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合集下载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篇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2)觉无异能者(3)驴不胜怒(4)计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3.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4.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5. 写出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6.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参考答案:1、(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2、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3、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4、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2分。

意对即可。

)5、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6.不设统一答案。

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一、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yuè lè)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shǔ shù)。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jué jiào)。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滑王也爱听吹,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āi ái)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________ 装腔作势﹣﹣________(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____”。

(3)把具体表现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画上“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________,又喜欢________,所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________。

齐湣王也喜欢________,但他不喜欢________,所以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多选)()A.齐滑王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B.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C.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D.要认真的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2.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真题阅读)-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真题阅读)-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寓言故事,围绕“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主题展开,一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学习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时候,可以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陶罐和铁罐》读读故事,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它们不同的结局中,思考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鹿角和鹿腿》读故事,找找描写鹿对鹿角和鹿腿持不同看法的句子,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说说鹿角和鹿腿哪个重要。

《池子与河流》读课文,在对话中体会池子和河流的内心想法,感受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注意抓住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解寓意;同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知识点补充:寓言故事专题阅读一、寓言故事寓言通常用虚构的隐喻性的小故事说明一定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讽刺性和劝诫性。

二、寓言的结构:故事+道理、启示三、寓言考点:(1)拟写标题(2)概括内容(3)揭示寓意(4)感悟启示(5)写作训练四、阅读方法1.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寓言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来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理解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

寓言的教训部分,往往就是寓言的寓意,有时候文章会在最后直接给出寓意,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寓意。

3、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精选真题阅读】1.(2022·唐山)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寓言两则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寓言两则二: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2)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东郭先生和狼》主编/赵修玉编辑/乔安红徐崇峰王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渔夫的故事》的比较阅读【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加点字注音:中箭()作揖()屠宰()2、马中锡(1446-1512),故城人。

字天禄,号东田。

明朝大臣。

他能诗文,有《东田集》。

二、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关于东郭先生和狼之间的什么事?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小组讨论:分别用几个动作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人物形象。

东郭先生:狼:老先生: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三、合作探究1、讨论课后习题二。

2、词句品味积累。

从课文中挑出你喜欢的词句加以赏析。

【拓展延伸】下面是《东郭先生与狼》原文中的一段,是翻译为现代汉语。

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

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

”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

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

”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注释】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

是:指示代词,这。

②信:古字,通“伸”。

文章来自:《东郭先生和狼》主编/赵修玉编辑/乔安红徐崇峰王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渔夫的故事》的比较阅读【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加点字注音:中箭()作揖()屠宰()2、马中锡(1446-1512),故城人。

字天禄,号东田。

明朝大臣。

他能诗文,有《东田集》。

二、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关于东郭先生和狼之间的什么事?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小组讨论:分别用几个动作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人物形象。

东郭先生:狼:老先生: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三、合作探究1、讨论课后习题二。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三年级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一)大禹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施。

他吸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于是,大禹便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他拿着测量仪器,沿途测量地形地貌,查清何处需要开山,何处需要挖河。

他牢记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心治好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哭啼,他的心被牵动了,哪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啊!他多么想进家门看一看,多么想去亲亲儿子可爱的小脸蛋。

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不能因私废公。

于是,他深情地望了望家门,心里默默地说:“儿子,等着我,等我治好洪水再回来看你。

”然后,毅然转身,带着治水的人顶风冒雨又上路了。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接着又治理梁山和岐山,从太原地区到太岳山南面,从衡水到漳水,沿途开山挖河,一步步把洪水引向大湖和大海。

大禹带人疏导了九条河道,劈开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个大湖,筑起了无数堤坝。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大禹是个、、、、的人。

本文讲的是的故事。

2、大禹带着治水的人,疏导了条河道,劈开了座大山,修治了个大湖,筑起了堤坝,终于驯服了洪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

例一: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例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健康。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邻居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的珍珠。

例三: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

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

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

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

”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例四: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夜猫子进屋——准没有好事
2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24.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2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6.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
27麻雀回家——叽叽喳喳
28.耗子掉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29.乌龟笑鳖——彼此彼此
3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1.狗抓耗子——多管闲事
3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分钟
二、要领芳草地
(一)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主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弄清楚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人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个什么教训。
(二)如何归纳寓言的寓意。
1研读寓言结尾。
一般来说,寓言大多包括故事和经验、教训两部分,而经验、教训往往在故事的结尾(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点出来,这就是寓意。
5.抓住重点语句。
故事中的有些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重点理解整篇寓言,就可以推出其中的寓意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去掩盖。
(三)阅读范文。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拥抱大树》告诉我们
;《》告诉我们科学在迅猛发展;《》告诉我们。
4.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春暖花开波涛澎湃寒气逼人铺天盖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风平浪静凉风习习若无其事眉飞色舞
(1)表示数量的词语:
(2)表示季节的词语:
(3)表示人物的词语:
(4)表示大海的词语:
5.默写古诗《秋词》。
题目:
作者:
,。
,。
(二)阅读理解:
4.分析事情的发展过程。
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
如《亡羊补牢》,牧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第一次丢,没当回事。第二次丢失时,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羊圈的窟窿堵上吧。他很听话,立刻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根据这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受到损失以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四)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回答。
(师生讨论)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仔细阅读了,自然能说出来。答案是倒数第二段中的: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这寓意是从结尾中点出来的。
14分钟
三、歇后语学坊
(一)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上的水珠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你们快看哟!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它看着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你增添光彩。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18分钟
第三课时
一、自测试验园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鸟兽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暗自盘算:“现在我究竟是当鸟好,还是当兽好呢?有人说我是兽,有人说我是鸟。我最好还是观望观望,我要在一旁看一看,哪一边取胜我就属于哪一伙。”
这时,兽类大军和鸟类大军对阵交锋,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蝙蝠躲得远远的,它觉得鸟类正占上风,便跑到鸟群一边,但并不参战,它想:“等他们获得全胜,我再参加也不迟。”过了片刻,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兽类好像已经得胜。它急忙窜到兽类队伍宣布:“我的头和躯干同老鼠一模一样,我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后代,这些全是鸟类根本不具备的特征,我分明是兽。请接受我作为你们队伍中的一员吧!我将一生一世地为你们忠诚服务,永不背叛。”兽类们相信了蝙蝠的话,接受他为队伍中的一员。但是,这场战争最终还是鸟类取胜了,因为他们有一位勇猛无比的统帅——雄鹰。
天鹅带着乌龟,飞呀,飞呀,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心里很不愉快。它想:“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天鹅呢!”
天鹅飞呀,飞呀,又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简直气炸肺了。
1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2.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13.老虎头上打苍蝇——好大的胆子
14.狗赶鸭子——呱呱叫
15.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16.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17.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18.铁公鸡——一毛不拔
19.属蚂蝗的——吸血鬼
20.天下乌鸦——一般黑
21.回民赶集——猪(诸)事不问
课题
第二次课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2.掌握理解知识点:歇后语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难点突破
提高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直通车
例如:“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又如:“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再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二)歇后语的类型:
1.逻辑推理式的。
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
又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再如: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2.谐音式的。
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么?
3.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你还听过或阅读过类似的什么寓言故事?简要讲讲。
解题思路:
题1:这些字都是形近字。要注意偏旁,大部分是形声字,理解字的意义,组词就正确了。答案:
(1)衔接繁衍(2)搬家一般(3)邻居
领导(4)炸弹诈骗(只要组词对即可)
题2:这种题目一般从原文中找。找到后,代到“这”的位置读一下,如果意思通达,那就对了。如果不对,再找,再代进去。答案: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
乌龟再也忍不住了,想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可它刚一张嘴,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一只天鹅哭着说:“乌龟老弟你太傻了,让人去说吧!为这丢了性命,你不值得啊!”
1.根据所给的字组词:
(1)衔()(2)搬( )
衍()般()
(3)邻()(4)炸()
领()诈()
2.最后一段划线句中加点字“这”指得是什
这时候蝙蝠已吓得半死。蝙蝠决定逃跑,他跑进了深山老林,躲藏在树洞里。
直到如今,蝙蝠仍栖息在树洞里,生怕被发现。白天藏起来,入夜鸟儿归巢之后,他们才敢飞出来觅食。
1.选择正确答案。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这是一篇民间故事。
(4)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45.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46.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47.瞎子戴眼镜——装饰
4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49.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5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22分钟
二、互动训练堂
(一)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天鹅和乌龟
一群天鹅要搬家了。一只乌龟舍不得它这些好
邻居离开,要跟它们一起走。它说:“我找一根树枝,衔在中间,你们衔住两头,带我一起飞吧。”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歇后语比赛题目及答案:
1.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
2.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3.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4.屎壳郎戴花——臭(丑)美
5.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7.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10.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3.有人说它是兽,有人说它是鸟,它兼具了双方部分特点。
4.时间顺序;这时——过了片刻——最终
5.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明确的目标,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最终会失败的。(意对即可)
14分钟
二、模拟攻擂台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1)píláo( )(2)jìlǜ( )
(3)nuòyán( ) (4)jūjǐn( )
2.搞清题目的意思。
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如《南辕北辙》,首先理解题目意思车辕本来想向南,可车子的痕迹却是向北,从而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行动和目的相反。
3.关注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决定做事的结果。以此人生的经验教训也能归纳出来。
如《守株待兔》那个在树桩旁等兔子的人不就是存在侥幸的心理才做出让我们觉傻乎乎的事吗?由此可以总结出寓意是: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期望得到意外收获。
(1)蝙蝠(biān piān)(2)兽类(sòu shò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