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内容与填写说明+提请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范文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范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它规定了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措施,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权益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一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权益,根据《治安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
第三条治安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注重科学施策、精准执法。
第四条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部门,负责对治安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管理。
第五条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是指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六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公正、公开、文明执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七条对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八条对于具有轻微性质的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教育、劝导等非惩罚性的措施予以改正。
第九条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应当遵循宽严相济、依法从轻、适用罚款等原则。
第十条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应当及时侦查、定性、处罚,保证社会治安秩序的及时恢复。
第二章制定、修改和废止处罚规定第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制定、修改和废止。
第十二条制定、修改和废止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当依法程序,确保合法、科学、公正。
第十四条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制定前应当经过公安机关内部法规制定审查程序,并报上级公安机关核准。
第十五条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应当依法公开宣布,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第三章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的处罚第十六条违反治安管理秩序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一)扰乱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治安;(二)故意损毁公共设施、场所;(三)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四)故意侮辱、辱骂他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五)非法携带、使用危险物品;(六)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七)非法聚众扰乱交通,阻碍交通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八)其他损害社会治安、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受理治安案件的法律文书(3篇)

第1篇案号: [公安机关名称]治安案字〔[[年份]]〕第[编号]号被处罚人: [被处罚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住址],[职业],[工作单位]。
违法事实:经[公安机关名称]调查,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于[[日期]]在[发生地点]实施了以下违法行为:一、[具体违法行为一]:[详细描述违法行为一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行为过程、后果等。
]二、[具体违法行为二]:[详细描述违法行为二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行为过程、后果等。
]三、[具体违法行为三]:[详细描述违法行为三的具体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行为过程、后果等。
]以上违法行为,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对事实供认不讳,并承认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证据:一、现场勘查笔录。
二、证人证言。
三、被处罚人陈述。
四、鉴定意见。
五、视听资料。
六、其他证据。
认定及处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具体条款编号]条之规定,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的行为构成[具体违法行为名称]。
鉴于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在案发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违法行为,认罪态度较好,且无其他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具体条款编号]条之规定,决定对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给予以下处罚:一、[具体处罚措施一]。
二、[具体处罚措施二]。
三、[具体处罚措施三]。
处罚执行:一、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应当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具体期限,如五日内]到[执行机关名称]缴纳罚款[具体金额]元。
二、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应当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具体期限,如五日内]到[执行机关名称]接受行政拘留[具体期限,如五日]。
三、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应当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具体期限,如五日内]到[执行机关名称]接受其他处罚措施。
权利救济:被处罚人[被处罚人姓名]如对本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具体期限,如五日内]向[复议机关名称]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具体期限,如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名称]提起行政诉讼。
呈请拘留报告书范文

呈请拘留报告书范文
呈请拘留报告书。
被拘留人,XXX。
性别,男。
年龄,25岁。
籍贯,XX省XX市。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拘留事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法律规定,XXX因涉嫌在公共场所扰乱治安被拘留。
拘留经过:
XXX于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在XX市XX街XX号公共场所被民警发现扰乱治安,经现场调查,XXX对其行为供认不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XX条第X款的规定,民警依法对其进行了拘留。
拘留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XX条的规定,对于扰乱治安的行为,拘留期限为XX日。
拘留处所:
XXX被拘留于XX市XX区XX派出所看守所,期间接受了必要的生活照料和法律教育。
拘留期间行为表现:
在拘留期间,XXX态度良好,遵守看守所的各项规章制度,未发生任何违规
行为。
拘留结束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XX条的规定,XXX的拘留期限
已满,经XXX自愿接受法律教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遵守法律法规,敬重社会公德。
鉴于其态度良好,特予以释放。
拘留报告书制作人,XX派出所。
联系电话,XXXXXXXX。
特此呈请XX市公安局XX分局批准。
XX派出所。
年月日。
以上就是本次呈请拘留报告书的内容,如有需要,请批示。
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范本

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范本关键信息项:1、提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2、被提请处罚人:____________________3、违法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4、证据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5、处罚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本建议书旨在向有关部门提出对被提请处罚人的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111 提请单位的基本情况简要说明提请单位的性质、职责和权限。
112 被提请处罚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12 违法事实陈述详细阐述被提请处罚人的违法事实,包括时间、地点、行为经过和造成的后果等。
121 具体违法行为描述清晰地说明被提请处罚人所违反的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和规定。
122 违法情节和影响分析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
13 证据材料列举131 证据清单逐一列出支持违法事实认定的证据名称、来源和形式。
132 证据的证明力说明每份证据对证明违法行为的作用和可靠性。
14 处罚建议提出141 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明确依据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
142 建议的处罚种类和幅度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提出具体的处罚种类,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并说明建议的处罚幅度。
143 处罚的理由和依据阐述提出该处罚建议的理由,强调处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5 结语总结提请治安管理处罚的重要性和期望达到的效果,表达对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期待。
151 对公正处理的期望强调希望有关部门依法公正地对被提请处罚人进行处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152 感谢与配合表示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感谢,并承诺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积极配合。
治安案件所需法律文书(3篇)

第1篇一、案件基本情况案件名称:[案件名称]案件编号:[案件编号]报案人:[报案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被报案人:[被报案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报案时间:[报案时间]案件发生时间:[案件发生时间]案件发生地点:[案件发生地点]案件简要经过:[案件简要经过,包括但不限于案件起因、发展、结果等]二、案件调查情况1. 调查取证(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情况,包括现场环境、痕迹物证、相关物品等](2)询问证人:[询问证人情况,包括证人姓名、身份、证言内容等](3)询问当事人:[询问当事人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身份、陈述内容等](4)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情况,包括收集相关证据、鉴定意见等]2. 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本案定性为[案件定性,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务、殴打他人、盗窃等]。
三、案件处理意见1. 对报案人的处理(1)对于报案人[报案人姓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如实陈述,对案件事实认定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给予[奖励或处罚措施]。
2. 对被报案人的处理(1)对于被报案人[被报案人姓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行为描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具体条款]之规定,建议给予[处罚措施]。
(2)对于被报案人[被报案人姓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行为描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具体条款]之规定,建议给予[处罚措施]。
3. 其他处理意见(1)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对涉嫌违法的其他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五、附件1. 现场勘查笔录2. 询问证人笔录3. 询问当事人笔录4. 调查取证材料5. 鉴定意见6. 其他相关材料六、办理单位及经办人1. 办理单位:[公安机关名称]2. 经办人:[经办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七、办理日期[办理日期]八、备注1. 本法律文书一式[份数]份,当事人[姓名]各执一份,公安机关留存一份。
治安案件法律文书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件基本情况案件名称:李某故意伤害案案件编号:XX公(治安)刑字〔2021〕第001号案件来源:群众举报报案人:张某被报案人:李某案发时间:2021年1月15日22时30分案发地点:XX市XX区XX街道XX小区二、案件经过2021年1月15日22时30分,报案人张某向XX市公安局XX分局报案,称其与被报案人李某在XX小区发生纠纷,李某持刀将其刺伤。
接到报案后,XX市公安局XX 分局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经调查,现将案件经过如下:1. 报案人张某与被报案人李某系邻居,平日关系较好。
当晚,张某邀请李某到其家中饮酒。
饮酒过程中,双方因琐事发生争执。
2. 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情绪激动,持刀将张某刺伤。
张某随即拨打110报警。
3. 民警到达现场后,将李某控制,并将张某送往医院救治。
经鉴定,张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二级。
三、案件处理1. XX市公安局XX分局对李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2. XX市公安局XX分局对本案进行侦查,查明李某故意伤害张某的事实。
3. XX市公安局XX分局依法对李某提起公诉。
四、法律文书(一)刑事起诉书XX市XX区人民检察院刑事起诉书XX检刑诉〔2021〕第1号被告人:李某,男,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XX市XX区人,初中文化,无业,住XX市XX区XX街道XX小区。
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2021年1月16日被XX市公安局XX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月22日经XX市XX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本案由XX市公安局XX分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于2021年1月22日向本院提起公诉。
一、案件事实被告人李某与被害人张某系邻居,平日关系较好。
2021年1月15日22时30分,双方在张某家中饮酒时发生争执,被告人李某持刀将被害人张某刺伤。
经鉴定,被害人张某所受损伤为轻伤二级。
二、被告人李某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之规定,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治安案件案例法律文书(3篇)

第1篇案号:公(2021)XX号一、案件基本情况(一)报案人基本情况报案人:张三,男,35岁,汉族,XX省XX市人,住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电话:138XXXX1234。
(二)被侵害人基本情况被侵害人:李四,男,28岁,汉族,XX省XX市人,住XX省XX市XX区XX路XX 号,电话:139XXXX5678。
(三)案件发生时间、地点案发时间:2021年3月15日22时30分。
案发地点: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附近。
(四)案件简要经过2021年3月15日22时30分,报案人张三与被侵害人李四在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附近发生口角,随后张三对李四进行殴打,致李四受伤。
接到报警后,XX公安分局XX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将张三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
二、调查情况经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如下:1. 报案人张三对被侵害人李四的殴打行为供认不讳,并陈述了殴打的具体过程。
2. 被侵害人李四对报案人张三的陈述无异议,并提供了医疗鉴定证明,证明其伤情为轻微伤。
3. 案发现场附近目击者证实了案件发生的过程。
三、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之规定,张三的行为构成殴打他人,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四、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对张三殴打他人行为,决定给予以下处罚:1. 罚款人民币一千元整。
2. 拘留十日。
五、执行本处罚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罚款人民币一千元整,于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缴纳至XX市XX区公安局指定银行账户。
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六、权利救济张三如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XX市XX区公安局提出行政复议;也可以在六个月内,向XX市XX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七、其他本处罚决定书一式两份,一份送达张三,一份存档。
附件:1. 报案人陈述笔录2. 被侵害人陈述笔录3. 目击者证言4. 医疗鉴定证明5. 罚款收据XX公安分局XX派出所法定代表人:所长:年月日---说明:以上文书为治安案件案例法律文书的范例,具体案件情况及处罚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呈请治安拘留报告书 治安拘留处罚书

呈请治安拘留报告书日期:[填写日期]案件编号:[填写案件编号]呈请单位:[填写呈请单位名称]案由:[填写案由]1.案件概述[在此部分提供案件的概述信息,包括事件时间、地点、案发经过等]2.案情描述[在此部分详细描述案件的经过,包括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证据等]3.证据材料[在此部分列举本案所涉及的证据材料,并附上编号。
例如:]1.视频监控录像(编号:A001)2.目击证人证言(编号:A002)3.犯罪嫌疑人供述(编号:A003)4.报案记录(编号:A004)5.其他相关证据(编号:A005)4.行为人的基本情况[在此部分提供被拘留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5.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及情况[在此部分详细描述被拘留人的违法行为及情况,包括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涉及的法律法规等]6.行为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在此部分分析行为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包括对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影响等]7.呈请治安拘留的理由及依据[在此部分说明呈请治安拘留的理由及其依据,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引用]8.呈请治安拘留的期限[在此部分提供呈请治安拘留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设定]9.呈请拘留处罚的建议[在此部分提供呈请拘留处罚的建议,包括拘留时间的建议、处罚种类的建议等]10.协助执行部门意见[在此部分提供协助执行部门的意见,包括是否支持呈请治安拘留,以及协助执行的能力等]11.请示[在此部分提出请示,请求相关部门对本案予以处理]附:[在此部分列举附件信息,如相关证据、报案记录、证人证言等]以上是呈请治安拘留报告书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请相关部门根据该报告书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调查评估意见书(文书1)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第4条设计。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委托事项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送委托机关。
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进行调查评估的,评估意见书应当注意保密,除办案机关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对外公开。
2、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文书2)
根据《实施办法》第5条、第6条内容设计。
此表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时填写,一式三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抄送居住地公安机关一份。
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后,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重新填写此表,并抄送新居住地公安机关。
3、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通知单(文书3)
根据《实施办法》第6条设计。
按照规定,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看守所、监狱押送至罪犯居住地,现场办理交接手续。
其他罪犯适用社区矫正均由人民法院裁判或决定。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人员已在规定时限报到、超出规定时限报到、未在规定时限报到并下落不明的情况,及时填写,一式五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存档一份,通知原作出裁判的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对假释类社区矫正人员,还应抄送原服刑监狱、看守所。
4、社区矫正宣告书(文书4)
根据《实施办法》第7条设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组织进行社区矫正宣告。
加盖司法所公章,社区矫正人员签名,司法所存档。
5、社区矫正责任书(文书5)
根据《实施办法》第8条设计。
加盖司法所公章,矫正小组成员签名,存档。
矫正小组成员发生变动时,重新签订。
6、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文书6)
根据《实施办法》第12条设计。
司法所填写意见后,连同社区矫正人员个人书面申请,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一式三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抄送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一份。
7、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文书7)
根据《实施办法》第13条、第14条设计。
可根据外出、居住地变更分别填写相应内容。
用于外出审批时,社区矫正人员外出7天以内的,可只填写到“司法所意见”一栏。
备注栏由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外出返回时报告情况填写。
一式两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
用于居住地变更审批时,一式五份,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随移交档案送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一份;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抄送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
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
接收居住地变更的社区矫正人员后,将随档移交的《居住地变更审批表》复印并连同重新填写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送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8、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文书8)
根据《实施办法》第23条设计。
文书“有……如下”后“ ”应填写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人民法院禁止令的事实。
加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章。
存根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存档,下联送达社区矫正人员,复印件由司法所存档。
在提请对社区矫正人员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时,将该文书存根联连同有关建议书、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等一并组卷。
9、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审批表(文书9)
根据《实施办法》第23条设计。
一式两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入档一份。
给予社区矫正人员警告时,司法所应连同相关证明材料报县级司法局审批。
在提请对社区矫正人员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时,将该文书连同有关建议书、违反社区矫正规定警告决定书等一并组卷。
10、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文书10)
根据《实施办法》第24条设计。
填写时,对管制、缓刑的可只填写到“…..判处”;对于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填写“ 年月日经人民法院(监狱管理局、公安局)裁定(决定、批准)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一式三份。
一份连同审核表等其他证明材料组卷,并另附一份报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同时
抄送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一份。
公安机关做出处理结果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11、撤销缓刑建议书(文书11)
根据《实施办法》第25条设计。
用于提出撤销缓刑建议时,一式四份,一份连同审核表、警告决定书、警告审批表、调查核查笔录等有关证明材料整理组卷,并另附一份,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报送原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
人民法院做出撤销缓刑的裁定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原报送的司法行政机关。
12、撤销假释建议书(文书12)
根据《实施办法》第25条设计。
用于提出撤销假释建议时,一式四份,一份连同审核表、警告决定书、警告审批表、调查核查笔录等有关证明材料整理组卷,并另附一份,由居住地级司法行政机关报送原裁定假释的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
人民法院做出撤销假释的裁定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原报送的司法行政机关。
13、收监执行建议书(文书13)
根据《实施办法》第26条设计。
一式四份。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将一份连同审核表、警告决定书、警告审批表、调查核查笔录等其他证明材料整理组卷,并另附一份。
根据暂予监外执行原决定、批准机关不同,报送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监狱管理局。
同时,抄报人民检察院和居住地公安机关各一份。
原决定、批
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做出收监执行的决定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14、社区矫正人员减刑建议书(文书14)
根据《实施办法》第28条设计。
填写时,对管制、缓刑的可只填写到“…..判处”;对于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填写“ 年月日经人民法院(监狱管理局、公安局)裁定(决定、批准)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一式四份。
提出减刑建议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一份减刑建议书连同审核表、证明材料等整理组卷,另附一份,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一份。
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司法行政机关。
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提出减刑建议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将建议书和减刑裁定书抄送原服刑监狱、看守所。
15、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审核表(文书15)
根据《实施办法》第24、 25、26、28条设计。
根据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减刑不同情况填写相应内容。
对提请治安管理处罚、建议撤销县级人民法院宣告的缓刑或决定暂予监外执行、建议公安机关、监狱管理局收监执行的,只填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意见”栏。
建议撤销假释、提请减刑或建议撤销由中级人民法院宣告缓刑、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填写“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意见”栏。
此文书应当随卷宗报送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监狱管理局。
16、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文书16)
根据《实施办法》第29条设计。
由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对其做出鉴定意见,提出安置帮教建议。
司法所存档。
17、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文书17)
根据《实施办法》第30条设计。
与社区矫正宣告书相对应。
文书最后一项,应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矫正类别的不同,相应填写:(1)对判处管制的,填写管制执行期满,解除管制。
(2)对宣告缓刑的,填写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3)对假释的,填写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司法所存档。
18、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文书18)
根据《实施办法》第30条设计。
上联存档(司法所复印存档),下联应在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后发放给社区矫正人员。
19、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文书19)
根据《实施办法》第30条设计。
一式四联,第一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存档,第二联送原作出裁判、决定的人民法院、公安局、监狱管理局,第三联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第四联送居住地公安机关。
A3纸打印。
20、社区矫正人员死亡通知书(文书20)
根据《实施办法》第31条设计。
第一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存档,第二联送原作出裁判、决定的人民法院、监狱管理局、公安局,第三联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
A3纸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