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一、编制目的为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2. 科学合理、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的原则。

3. 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原则。

4. 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三、编制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四、编制程序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资料搜集与分析。

3. 风险评估与应急能力评估。

4. 编制应急预案。

5. 应急预案评审。

五、应急预案内容1. 综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应急恢复、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2. 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事故类型或风险源,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3. 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措施。

4. 应急处置卡:针对常见事故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卡。

六、应急预案编制要求1. 应急预案编制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2. 应急预案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响应程序和措施。

4.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5. 应急预案应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应急预案评审1. 应急预案评审应由有资质的机构或专家进行。

2. 评审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 评审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八、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1. 应急预案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机制。

2. 应急预案实施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和演练。

3. 应急预案实施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

4. 应急预案实施单位应将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九、附则1. 本导则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解释。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安全生产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安全生产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安全生产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导则。

1.2 编制依据本导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安全生产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安全生产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等。

二、应急预案编制原则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科学合理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应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3 全面覆盖原则应急预案应涵盖安全生产单位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2.4 分级分类原则应急预案应按照事故类型、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应对措施。

2.5 动态调整原则应急预案应根据安全生产单位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变化和事故教训等进行动态调整。

三、应急预案编制程序3.1 前期准备3.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1.2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安全生产单位基本情况、周边环境、事故隐患、应急预案编制依据等。

3.1.3 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影响。

3.2 编制内容3.2.1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应包括总则、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应急恢复、附则等部分。

3.2.2 总则部分应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编制原则等。

3.2.3 组织体系部分应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人员配备等。

3.2.4 应急响应部分应明确事故报告、先期处置、应急指挥、现场救援、后期处置等环节。

3.2.5 应急保障部分应明确应急物资、装备、技术、资金等保障措施。

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导则

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导则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旨在指导企事业单位编制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 《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办法》5. 《企事业单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6. 相关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三、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快速响应、科学处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

3. 协同配合、统一指挥: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确保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形成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的应急体系。

4. 信息公开、社会参与: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应急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四、编制内容1. 应急预案概述(1)编制目的: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意义。

(2)编制依据:列出编制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

(3)编制原则:阐述编制应急预案所遵循的原则。

(4)适用范围:明确应急预案适用的突发事件类型和范围。

2. 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单位。

(2)应急工作组:设立应急工作组,明确各工作组负责人及成员单位。

(3)应急保障组:设立应急保障组,明确保障物资、设备、人员等。

3. 应急响应程序(1)信息报告: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单位、各部门的信息报告流程。

(2)启动预案: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程序。

(3)应急处置: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包括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物资供应、人员疏散等。

(4)恢复重建:明确突发事件结束后,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措施。

4. 应急保障措施(1)物资保障:明确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储备地点等。

gbt29639-2020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20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20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职能部门领导审核应急预案,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队伍要按
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组织机构上落实应急预案。

1.依据国家现行有关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
具体的应急预案;
2.编制应急预案时,把握灾害机制要求和应急行动要求,具体包括:
事态发展趋势、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应急人员职责分工安排、预警机制、
应急预案拟定、应急资源保障、培训要求、事后处理等;
3.要明确应急预案的责任分工,组织机构设置清晰,对各职能部门工
作职责进行分解,明确履行各部门责任,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保证全部
按照安排正确开展;。

4.对应急预案要求定期检查和更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5.建立灾情信息及时有效的报告体系,及时准确的获取灾情信息,及
时向相关单位报告灾情;
6.工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使用灾害突发时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导则

一、编制目的1.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

2. 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

3. 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

二、编制原则1. 科学性: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预案。

2. 实用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3. 可持续性:应急预案应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生产经营单位发展变化和风险因素的变化。

4. 协同性:应急预案应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编制程序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组成员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2. 资料搜集:收集生产经营单位相关资料,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结构、风险因素等。

3. 风险评估: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事故等级和应急处置重点。

4. 应急能力评估:评估生产经营单位现有应急资源、应急装备和应急能力,为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5. 编制应急预案:根据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处置卡。

6. 应急预案评审: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应急预案体系1. 综合应急预案: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统一的应急处置方案。

2. 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专门的应急处置方案。

3. 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现场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4. 应急处置卡:针对特定风险因素,制定应急处置卡,便于现场人员快速、准确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五、附件信息1.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设置、人员职责和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资源:包括应急物资、设备、技术、人员等。

3. 应急演练: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在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应对和应对突发情况,减少损失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是为了指导各个单位和机构在制定应急预案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制定应急预案是一项必要且重要的工作。

面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时,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指导行动、提高应对效率,减少伤亡和损失,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1.科学性和合理性: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符合实际情况和预测分析,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的书写要规范清晰,操作指导要明确具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

3.协同性和整体性:应急预案编制要考虑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应对机制,促进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协同行动。

4.动态性和更新性:应急预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更新和完善,及时调整和修订以适应环境变化。

三、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1. 风险评估和分析在编制应急预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或事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确定可能的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影响范围等,为后续的预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在确定了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后,需要明确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确保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各职能部门能够迅速有效地协作,井然有序地应对突发情况。

3.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完善应急预案的各项内容,包括预案名称、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方案、通信联络机制等,确保预案的全面和具体。

4. 实施和演练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后,需要进行应急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四、应急预案的管理和维护应急预案的编制并非一劳永逸,需要持续的管理和维护。

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管理机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编制导则

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编制导则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5. 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三、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编制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四、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预防事故发生为基础,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2. 综合协调、快速反应: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确保应急救援行动迅速、有序。

3. 安全高效、以人为本:确保应急救援行动安全、高效,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编制内容1. 编制依据:明确编制预案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2. 编制单位:明确预案编制单位及相关部门职责。

3. 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

4.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5. 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职责、培训和管理。

6. 应急救援物资:明确应急救援物资的种类、数量、储备和管理。

7. 应急救援行动: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措施和注意事项。

8. 应急救援演练:制定应急救援演练计划,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9. 应急救援信息报送:明确应急救援信息报送渠道、时限和内容。

10. 应急救援评估与改进:明确应急救援评估指标、方法及改进措施。

六、编制程序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职责。

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3. 分析应急救援风险,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