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1、题型:判断题分值:1《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题型:判断题分值:1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程度不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
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1编研工作时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形式,但它提供的档案信息没有系统性和广泛性。
2011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

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臵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臵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档案学理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P4 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
P10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朝统治者将文书档案工作紧紧纳入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2000多年来封建档案工作的先河。
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均产生于秦朝。
P11 两汉王朝在宫廷内外修造了诸如石渠阁、麒麟阁、东观、兰台、石室、宣明等多处殿阁,用来收贮各种档案典籍,这些建筑都各有专司。
P12 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P12-13 唐代的文书种类和行文制度已非常成熟和完善。
一文一事制度即一份公文只叙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不同的事件要分写于不同的公文,以确保公文的专指性及准确性。
P13 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P16 明代档案库房的建设特别值得一提。
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又称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
黄册是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是登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文书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是明王朝维持赋役的基本工具。
P16 明嘉靖13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
选料上全部用砖石垒砌,整个殿身为无梁建筑,屋顶为拱顶。
这样确保了它坚固耐久,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历经几百年至今巍然不动。
殿内筑有高台,以便排水防潮。
墙壁有特殊的厚度,南北墙厚6米,东西墙厚3米。
这样可以避免外界温度变化对库房的影响,便于控制室温,冬天不低于15度,夏季不高于25度。
殿内两侧对开窗户,便于通风。
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档案学理论基础知识共64页文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谢谢!
64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档案学理论基础(汇总)

档案学理论基础-测试卷得分:85.01、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错误2、题型:判断题分值:1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正确3、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错误4、题型:判断题分值:1195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对档案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划定了国家全部档案的范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档案是国家的历史财富;二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的任务,即“在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下建立国家档案制度,科学地管理档案,以便于国家机关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利用”;三是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编目的实质是把档案实体整理的成果固定化。
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鉴定不包括对档案真伪的鉴定。
错误8、题型:判断题分值:1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创办使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接受西方档案学影响,对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图书一般表现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错误10、题型:判断题分值:1宋代开创了架阁库制度,规定各级国家机关设置架阁库作为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正确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全宗理论是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同一形成者所形成的所有档案,归集为一个全宗,不得分散;对于不同形成者的档案,不得混杂。
正确12、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第一篇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二章档案定义第三章档案的形成第四章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第五章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和档案的产生◆早期人类较常用的记忆符号文字出现以前,人们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语言。
语言的局限性:语言在发出声音的瞬间随即消失,不能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也不能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早期人类常用的几种记忆符号: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
作用:(1)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异地传递:(2)跨越时间的限制,实现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缺点:(1)不能精确记忆:(2)不能精确保存与传递信息。
文字诞生的历史条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物质产品较之以前大大丰富,社会活动也相对复杂,出现了社会分工,产生了国家,人类的历史也由蛮荒的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的奴隶制社会,简单的记事手段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文字的发明随之应运而生了。
文字从其形成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字的产生和文明的诞生是同步的,文明不是与人类同时出现的,是人类演化到高级阶段才产生的。
恩格斯把人类文明史称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一般来说,文明时代即是国家产生的时期,文字的出现,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产生应该是同步的几大文明古国的文字举例·中国:甲骨文·古埃及、印度:象形文字·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档案的产生◆什么是档案?档案是保存备查的记述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过程的文字记录。
◆档案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统治阶级为便于发布政令、指挥国事、治理国家、记载事务,利用文字这一工具,将能够反映其统治合法性的各种依据记载下来,制定各种法律条文,这就是有条理的文件。
这些文件是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工具,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凭证,得到了有意识的妥善保管,成为档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档案学是一门围绕着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展开的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是档案学研究的根基和基本理论。
为了更好地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下面将从档案学的概念、特点、分类、价值、原则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关于档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档案学的特点1.对象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是一门以档案为中心的学科。
2.实践性强:档案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
3.信息载体:档案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具体记录。
4.历史性:档案学关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研究档案时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
三、档案学的分类档案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按照档案的种类分类: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
2. 按照档案管理的范畴分类:分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
3. 按照档案的保存载体分类: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微缩胶片档案等。
四、档案学的价值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档案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五、档案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2.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完整地保留所有相关信息。
3.保密性原则: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4.便捷性原则:档案应方便检索、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档案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与答案

档案学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1、题型:判断题分值:1《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自199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题型:判断题分值:1纸张在东汉年间正式发明,从此随着造纸工艺的不断改进与成熟,纸张逐步取代了以往的竹简、木牍等,成为文书和档案的载体。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题型:判断题分值:1皇史宬是明代建造的档案库房,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公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要求。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作为存贮和传播知识的原始记录,它在传播知识功能方面,由于受原本、原稿的限制,因而高于其它文献。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题型:判断题分值:1资料与档案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作用不同,机密程度不同。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6、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7、题型:判断题分值:1清代是我国地方志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学者,他们亲自开展修志实践,对方志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系统的方志学理论。
学者章学诚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他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的形成必须以主体对档案的需要为前提,并与相应的客体结合才能成为可能,而主体需要又是多样的,复杂的,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档案的价值,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9、题型:判断题分值: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条块结合,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的、分级管理全国、本地区的档案事务。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10、题型:判断题分值:1专利档案、人事档案、艺术档案、司法档案等都是专门档案。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11、题型:判断题分值:1档案价值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立档案工作的大政方针、管理体制和基本原 则 接收、整理和积累大量历史文件档案 建立档案工作机构
成立国家档案局, 建立中央和地方档案馆, 建立机关单位的档案机构
制定文书处理、档案室和档案馆工作法规文件 创建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人才 开展理论研究
挫折和教训,指引和推动 (挫折和破坏阶段(1966-1979)
概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历史文化价值;二是现实使用价值 在具体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侧面为: 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主、客、主客体关系)P66 档案价值的多元性(整体) P66-70 凭证价值 参考价值(工作查考,领导决策助手, 科学研究的可知资料) 情报价值(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 档案价值的交错性(个体) P70 档案价值的共享性 P71 根据不同的利用主体,表现为: 第一价值——形成者用 第二价值——形成者以外用 第三价值——文物价值,是档案价值的最高形态。
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提出 体系建设及其最终形成 档案事业管理 机关、单位档案工作 各级各类档案馆 档案教育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 档案宣传与出版 档案学术研究、档案学会 档案外事工作
档案事业管理
管理职能: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管理机构:
中央档案机构(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地方档案机构(省、地、县档案机构;乡镇档案机构);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机构
档案的基本含义
档案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 保存价值的原始历史记录。 档案的形成主体是人 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具有多样性 档案是具有保存价值的 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
载体多样,门类多样 档案是由记录内容、记录手段、记录载体三部分组成的。 档案的记录内容:广泛性,丰富性 档案的记录手段:文字,图形,声频,视频 档案的记录载体:丰富多彩 传统档案载体:纸张 非纸质档案载体 早期载体材料:甲骨、竹木、石板、泥板、纸草等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 新型载体材料: 感光材料——照片、缩微复制档案 磁性材料——录音、录像、磁盘档案 光盘材料——光盘档案 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材料有无酸纸、复印纸,传真纸不可以作为档 案载体使用。
档案的定义
档案定义的历史演变 本书档案的定义( P24 P29 P49) 档案的基本含义 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关系
档案定义的历史演变
中国早期档案的定义
1937年,何鲁成,P23
建国以来档案界对档案定义的探索(书上8种)
吴宝康定义 档案法定义
国外有关档案的定义 为档案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档案词源寻踪
档,横木框档,木架框格——康熙字典。 案,几属,像小桌子一类的东西。——说文解字。
引申: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书叫做一案,并通称收存的官方文书叫 “案”,或“案卷”。
“档”和“案”连用,即存入档架中的文案。
朝 代 档案称谓 周 中汉卷、卷轴、案卷、文案、案牍、簿书 唐、宋 (延用)案牍、文牍 明、清 档案 1999年王金玉、王永从《清太宗实录》中发现档案词源 其中记载,清崇德三年正月甲午日中的记载三处 出现“档案”一词。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祯十一年。 “档案”一词起源于明代 P22 清代杨宾《柳边纪略》记载了档案最早的定义P22
抓住本质:原生性(原始记录性)P27 辨证理解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当时记录 (也是各种信息的载体) 档案是社会活动的自然结果 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原始产物 便于理解:属概念 注重实用
本书档案的定义
档案是记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信 息的各种载体。 ( P24 P29 P49)
明: 清: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 的完善与优化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主动性 优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社会环境 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促进开发 丰富馆室藏 建立科学的检索体系 拓宽档案信息传递渠道 研究用户需求,加强针对性 加快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步伐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特点
档案工作阶段,标志为: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
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
中央的指示、决策和工作部署
告诫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明令解 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科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实行档案专业干部业务职称制 开放历史档案 作出档案经费问题的规定
体系的提出和建设
档案信息的开发 档案信息的提供利用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的完善与优化
档案信息的开发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P81 是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 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 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目的和任务 P82 档案信息开发的要素 客体要素——档案资源 主体要素——利用者 条件要素——主客沟通 档案信息开发的形式(一般了解) 档案编目 著录,条目组织(文件/案卷/专题)档案检索工具体系 档案编研 根据档案编研成果的不同内容结构,可分为综合性、专 题性、系列性等类型。P89
上层统治集团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档案的收藏和管理(秦始皇焚书坑儒,萧何收集 文书档案) 档案管理官员明显变化:史官下降,产生了专管记注和文书档案的职官 社会档案意识增长,编纂史料兴起(孔子,左丘明,班固) 档案分类从自然走向自觉(时间,制成材料,研究图书档案分类(刘向,刘歆 (七略)) 建立了档案工作机构:三公九卿制下的侍中、曹椽、主簿等 初步确立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收、管、提供利用
科学技术档案资源直接进入生产过程 使科技档案价值转移和物化 利用和继承,缩短科学—技术—生产过程, 与经济、管理诸因素结合,成为有机整体
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档案的价值 档案价值发展变化的规律 档案价值实现的条件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档案的价值
档案价值的概念 P62 档案价值的决定因素 P64 社会的需要决定档案的基本价值(主体因素) 档案的自身因素对档案价值的形成有重要的 影响(客体因素) 档案价值的表现形式 P65 指导档案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全面,历史, 发展) 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档案实体的真实性;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政府把档案工作做一项事业来抓
设立专门的档案机构
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
清档房,清史馆,故宫博物院文献部,国史
馆
制定档案工作制度 进行文书档案工作改革 开创近代档案教育,形成近代档案学
档案专业教育和档案专著的形成 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档案词源及其定义,档案管理原则,档案分类
新中国档案事业体系
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关系
共同点: 都是信息存在的形式,都是信息源; 从分类学来看,同属一个上位类—— 文献,都属文献的属概念。 联系和区别
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
档案的一般属性 档案的根本属性:原始记录性 科学技术档案的本质——潜在的、间接 的生产力 档案价值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途径
地位:接合
档案馆
性质:
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职能任务:
收藏国家档案的基地; 维护完整与安全的卫士;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中心。
体系同其他事业的关系
条件,环节
档案工作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档案的条件作用——参考、依据和凭证 档案工作使档案条件作用得以实现和发挥 档案工作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管理体制:集中统一,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企业自主 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管理方式、方法:法律,行政手段,组织达标升级
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
性质:
具有机关单位属性和档案工作属性双重性质。
基本任务:
档案保护、管理工作、行政监督、业务指导
向基层延伸(向企业、社区、家庭、农村延伸)
前方与后方的关系
找准坐标,自我定位;不越位,不攀比;深入角色,做好工作
自然与必然
各项事业孕育着档案、档案工作,公务产生公文,产生档案,档案造就档案 工作、档案工作为各项事业服务 服务是各项事业的要求,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提高服务质量
依赖与互补
领导与被领导,机关部门与档案工作之间的关系,专门技术、学术之间的关系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文书、档案工作体现皇权,纳入皇权 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基本确立 档案的收集,档案库的建立,档案图籍的利用 出现专职档案人员和收集档案的专门法规 甲库,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第一个皇帝典籍库和架阁库 设置驿站网络 普建档案库 公文驿传制度;皇史宬 、后湖皇册库 档案汇抄和章学诚档案学思想
“文革”前奠定基础(创建阶段:1949-1966) 挫折和教训,指引和推动(挫折和破坏阶段 (1966-1979) 中央的指示、决策和工作部署 体系的提出和建设 体系的基本成份 体系同其他事业的关系 体系的发展趋势 体系的改革思考
“文革”前奠定基础 (创建阶段:1949-1966)
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 中国近代档案事业 新中国档案事业体系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
概况 特点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夏有了档案,殷商甲骨档案 《尚书》印证档案: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一部最古老的档案文件汇编
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观念重大变化,档案被重视 档案的广泛利用 有了专职的文书档案人员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产生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