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力学练习题20篇及解析

物理力学练习题20篇及解析

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B 符合题意;
C. 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是否重重力无关,所以在太空失重情况下可以探究物体是否
具有惯性,C 不符合题意;
D.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力的基本特征,与是否受到重力无关,所以在太空失重情
况下可以进行探究,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体由于重力,对液体内部有压强,在失去重力的作用时不能再进行实验.
非平衡力的作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 迹如图甲中虚线 OA 所示。在 OA 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 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 OB 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的结论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
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
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
物理力学练习题 20 篇及解析
一、力学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人的推力 B.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就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空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 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人推车时车也推 人,故 A 正确;两个物体即使相互接触,但是如果不相互挤压,也不会发生力的作用,故 B 不正确;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瘪了,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 C 正确;扣球使球 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D 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 B.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

高中物理 20个力学经典计算题汇总及解析1. 概述在力学领域中,经典的计算题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一环。

通过解题,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力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带来高中物理领域中的20个经典力学计算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以供您参考和学习。

2. 一维运动1) 题目: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经过10秒后匀减速停下,求汽车减速的大小和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解析:根据公式v=at和s=vt-0.5at^2,首先可求得汽车减速度a=3m/s^2,然后再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s=30*10-0.5*3*10^2=150m。

3. 二维运动2) 题目:一个质点在竖直平面内做抛体运动,初速度为20m/s,抛体初位置为离地30m的位置,求t=2s时质点的速度和所在位置。

解析:首先利用v=vo+gt求得t=2s时的速度v=20-9.8*2=-19.6m/s,然后再利用s=s0+vo*t-0.5gt^2求得t=2s时的位置s=30+20*2-0.5*9.8*2^2=30+40-19.6=50.4m。

1. 牛顿运动定律3) 题目: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5N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5/2=2.5m/s^2。

2. 牛顿普适定律4)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力,在10s内速度从2m/s 增加到12m/s,求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解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可求得物体受到的力F=5*(12-2)/10=5N。

3. 弹力5) 题目:一个质点的质量为4kg,受到一个弹簧的拉力,拉力大小为8N,求弹簧的弹性系数。

解析:根据弹簧的胡克定律F=kx,可求得弹簧的弹性系数k=8/0.2=40N/m。

4. 摩擦力6) 题目:一个质量为6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N的水平力,地面对其的摩擦力为4N,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首先计算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值f=μN=6*10=60N,由于摩擦力小于最大值,所以物体的加速度a=10-4/6=1m/s^2。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15道题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15道题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15道题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拉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m = 10N / 2kg = 5m/s^2。

2. 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受到一个5N的竖直向下的重力,求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解答: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时垂直于地面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所以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 F/m = 5N / 0.5kg = 10m/s^2。

3.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向右运动时受到一个10N的水平拉力和一个8N的水平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合外力等于水平拉力减去水平推力,即F = 10N - 8N = 2N。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m = 2N / 4kg = 0.5m/s^2。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斜面上受到一个与斜面垂直的力为10N的重力和一个沿斜面方向的力为4N,斜面的倾角为30度,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首先将斜面上的力分解为与斜面垂直方向的力和沿斜面方向的力,即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为F1 = mg * sinθ,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F2 = mg * cosθ。

其中,m = 2kg,g = 9.8m/s^2,θ = 30°。

所以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F2 = 2kg * 9.8m/s^2 * cos(30°) ≈ 16.96N。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沿斜面方向的合力除以物体的质量,即a = F2/m = 16.96N / 2kg ≈ 8.48m/s^2。

5.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向左运动时受到一个3N的水平拉力和一个5N的水平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合外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合外力等于水平推力减去水平拉力,即F = 5N - 3N = 2N。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初中物理力学例题:1.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施加一个10N的水平力。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由于力和质量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加速度。

所以a = F / m = 10N / 5kg = 2m/s²。

2. 一个弹簧常数为200N/m的弹簧拉伸10cm后,求弹簧所受的弹力。

解答:根据胡克定律F = kx,其中F是弹簧所受的弹力,k是弹簧的弹簧常数,x是弹簧的伸长量。

由于弹簧常数和伸长量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弹力。

所以F = 200N/m × 0.1m = 20N。

3.一个物体以2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经过5s后速度变为8m/s。

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 (vf - vi) / t,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vf是物体的最终速度,vi是物体的初始速度,t是时间间隔。

由于初始速度、最终速度和时间间隔已知,将其代入方程可以求得加速度。

所以 a = (8m/s - 2m/s) / 5s = 1.2m/s²。

4.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水平地撞击到静止的墙壁,反弹后以8m/s的速度反向运动。

求撞击过程中墙壁对物体的平均力。

解答:由于撞击过程中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需要用动量定理来求解。

根据动量定理FΔt = Δmv,其中F是力,Δt是撞击时间,Δm是物体的质量变化量,v是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由于质量变化量为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化量已知,可以求得撞击时间。

所以Δt = Δmv / F = (2kg × (8m/s - (-10m/s))) / (8m/s) = 9.5s。

由于撞击过程是瞬间发生的,可以认为撞击时间非常短,近似为0。

因此,墙壁对物体的平均力可以近似为墙壁对物体的瞬时力,即F = Δmv / Δt = 2kg × (8m/s - (-10m/s)) / 0s = ∞(无穷大)。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1、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米的两杆顶端A、B。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

它钩着一个重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_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

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力图、列方程。

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

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与水平夹角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得:牛.想一想:若将右端绳A 沿杆适当下移些,细绳上张力是否变化?(提示: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

)2、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B 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

先托住物块,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减小,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之后,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物理力学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力学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力学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力学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 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C.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 错误;D. 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选D.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B. 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答案】A【解析】【解答】A、沙桶与沙的总重力为,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物块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因为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g,A符合题意;B、物块的重力与它对桌面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C、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D、继续向沙桶中加入沙子,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如图是打台球时的情景。

高一必修一物理经典力学典型例题(有答案,含解析)

高一必修一物理经典力学典型例题(有答案,含解析)

高一必修一物理经典力学典型例题1.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水平传送带平滑接触,传送带BC长L=6 m,始终以v0=6m/s的速度顺时针运动。

一个质量m=1 kg的物块从距斜面底端高度h1=5.4m的A点由静止滑下,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

物块与斜面、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μ2=0.2,传送带上表面在距地面一定高度处,g取10m/s2。

(sin37°=0.6,cos37°=0.8)(1)求物块由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2)求物块距斜面底端高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将物块静止释放均落到地面上的同一点D。

2.如图,倾斜的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转,传送带与其上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那么关于传送带与物体间静摩擦力的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C.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3.(2018·江西师大附中)如图是工厂流水生产线包装线示意图,质量均为m=2.5 kg、长度均为l=0.36 m的产品在光滑水平工作台AB上紧靠在一起排列成直线(不粘连),以v0=0.6 m/s 的速度向水平传送带运动,设当每个产品有一半长度滑上传送带时,该产品即刻受到恒定摩擦力F f=μmg而做匀加速运动,当产品与传送带间没有相对滑动时,相邻产品首尾间距离保持2l(如图)被依次送入自动包装机C进行包装。

观察到前一个产品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下一个产品刚好有一半滑上传送带而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取g=10 m/s2。

试求:(1)传送带的运行速度v;(2)产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满载工作时与空载时相比,传送带驱动电动机增加的功率∆P;(4)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把传送带速度调成v'=2.4 m/s,已知产品送入自动包装机前已匀速运动,求第(3)问中的∆P′?第(3)问中在相当长时间内的等效∆P′′?4.如图所示,传送带AB段是水平的,长20 m,传送带上各点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是2 m/s,某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T
r
求解
解 II: 绳某点 r 的张力可理解为此点以外各小段分别所受向心力的 代数和。 T(r) m 微元 r: m r
L
r
m T(r) r ω 2 ri Mω 2 L i L
r
m 2 f(ri ) ω r L
r+r
ri
r
L
r 0
T (r )
L r
dv mg kv m dt
(5) 解方程: 分离变量
dv x k dt vx m
1 dt mg kv y m dv y
分别积分
dt v x dv t k x v x0 v x 0 mdt
k v y0 mg kv y 0 m dt
vy t
m
dv y
mg kv y
kdv y

v x v0 cos e m t m mg k v y (v 0 sin g) e k k

kt m
再次积分

x
x0
dx

t
0
v x dt
y

y

mv0 cos x (1 e ) k k t mv0 sin m 2 g mg m y( ) (1 e ) t k k k
x=2t 例 1:已知运动方程 求 v (t ) 及 1 秒时的速率 2 y=t
dx dy 解: v (t ) i j 2i 2tj
dt dt 1秒时的速度:v t 1 2i 2 j 1秒时的速率 v v 22 22 2 2
r r r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vx dt
dy
v y dt
速度:
t v
2t t2
t2
4t 3 4t
t
2
4i 24 j
2
4(m/s ) 24(m/s 速率:v
)
v
2 x
v
2 y
O
x
4 37(m/s)
ax
dv x dt
d2x dt 2
2 2(m/s 2 ) t2
t2
加速a y度:ddvtyadd2t 22yit普2 通4物4理j1力2学t例2题总4结t2 44(m/s 2 )
例 1:已知运动方程
x=2t y = t2
求 v(t)及
1
秒时的速率
v (t )
dx
i
dy
j
2i
2tj
1秒
dt 时的速度
:vtdt1
2i
2j
1秒时的速率
v v
22 22 2 2
方向: tan v y 1 450
y
v
vx
错误做法:1 秒钟时的速率:
xt1 2t 2 yt1 t 2 1 得出 v 0
解: (1) a at an
an
v2 R
dv d 2s at dt dt 2
大小: a
V0 bt 4 b2 2
R
方向:
arctan
aa普nt 通物理a力r学ct例a题n总结V0
bt Rb
2
an
V0
bt 2
R
at b
at
m
a
o.an
v
(2)
a
b时
V0 bt4 b2 b
3
0
03
6
x 1 t 4 2t 3 6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例:己知一质点按顺时针方向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其路程与时间关系为S V0 t
求: (1) t 时刻, 质点的加速度
1 2
b t 2(V0 a ?
、b
为常数)
a b (2) t =? 时,
,此时质点己沿圆周运行了多少圈?
(3) 质点何时开始逆时针方向运动?
例:质点沿直线运动a 2t 2 , t 0时,x0 3, v0 2 求 :x ( t )
解:由 a dv
dt
v
t
dv a dt
2
t0
v 2 t 2 t 2 d t 2 t 3
0
3
v 2 t3 2
3
dx v dt
x dx
t
v dt
t ( 2 t 3 2 ) dt 1 t 4 2t
解: v风地 v风人 v人地
v风地 10i 5 j
y 南风
v风 地
45°
o 10 m/s 15 m/s x
v风地 102 52 11.2 m/s
tan 5
10
= 27°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考虑:
在不同的参照系, 对同一质点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例:一列车(S 系)相对于地面(S系)作匀速直线运动, 一人在 车厢内运动 。分别在 S、S系分别对其进行描述。
T = kx
mg kx m dv m dv dx mv dv
dt dx dt
dx
x
v
0 (mg kx)dx 0 mvdv
v2 2 (mgx 1 kx2 )
m
2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T mg
x
例3:有阻力的抛体问题:质量为 m 的炮弹,以初速度 v0
方向成仰角 射出。 若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即
设 t = 0 时,两坐标系原点重合。t 时刻的运动情况如下:
位矢变换关系 式: r r r0
y S系
位移变换关 系式: r人地 r人 车 r车地 A
两边 微分 O v v u
y S 系
Δr
B
Δr
A
Δr0 O
u
S 相对 S 平动 速度为 u
x x
绝再对对速上度式=求相导对得速a度+牵a连 速普通度物理力学例我题总们结 能看出什么??
t V0
R2
b
t 时刻路程:
St
V0t
1 bt 2 V02
2
2b
圈数: N St V02
2 R 4 Rb
(3) 由前面a t = - b 可知, 质点作减速率圆周运动。
当 V 减到 0 值时,质点将终止顺时针转,而
开始逆时针转。此时刻记为 t
V V0 bt 0
t V0 b
450
x
又如:
v
=
dr dt
d r d x2 + y2 =普通d物理t 力=学例题
y
t 2
t 4
2t 2
(SI),求质点的运动轨道
以及 x =-4 时(t > 0)粒子的速度、速率、加速度。
解: 质点的运动轨道方程为: y x2 2x
y
x = -4 时,t = 2
例1:质量都等于 m 的二物 A 和 B 由两根不可伸 长的轻绳和两个不记质量的滑轮 I、II 连接。 求: A、 B 二物的加速度和两绳的拉力。
解:隔离物体,分别做受力分析:
T1
T2
T1
I
A
B
a1
a2
mg
mg
T2 T2
列动力学方程:
A:
mg - T1 = ma1
B:
mg - T2 = ma2
滑轮 II: T1 = 2 T2
v'雨对车u车对地 v雨对地 u车对地
v' v2 u2 22.4 (m/s) tan u 2 63.4
v
所以雨滴相对于车厢的速度大小为 22.4 m/s,
方向为南偏西
63.4。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例:一人骑车向东而行,当速度为10 m/s时感到有南风, 速度增加到15 m/s时,感到有东南风,求风的速度。
A、B两物关联:普a通2物=理力-学2例a题1 总结
T1
II
T2
A
a1
Ba2
求解…..
例 2:质量为 m 的物体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和不记质 量的滑轮与弹簧(弹性系数 k)连接,初始时刻 物体静止,弹簧为原长,让物体自由下落。 求: 物体的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关系。
解: 列动力学方程:
mg - T = ma
cos sin
分量方程
o
mg kv m
dt
mg
m dvx dt
kv x
m
dv y dt
mg
kvy
与 水平 f kv
求: 运动轨道方程 y(x)= ?
解: 二维空间的变力情况。
(1) 选 m 为研究物体;
(2) 建坐标 xoy;
x = 0,y = 0
y v0
f=-kv m v
(3) (4)
初始条件:t =0 时
分析受力 列方程: mg f m
vx 0=v0 vy 0=v0 dv
dt dv
也正是前求 a = b 的时刻 t 。
普通物理力学例题总结
例:雨天一辆客车在水平马路上以 20 m/s 的速度向东
开行,雨滴在空中以 10 m/s 的速度垂直下落。
求:雨滴相对于车厢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解:已知 v 10 m/s 方向向下 u
u 20m/s
方向向东
v
v'
vv'雨雨对 对车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