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第3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试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章节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2、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字把它拿到暗室里,只用绿光照射时,则()A.红颜料呈红色B.红颜料呈绿色C.白纸呈白色D.白纸呈绿色3、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

它的成像原理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4、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潼南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

下图是美丽的潼南夜景莲花大桥一角。

关于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实像B.倒影是虚像C.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如题图所示,若蜡烛A距离半透明玻璃板3cm ,则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______cm;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若将玻璃板在其所在的平面内水平向右移动2cm ,则像B的位置将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变”)。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评试卷

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评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选项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透过玻璃版看到的像是蜡烛的虚像B.小孔成像透过小孔只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的色散属于光的反射现象2、“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国际烟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光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快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人听到烟花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3、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5、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比物体大B.像比物体小C.像是实像D.像是虚像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

江苏省丹阳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练习(无答案) 苏科版

江苏省丹阳市八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练习(无答案) 苏科版

第三章光现象一、基础知识1、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__________光源和___________光源。

(2)太阳光由各种____________组成,用___________可使太阳光发生分解(实质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英国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

(3)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色叫光的三原色。

(4)当白光照射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_________;一部分光被物体__________;若物体是透明的,则还有一部分光会_________它,即发生_______________。

①我们所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a、若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物体是_______色;b、若物体不能反射所有色光,则物体是_______色。

②我们能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能透过所有色光的透明物体是_________的。

(5)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它们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所有光具有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

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规律通常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直线叫___________。

(2)光速:在真空中,光速是________m/s=________km/s,在空气中的光速__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在水中、玻璃中的光速_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

3、光的反射(1)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_____________传播方向,又返回去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玻幕墙造成光污染D.镜花水月3.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测温枪的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

它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

下列与红外线测温仪有关的说法正确的()A.红外线通过肉眼可观察到B.红外线是声波的一种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测温枪发出红外线来测体温D.红外线测温仪测体温说明红外线能传递能量4.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将一块玻璃玻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A.小明应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进行实验,是为了更清楚看到A的像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所成像逐渐变小D.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从前面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5.某科研人员用三束单色激光照射特制的“扩散器”,使三束激光均匀混合,从而得到需要的色光,而且光色可调。

该投术有望制造出更好的照明设备。

对此技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复色光B.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白光是单色光C.要得到白光,三束激光的颜色应分别是红、绿、蓝D.改变三束入射激光的强度比例,可以得到任何颜色的光6.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7.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

初中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中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题(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1 m B.1.5 m C.2 m D.3 m3.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乙可能看到甲的眼睛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4.光的三基色是指A.红绿蓝B.红黄蓝C.黄绿蓝D.红黄白5.晚上,小明在教室里通过窗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而且室内灯光越亮就越清晰,下列对该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室外越亮像越清晰C.所成的像是实像D.人远离窗玻璃像变小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彩色电视的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C.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是光源D.透过有色玻璃看白色的墙壁呈红色,是因为玻璃吸收了红光7.阳春4月的百里杜鹃,马樱、迷人、露珠等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中的红色光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灯光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8.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镜面反射时,光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时,有些光不遵守反射定律C.反射光和入射光传播速度大小不等D.反射定律只是在空气中成立,真空中不成立9.白光通过绿色玻璃后,照射到红布上,红布呈现A.白色B.红色C.绿色D.黑色10.下面是某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以后做的光路图,其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B.C.D.11.下列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民币上的防伪标识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荧光B.由于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因此人们要多照射紫外线C.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D.红外线可以用来加热物体及进行医疗12.用白粉笔在平面镜上画一幅画,在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正对着镜面照射,那么人站在镜的正面或侧面去看平面镜上的那幅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面看画较清晰B.侧面看画较清晰C.正面与侧面一样清晰D.都不清晰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激光校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B.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是鱼的实像C.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二、多选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谱上,红外线在红光之外,紫外线在紫光之外B.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都是红、绿、蓝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好处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B.有时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发生了色散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无益的16.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A.月亮B.萤火虫C.耀眼的钻石D.烛光1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18.有关光的传播和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个定值B.严格遵从反射定律的反射叫镜面反射C.漫反射的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因此说它不遵从反射定律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从反射定律1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杰走近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B.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电视机用红外线来进行遥控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三、填空题20.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______和方向,而忽略了光的颜色、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21.电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光的________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________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彩色的画面;电影机能把胶片上的画面成像在银幕上,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22.用一手指面紧贴玻璃平面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近距离是6毫米,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是________毫米.23.小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将平面镜成的“虚像”和凸透镜成的“虚像”进行了对比和归纳,请帮助小明将下表空项中的内容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3章《光现象》单元测试01(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第3章《光现象》单元测试0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9月起我校操场正式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便利的锻炼场地。

如图所示,进入操场前人们需要扫描门口放置的小程序二维码进行登记,登记后手机上会自动形成个人入场二维码,将此二维码在门口的镜头下扫描后即可进入操场锻炼。

关于二维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门口放置的小程序二维码白色部分吸收所有色光B.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门口放置的二维码是因为光在它上面发生漫反射C.阳光下门口放置的小程序二维码牌子后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门口放置的小程序二维码和手机上形成的个人二维码都不是光源2.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所说的桃花红的原因是()A.桃花反射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透过红光D.桃花自身发出红光3.如图所示,为防疫新冠病毒,学校在用测温枪检测体温。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河水C.月亮D.平面镜2.夜晚的澄子湖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

灯筒结构如图所示:不透明外壳内有一白炽灯,灯筒底部为带有彩色图案的玻璃。

若将灯筒内白炽灯更换为红色光源,灯筒将在地面上投射出()A.红花黑叶B.黑花绿叶C.红花绿叶D.黑花黑叶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A.AB范围A的外侧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的外侧温度会升得更高D.该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单色光4.“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额温枪”用于非接触安全排查。

“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A.红外线B.紫外线C.超声波D.次声波5.紫外线灯作为杀菌利器,被大量安装在医院和幼儿园中,下列有关紫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主要来源,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B.验钞机验钞时的紫光就是紫外线C.紫外线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D.紫外线可用于遥感,电视机遥控器依靠的就是紫外线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束光就是一条光线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7.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有小孔AB,孔前有一挡板CD,如图所示。

通过小孔看挡板后的墙,看不到的区域为()A.ab B.cd C.bc D.ad8.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9.如图所示,身高1.60m的小芳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的像与小芳相距1mB.镜中的像身高1mC.如果小芳同学远离平面镜后退0.5m,镜中像的大小不会改变D.将一块与平面镜大小相等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1m的地方,木板上会出现小芳的像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增加20°,反射角减少20°B.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靠近法线C.入射角是0°时,没有反射光线D.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40°11.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透过树叶的阳光B.屏幕上的手影C.水中荷花的倒影D.树荫底下的圆形光斑12.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二、填空题13.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黄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红色,这是由于汽车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受变色龙的启发,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2.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日环食现象是由于( )A.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B.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C.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反射后形成的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好几把“枪”.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枪的影子B.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C.②是③的影子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 5 m.下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下B.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指向纸内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 m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 m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用其中一种光照射钞票,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叫(填“红外线”或“紫外线”).6.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如图所示,桥在平静的水面成像,半圆形桥孔与其像正好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如果圆的直径为6 m,水深2 m,则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m.由于下雨,造成水位上升,桥面上黄牛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黄牛,是因为光在黄牛身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三、作图题(第8题5分,第9题7分,共12分)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如图所示,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后,通过潜望镜进入小明的眼睛.请画出光的传播路径.9.如图所示,点S为光源,点S'为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光源发出的光线中,有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A,S、A、S'恰好位于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请按照下列要求作图.(1)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2)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四、实验探究题(第10题21分,第11题17分,共38分)10.如图甲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①如图乙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②如图丁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木块的位置保持不变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 1 2 3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 1 2 3(3)验,解决方法是(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1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A.仍在纸板上呈现B.被纸板挡住C.在纸板前方五、科普阅读题(共9分)12.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华夏之光——圭表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1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2)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在拉伸状态时为蓝色,说明这种材料拉伸状态下只反射蓝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故A 错误,B正确;在压缩状态时为红色,说明这种材料压缩状态下只反射红色光,吸收其他色光,故C、D错误.故选B.2.B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星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光,形成了日环食,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B正确.3.C ①是壁灯发出的光被枪挡住在墙壁上形成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虚像,不会形成影子,②是枪的影子经玻璃所成的像,故C错误.4.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上,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纸外,故A、B错误;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 m,由题图可知,小红到平面镜距离为2.2 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5 m-2.2 m=2.8 m,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2.8 m,L的大小为2.8 m-2.2 m=0.6 m,故C正确,D错误.二、填空题5.色散紫外线6.反射不变7.3 不变漫三、作图题8.如图所示.9.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10.(每空3分)(1)位置反用薄玻璃板(2)①GH重合②相等(3)照亮木块11.(除标注外,每空3分)(1)竖直(或垂直) 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4分)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分) (4)C五、科普阅读题12.(1)解决了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的问题,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2)日晷.(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在①月亮、②金星、③猫的眼睛、④红宝石、⑤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⑥正在工作的电视机屏幕、⑦萤火虫、⑧璀璨的钻石、⑨手电筒等物中,属于光源的有:。

(填编号);人造光源有:。

2.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若你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你约米。

3.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4.在黑暗的房间里,把镜子放在白色的墙上,用手电筒分别正对镜子和墙照射,从旁边看,会发现被照亮了,而却显得很暗,这是因为墙表面发生的是反射,镜子表面发生的是反射。

二、选择题5.如图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球把太阳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圆形的B.月牙形的C.树叶形的D.与树叶间隙形状相同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B.各种颜色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C.燃烧的蜡烛、点亮的电灯、萤火虫、夜空中的月亮都是光源D.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因此光线在光的传播中是实际存在的7.(1)在阳光下,将一挖有三角形小孔的方形黑纸片(不透明)正对阳光,则会看到地面上有,(2)在阳光下,将一挖有三角形大洞的方形黑纸片(不透明)正对阳光,则会看到地面上有。

A.方形影子里有一个方形光斑B.三角形影子里有一个圆形光斑C.方形影子里有一个三角形光斑D.方形影子里有一个圆形光斑8.穿红衣、白裙的演员站在台上,绿光照在演员身上,没有其他光源的前提下,观众看到她()A.全身都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黑色C.红衣、白裙不变D.上衣呈黑色,裙子绿色9.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能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的原理是()A.它们能测量物体的温度B.它们通过记录不同物体射出强度不同的红外线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C.它们能根据物体温度的不同而射出不同红外线D.它们既能向物体射出红外线,也能吸收红外线10.医院里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的光,其原因是()A.其实那盏灯并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B.灯管在发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淡紫色光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发出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紫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D.紫外线具有热效应11.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B.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黄色颜料可以由其他颜料混合而成C.绿光是不可以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一位同学从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他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始终变短B.始终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14.如图,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C.物体离得越近,像就越大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越大15.下图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16.小李利用铅笔估测镜子玻璃的厚度,他发现当铅笔笔尖紧靠镜子玻璃时,笔尖的像到笔尖的距离大约为0.4厘米,则玻璃的厚度约为()A.0.4厘米B.0.2厘米C.0.8厘米D.0.1厘米17.在1km深的海面上空4km处有一架飞机水平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的距离为()A.1km B.3km C.4km D.5km18.下列几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A.太阳下树木有影子B.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C.晚上看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D.利用激光准直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每条光线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不发生反射现象,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0.皮鞋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B.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C.反复擦可使鞋油充填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D.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21.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2.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白色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沿直线传播23.雨过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24.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2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2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从空气射人水中。

传播速度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平面镜可以成实像四、标题27.井底之蛙所见甚少,这是为什么?28.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图解释。

29.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S′。

30.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阳光竖直照亮井底,如图,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请作图说明)3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同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

在上述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蜡烛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

(4)他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用直线连接物像,我们发现连线与镜面。

综合实验中的现象,小明感觉到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的关系和数学中学过的图形比较相似。

(6)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

(7)小王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2.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她选用(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和两只的蜡烛及刻度尺来完成实验。

(2)实验中她把蜡烛分别放在镜前的位置,发现像与镜后的蜡烛总是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总是的。

(3)她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3.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后经2.6s接收到反射信号。

由此可得出月球在这两个位置到地球距离相差多少Km?(计算求解)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光现象》单元测试卷(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⑥⑦⑨;⑥⑨;2.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1560;3.直线传播;反射;虚像;4.墙;镜子;漫;镜面;二、选择题5.B;6.B;7.D;C;8.D;9.B;10.B;11.C;12.C;13.D;14.B;15.A;16.B;17.C;18.B;19.C;20.C;21.A;22.A;23.B;24.A;25.B;26.A;四、标题27.;28.;29.;30.60°;31.到平面镜距离;大小;不能;虚;不变;垂直;对称性;两个反射面;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32.薄玻璃板;相同;不同;重合;相等;无关;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