本 格 式 “ 不 主一谓 ” 和 3把握 汉语 言文 字的 简单形 态 变化特 点 “ 宾” 动一 贯穿古今 , 不必说“ ” “ 、 天” 也 上 、 下” “ 、 这 一 点 与 印欧 语 明 显不 同 。 欧语 是 富 印 “ ” 地 这些基本 词汇活跃 始终 , 单是具 体的表 达 于形 态的语言 , 有 明显的形式特 征和严 密规 具 方式就很多 。 在常用 的“ 现 发扬光 大” “ 、严肃 党 则 , 、 、 、 性 数 格 时态 、 人称 、 语法关 系都可 以靠词 纪 国法 ” 中的 “ 光大 ” “ 、严肃 ” 是古汉语 中形 容词 形变 化来 表示 。 而汉 语很 少形 态标 志 , 汉语 在 用 作动词这种表达 方式的继 承 , 这样 的表达 式 中 , 各块语言单位往往没有形式上的标 志, 成分 仍然非 常能产 。 连作为现 代汉语一 般词汇 的 之 间结合 得 比较 松 散 , 动 自由 , 往 以意治 就 移 往 大量双音 词 , 其词素也 基本上是 古代汉语 的词 形 。 这使汉 语词的合成 、 语词之 间的联 系 , 都注 汇。 重 意合 , 章构成 以意 序为基 础。 文 譬如 , 汉语主 从这一特 点出发 , 必须 重视 文言文的教学 。 谓结构 比较松 散 , 主谓之间没有形式标志 , 可以 文言 文教学 的意 义不仅 在 于培 养和提 高学 生 停顿 , 主语也 可以省略。 我没有看第一本” “ “ ,第 阅读浅易 文言文的能 力 , 而且在 于提高他们 的 本我没 有看” “ 第一 本没有看” 三句话 , , 我 , 四 现 代汉语水平 。 生在文 言文学 习中可以 了解 块语 言单 位在 不影 响语 义表 达的情 况 下排 列 学 灿烂 的古代文化 , 而这种 文化 积淀又 可以成 为 显得灵活 自由。 又如 , 几个动词短语往往连在 一 他们运 用现代汉 语时的宏观 语境 。 些文言 文 起 ,我 的妹妹 出门上街买 面包吃 ”再 如 , 复 那 “ 。 在 读得多学得好的人 , 在运用现代汉语时 , 也往往 句 中问 , 没有关联 词语标示而 靠意合 组成的所 多一份雅致和凝重 , 少一份苍 白和飘浮 ; 多一份 谓“ 流水句 ” 比皆是 , “ 了大风 , 比 如 起 从山顶压 精练和轻 灵, 少一份芜杂和笨拙。 文言文的教学 到 谷底 , 四处 横冲击撞 , 震得 窗户砰砰 响” 。 更应提倡诵读 , 生在诵读 中体验“ 让学 明月松间 因 此 , 文 教 学应 当注 重 培 养学 生 的 语 语 照, 清泉石上 流” 自 境界 、三 军可夺 帅也 , 感 。 的 然 “ 因为 , 这一特 点使得语法规 则的强制性相对 匹夫不可夺 志也 ” 的精神境 界, 领悟 孔孟的庄重 较小而语言组 合的灵活性较 大。 表达式的选择 , 与热烈 、 老庄 的智慧 与 洒脱 、 墨家 的思 辨与 求 在 很大程 度上 依靠 经验 , 靠语感 。 在阅 读 依 而 实。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 课外可进行对 中 , 感悟 的意义则 更大 。 感的培养 , 语 必须通过 联鉴 赏和属对练 习。 这是一 种充分体现 汉语特 多读。 多读有两方面的含义 。 一方面是接触大量 点、 集语音、 词汇 、 语法于一身 、 沟通古今的极好 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 , 才能 充分 形式 。 了解语词的“ 分布” 才能学 习更多的表达式 , , 才 能更好地 比较和 区别各种表达 式的表达 意义 , 2 把 握 汉 语言 文 字 的单 音性 特 点 才能 了解 不同表达 式的不同语境。 古人提倡“ 读 汉 语 言以 单 音 节 为基 本 单 位 , 一 个 单 万 卷书” 其 中就有这样 的 目标 。 每 , 二是反 复地读 音 节语素都有 一个声调 , 极少有严 格意义上 的 名篇佳作 。 只有 反复地 诵读 , 才能更好地体悟作 形态 。 汉字与这样的语 言相适应 , 即每个 汉字都 品 的情感和思 想 , 并反过 来体悟 某些表达式 的 有一个固定的形体 , 读成~个带调的 音节, 表示 特殊 意义和特殊 价值 , 能从语音 、 才 词汇 、 法 语 个 最小 的语义单 位 , 因此 很容易构成 一连 串 的不 同 角度综 合地 体悟语 言运 用 的奥 妙和规 整齐 的短 语和句 子 , 也很 容 易合 辙押韵 。 律。 所谓“ 书读百遍 , 其义 自见”其 中也应当包含 , 汉 语的单音 形式是 与孤立性 相辅相 成的 。 这 样一个语言学 习的基本规律 。 当前 , 别应 当 特 这就说 明其 单音性 不仅仅是语 音问题 , 但我们 提 倡朗读 。 要读得 书声琅琅 , 读得痛快 淋漓 , 读 还是先从语 音谈起 。 乎所有的 语音学 书籍都 到 “ 言 皆若 出于吾之 口, 几 其 其义 皆若 出于 吾之
浅析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作用

浅析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作用作者:刘东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1期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具有独特的人文高度性和核心基础性,凝聚了浓厚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情怀;它保存、传播和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信息、文化传递与传承。
因此,汉语言文学也成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
与此同时,汉语言文学还肩负着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人才,让他们更好地驾驭语言文字,更好地宣传民族文化,让中华民族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11.引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汉语言文学就是以汉语学习为核心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习和发展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壮大,汉语言文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结合汉语言文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性与联系,对汉语言文学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2.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特点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汉语文字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历史渊源、风俗礼仪等诸多文化内涵。
离开了汉语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将成为无源之水。
通过汉字、汉语的教育学习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是一条根本的途径[1]。
以汉字、汉语为根源的汉语言文学在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也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经过历史的风雨洗礼,汉语言文学现今已在各大高校扎根,进入课堂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也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在历史的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在没落的时代记录了黑暗的故事,也在美好的日子里叙写最荣耀的篇章。
汉语言文学自身蕴含的文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2]。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值观 念。作为记录汉语 言的 书写符号 系统 , 汉字有着形音义结合 的特征 , 从 而不仅具 有复杂 的表 意功 能 , 更 能 由此察知
古往今 来广大人 民的心声 : 无论是 圣人 先贤的微 言大义 , 抑或 文人 墨客 的遣 兴抒 怀 , 还是耕读传 家的 自在 坦然 , 都 能从 中
得 以观 览。汉字的绵延与发展不仅在传承 者心 中形成 了深刻的 文化认 同, 更 由此让 个体与 家 国有 了血 浓于 水的联 结。
关键词 : 汉语 言 文 字 ; 载体 ; 文化 认 同 ; 根基 ; 民 族 灵 魂
中图分 类号 : H 0— 0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3 3 X( 2 0 1 4 ) 0 4— 0 1 0 2一O 9
Ch i n e s e La n g u a g e a n d Ch a r a c t e r s a s t h e Cu l t u r a l Fo u n d a t i o n o f t h e Ch i n e s e Na t i o n
a s a n a b s t r a c t s y m b o l , p r e s e n t i n g a p r o f o u n d h i s t o i r c a l b a c k ro g u n d a n d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o f m o d e r a t i o n , w h i c h i s j u s t t h e t h i n k i n g w a y
a n d v lu a e s f o t h e Ch i n e s e n a t i o n .As a w r i t t e n s y s t e m t o r e c o r d C h i n e s e l a n ua g g e ,C h i n e s e c h ra a c t e r s h a v e t h e i n t e ra g t i v e f e a t u r e s o f s h a p e s ,s o u n d s a n d me a n i n g s ,r e l f e c t i n g b o t h t h e i d e o g r a p h i c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t h e p e o p l e ’ s i n n e r v o i c e t h r o u g h t h e a g e s :p h i l o — s o p h i c l a w o r k s ,l i t e r a r y wo r k s a n d d a i l y r e a d i n g C a l l b e f u l i f l l e d w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i n h e it r a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h i —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s r n o t o n l y or f m a d e e p c u l t u r a l i d e n t i t y or f t h e s u c c e s s o r s ,b u t ls a o ma k e s t r o n g c o n n e c t i o n s a mo n g i n d i v i d u a l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要向学生讲清汉语言文字某个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及该特征给汉语言带来的语言优势,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批驳社会中存在的那种贬损汉语言文字的不良现象。
一、独特的表意性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表意特点的形成:构字方法基本是据意构形。
我们智能的先人应用字形表意与声音结合创造了汉字。
由于它是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阅读时我们基本上可以因形而知意。
而写作时则思想与表达可以顺畅无碍的进行,远远优越于那些音不辨形,形不知意的拼音文字。
二、灵活的构词能力
随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创造新词,特别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如历史上的春秋战国、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等。
吸收外来词而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单音词转变发展为双音词: 连绵词如双声词如参差、淋漓; 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婆娑等; 重音词如悠悠、翩翩、滔滔
原有的字重新组合制造新名词,例如:把字重新组合即可构成新的词语,如电影、电视、电脑,电器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雷电的电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新构造文字。
三、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汉语的又一特点,表现在语法上具有所谓“孤立语”的特征,即指汉语很少有构词上的形态变化。
在印欧语系中,词语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有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则不同,它的形态变化较少,对于词性、格位、数量、时间等的处理,既不需增添附加语,也不表现在语形变化上,而是用一种有系统的“词序”来解决,也就是说,词在句中的功用,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句子中的次序。
这就使得汉语语法简单,效率极高,而不象英语那样你越学越觉得它复杂难记。
四. 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字形美
字音美
字义美
五.众多的同音字
汉文字是单音节字,人类思维发展越来越复杂后,语音的表达性能就不行了,同音字多起来了。
汉字可以用字形来区别,比之西方用拉长音节或使用复杂的语法来增加区别读方便多了。
因此要把握中国文字,光靠听觉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同时用眼睛看,否则会生出许多误解。
信息时代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正如刘志琴先生‘汉字的魅力”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音节多达1万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因此美国语言学家盖利•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
”
六、寓意深刻的文字
汉文字单音节字中有一字多义或一义多字的情况,特别是转注、假借两种造字原则具有引申、譬喻的多析性。
一个字通过引申,可以增加他的含蓄性,并使内涵深远;
成语典故的含义深刻: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画饼充饥画龙点睛等等。
成语典故的运用,使汉语变得更经济、典雅、生动、含蓄,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很难达到的。
这些都需要通过上下文来了解和把握字义,而不能望文生义。
这种以字形标义的文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可让学生讨论总结汉语言文字的优势:
李约瑟对汉语言文字的评价:“这种古老的文字,都有一种精练、简洁、玉琢
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高雅、简练而有力,超越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
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
”
真正有良知,有学识,有远见的学者,并不认为眼下最强势的英语,是人类最好的,唯一的语言选择。
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
总之,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它为电脑文字,表明它是最佳信
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