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民间歌曲历史沿革
教师资格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汇总】一、中国传统音乐概念的由来1840年以前,中国音乐就是中国音乐,无所谓中西、新旧之分,也没有传统音乐这个概念。
但是随着西学东渐,西方文化的强行输入,一大批留学归国的学者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将西方的作曲技法用于中国音乐的创作中,从而产生了与先前华夏正声完全不同的一种“新音乐”。
为了与这种新音乐相区别,人们把原来旧有的中国音乐称之为中国传统音乐,从此以后,中国音乐就有了中西、新旧、古今之别,也就是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因为有了新的参照物而诞生,它就和中药、国画、针灸、中国武术、中国人来区别于西药、油画、拳击、西方人一样,代表着中国民族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灵魂。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是指历史上存在过或是历史上产生而又流传至今的音乐,它不仅涵盖在古代历史上生发形成,依存至今的音乐作品,而且也包含着历史曾经存在过,但已消失了的中国传统音乐,因此,研究传统音乐,不仅研究它的现实存在,更要追溯它的历史渊源,不仅要看到它的瞬间定格,更要看到它动态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在学术界,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有很多种譬如:民族音乐五类论;史学断层论;地域色彩论;文化流论;民族音乐志论等等。
其中影响较大,辐射极广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王耀华老师的传统音乐四大类论:它将传统音乐分为1,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2 文人音乐(古琴音乐、词调音乐)3、宫廷音乐;4、宗教音乐(佛教音乐、道教音乐)。
三、民间音乐1、民间音乐的界定——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生动的表达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集体创作是民间音乐最为重要的特点,民间音乐是人们共有的财产,不存在版权争夺问题。
2、民间音乐的分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综合性乐种(比如藏族囊玛、傣族象脚鼓舞、新疆木卡姆)。
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历史沿革

中国传统⾳乐——民间歌曲——历史沿⾰中国传统⾳乐——民间歌曲——历史沿⾰同世界上的任何古⽼民族⼀样,中国民歌也是在先民们的原始狩猎、祭祀、婚恋、放牧等活动中萌⽣并逐步流传起来的。
所以,它很早就确⽴了“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感于哀乐,缘事⽽发”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
例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这⾸《弹歌》:断⽵,续⽵,飞⼟,逐(⾁)。
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的⼀⾸民间歌唱,它仅⽤了四个⼆⾔体的短句,就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
⼜如载于《易经》中的两⾸歌诗:⼥承筐,⽆实;⼠圭⽺,⽆⾎(“归妹”上六)。
贲如,番如,⽩马翰如;匪寇,(婚)(《易经·贲》六四)。
前者⽤⼆、三⾔相杂的句式表现了上古时代⽥园般的男⼥剪⽺⽑劳动场景,后者则⽤⼆、四⾔交错的句式记录了这⼀时期民间的婚嫁⽣活。
再如《吕⽒春秋》所载:“禹⾏功,见涂⼭之⼥;禹未之遇,⽽巡省南⼟。
涂⼭⽒之⼥乃令其妾候禹于涂⼭之阳。
⼥乃作歌。
歌⽈,’候⼈兮猗!’实始为南⾳。
”⽂学史家认为,这位“妾”所唱的“等啊,等你啊”之歌,应当是中国民间情歌的滥觞。
⽽同⼀著作中记述的“昔葛天⽒之乐,三⼈操⽜尾,投⾜以歌《⼋阙》:⼀⽈《载民》,⼆⽈《⽞鸟》,三⽈《遂草⽊》,四⽈《奋五⾕》,五⽈《敬天常》,六⽈《达帝功》,七⽈《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则是⼈们农业丰收之后以歌舞形式举⾏⼤规模庆祝祭祀活动的⽣动记录。
早期民间歌唱的这些优秀篇章,⼀⽅⾯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活内容提供了⼀部分依据,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数千年前的先民在以⼝头形式观察、概括、描述⾃⼰的劳作、婚恋、思盼、信仰等⾏为、感情时所达到的令⼈惊叹的艺术⽔准。
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在该集的305篇作品中,有165篇是民间歌诗。
它们总称为“风”,因收录了当时⼗五个国家(地区)约500余年间(前1006-前570)的民间歌唱之作,故⼜称“⼗五国风”。
以这些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不仅⼗分⼴泛宏阔,⽽且也典型深刻,称得上是以歌唱⽅式揭⽰周民族500年来民间社会的⼀部“创世纪史“。
简述民间歌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简述民间歌曲的历史发展脉络
民间歌曲是指流传民间并以口头传承的歌曲,常见于农村和民间社区。
它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歌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古代:在古代社会,民间歌曲多数是以农耕生活为主题的,例如《田家喜事》、《村居》等,其中包含了对农耕、家庭乐园等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古代民间歌曲多属于乐府诗的范畴,流传至今仍有一定数量。
现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歌曲逐渐引入了新的主题和风格。
这其中包括反映社会动态和政治事件的歌曲,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及美国民权运动时期的《We Shall Overcome》等。
此外,民间歌曲还包括对城市生活、爱情、友谊和人生哲理等内容的表达。
多元化:在当代社会,民间歌曲的发展继续多样化。
从传统的农村民歌、山歌到现代的摇滚、流行音乐等各种风格,都可以被称为民间歌曲。
同时,民间歌曲也融入了新的媒体和技术,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创作、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民间歌曲。
总体而言,民间歌曲在历史发展中流传至今,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它代表着人们的情感、生活体验和社会变迁,不断地吸引和触动着听众的心灵。
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 --劳动号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
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
直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
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
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
在形式与语言的整齐划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过的。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
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一一公元420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一【民间歌曲】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一【民间歌曲】【民间音乐】1、民间音乐的界定——由普通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生动的表达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集体创作是民间音乐最为重要的特点,民间音乐是人们共有的财产,不存在版权争夺问题。
2、民间音乐的分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综合性乐种(比如藏族囊玛、傣族象脚鼓舞、新疆木卡姆) 【民间歌曲】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歌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和情感体验。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
可以说,民间歌曲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一)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特点上进行分类的方法。
它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1.号子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多种多样的劳动的方式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主要的分类有搬运号子,它的代表作品有流行于黑龙江地区的《哈腰挂》、河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的挑担号子《走绛州》等;工程号子,如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农事号子,他的代表作是流行在湖北钱江一带的打麦号子《催咚催》;作坊号子,代表作品有流行于山西河曲一带的《打蓝调》等;船渔号子,代表作品有河北东部的《渔民号子》、重庆到四川宜宾一带《川江船夫号子》等等。
号子的音乐艺术特征有以下几点:①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②节奏的律动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专业知识:汉族民歌分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汉族民歌分类:从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将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一)号子1、界定:又称劳动号子,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审应览》有关部劳动号子的最早纪录。
2、种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3、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毅粗狂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长律、短律、平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一领众和、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二)山歌1、界定:多在户外演唱,琼、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2、种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1)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江浙山歌、四川山歌、云南山歌、湖南山歌)①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他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多以七字句见多,基本上使用真假声,歌词上句常用比兴手法,下句则是具体的抒情叙事,传代表作品《蓝花花》《脚夫调》②山曲:山曲主要流行于山西西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一带,以及山西北部的府谷和神木,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唱词为其七字句,节拍以两拍为主,也有少数的34 38,常使用徵调式,歌唱是真假声结合,山曲也称酸曲,其产生与走西口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主要代表作品《暸不见妹妹山挡住了》《三天的路程两天到》③花儿:也叫少年,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一代,在当地有特定的青年男女交往与定情的意义,因此又被称为野曲,其唱词特点有头尾齐式和两担水式,花儿以令相称,每个令有一百个曲调,共有上百种,花儿的音域宽,旋律起伏大,使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其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④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
音乐形式自由,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近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常见的有徵调、商调和羽调。
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进行探究,包括其起源、特点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源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歌、田园歌谣等。
这些歌曲多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景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和民族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如京剧、豫剧、川剧等。
二、特点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源于人民的生活,融入了大量的民间元素,贴近民众的情感和喜好。
其次,它常常采用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使音乐更加富有古朴的韵味。
第三,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是独唱,有的是合唱,还有的是伴以舞蹈表演。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独具一格,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三、发展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繁荣与衰落的阶段。
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和西方音乐影响的时期,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曾经一度受到了冷落。
然而随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强,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再度兴起。
许多音乐家和学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将其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一些传统音乐团体和音乐大赛的举办,使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许多民间音乐家也开始积极进行创新和尝试,结合当代流行音乐元素,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独特音乐风格。
这些努力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不仅在国内受到了热爱音乐的人们的喜爱,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它的魅力。
许多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家和团体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音乐交流活动,为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总结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通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努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0教师资格考试(统考)《高中音乐学科》第三第三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的舞蹈。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例题讲解
3.十二木卡姆是( A.朝鲜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鄂伦春族 答案:B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山歌
一般山歌 放牧山歌
田秧山歌
【信天游】 《蓝花花》《脚夫调》
《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曲】 《提起哥哥走西口》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花儿】 《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 《下四川》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山歌
一般山歌
【江浙山歌】 《对鸟》《红菱牵到藕丝根》
【四川山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 《康定情歌》
【云南山歌】 《赶马调》《弥渡山歌》
【湖南山歌】 《郎在外间打山歌》《一塘清水一塘莲》
【湖北山歌】 《盼红军》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山歌音乐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高亢嘹亮的曲调; (3)山歌的乐段结构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 结构。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句幅比例和节奏安排的 不对称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学)
教师资格(统考)
【精讲班】 授课教师:小袋子
第三章
中外多元音乐文化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
民间歌曲 民间舞蹈 说唱音乐 戏曲音乐
民间器乐
中国传统音乐:宫廷音乐 文人音乐 宗教音乐 民间音乐
第三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民间歌曲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汉族民间歌舞音乐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民间歌曲历史沿革(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歌曲
1、《诗经》。
春秋战国时期,据说由孔子所编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其中的《国风》就是指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近五百年间的15国的民歌。
地域范围相当于现代的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北部和四川东部。
2、屈原的《楚辞》。
纪录整理了楚国也就是今天湖南的民歌,存留于《楚辞》的《九歌》中,同时屈原还创造了中国的一种文学题材——骚体。
(二)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歌曲
1、汉代的相和歌。
既有北方的原始民歌,也有艺术歌曲,最后发展成相和大曲。
相和歌——“汉世街陌讴谣之词”属于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由开始无人伴奏的徒歌发展成“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形式,相和歌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汉代歌舞大曲——相和大曲。
成为魏晋南北朝清商乐的先声。
2、清商乐—东晋南北朝期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的总称。
早在三国时期,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便作有大量清商词,还设立了清商署的机构,专门管理清商乐,后来北方的相和歌、清商乐由于两晋时的战乱传播到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民间歌曲。
3、吴歌西曲——吴歌在东晋南朝时颇胜,流传在以建康(南京)为中心的地区,其中多为民歌如《子夜歌》、《上声歌》、《子夜四时歌》;
西曲的产生较吴歌略晚,是南朝宋齐粱时期,流传地区以今江陵为中心,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即以曲倚(伴奏)歌。
作品除民歌外,也有文人创作,民歌有《莫愁乐》《那呵滩》等等。
(三)唐宋时期的民间歌曲
1、唐代曲子——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它的产生是西域音乐与汉族传统音乐的交流融和的结果,即所谓“胡夷里巷”之曲,其形式是长短句结构,《杨柳枝》是隋代的曲子,而《敦煌歌辞总编>共收入了唐五代曲子词1300多首,多为民间歌曲,如的《望江南》至今仍保存在在山西五台山寺庙中。
2、宋曲——宋代曲子的来源主要是继承了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断以及自创新曲(称为自独曲),其创作手法大多数是倚声填词,宋代的曲子的题材形式主要有令(较为短小的曲子)、慢(长大抒情委婉的曲子)引、近、序、歌头等,根据表演的方式有小唱、“吟叫”“嘌唱”等,宋代的曲子繁荣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曲牌,知名词家有200多人,常用曲牌有870多个,加上变体就有1700多个,并且因词而著称,这些丰富得曲牌成为多种音乐形式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唱赚、诸宫调、戏曲等较高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在两宋词坛上以词曲相兼而知名者有:柳永、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人。
(四)明清时期的民间歌曲
唐诗、宋词明曲,明清时民间歌曲极为丰富,出现了反映各种题材的民间歌曲,艺术歌曲、琴歌以及蒲松龄的《聊斋俚曲》等等,开始出现了著录民歌小曲的刊本。
见于纪录的就有208首,许多曲调至
今仍在流传,他们的产生距今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民间歌曲组织群体劳动,表达感情,记录神话、历史和传说故事。
1.开天辟地歌。
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等等,是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有关历史、生产、生活合礼仪方面的知识,一般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演唱。
2.民歌中所记载的民族起源与迁徙。
3.民歌中的英雄史诗,是历代人们集体创作和传唱的文学作品。
4.民歌中的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