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选择探讨
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逐年增加,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同时地球化学碳循环与气候变化风险也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承认,成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趋势。
大型燃气轮机是一种高效的发电技术,其排放的烟气是燃气和蒸汽混合的气体,其余热量和废气可用于加热和蒸汽循环,形成了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
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热电联产技术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节能减排的要求。
因此,对于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优化设计研究,有助于探讨其高效发电过程和优化环境效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优化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气轮机性能研究:分析燃气轮机的性能参数,计算其热力循环过程和热量转换效率,探讨其发电效率及对环境的影响。
2. 蒸汽发生器设计:设计合适的蒸汽发生器,研究其工作原理和工况控制方法,以提高蒸汽产量和燃烧效率。
3. 蒸汽轮机设计:对蒸汽轮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其热力循环过程和热量转换效率,以提高发电效率并减少污染排放。
4. 系统集成设计:将燃气轮机、蒸汽发生器和蒸汽轮机等组件集成起来,设计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和优化方法,以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收集系统运行的实际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 基于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燃气轮机、蒸汽发生器和蒸汽轮机的性能参数和热力循环过程。
2. 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和分析系统整体工作过程,探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3. 组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收集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优化设计探析

( a ) f= 8 3 . 2 6 8 I - I z
型[ 刀. 机械 工程 学报 , 2 0 0 5 , 4 1 ( 9 ) : 2 1 7  ̄2 2 2 [ 4 ] 陈伟梁 . 大 型汽 轮发 电机定 子绕 组端 部振 动 分析 l - D ] . 杭州: 浙
( 1 )燃气轮机的热力性能特性 。热力性能是燃气轮机发展 应用 的前 提 , 燃气轮机在出厂时通常都会 由厂家 给出规定条件 下的额定值 , 便于 电厂进行合 理 的选 择 : 当燃气轮 机用 于尖 峰 负荷 和备 用尖 峰负荷时 , 厂家在 对额定工况 、 变工况 、 启动情况 和备用待机状况等 情况 下的热力 性能 和燃料耗 量进行 充分考 态特性 , 得到以下结论 : ( 1 )在对端 部进行模态 分析 时, 可将各 构件材料简化为各 向同性 , 线棒 可等效 为均匀 材料 , 只要 确保 等效模型与实际线棒的弯曲刚度和质量相 同即可 。( 2 )建立 了 定子端部精细有 限元模 型, 数值 计算得 到 的椭 圆模 态、 三瓣模 态及其 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 表 明建立 的有 限元模型 合理 , 可以作 为进一步分析 的基本模型 。
之内 。
2
E 1 ]D L / T 7 3 5 -2 0 0 0 大 型汽 轮发 电机 定 子 绕组 端 部 动态 特 性 的 测 量及 评 定E s ] [ 2 ] 胡字达 . 大 型 汽轮 发 电机 定 子端 部 绕 组 整体 结 构 的 电磁 振 动
口] . 中 国电机工 程学 报 , 2 0 0 3 , 2 3 ( 7 ) : 9 3  ̄9 8 , 1 1 6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1.E级燃机与F级燃机的比较由于E级燃气轮机的燃气初温(1105℃)较低,自身效率要比F级燃气轮机低4个百分点。
E级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仅540℃,蒸汽循环不能再热,只能采用双压循环;而F 级燃气轮机排烟温度高达576℃,蒸汽循环可采用高参数的三压再热循环。
因而E级联合循环的效率要比F级低6个百分点。
SIEMENS公司E级和F级机组技术性能比较表另外由于E级机组容量较小,需要2+1(两台燃机带一台汽机)组成的联合循环,容量才能达到1台F级机组的容量。
因而设备增多(2台燃机、1台汽机、3台发电机、3台主变压器、3条电气出线、3套润滑油系统、3套辅机)、系统复杂(汽水系统需要母管制)、厂房和占地较大。
E级联合循环机组单位容量的投资比F级联合循环机组的大。
经过多方面的技术和经济比较,我们得出结论:在天然气价格逐年增高的趋势下,建设大型联合循环电厂,不宜选用E级燃气轮机作为基本机型,而大功率、高效率的F级燃气轮机才是联合循环电厂的首选机型。
在中国,2005年以来,与西气东输及LNG(液化天然气)输入工程相配套,我们共建设了48套F级联合循环机组。
2.F级燃机及联合循环的性能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中国已形成了哈尔滨动力集团-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上海电气集团-SIEMENS公司(西门子)、和东方电气集团-三菱公司(MITSUBISHI)三家大型燃气轮机制造集团。
每个厂家栏目下左侧的产品是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每个厂家栏目下右侧的产品为改进型产品。
表1 F级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3.F级联合循环性能的分析比较3.1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的性能分析这三家燃气轮机制造集团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具备以下共同特点:① 单机容量大,为256-271MW,“1+1”(一台燃机带一台汽机)的联合循环功率即已达到391-397MW。
② 专为烧天然气而设计。
燃气初温高,因而燃气轮机自身的效率也高。
燃气初温均达到或超过1320℃,燃气轮机效率在36.9%~38.9%之间。
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优化设计研究

联合循环的优化
联合循环的优化
联合循环的优化主要涉及提高热效率、降低阻力、减少泄露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措施:
联合循环的优化
1、部件优化:选用高效、低阻的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机部件,提高设备的 性能系数。
2、循环过程优化:合理匹配各部件的工作参数,使整个循环过程更加顺畅, 提高热效率。
三、结论
三、结论
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较高 的热效率和经济性。然而,由于燃气轮机工作条件的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多样性, 底循环的热力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优化。通 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等方法,可以实现对联合循 环底循环的热力性能优化和提高。这将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能源利用方 式的升级。
2、蒸汽轮机优化
针对蒸汽轮机的性能,可以采用新型的耐高温材料和新型的汽封技术,提高 蒸汽轮机的效率。同时,可以通过优化蒸汽参数,提高蒸汽轮机的可靠性。
3、系统优化
3、系统优化
针对系统的匹配和优化,可以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和实验方法,对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等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 和算法,实现对联合循环底循环的智能控制,提高联合循环底循环的热力性能。
谢谢观看
2、智能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全面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降低 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故障处理时间。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 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设备的维护需求和更换周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 和寿命。
3、大数据分析:对电厂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
3、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电厂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影响能 效和稳定性的因素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燃气轮机和 余热回收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我 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 国将建设大批 30M 及 以上 级别 的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机 我 5 W
组。以30M 级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 , 5 W 探讨 了在设计过程中如何选择燃气轮机并优化燃气轮
关 键 词: 联合循 环机组 ; 关键 问题 ; 探讨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 号:T 2 .2 K2 9 9
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以其热效率高、 造价低 、 环境性能好 、 占地少 、 运行调整灵活 等
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 。到 2 1 年 , 00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和电力结构调整 的力度 , 以及发 电效率提高
维普资讯
东
第2 7卷第 4期
20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年 8月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Vo. 7. . 12 No 4 A g 2 0 u ., 0 7
J u n l o tes ini nvri o r a N r at a l U i sy Of h D e t
Nau a ce c iin t r l in eEd t S o
文 章 编 号 :0 5—29 ( 07 0 o 2 10 92 20 ) 4一 o 6—0 5
大 型燃 气 一蒸 汽 联 合 循环 机 组 设 计 中关 键 问题 的 探 讨
吕 太 , 佟 玉2 戚 胜 , , 李 想
分机组均为 30M 级联合循环机组。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5 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的探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的探讨【摘要】:通过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的介绍,结合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实例,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设计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0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家于2000年开始大幅度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并用于电力领域。
由于燃机-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相对于传统的火电机组,从布置形式到机组参数、配套设备选型等均有较大的差异,电气系统的设计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简介1.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原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工作原理为:天然气从燃料喷嘴喷入燃烧室,与燃烧室中的压缩空气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再进入透平膨胀做功,利用燃气轮机排气余热在余热锅炉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利用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
1.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分类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余热锅炉四种主要设备组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实际上这四种设备的组合布置有多种方式,但主要的分类方式是按轴系布置来分,一种是多轴布置方案,一种是单轴布置方案。
所谓多轴即燃气轮机带动一台发电机,蒸汽轮机带动一台发电机,各自一个轴系,在电厂建设时,只要燃气轮机机组安装完毕即可发电(不必等到锅炉与蒸汽轮机安装完毕),蒸汽轮机检修时燃气轮机仍可发电,系统启动快,燃气轮机可先启动发电(不必等到锅炉里的水加热成蒸汽),在我国20万千瓦以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多数采用多轴布置。
单轴布置系统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串联在一根轴上,共用一台发电机发电。
由于一套单轴系统只有一台发电机与相关电气设备,可节省设备费用,减少厂房面积,系统调控相对简单,目前30万千瓦以上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多数采用单轴布置。
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电气系统2.1燃气轮机组启动方式燃气轮机组启动是指燃气轮机组从静止(盘车)状态至机组到达一定转速的过程,即将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的转子加速到自持的速度,自持的速度也就是燃气轮机能够产生足够的动能带动它继续加速运行,到达机组要求的额定转速。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站选型分析

容量 、 能源价格 、 机组年运行时 间等对投 资回收期 的影响 , 供机组选 型时参考。
关键词 : 天然气 ; 燃气 一 蒸汽联合循环 ; 发 电机组 ; 热电联产 ; 选 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 : T K 4 7 文献标 志码 l B 文章编号 : 1 6 7 4—1 9 5 1 ( 加1 3 ) 0 4— 0 0 1 0— 0 4
3 联合循环供 Βιβλιοθήκη 机组性能 现将 G E、 三菱 、 西 门子 、 阿尔 斯 通 4家公 司 9 E,
2 系统 与方案
根据热负荷连续性强、 波动性大和供 热时间长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3 0 ; 修回 日期 : 2 0 1 3— 0 1 一l 2
9 F 联合循环供热机组 的简单循环与联合循环参数
多轴配置方案较前者供热能力有所提高, 整体
布局结构紧凑 , 适合带基本热负荷 ; 在热负荷调峰方 乏竞 争力 , 除 去政 策 补贴 以及 减 排 收 益 等有 利 因素 面不 如单 轴配 置方 案灵 活性 强 。考 虑到该 工程 热 负 外, 联合循 环 电站 的 容量 在很 大 程 度 上 决定 了项 目 荷的特点 , 选择单轴配置方案。 . 2 单轴 配 置方 案的 选择 的可 行性 。考 虑 到地 区特 点 , 基 于 F级 燃 气 轮机 的 2 根据热负荷容量、 热负荷调峰和机组检修 的需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我 国华北 、 东北 、 东南沿海等大 有 2种单轴配置方案可供选择。 部分地区的首选 ; 如果上述地区有供热需求 , 可结合 要 , 方案 1 :2套 S 1 0 9 F B ( 1台 F级燃 机 +1台余 热 地 区特 点 , 选 择 E级 及 其 他 等级 的燃 气 轮 机 ( 以下 锅 炉 +1台抽 汽凝 汽式 汽 轮 机 ) 燃 气 一蒸 汽 联 合 循 简称 燃 机 ) ¨ 。 环供 热 机组 , 采用 “ 1用 1备 ” 的运 行方 式 , 年 运行 小 本 文 以广东 某燃气 热 力公 司 的燃 气 一蒸 汽联合 0 0 0 h , 利 用汽 轮机 抽汽供 热 。 循 环 发 电供 热项 目为 例 , 分析 比较 了 E, F级 联 合循 时数 为 5 方案 2 :3 套S 1 0 9 E型( 1 台 E级燃机 + 1台余 环 供 热 电站 的特 点 , 为 同类 项 目提供 参考 。 热锅炉 + 1 台汽轮机组) 燃气 一 蒸汽联合循环供热 1 项 目概 况 机组 , 1 套 S 1 0 9 E配备 背压 式汽 轮 机 , 汽轮 机 排 汽可 1 7 0 t / h ) 需求 ; 另外 2套配备抽 该项 目燃料为液化天然气 L N G ( L i q u e i f e d N a t u — 满足最小供热负荷( 利用汽轮机的抽汽对热负荷调峰。 r a l G a s ) , 低位热值 为 3 6 . 5 7 M J / m , 采用“ 以热定 汽凝汽式汽轮机 , 1 套 S 1 0 9 E( 背压机组) 为7 0 2 0 h, 2 电” 的运 行 模 式 。热 负 荷 全 部 为 工 业 热 负 荷 , 压 力 年运行 小 时数 : 套 S 1 0 9 E ( 抽 凝 机组 ) 分别 为 5 0 0 0 h和 2 2 0 0 h 。 为1 . 1 MP a , 温度 为 2 9 0 o C, 供汽 量 为 1 7 0~2 7 0 t / h , 通 常 的运 行模 式 : 1 套S 1 0 9 E( 背 压机组 )+1 套 特点 如下 : S 1 0 9 E ( 抽凝机组 ) ; 当¥ 1 0 9 E ( 背压机组 ) 检修时 , 2 ( 1 ) 供汽可靠性高 , 要求有充足的备用容量 ; 1 0 9 E ( 抽凝机组 ) 通过抽汽供热。 ( 2 ) 日热负荷与年热负荷波动大 , 供热调峰能 套 S 力要求高; ( 3 ) 年最大热负荷持续时间为 8 5 4 0 h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整体配置选择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整体配置选择摘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能够对燃料中的化学能进行梯级利用,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不仅效率高,建设周期短,也更加节能环保。
文章分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工作原理,对联合循环整体配置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联合循环发电燃气轮机蒸汽轮机配置我国电厂能源消费仍然以煤作为最主要的原料,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的不断扩大,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优点在于能够对燃料中的化学能进行梯级利用,与传统燃煤蒸汽轮机相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效率更高,建设周期更短,用地用水也更少,并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更加节能环保,其投资效益也更加明显,适宜于在我国生存和发展。
当前,我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基本依赖进口,探讨并选择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整体配置,分析影响联合循环中整体*能的主要因素,将有助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国产化,帮助我国尽快掌握这一先进技术。
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工作原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主要部件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以及其它一些辅机[1]。
探讨其整体配置选择,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
所谓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就是将燃气轮机的排气引入余热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以带动发电机发电[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本质就是将高温区工作的燃气轮机Branyton循环与中低温区工作的蒸汽轮机Rankine循环重叠,形成总能利用系统。
通过结合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两种成熟的机械各自的优点,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的燃气轮机直接采用燃气作为工质,初温很高,排气温度也高;而蒸汽轮机受限于蒸汽*质,初温不能太高,但是蒸汽凝结温度低。
可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充分吸收了燃气轮机平均吸热温度高、蒸汽轮机平均放热温度低的双重优点,其热能利用效率较单纯的燃气轮机循环和蒸汽轮机循环都高,从图1可以看出,其整体利用效率为:(1)当前,燃气轮机进气温度超过了1600K,压气机的压比达30,联合循环机组的热效率超过了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选择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10T10:17:36.6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黄杨[导读] 摘要:电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能源,目前我国发电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虽然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逐步应用到发电中,但这些能源极不稳定,产出的电能质量差,因此尚未得到普及。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公司湖北武汉 430081)摘要:电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能源,目前我国发电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虽然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逐步应用到发电中,但这些能源极不稳定,产出的电能质量差,因此尚未得到普及。
而天然气发电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打算建造一批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以缓解西电东输的压力,本文就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的选择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天然气;燃气机轮;机组选择燃气轮机直接影响电厂的热效率,决定电厂建成后的效益,因此,选择合适的燃气轮机至关重要。
为降低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成本,本文调查了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的燃气轮机组,将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及结构特性做了对比,以供电厂选择参考。
一、四大燃气机轮公司
1.1 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是最早的几家燃气轮机制造商之一,目前已发展为行业之首,亚洲百分之五十的燃气轮机都来自通用电气公司。
该公司的首批燃气轮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研发成功,该机组是七十五兆瓦、六十赫兹的7E型燃气机组。
仅两年后,该公司又研发出了一百零五兆瓦、五十赫兹的9E型机组,为世界燃气轮机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石。
八十年代末,通用电气成功将E型机组发展成为F机组,也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燃气轮机组。
1.2 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世界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一九九零年西门子公司开发了旗下首批燃气轮机组。
四年后,启动了一百七十兆瓦、六十赫兹的V84.3A机组,并在随后的几年内以该机组为基础研发了二百六十五兆瓦、五十赫兹的V94.3A机组和同样为五十赫兹的六十七兆瓦V64.3A小型燃气轮机组。
西门子公司虽不像通用电气公司专注于燃汽轮机,但该公司的燃汽轮机的热效率相对更高,是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汽轮机的不错选择。
1.3 阿尔斯通公司阿尔斯通公司于一八八五年收购了ABB公司的汽轮机部门,次年研发出了一百六十兆瓦的GT13E燃气轮机组,这是当时世界上热效率最高的燃汽轮机组,热效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
随后在一九九六年推出的GT24和GT26燃汽轮机组,分别为六十赫兹、一百八十三兆瓦和五十赫兹、二百六十五兆瓦,热效率分别高达百分之三十八点五和三十八点三,依然为当时世界之最,阿尔斯通公司的燃气轮机组一直以热效率著称。
1.4 日本三菱公司日本三菱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合作生产燃气轮机,并于一九九六年结束合作独自进行燃气轮机的开发。
三菱公司发展最完善的燃气机组是701F机组,该机组是一款五十赫兹的大型燃气机组,由于其性能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得到世界广泛认可,至今仍被沿用。
二、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的选择可以在这四家公司所产的燃气轮机中进行选择,经过从经济、热效率、性能、结构等角度的筛选后,以下四个型号的机组比较出众。
他们分别是:PG8248FA、V96.3A、GT26以及701F,这四台机组无论从经济型还是实用性上都能满足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需求。
下面我们从技术性能角度阐述一下选择这四台机组的原因,首先这四台机组均为五十赫兹三百九十兆瓦以上,在容量上满足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需要。
其次,它们的水循环系统相对完善,一个电厂的效率除了热效率以外还要结合蒸汽循环的效率,这四台机组的排气温度都可达到五百八十四摄氏度,有效提高了蒸汽循环的效率,从而使整个联合循环的效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八点三。
综上所述,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应从上述四种机组中选择,除了良好的性能外,这四种机组都已发展超过十年,经过多年运行的检测,这四台机组的安全性都能得到良好保证。
三、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特性
3.1 压气机的级数和压比经调查得知,PG8248FA、V96.3A、GT26以及701F的空压机级数分别为:18、15、22、17;压比分别为:15.4、16.9、30、17。
从数据上看,阿尔斯通公司的GT26具有最高的空压机级数和压比,稳定性最高。
3.2 透平的级数和效率这四家燃气机组的透平级数分别为:3、4、5、4;燃气轮机效率分别为:百分之三十六点九、百分之三十八点七、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百分之三十八点二;燃气轮机结构分别是:简单、介于简单复杂之间、复杂、介于简单复杂之间。
从数据上看,这四台机组的燃气轮机效率除通用电气公司只有百分之三十六点九之外其他三家公司都在百分之三十八左右,相差不大。
但通用电气公司的机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性比较好。
3.3压气机和透平转子整体结构的链接方式通用电气燃气轮机的转子链接方式为外围拉杆螺栓压紧,盘鼓间的摩擦力传扭,这种传扭方式的优点是拉杆可以承受精确的压缩预警力,但是对加工水平和装配能力要求很高。
四门子的传扭方式为中心拉杆和端面齿传扭,这种传扭方式可靠性高,热对中性好。
缺点是结构轻,加工成本高。
阿尔斯通的GT26采用焊接转子,传扭可靠,不易出故障,但是比较笨重。
三菱燃气机组压气机和透平转子整体结构的链接方式为除了外围拉杆螺栓,压气机增加径向销钉,透平层增加端面齿。
优点是可靠性高,热对中性好。
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
四、结语
上文通过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和结构特性对PG8248FA、V96.3A、GT26以及701F四个型号的燃气轮机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四台机组的技术性能均能满足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需求,结构特性方面不同电厂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朱亚迪.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优化运行研究[D].东南大学,2015.
[2]田祎. 全燃机电网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优化调度运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曾万模.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联产可行性重点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黄杨,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当前职务:电气室专业工程师,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大型燃气发电厂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