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

合集下载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2024《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详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一)会计基本理论1.会计的概念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基本特征: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尺度作为辅助性补充。

②准确完整性、连续系统性。

(本质特征)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和报告(财务报表)。

确认: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交易事项实质、会计要素、是否列入财务报告计量:计量属性选择和计量单位确定记录:填制会计凭证、账簿报告:形成财务报表监督职能: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

国家监督: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

社会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会计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资料和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达到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的和要求。

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告使用者:外部使用者:投资人——关注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债权人——关注企业偿债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关注企业纳税情况潜在投资人/债权人——关注投资方向内部使用者:经营管理者——关注经验管理所需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

(完整版)政府会计准则(全文)

(完整版)政府会计准则(全文)

目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第三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 (8)第四章政府财务会计要素 (9)第一节资产 (9)第二节负债 (11)第三节净资产 (12)第四节收入 (12)第五节费用 (13)第五章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4)第六章附则 (15)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17)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17)第一章总则 (17)第二章存货的确认 (17)第三章存货的初始计量 (17)第四章存货的后续计量 (19)第五章存货的披露 (20)第六章附则 (20)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 (21)第一章总则 (21)第三章长期投资 (22)第一节长期债权投资 (22)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 (22)第四章投资的披露 (25)第五章附则 (26)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确认 (27)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28)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30)第一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0)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2)第五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32)第六章附则 (33)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无形资产的确认 (34)第三章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第四章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37)第一节无形资产的摊销 (37)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39)第五章无形资产的披露 (39)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公共基础设施的确认 (42)第三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计量 (43)第四章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计量 (45)第一节公共基础设施的折旧或摊销 (45)第二节公共基础设施的处置 (47)第五章公共基础设施的披露 (47)第六章附则 (48)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50)第一章总则 (50)第二章政府储备物资的确认 (50)第三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初始计量 (51)第四章政府储备物资的后续计量 (52)第五章政府储备物资的披露 (54)第六章附则 (54)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 (56)第一章总则 (56)第二章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57)第三章会计估计变更 (59)第四章会计差错更正 (60)第五章报告日后事项 (62)第七章附则 (63)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 (64)第一章总则 (64)第二章举借债务 (65)第三章应付及预收款项 (67)第四章暂收性负债 (69)第五章预计负债 (70)第六章披露 (72)第七章附则 (7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财务会计理论(MPACC):会计规范与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理论(MPACC):会计规范与会计准则
C)安然事件导致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导向,即制定 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
二、会计准则
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的特征来自A)明确会计准则的目标及相关重要会计原则的论述;
B)准则内容应具备广泛适用性,没有或很少有例外;对经济 实质相同的事项保持基本相同的会计处理; C)制定数量适中的指南; D)避免划分标准的量化,以防止通过构成交易或事项的方式 从字面上符合准则要求、实质上绕开准则本意的做法; E)准则应建立在改进之后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基础之上,并 与之保持一致。
H)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
二、会计准则
规则导向还是原则导向?
A)美国会计准则强调以规则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强调 以原则为基础; B)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从会计的基本原理与理念出发 ,不对非常具体的经济业务事项专门制定准则及会计处 理方法,具有简单、适用广,经得起时间和业务创新的 考验。
会计规范与会计准则
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一、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内容。
会计规范的起因:
A)自愿披露动机
B)强制披露要求。
会计规范的理论:
A)公共利益理论
B)捕获理论(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C)个体利益理论(体现最强势集团的利益需要)。
一、会计规范
美国的会计规范: 制约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统称为“公认会计 原则(GAAP)”,具体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会的准则公告、会计原则委员会的意见书等,均 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如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 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机构制定。
A)强调公允表述
B)强调经济后果 C)强调政治程序
二、会计准则
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
A)199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023企业会计准则全文

2023企业会计准则全文

2023企业会计准则全文企业会计准则是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的一系列规定。

为了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变化,2023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旨在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会计信息需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对2023年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全文解析。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会计单位和会计核算主体等内容。

其中,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包括全体具有会计主体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各类组织。

此外,还规定了会计单位的会计年度一般为公历年度,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企业实体确定。

第二章会计核算制度第二章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框架和核算要求。

其中,明确了企业应当按照货币计量、记账、分类、计量、核算和报告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此外,还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了详细的核算规定。

第三章会计账簿与档案第三章规定了企业的会计账簿和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保存要求。

其中,详细介绍了会计账簿的种类和内容,如总账、明细账、日常记账凭证等。

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四章财务报告第四章规定了企业的财务报告编制要求和披露规定。

其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表。

此外,还强调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原则,并规定了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

第五章收入第五章主要规定了企业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

其中,明确规定了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此外,还详细规定了各类收入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并强调了收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六章成本第六章规定了企业成本的确定和计量方法。

其中,明确规定了成本的确定应当遵循实际发生、有明确权利义务关系、能够可靠计量的原则。

此外,还规定了各类成本的计量方法,并规定了成本的分类和核算要求。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七章规定了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报告要求。

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准则与规范

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准则与规范

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准则与规范会计准则和规范在会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于正确、准确地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起到了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本文将从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定义、种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准则的定义和种类1. 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为统一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和形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比性而制定的规定。

它包括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报告准则和其他相关准则。

2. 会计准则的种类(1)会计核算准则会计核算准则是规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确认方法,确定会计科目的名称与编码,并提供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它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费用和损益等方面的规定。

(2)会计报告准则会计报告准则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要求,确保报表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可靠。

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3)其他相关准则其他相关准则包括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等规定,它们对于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有关事项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二、会计准则的应用1. 经济实体应用会计准则的原则经济实体应用会计准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真实性为基础:会计准则要求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客观和可靠,反映经济实体的真实状况和经营成果。

(2)以完整性为要求:会计准则要求财务信息必须完整,涵盖了经济实体的全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方面。

(3)以比较性为目标:会计准则要求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分析,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2. 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之间的关系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1)会计准则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和规定,它主要侧重于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方法和过程。

(2)会计规范是指依法对会计核算和报告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它包括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和监督程序等。

三、会计准则与规范的意义1. 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准则和规范统一了会计核算和报告的标准与要求,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真实和可比。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202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一章总则 (4)1.1 概述 (4)1.1.1 目的与意义 (4)1.1.2 适用范围 (4)1.1.3 真实性原则 (4)1.1.4 完整性原则 (4)1.1.5 及时性原则 (5)1.1.6 一致性原则 (5)1.1.7 可比性原则 (5)1.1.8 谨慎性原则 (5)1.1.9 重要性原则 (5)1.1.10 会计主体假设 (5)1.1.11 持续经营假设 (5)1.1.12 会计分期假设 (5)1.1.13 货币计量假设 (5)第二章财务报告 (5)1.1.14 财务报告的定义与作用 (5)1.1.15 财务报告使用者 (6)1.1.16 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内容 (6)1.1.17 资产 (6)1.1.18 负债 (6)1.1.19 所有者权益 (6)1.1.20 收入 (6)1.1.21 费用 (6)1.1.22 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7)1.1.23 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流程 (7)1.1.24 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 (7)第三章资产 (7)1.1.25 资产的定义与作用 (7)1.1.26 资产的分类 (7)1.1.27 资产确认 (8)1.1.28 资产计量 (8)1.1.29 资产减值的定义与范围 (8)1.1.30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8)第四章负债 (9)1.1.31 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9)1.1.32 负债的分类 (9)1.1.33 负债确认条件 (9)1.1.34 负债计量方法 (10)1.1.35 预计负债的定义与特征 (10)1.1.36 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10)1.1.38 预计负债的具体应用 (10)1.1.39 预计负债的披露要求 (10)第五章所有者权益 (11)1.1.40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特征 (11)1.1.41 所有者权益的分类与构成 (11)1.1.42 资本公积的定义与来源 (11)1.1.43 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2)1.1.44 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与分类 (12)1.1.45 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 (12)第六章收入 (12)1.1.46 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 (12)1.1.47 收入确认的条件 (13)1.1.48 收入确认的具体步骤 (13)1.1.49 收入计量的基本原则 (13)1.1.50 收入计量的具体方法 (13)1.1.51 收入列报的基本要求 (14)1.1.52 收入列报的具体内容 (14)1.1.53 收入列报的特殊事项 (14)第七章费用 (14)1.1.54 费用的定义 (14)1.1.55 费用的分类 (14)1.1.56 费用的作用 (15)1.1.57 费用确认原则 (15)1.1.58 费用确认条件 (15)1.1.59 费用计量原则 (15)1.1.60 费用计量方法 (16)第八章利润 (16)1.1.61 利润的定义 (16)1.1.62 利润的分类 (16)1.1.63 利润的作用 (16)1.1.64 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 (16)1.1.65 利润计算的步骤 (17)1.1.66 利润计算的注意事项 (17)1.1.67 利润分配的原则 (17)1.1.68 利润分配的方式 (17)1.1.69 利润分配的决策程序 (17)第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18)1.1.70 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18)1.1.71 偿债能力比率 (18)1.1.72 营运能力比率 (18)1.1.73 盈利能力比率 (18)1.1.74 市价比率 (18)1.1.75 财务趋势分析概述 (18)1.1.77 垂直分析法 (19)1.1.78 财务预测分析概述 (19)1.1.79 销售预测 (19)1.1.80 利润预测 (19)1.1.81 现金流量预测 (19)第十章会计调整 (19)1.1.82 概念与原则 (19)1.1.83 变更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1.84 概念与特点 (20)1.1.85 变更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1.86 概念与分类 (21)1.1.87 更正方法 (21)1.1.88 披露要求 (21)第十一章会计控制 (21)1.1.89 内部控制概述 (21)1.1.90 内部控制目标 (21)1.1.91 内部控制措施 (22)1.1.92 风险管理概述 (22)1.1.93 风险管理目标 (22)1.1.94 风险管理措施 (22)1.1.95 内部审计概述 (23)1.1.96 内部审计目标 (23)1.1.97 内部审计程序 (23)第十二章会计信息披露 (23)1.1.98 财务报告概述 (23)1.1 财务报告的定义 (23)1.2 财务报告的目的 (23)1.3 财务报告的基本组成 (23)1.3.1 财务报表 (23)2.1 资产负债表 (23)2.2 利润表 (24)2.3 现金流量表 (24)2.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4)2.4.1 财务报表附注 (24)3.1 附注的作用 (24)3.2 附注的主要内容 (24)3.3 附注的编制要求 (24)3.3.1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24)1.1 关联方的定义 (24)1.2 关联方关系的判定标准 (24)1.2.1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及披露要求 (24)2.1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 (24)2.2 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24)2.3 关联方交易金额及比例的披露 (24)2.3.1 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 (24)3.1 定价政策的原则 (24)3.2 定价政策的披露要求 (24)3.2.1 重大事项的定义及范围 (24)1.1 重大事项的定义 (24)1.2 重大事项的范围 (24)1.2.1 重大事项的披露要求 (24)2.1 披露时间 (24)2.2 披露内容 (24)2.3 披露方式 (24)2.3.1 重大事项的审议程序 (24)3.1 董事会审议 (24)3.2 股东大会审议 (24)3.3 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议 (25)3.3.1 重大事项的披露案例 (25)4.1 山东平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2 宁阳农商银行110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3 宁阳农商银行260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4.4 宁阳农商银行960万元重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25)第一章总则1.1 概述1.1.1 目的与意义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制定本总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
计岁会”; “计簿”
计发源
“会计”一 或“簿
运用单“四柱词结出算现法;”具:“四柱书””指的
式记账“旧管有(完期整初的结官存)、“账新册收出” 法 (本期厅收会入计)、“开除”现(本
期支出)、“实在”(期末结
存)。基本公式:旧管+新收-
开除=实在
唐宋:有较严格的 计财年度(如户籍、 记账制度、审计制 度、财物保管、出 纳保管及会计报告 制度等),宋代发 明了 “四柱结算法”
中级财务会计
主编:王华 石本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国

会计

规范

体系及

财务会

计基本
理论
本书结构
资产负 表要素 的核算
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存货(CAS1) 投资(CAS2、3、22) 固定资产(CAS4、7、8、17) 无形资产(CAS6、8)
流动负债与或有事项(CAS13) 长期负债(CAS12)
第一节 我国会计发展历程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 1949-1958年,走苏联的道路,只有簿记没有会计。 • 1958年后,无账会计的混论局面。 • 1973年后进行恢复。 三、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 1、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 1983年3月和4月财政部发布《合资企业的会计制度(试行草案)》
计准则是在2005年前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2项具体会计准则为全新的。
第二节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 一、《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特点
1、向国际惯例趋同

新发布的准则和修订的准则绝大多数都参照了相应的
第一节 我国会计发展历程
• 一、共和国前期中国会计的发展 • 明清前,官厅会计 • 明清后,民间会计

商代: 我国会 计发源 运用单 式记账 法
西周:“月 计岁会”; “会计”一 词出现;具 有完整的官 厅会计
“会计”一词出现:西周《周 礼·天官篇》“以逆群吏之治, 而听其会计”
专门官职:“大宰”、“司 会”。掌管朝廷中的钱粮赋税
第二节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 一、《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特点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
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
行。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
组成,其中基本会计准则根据1992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
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进行的修改,16项具体会
两表计算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果完全吻合,
称之为“合龙门”。
唐宋:有较严格的 计财年度(如户籍、 记账制度、审计制 度、财物保管、出 纳保管及会计报告 制度等),宋代发 明了 “四柱结算法”
明末清初:“龙门 账”——我国固有 的复式记账方法
商代: 我国会 计发源 运用单 式记账 法
“天西地周合:账“”月:将一西切汉账:项分为“唐来宋账:”有和较“严去格的 账”计,岁在会账”簿;上记录“,计账簿簿”采用垂计直财书年写度,(直如行户籍、
演进 会计的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的结构
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相关法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
其它
本书的结构与致学生的 建议
本书的结构 致学生的建议
本章要点
• 了解我国会计演变的过程 • 认识促进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的
基本影响因素 • 掌握我国会计准则的基本体系 • 掌握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基本构成 • 明确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投入资本与留存收益 证券稀释与股票期权(CAS11) 每股收益(CAS34)
利润表 要素的
核算
收入(CAS 14、15、16) 所得税会计(CAS9、18) 利润与利润分配
其他 专题
租赁会计(CAS21) 养老金会计与退休后福利(CAS10) 会计变更与会计差错(CAS28、29)
会计报表的 编制与财务 报告的披露
明末清初:“龙门 账”——我国固有 的复式记账方法

经济凭证 (草流)

流水账 (日记账)
誊清账 (总清簿)
进缴表 (进-缴)
存该表 (存-该)
图 1-1:龙门账示意图
合龙门
辛亥革命后~建国前:改良中式 簿记运动,“中式簿记”和“西 式簿记”并存。
清代中叶:“天地合账”。“龙 门账”和“天地合账”可以认为 是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过渡
分两“格会,计上”格一记收,或称“为簿“天”,记下账格制记度付、,审称计制
为“词地出”现,;上具下两格书所”记的数额必须度相、等财,物称保为管、出
“天有厅地完会合整计”的官
账册出 现
纳保管及会计报告 制度等),宋代发
明了 “四柱结算法”
清代中叶:“天地合账”。“龙 门账”和“天地合账”可以认为 是单式簿记到复式簿记的过渡
资产负债表(CAS30) 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CAS30) 现金流量表(CAS31) 财务报告的披露(CAS30、36)
第一章 会计准则与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会计发展历程
会计准则与会计规 范体系
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共和国前期中国 会计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共和国时期会计 制度的演进
改革开会放计后准共则和的国演时进期会计 制度的演进
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 • 2、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是引发我国会计风暴的基本动
因 •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 •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年) • 《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 • 3、我国加入WTO使中国会计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 《企业会计准则(1992)》 • 《企业会计准则(2006)》
报告文书:“日成”、“月 要”、“岁会”
商代: 我国会 计发源 运用单 式记账 法
西周:“月 计岁会”; “会计”一 词出现;具 有完整的官 厅会计
会计核算方法的发展:流水账 →“草账”、“细流”、“总 清”三账
会计结算方法的发展:“盘 点结算法” →“三柱结算法” (入-去=余)
商代:
西周:“月 西汉:
“龙门账”:全部账目分为 商 我代国:会“进(收西计入周岁):会、”““;月缴”(西“支汉计:簿” 计发源出)、““存会”计(”资一产)、或““该簿” 运用单(负债)词。出现;具 书”的 式记账基本公式有:完进整-的缴官=存-该 账册出 法 设总账进厅行会“计分类记录”现,并
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