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初一历史上册专题复习:战争、农民起义

专题复习:战争、农民起义1、涿鹿之战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战争双方:炎帝、黄帝和蚩尤结果:炎黄大败蚩尤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2、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战争双方:商、周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3、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时间:公元前7世纪后期战争双方:晋、楚结果: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性质:争霸成语:退避三舍4、长平之战(战国时期)时间:公元前260年战争双方:秦、赵结果:赵军大败性质:兼并影响:确立了秦统一六国的趋势成语:纸上谈兵5、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孙膑用减灶计诱敌深入的马陵之战6、巨鹿之战时间:公元前207年战争双方:项羽、秦军结果:项羽大败秦军主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7、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时间:200年战争双方:曹操、袁绍结果:曹军大败袁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8、赤壁之战时间:208年战争双方:孙刘联军、曹操结果: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淝水之战时间:383年战争双方:东晋、前秦结果:东晋大败前秦战争特点:以少胜多影响: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格局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语: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10、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时间:公元前119年战争双方:西汉、匈奴地点:漠北结果: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11、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战争双方:刘邦、项羽结果: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成语:约法三章、楚河汉界、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人:陈胜、吴广原因:直接原因: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高考唐朝历史知识点:唐末农民战争

高考唐朝历史知识点:唐末农民战争土地兼并: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
地主官僚的大小庄田遍布各地,大者有田上万顷,而大量农民却失掉土地。
土地兼并是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基本原因。
赋税繁苛:唐后期,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战费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日增,不断加重赋税。
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定税计钱,折钱纳物;但由于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致使钱价不断上涨,物价不断下跌,即使税额不变,纳税者的实际负担也在增加。
地方官更是任意增加税额。
在不断提高的两税之外,政府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收取各种杂税,如漆、竹、木、金、银、蔬菜、水果、木炭、食粮、布绢、牲畜等都要收税,几乎是无物不税。
另外,还通过盐、茶、酒的专卖来榨取人民。
其中对人民危害最大的是榷盐。
开元十年,唐朝政府开始征收盐税。
当时的盐价是每斗十文。
乾元元年,实行榷盐政策,盐价猛增到每斗一百一十文。
至德宗时,又增到每斗三百七十文。
以至民间有用数斗谷子换一升盐的情况。
官盐价过高,人民或被迫淡食,或买价钱较低的私盐。
政府为垄断盐利,严禁贩卖私盐,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唐朝政府还通过“和籴”、“和市”等,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买人民的粮食、布帛,有时甚至不给钱。
懿宗以后,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经常向农民预征两三年的赋税,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有些地主把他们的赋税以各种方式转嫁到农民头上,甚至兼并了农民土地,仍要农民交纳赋税。
破产逃亡户的赋税也被官府强加到未逃户身上,这就使未逃户也走上破产逃亡之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统治集团腐朽贪残: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以至府库空虚,政治黑暗。
官僚们贪污受贿成风,懿宗时的宰相路岩生活豪奢,擅权纳贿,仅他的亲信边咸的家产便可供两年军饷。
咸通十年,陕州大旱,有百姓告灾,观察使崔荛竟指庭院中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并痛打告灾者。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十)·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会导致农民阶级的反抗。
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上,农民战争在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屡见不鲜。
一、中国古代史上主要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时间原因过程口号或纲领作用和影响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发生“国人暴动”,赶跑了周厉王这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一次著名的平民反对暴君的斗争,此后,西周王朝统治日益衰落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的暴政,其主要表现有:赋税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土地兼并严重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后来先后被部下杀害,由刘邦、项羽等人领导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东汉黄巾起义184年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治黑暗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作为组织发动群众的工具;184年,起义爆发,起义军主力经过九个月战斗而失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瓦解了东汉统治隋末农民大起义611年-618年隋炀帝的暴政,其主要表现:滥用民力,奢侈腐化,徭役繁重;三征高丽,兵役沉重;严刑酷法。
隋炀帝的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加上天灾严重,民不聊生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相应。
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推翻了隋朝统治,迫使唐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唐末黄巢起义875年-884年政治黑暗混乱,土地兼并严重,水旱灾害严重875年,山东、河南农民几千人在王仙芝、黄巢的领导下先后起义;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的方针,在881年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在唐军的反扑下,黄巢兵败自杀平均思想瓦解了唐朝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农民军首次提出了平均思想元1351政治腐败、徭役沉重、1351年,刘福通领导发动了元末红推翻了元朝统治,沉重打末农民大起义年-1368年统治阶级的经济掠夺,激化了阶级矛盾,加上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巾军大起义。
农民战争知识点总结

农民战争知识点总结一、农民战争的背景农民战争的爆发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在古代中国,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
政治上,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暴政,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没有地位,且要受尽各种苛捐杂税之苦。
经济上,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进行重税高赋,使得农民生活贫困,只能靠勉强度日。
文化上,封建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民间文化抱有敌意,封建礼法约束甚多,农民难以自由发展自己的文化。
二、农民战争的表现形式农民战争主要表现为农民起义和战争。
农民起义是指农民为了反抗压迫和剥削,集结武装,对抗统治者的行为。
而农民战争是指农民起义发展成武装冲突,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战争。
农民战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屡见不鲜,其中最为著名和有影响的有若干起义。
三、著名农民战争1. 五斗米道起义五斗米道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其起义的领袖是张角,张角名阿达,字应台,河南颍川人。
公元184年,张角和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在信陵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一带,创立了一个农民起义组织——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号称以治病救人为名,吸引了大量农民和流民加入。
他们奉张角为“天公将军”,自称“黄天大圣”。
人数日益增多,成为了当时少数的大规模农民武装起义组织。
张角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十大部,总人口达到数十万。
2.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由黄巾农民领导的反抗统治者的战争。
公元184年,由张角、张宝和张梁等人领导的五斗米道起义在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各地的农民群众响应纷纷响应,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此时的东汉朝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对百姓剥削残酷,百姓怨声载道。
张角等人抓住了这一时机,以执横降、闻风而动的方式,迅速将起义的导火索引向全国各地,整个帝国都陷入了动荡的战乱之中。
3. 文武状元起义文武状元起义是宋朝年间发生在神宗、哲宗两朝间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领导这次起义的是一个农民名叫指挥使,他积极主张联姻抗金。
八年级(上册)历史部编新人教版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______—1842):⑴.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______为了____________,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_______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非法利益。
⑶.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签定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中国_____沦为 。
⑷.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________是林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1860):⑴.背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_____________。
⑵.借口:英国以“___________”,法国以“_____________”为借口。
⑶.主凶: ________,洗劫焚毁了_________(洗劫空前)。
帮凶:________,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______________领土(割地最多)。
⑷.结果:先后签订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并割去了香港的另一个岛屿______________。
⑸.影响:中国的____________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⑴.背景:鸦片战争激化了本已很尖锐的社会矛盾。
⑵.爆发:1851年,_________在广西发起金田起义,号“____________”。
⑶.经过:1853年,太平军定都______,颁布____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此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但它充满幻想,无法实现。
1856年,__________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⑷.影响(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 ____________ 的农民战争。
动摇了 _______ 的腐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八年级上册农民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农民战争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学期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
本文将介绍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
一、农民战争的定义和特点农民战争,是指中国历史上以农民为主体的一系列反抗统治者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农民起义的规模庞大,动员了大量的农民群众参与战争。
2. 农民起义的领袖多为地方人士,也有一些既有文化知识又能组织游击战争的领袖。
3.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受到压迫和剥削,且统治阶级的腐败和无能,社会秩序混乱,许多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二、明末农民战争明朝晚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由农民发起的革命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李自成领导的大西农民起义。
该起义后成员庞大,又名“大西军”。
三、清朝农民战争清朝时期,农民战争多发生在南方,其主要原因是税收负担重,土地占有不公,外族入侵等导致农民疾苦。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天国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太平天国后曾经占领南京,成为清朝内外夹攻的重要反抗力量。
四、民国时期农民战争民国时期,农民战争多发生在北方,这一时期农民起义的特点是军队规模庞大,之后多策略退却,利用山林自卫并发展到新的地区。
其主要原因一是“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二是政治制度腐败,军阀和官僚当道。
五、总结农民战争虽然历时漫长,但其存在确证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民族气质。
虽然战争造成了许多破坏和牺牲,但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上升,并为后来的封建社会革命奠定了基础。
我们应该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时刻关注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不断探索。
农民战争启示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农民战争启示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农民战争,在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运动,这些农民战争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通过对相关例题的分析和知识点的总结,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农民战争的本质、原因、影响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一、农民战争的原因1、土地兼并在封建社会,土地往往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例如,明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沦为佃农或流民,这成为李自成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2、苛捐杂税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奢侈生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不断加重对农民的赋税剥削,使农民不堪重负。
3、自然灾害水旱灾害、蝗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农业歉收,农民生活无以为继。
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在天灾频繁、百姓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爆发的。
二、农民战争的特点1、自发性和分散性农民战争往往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各地起义军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协同作战。
2、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往往受到封建小农经济的限制,难以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3、暴力性农民战争通常采用暴力手段来反抗封建统治,但这种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破坏。
三、农民战争的影响1、冲击封建统治秩序农民战争对封建统治阶级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其统治基础,促使统治阶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2、推动社会发展农民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例如,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和宋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3、文化传承与发展农民战争中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元素,如平等、平均的观念,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相关例题分析例 1:请分析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政治黑暗,官员贪污成风。
(2)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西汉末农民战争

高考汉朝历史知识点:西汉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是长期的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但是王莽的所谓改制造成的混乱加速了大起义的爆发。
起义军逐渐汇成为三大支,就是在今湖北地区的绿林军、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和河北地区的铜马军等。
1. 绿林军绿林军起义:王莽统治时期,荆州一带的广大农民由于生活困难,成群地逃到野泽中,掘食凫茈(fúzǐ符子,野荸荠)为生。
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常为群众排难解纷,得到群众拥护。
天凤四年(公元17年),贫苦农民数百人推举王匡、王凤为首领,以绿林山(在今当阳)为根据地,举行起义。
队伍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21年),起义军打败官军二万多人,攻占竟陵(今天门),横扫云杜、安陆(今安陆一带),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第二年,瘟疫流行,死人极多,起义军分为两支,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南下江陵,称为“下江兵”;另一支为主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入今河南境,称为“新市兵”。
昆阳之战与刘玄称帝:西汉的宗室痛恨王莽篡位,侵夺了他们的利益,也乘农民起义的时机,起兵反对王莽。
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縯(yǎn衍)率宗族、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枣阳南)。
他的弟弟刘秀率宾客起于宛(yuān渊,今河南南阳),后与刘縯军会合。
刘氏兄弟为西汉皇族后裔。
他们也反对王莽,与新市兵联合作战。
起义军主力连败王莽军,士卒发展到十余万人,并攻下了宛,准备西入武关。
由王凤、刘秀率领的另一部起义军攻下昆阳(今叶县)。
起义军节节胜利,王莽十分恐慌,急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征调各州郡精兵四十二万人,迎击起义军。
先以十万人围攻昆阳。
起义军将领王凤自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城,派刘秀率小部突围,收集各县起义军回救昆阳。
刘秀收集了数千人,突入王莽军的指挥中心,莽军大乱。
城内守军乘势杀出,莽军大败,死伤以万数,王寻被杀,王邑狼狈逃窜。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昆阳之战”。
地皇四年(23年),王匡、王凤等立刘縯的族兄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9.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一.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1)秦末农民战争;
2)东汉末黄巾起义;
3)隋末农民起义;
4)唐末农民战争;
5)元末红巾军起义;
6)明末农民战争;
二.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一般原因: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激化的产物。
1)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农民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不可避免,这直接了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剧了贫富分化,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2)自然灾害是引发农民战争的客观原因。
三.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特点:
1)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具有次数多、规模大、农民自发的反封建斗争。
2)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3)受阶级和时代局限而大多走向失败。
四.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结果:
1)被地主阶级所镇压,
2)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3)农民起义领袖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建立起新的封建王朝。
五.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作用:
1)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推翻或瓦解了封建政权。
2)迫使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发展。
3)农民战争对社会发展的巨大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