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

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

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1. 古代文学作品那绝对是汉语言文学的一大块呀!就好比《诗经》,那可是古代诗歌的宝藏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美啊!这不就跟现在我们听好听的歌一样让人陶醉嘛!古代文学作品你说重要不重要呢?2. 现代文学也不能小瞧呀!像鲁迅的文章,那犀利的文字,简直就是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啊!《狂人日记》里那句“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多深刻啊!这现代文学是不是得好好学呀!3. 语言学概论也很关键哟!文字、语音、语法,就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起我们的语言大厦。

比如说汉语的声调,那高低起伏的,不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嘛!语言学概论是不是超级有意思呢!4. 文学理论听起来好像很抽象,其实啊,就像是给文学作品找规律一样。

好比一部好电影,为啥好呢,文学理论就能给你分析个一二三出来。

这可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呀,你不想了解了解?5. 中国古代文论也超有魅力的呀!那些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对作品的见解那叫一个独到。

“诗言志”这句话听过吧,多经典!这古代文论能不认真对待嘛!6. 外国文学那可是打开了另一扇窗啊!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再到近现代的各种作品,那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哈姆雷特》里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不是让你也陷入思考了呢!外国文学是不是超棒呀!7. 写作也是汉语言文学的重要部分啊!你看那些好文章,不都是用心写出来的嘛。

就跟盖房子一样,要一砖一瓦地搭建。

平时多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呀,这写作是不是很重要呢!我觉得呀,汉语言文学学科基础考试内容真的都很重要,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一块拼图,拼出我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全面认识。

只有认真学习每一块内容,才能真正领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呀!。

汉语言文学考试纲要

汉语言文学考试纲要

汉语言文学考试纲要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一、《诗经》1、《诗经》的名称、性质;2、《诗经》内容的分类;3、《诗经》的艺术特点二、《左传》1、《左传》中的战争描写2、《左传》的叙事特征三、《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孟子》的散文特征2、《庄子》的性质及文学艺术四、屈原与楚辞1、楚辞的含义;2、《离骚》的内容和艺术;第二编汉文学1、《史记》的叙事艺术;2、《史记》的人物刻画三、两汉乐府诗1、乐府的概念;2、乐府诗的叙事手法四、《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一、盛唐诗人群体1、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2、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二、李白1、李白乐府诗的创新及成就;2、李白绝句的特点;3、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三、杜甫1、杜诗的艺术风格四、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元白诗派的概念;五、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六、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七、晚唐五代词1、花间词的概念;2、李煜词的成就第五编宋辽金文学一、柳永词的新变二、苏轼1、苏轼的散文成就2、苏轼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3、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三、陆游四、辛词的艺术成就第六编元代文学一、王实甫的《西厢记》1、《西厢记》的戏剧冲突;2、《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二、白朴与马致远的代表作第七编明代文学一、《三国志演义》1、《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倾向;2、《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二、《水浒传》1、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2、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三、《西游记》1、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2、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第八编清代文学一、《长生殿》的主题和艺术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三、《聊斋志异》1、孤鬼世界的建构2、狐鬼世界的内涵四、《儒林外史》1、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2、理想文士的探求;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五、《红楼梦》1、贾宝玉与《红楼梦》的悲剧世界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3、《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二、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节“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意义第二节五四文学革命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绩第三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第二章20年代文学第一节鲁迅的《呐喊》与《彷徨》第二节人生写实派小说的创作特点第三节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第四节郭沫若的《女神》第五节李金发与象征诗派第六节冰心的散文与朱自清的散文第三章30年代文学第一节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第二节老舍市民小说的艺术风格第三节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第四节京派小说的主要特点第五节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第六节曹禺话剧的艺术特点第四章40年代文学第一节张爱玲的小说和钱锺书的《围城》第二节张恨水的通俗小说第三节艾青与七月诗派第四节穆旦与九叶诗派第五章50年代、60年代文学第一节农村小说和战争小说的创作概况第二节梁斌《红旗谱》的艺术成就第三节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第四节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第五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青年人》第六节秦牧散文的艺术风格第七节老舍《茶馆》的艺术成就第六章70年代、80年代的文学第一节舒婷、顾城的诗歌创作第二节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第三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第四节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第七章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创作第二节90年代女性小说的创作倾向第三节新生代小说的创作特点第四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第五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三、现代汉语(一)现代汉语概述1、普通话;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二)语音1、声母(发音方法、发音部位);2、韵母(单韵母、鼻韵母);3、声调(调值、调类、四声);4、音节(音节结构分析,音节拼写)(三)汉字1、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2、汉字结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3、汉字标准化;4、纠正错别字(四)词汇1、语素类型;2、合成词结构分析;3、多义词;4、同义词辨析;5、基本词汇的特点;6、常用字典、词典(五)语法1、划分词类的依据、标准;2、实词和虚词;3、词的兼类;4、词类运用中的错误;5、短语结构类型;6、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7、多义短语分析;8、陈述句和疑问句;9、主谓句;10、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11、句子分析(阶梯式图解法、符号法);12、多重复句分析;13、句子语法错误分析(六)修辞1、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2、常见辞格(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对隅、排比、顶真、回环、对比、反复、设问、反问);3、辞格综合运用四、古代汉语部分(一)汉字1、古代汉字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2、繁简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二)词汇1、古今词义范围差异(扩大、缩小、转移);2、词的本义与引伸义;3、同义词辨析(三)语法1、实词的活用(使动、意动);2、常用虚词的用法;3、词的顺序(宾语前置等);4、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四)修辞方式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五)文言文的标点与翻译五、《文学理论》与《写作》了解《文学理论》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在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代汉语 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 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二、适用专业及层次《现代汉语》课程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及非师范各专业本、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以上各专业。

三、基本要求本课程贯彻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借以提高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文的教学能力。

本考试大纲根据《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拟定。

1.考核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

2.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在识记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解释。

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说明现代汉语的一般问题,初步掌握分析语言的能力。

3.试题的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时二者兼顾,统筹安排。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实行统一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五、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部分介绍语言的性质和功能,阐明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汉语方言的情况、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等,要求考生对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考核知识点:1.语言的性质和功能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3.现代汉语的特点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考核要求:1.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识记:(1)语言的性质;(2)语言的功能。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方言识记:(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七大方言简况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3.现代汉语的特点理解:(1)汉语音节结构特点;(2)汉语词汇的特点;(3)语语法的特点。

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识记:(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2)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要规定。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

古汉语学习自考汉语言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一、古代汉语的性质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开展。

2.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根底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开展中日益及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及时俱新。

4.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提高运用及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及实践相结合、感性及理性相统一的原那么。

汉字教学要求: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及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假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及古书阅读1.象形字构造及词义2.指事字构造及词义3.会意字构造及词义4.形声字构造及词义5.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6.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辅助作用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一、古今字1.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2.古今字的类型〔1〕同音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2〕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3.古今字的特点二、异体字1.什么是异体字2.异体字的类型〔1〕造字异体〔2〕繁简异体三、通假字1.汉字通假的一般情况〔1〕什么是通假〔2〕通假及假借的异同2.汉字通假的条件〔1〕必须是音同或音近词汇教学要求: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及开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一、简述古今词汇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一〕古今词义根本一样的〔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差异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1.要树立词义开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2.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3.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展古今比拟4.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1.词义的不断开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2.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二、词的本义1.什么是词的本义2.怎样推求词的本义〔1〕根据汉字初形〔2〕也可以根据词义开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拟中求得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宿州学院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二、考试大纲《现代汉语》(一)主要考核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考核要求:1.掌握现代汉语的定义。

2.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3.掌握现代汉语七种方言及其代表性地点方言。

4.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5.了解汉语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第二章语音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语音的三大属性。

2.熟悉发音器官的构造。

3.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

4.掌握普通话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掌握普通话元音的发音原理和舌位图。

6.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状况。

7.掌握普通话声调的调值、调类和调号。

8.掌握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了解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9.了解普通话的音变规律。

第三章文字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文字的性质、起源、特点和作用。

2.了解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3.了解文字的结构。

4.掌握汉字的造字法。

5.了解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6.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汉字。

第四章词汇主要考核要求:1.掌握词汇单位及词的结构类型。

2.掌握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3.了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了解义素分析的方法。

4.掌握语义场的类型和同义词的辨析。

5.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及表达作用。

6.了解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7.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8.了解熟语的类型和特点。

9.了解词汇发展变化的状况和规律。

10.了解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第五章语法主要考核要求:1.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含义,认识语法的性质,了解四级语法单位。

2.了解划分词类的依据和标准。

3.掌握各类实词和虚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

4.掌握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法,掌握分化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5.了解句法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掌握句法成分分析法。

6.了解句型、句式、句类的分类标准,掌握各类句子的结构特点、语气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句子变换的方法和作用。

7.掌握单句运用中常见的句法失误和修改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公共基础课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一、考试要求“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 篇精读课文和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汪曾祺《受戒》8 篇课文(以下简称36 篇精读课文)。

其他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 、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

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2 、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3 、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4 、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

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 、文字表达:考一篇800 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36 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1 、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 、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3 、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4 、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

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36 篇精度课文具体考核要点:1 、《庄子•养生主(节选)》(1 )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说明及考核考试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说明及考核考试大纲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四、现代文阅读
能读懂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类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概括中心意思。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5.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1.识记教材涉与的中外重要作家与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2.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名句名段名篇。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实用文体常识)。
三、文言文和古代诗歌阅读
理解教材所选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初步阅读课外浅显文言文和古代诗歌。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概括中心意思。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5.初步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6.初步评价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特点。
五、写作
能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与常用应用文。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与其应用。
1.文字: 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
2.词语: 正确理解和运用常用词语(包括熟语)。
3.句子:(1)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扩展语句、压缩语段。(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4.修辞: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符合题意。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

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54科目名称:汉语基础考纲说明: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汉语基础科目考试内容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现代汉语考查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考查范围绪论一、现代汉语的含义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三、现代汉语方言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第一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二、语音单位三、记音符号第二节辅音与声母一、辅音的发音二、声母的发音三、声母辨正第三节元音与韵母一、元音的发音二、韵母的发音三、韵母的结构四、韵母辨正第四节声调一、什么是声调二、调值和调类三、普通话的声调四、古今调类和四声平仄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结构二、拼音三、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音变一、变调二、轻声三、儿化四、语气词“啊”的音变第七节音位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第八节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正音标准第二章文字第一节汉字概说一、文字的性质二、汉字的起源三、汉字的特点第二节汉字的形体一、现行汉字的前身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第三节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二、笔顺三、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改革问题二、汉字的整理三、汉字的标准化四、汉字的信息处理第五节使用规范汉字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二、纠正错别字第三章词汇第一节词汇概说一、词汇二、词汇单位三、词的结构类型第二节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一、什么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三、词义的构成四、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第三节义项和义素一、义项二、义素第四节语义场一、语义场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五节词义和语境的关系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第六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三、行业语、隐语第七节熟语一、成语二、谚语三、惯用语四、歇后语第八节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一、词汇的发展变化二、词汇的规范化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二、语法的性质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第二节词类(上)一、划分词类的依据二、实词第三节词类(下)一、虚词二、词类小结三、词类的误用第四节短语一、短语及其分类二、短语的结构类型三、短语的功能类型四、多义短语五、短语分析小结第五节句法成分一、主语谓语二、动语宾语三、定语四、状语五、补语六、中心语七、独立语八、句法成分小结第六节单句一、句型二、几种常用句式三、变式句四、句子的变换五、句类六、单句分类小结第七节单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一、常见的句法失误二、检查语病的方法三、修改语病的原则第八节复句一、概说二、复句的意义类型三、多重复句和紧缩句四、复句语病的检查和修改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二、修辞和语境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四、修辞学与语用学五、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第二节词语的锤炼一、意义的锤炼二、声音的锤炼第三节句式的选择一、长句和短句二、整句和散句三、主动句和被动句四、肯定句和否定句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第四节辞格(一)一、比喻二、比拟三、借代四、拈连五、夸张第五节辞格(二)一、双关二、仿词三、反语四、婉曲第六节辞格(三)一、对偶二、排比三、层递四、顶真五、回环第七节辞格(四)一、对比二、映衬三、反复四、设问五、反问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一、辞格的连用二、辞格的兼用三、辞格的套用第九节修辞常见的失误与评改一、韵律配合不协调二、词语选用不恰当三、句子表意不畅达四、辞格运用不恰当第十节语体一、公文语体二、科技文体三、政论文体四、文艺文体古代汉语考查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B040112)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8566)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8年版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汉语言文学基础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汉语言文学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考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部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一)语言基础知识(二)文学基础知识三、考核知识点(一)语言基础知识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常见文体的特点等等。

四、考核要求1、识记: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等。

2、领会: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常见文体的特点等。

3、简单应用:要求自学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核。

主要是解释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的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

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的考核。

主要是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叙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4、综合应用:各类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第二部分课文阅读分析部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使学生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

二、课程内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大同》(二)※《封建论》(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四)※《原君》(五)《滑铁卢的一分钟》(六)※《诗经•七月》(七)※《楚辞•招魂》(八)《忆菊》(九)《喝茶》(十)《乡土本色》(十一)※《萧萧》(十二)《故乡的野菜》(十三)※《历史上的北京城》(十四)《飞向泥土的箭》(十五)《西藏是一个形容词》(十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十七)※《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十八)《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十九)《美文的沙漠》(二十)《战争,还是和平》(二十一)※《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二十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二十三)※《牡丹亭•惊梦》(二十四)※《伤逝》(二十五)《迟桂花》(节选)(二十六)《封锁》(二十七)《打错了》(二十八)《伊豆的舞女》(二十九)《面黄肌瘦的孩子》(三十)※《谭嗣同传》(三十一)《敬告青年》(三十二)《共产党宣言》(节选)(三十三)※《西绪福斯神话》(三十四)《我有一个梦想》(三十五)※《老子》五章(三十六)※《饮酒》(选二)(三十七)※《游黄山后记》(三十八)《陶然亭的雪》(三十九)《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四十)《鸟叫》(四十一)《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四十二)《别任草地》(四十三)《大自然在反抗》(四十四)※《西铭》(四十五)※《六祖坛经》(节选)(四十六)《诗八首》(四十七)《回答》(四十八)《命若琴弦》(四十九)《我的信仰》(五十)《敬畏生命》(五十一)※《汉书•贾让治河三策》(五十二)※《马钧传》(五十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五十四)《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五十五)《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五十六)《我们的宇宙图像》(五十七)※《世说新语》六则(五十八)※《丹青引》(五十九)《“慢慢走,欣赏啊!”》(六十)※《中国书法》(六十一)※《说园》(六十二)※《佛像和我们》(六十三)《初进罗浮宫》(六十四)※《洛神赋》(六十五)※《春江花月夜》(六十六)※《李白诗二首》(六十七)※《秋兴八首》(选二)(六十八)※《无题》二首(六十九)※《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七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七十一)※《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七十二)※《祭石曼卿文》(七十三)※《赤壁赋》(七十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七十五)※《临安春雨初霁》(七十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七十七)《竹林的故事》(七十八)《听泉》(七十九)※《论语》十二章(八十)※《与友人论学书》(八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八十二)《学术独立与新清华》(八十三)《文学与人生》三、考核知识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 ※《礼运·大同》(1)《礼记》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含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下同。

)(二) ※《封建论》(1)柳宗元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史论”基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三)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王安石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 ※《原君》(1)黄宗羲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五) 《滑铁卢的一分钟》(1)茨威格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 ※《诗经•七月》(1)《诗经》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 ※《楚辞•招魂》(1)屈原简介(2)《楚辞》的基础知识(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八) 《忆菊》(1)闻一多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九) 《喝茶》(1)周作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 《乡土本色》(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一)※《萧萧》(1)沈从文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二)《故乡的野菜》(1)汪曾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三)※《历史上的北京城》(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四)《飞向泥土的箭》(1)迟子建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五)《西藏是一个形容词》(1)阿来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司马光简介(2)《资治通鉴》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七)※《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八)《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十九)《美文的沙漠》(1)张承志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战争,还是和平》(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一)※《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1)《左传》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司马迁简介(2)《史记》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三)※《惊梦》(1)汤显祖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四)※《伤逝》(1)鲁迅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五)《迟桂花》(节选)(1)郁达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六)《封锁》(1)张爱玲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七)《打错了》(1)刘以鬯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八)《伊豆的舞女》(1)川端康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人物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二十九)《面黄肌瘦的孩子》(1)杜拉斯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谭嗣同传》(1)梁启超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一)《敬告青年》(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二)《共产党宣言》(节选)(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三)※《西绪福斯神话》(1)加缪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艺术形象分析(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四)《我有一个梦想》(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五)※《老子》五章(1)《老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六)※《饮酒》(选二)(1)陶渊明简介(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七)※《游黄山后记》(1)徐弘祖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八)《陶然亭的雪》(1)俞平伯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三十九)《一九九八廿四节气》(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鸟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一)《柯尔庄园的野天鹅》(1)叶芝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二)《别任草地》(1)屠格涅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三)《大自然在反抗》(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四)※《西铭》(1)张载简介(2)《西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五)※《六祖坛经》(节选)(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六)《诗八首》(1)穆旦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七)《回答》(1)北岛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八)《命若琴弦》(1)史铁生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十九)《我的信仰》(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敬畏生命》(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一)※《汉书•贾让治河三策》(1)班固简介(2)《汉书》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二)※《马钧传》(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四)《中国对科学人道主义的贡献》(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五)《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六)《我们的宇宙图像》(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七)※《世说新语》六则(1)刘义庆简介(2)《世说新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八)※《丹青引》(1)杜甫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五十九)《“慢慢走,欣赏啊!”》(1)朱光潜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中国书法》(1)林语堂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一)※《说园》(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二)※《佛像和我们》(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三)《初进罗浮宫》(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四)※《洛神赋》(1)曹植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五)※《春江花月夜》(1)张若虚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六)※《李白诗二首》(1)李白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七)※《秋兴八首》(选二)(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八)※《无题》二首(1)李商隐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六十九)※《鹊踏枝》(谁道闲情抛至久)(1)冯延巳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1)李煜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一)※《八声甘州》柳永(1)柳永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二)※《祭石曼卿文》(1)欧阳修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1)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三)※《赤壁赋》(2)苏轼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李清照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五)※《临安春雨初霁》(1)陆游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七)《竹林的故事》(1)废名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八)《听泉》(1)东山魁夷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七十九)※《论语》(十二章)(1)孔子简介(2)《论语》简介(3)课文的阅读与理解(4)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5)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与友人论学书》(1)顾炎武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二)《学术独立与新清华》(1)课文的阅读与理解(2)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3)课文的艺术特点(八十三)《文学与人生》(1)略萨简介(2)课文的阅读与理解(3)基础及综合语言知识(4)课文的艺术特点四、考核要求(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