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3.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可行性;2.能够运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和规划;3.能够提出创新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的认知和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地下空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地下空间的利用: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地下空间的优势和挑战;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讲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如立体空间布局、安全性、环保等;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介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5.创新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价值和可行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3.多媒体资料:地下空间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地下空间模型、沙盘等。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河南城建学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仅供参考)参考文献 (17)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
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
(见附图)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通过对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街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解决在地下空间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结合相应的课本及相关资料,遵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定,按进度独立完成规划设计,并绘制出相应的平面图。
具体内容包括:进行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坡度设计,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地下街的平面布置,绘制地下街平面布置图;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一)课程设计要求(1)任务书要求课程设计资料包括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相应图纸。
查阅图书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本设计,培养独立思考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对所指定的规划区域进行有关调查,熟悉并了解该地区的地面空间构成情况,分析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所需要的地下空间数量,并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地下空间特性和地下空间资源特点等因素,规划地铁车站区域地下空间的城市职能、内部构成和外在形态,绘制地下空间规划图;然后根据规划初步结果进行安全防灾减灾设计和工程量估算,给出有关规划结果和评价指标值。
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的专项空间规划设计说明书,其中要清楚的显示本次调查分析、规划决策的全过程以及定性、定量计算分析的结果,并附有区域地下空间分层规划图和地面红线图,和地下空间资源红线图。
提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数据齐全、计算正确、图文并茂;规划图要求图面整洁、尺寸齐全、表达规范。
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下空间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地下空间设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3.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地下空间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
5.创新性地下空间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空间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下空间设计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二、设计主要内容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4.02平方公里,东靠钱塘江,南至清江路,西临秋涛路,北至庆春东路,在完成的地面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体说明1.1 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1.2 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1.3 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想1.4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2 地下交通规划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说明重点、核心,注意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系统的关系2.2.地下铁路规划在核心区,规划经过两条相交的地铁线,说明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车站设置原则的考虑(人流量计算、车站间距的计算),地铁车站换乘站布置方式(换乘时间的计算等),地铁过江的方法。
2.3 地下公路交通地面交通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分析,地下公路的交通方案,公路过江隧道的规划的原则。
2.4 地下停车系统地下停车场的需求分析,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基本原则的体现。
2.5 地下步行系统解决人流的方法,核心区人流的分析,设置步行系统的作用,地下步行系统的方案。
3 主要节点地区规划3.1 市民广场的地下空间规划基本原则,地下空间的功能分层、出入口的设计3.2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解决城市交通节点。
地下商业街的基本模式,与地铁站和地铁换乘站的结合,与人行通道的结合。
4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4.1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重点,目标,规划的主要作用4.2共同沟规划核心区内共同沟的分级,共同沟内管线的布置4.3地下雨水收集和水处理系统规划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划,4.4 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相应的规划原则和步骤,5 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5.1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的原则5.2 地下防空系统规划5.3 地下防灾系统规划6其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1基础资料见h t t p://ww w.hz c bd.co m/。
2地下规划和设计的相关规范。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189 学分:2 总学时:34大纲执笔人:王璇大纲审核人:丁文其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课群组学生的限选课,属专业课程。
本课程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一般原则,地下街的规划与设计、地铁的规划与设计、地下车库的规划与设计、共同沟的规划与设计、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防水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及管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原理、方法。
2、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能够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掌握各类地下工程的规划原理、方法。
3、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能进行各类地下工程的建筑设计。
三、课程基本内容1、序言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2、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掌握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规划成果的组成。
3、地下街的规划与设计了解地下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地下衔规划的基本原理以及地下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要求。
4、地铁的规划与设计了解地铁规划的基本方法、掌握地铁车站的规划与设计技术。
5、地下车库的规划与设计掌握地下车库建筑设计的基本技术以及与动态交通系统的衔接设计。
6、共同沟的规划与设计了解共同沟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共同沟的规划与设计技术。
7、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掌握城市人民防空工程的总体规划技术,以及人员掩蔽所、指挥所等主要设施的设计技术。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观地下街、地铁、共同沟及人防工程,增强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
五、前修课程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六、学时分配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同济大学等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
2014-2015学年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基础工程》和《地下建筑结构》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工程的设计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地下建筑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盾构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盾构设计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3.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二、课程设计资料1、 如图所示,为一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的横断面,由一块封顶块K ,两块邻结块L ,两块标准块B 以及一块封底块D 六块管片组成,衬砌外径6200mm ,厚度为350mm ,采用通缝拼装,混凝土强度为C50,环向螺栓为5.8级,地层基床系数34/102m kN k ⨯=。
管片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接缝张开允许值为3mm 。
地面超载为20KPa 。
试计算衬砌受到的荷载,并用荷载结构法,按均质圆环计算衬砌的内力,画出内力图,并进行隧道抗浮,管片局部抗压,裂缝,接缝张开等验算及一块标准管片配筋计算。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上层厚度1355mm ,根据学号后2位AB 调整,1355+AB*30 (mm )三、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及考核方法1、设计说明书要求写出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包括荷载计算、配筋计算、隧道抗浮、纵向接缝验算、裂缝张开验算、环向接缝验算、局部抗压验算。
2、图纸绘制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3号图1张)及其必要的施工说明。
(根据计算结果,在提供的附图上做相应的修改。
)设计成果统一装在资料袋里,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书,任务书、指导书、衬砌结构平面布置图、圆环结构平面布置图。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地下空间利用的类型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及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地下空间相关的地质、土木工程知识,以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和潜在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研究,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作和团队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
2. 学生激发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地下空间的利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技事业的热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跨学科综合性课程,结合地理、地质、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的科学认知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及不同类型的地下空间利用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下空间的概念与分类2.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与应用:讲解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列举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实例。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与应用3. 地下空间地质与土木工程知识:学习地下空间的地质条件、土木工程技术及其在地下空间利用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下空间地质与土木工程知识4. 地下空间利用与生态环境: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下空间利用与生态环境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地下空间利用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与应用第三周:地下空间地质与土木工程知识第四周:地下空间利用与生态环境第五周:实践活动及总结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二、设计主要内容
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总体说明
1.1 徐州基本情况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
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
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
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
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
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
空间结构规划
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概况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
交通发展规划
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
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
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
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
4.1主要设计原则
4.2车站设计方案
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
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
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
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
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
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
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设计要求
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4规划设计说明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
规划要说明具体的依据,和选择考虑的具体因素,需要有方案的比选。
5规划设计图包括但不限于:
(1)地下铁路规划图。
标明线路、车站、换乘站等
(2)典型地铁车站设计图。
车站平面详图,标明车站内各种设施及出入口。
(3) 地铁车站防灾系统图。
标明人流疏散通道,防灾疏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