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学生从温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
用海拔高度示意图认识正、负数,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
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容后安排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交流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②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自主练习 4
二、运用
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自主练习1、2、3。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新版)

情境导入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
回顾反思
一、情境导入
黄豆每千克4.82元 绿豆的单价是黄豆的1.5倍 买2.5千克的绿豆需要多少钱?
大米每千克4.72元
小米每千克5.28元 如果大米、小米各买2.5千克,一共需要 多少钱?
根从据图这 中些,信你息知,道你了能哪提些出数什学么信问息题??
= 10×0.4÷0.25
= 4÷0.25
= 16
×( )
17.6-7.6×0.4÷0.25
= 17.6-3.04÷0.25
= 17.6-12.16
= 5.44
√
三、自主练习
1.火眼金睛辨对错。
(2) 1.2×(5.2-2.5)÷0.3
=31.2 ÷[2.6×1.2] =31.2 ÷3.12
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先算 小括号里的。
再算中括号里的。
=10
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想一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于小数运算同样适用。
三、自主练习
1.火眼金睛辨对错。
(1) 17.6-7.6×0.4÷0.25
二、合作探索
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 多收入多少万元?
自主探究要求 1.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 2.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先除后减 先减后除
继续
二、合作探索
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 多收入多少万元?
52.5÷7 - 47.6÷7
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
再算出买2.5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7.23×2.5=18.075(元) ≈18.08 (元)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47~50页,分数乘整数⏹教学提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类推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试算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去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归纳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乘法的算理以及意义在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放映由冬到春的变化,以及春天的景色,短片的最后几秒是漫天的风筝。
同时教师谈话:同学们,冬去春来东风到,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欢的一项运动是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风筝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小鸟风筝图片。
请同学们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并考虑利用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个需要多少米布条?3、教师谈话: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
教师提问:(1)借助25,说一说你对分数的认识。
回答预设:分数的意义;画图表示分数;通分;约分;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等……(2)先对下面分数进行约分,再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约分的依据是什么?3 1252068133917512432(3)下面的式子有什么特征?3 4+34+34+3435+35+35+35+3527+27+27+27+27(4)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①9个11是多少?②8个0.9是多少?③5个27是多少?设计意图:结合春天放风筝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回顾复习,为类比推导列出算式做准备,借助放风筝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学问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 ①2.4×6 2.6×5 4.08×15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非常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留意:计算结果中,小数局部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局部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练习: ①2.8×1.35 ②1.08×9.5 ③074×0.75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练习:在○里填上”﹤”、“﹥”或“=”1.29×0.9○1.29 4.9×1○4.9 3.27×1.1○3.275.9×0.99○5.9 1×6.4○6.4 1.03×0.76○0.76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练习:①4.27×3.56的积有()位小数,保存一位小数是()。
②计算:0.019×5.7≈(得数保存两位小数)5、计算钱数,保存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存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P11)小数四则运算依次跟整数是一样的。
练习:3.95+1.2×5.2 10.79-4.2×0.80.9×24.5-10.8 2.3×4.8×2.7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安排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练习:198×0.51 1.25×32×2.5 5.2×10.10.8×72.4×12.5 2.5×3.7+6.3×2.5 4.86×9.9【考点分析】:1、3.86×5.7的积是()位小数,这个积保存两位小数是()分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驾驭状况和运用状况(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两个因数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是(三)位小数。
最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克 - 510 克之间。 2.下面是清凉水库 8 月 2 日- 6 日的水位情况。
8 月 2 日 低于警戒水位 12 厘米 8 月 3 日 高于警戒水位 5 厘米 8 月 4 日 高于警戒水位 10 厘米 8 月 5 日 高于警戒水位 4 厘米 8 月 6 日 低于警戒水位 3 厘米
2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小结: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 表示出
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 2 张纸,但是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 1 ,一个是 1 。
2
3
(四)总结概括
师: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
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 1”。
让学生举例哪些可以看做单位“ 1”,区分单位 1 和自然数 1 的不同。
下 3℃左右。 2.合作分析。 (1)通过找零上 13℃和零下 3℃体会产生 0 的必要性。
师:老师带来这样一支温度计,谁能上来指一指,零上 13℃在什么地方? 生:从底下第二根开始数,数到第 13 根刻度线就是 13℃。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看出零上 13℃是在这个地方的 ? 生:温度计上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作一格, 一格代表 1℃,13℃就是 13 格。 师:那你能再指一指零下 3℃在哪个地方 ? 生:……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条刻度线看成 0,已经不能表示出零下 3℃,那大家能不能想 想办法在这个温度计上把零下 3℃表示出来。 生:将 0℃设在温度计的中间位置, 0℃以上就是零上, 0℃以下就是零下。
解决第二个问题:把 6 张绿色纸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 页。
教学目标:
1、会综合的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情境图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谈话:
同学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二、基础练习。
(一)说一说,看谁说的准。
①小数的乘除法都是怎样计算的?②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③在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二)比一比,看谁算的快。
4. 80. 06 720. 8 6. 30. 09 1. 3+2. 8 3. 2-1. 9 0.
1 / 4
490. 7 0. 041. 2 3. 20. 6 [设计意图] 一组小小的口算练习,难度不大,给学生继续探究的自信。
(三)填一填,看谁学的牢。
(1) 2732=864,那么2. 73. 2=□;0. 273. 2=□ (2)0. 250. 5=□5 40. 25=□□ (3)不计算,在○里填上合适的
符号。
2870. 98○287 2. 557○5. 725 0. 231. 01○0. 23 9825○98 28. 60. 4○28. 6 32. 80. 25○32. 8 (4)下面的说法对吗?①
一个数的 1. 02 倍比原来的数要大。
()②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③除法运算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④2. 50. 01 与 2. 5100 的结果相等。
()(四)算一算,看谁算的巧。
(1)竖式计算。
(带※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1. 32. 06 ※0. 03711.
8 ※9. 620. 158 57. 7615. 2(2)脱式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 5. 26+3. 14+4. 74+4. 86 0. 9+990.
9 40. 8-0. 84 8. 59-4. 10. 1-4. 59 1. 5[1(2. 1-2. 05) ] [16. 7-(6. 2+9. 5) ] 8. 3 三、解决问题谈话:
小明要去超市买点食品招待客人,你能帮助一下他吗? 出示课
本第 53 页利民超市部分食品价格表。
食品名称单位单价话梅袋 2. 40 花生袋 1. 90 怪味
---------------------------------------------------------------最新资料推荐------------------------------------------------------ 豆袋 4. 50 巧克力袋 10. 50 可乐袋 2. 80 椰子袋 3. 20 水果糖袋 17. 50 奶糖袋 19. 80 (1)有 10 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听可乐?(2)用 20 元钱买 5 袋话梅,应找回多少元钱?(3)用 0. 75 千克奶糖和一袋巧克力,一共要花多少钱?(4)有 20 元钱,买 0. 6 千克水果糖,剩下的钱能买几袋花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拓展延伸谈话: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学校学生平均每人每天的零用钱约为 2. 5 元。
根据这条信息,你想进一步了解哪些信息?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一个人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2. 5365=912. 5(元)②全班同学一年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2. 550365=45625(元)谈话:
看到我们得到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每天节约1. 5 元,你能算一算我们全校同学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吗?(按1000 人计算) 1. 51000365 =1500365 =547500(元)如果这些钱用来买数学书捐给希望小学,可以买到多少本呢?(学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475005. 9392327(本)你有什么感受?五、收获总结。
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3 / 4
(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