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重点总结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推拿养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推拿养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推拿养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推拿,作为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通过按摩、拨捏、推拿等手法,可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归纳总结一些推拿养生的知识点。

一、推拿的基础理论1. 气血理论:推拿按摩可以活血、调气,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2. 经络理论:按摩经络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 穴位理论:推拿按摩应用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和脏腑,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提升。

二、推拿养生的方法1. 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拨、拉、摇等,不同的手法刺激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功效。

2. 推拿调理:推拿按摩可以调理气血、脏腑、经络等,具有平衡身体、保健身心、防病治病的作用。

3. 推拿保健:定期进行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保持身心健康。

4. 推拿防病: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调理脏腑,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三、推拿养生的适应症1. 针对腰椎病的推拿:腰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通过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腰背疼痛,改善腰椎病的症状。

2. 针对颈肩痛的推拿: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以及站姿不良等原因会导致颈肩痛,推拿按摩可以舒缓颈肩疼痛,松弛肌肉。

3. 女性经络调理:推拿按摩对于女性调理经络、舒缓经期不适、缓解痛经有良好的效果。

四、推拿饮食养生1. 清淡饮食:推拿养生中,饮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荐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合理搭配:饮食搭配要均衡,保证营养的全面,例如搭配粗粮、豆类和肉类,保持身体的营养平衡。

3. 忌辛辣和油腻:辛辣刺激会加重体内炎症反应,而油腻食物则容易加重脾胃负担,影响养生效果。

4. 适量喝水:推拿按摩后,身体会排出一部分废物,适量喝水可以加快废物的代谢,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五、推拿养生的注意事项1. 选择专业推拿师:前往推拿按摩时,应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推拿师进行服务,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推拿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笔记

推拿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笔记

推拿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笔记推拿是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包括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扌衮法是一种推拿手法,其操作要领是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扌衮法的治疗作用包括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滚三回一”,不宜拖动、跳动、摆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

一指禅推法是另一种推拿手法,其动作要领包括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肘部自然下垂,腕部放松,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螺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紧推的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慢移时缓慢移动。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即所谓紧推慢移。

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揉法是推拿的另一种手法,其中大鱼际揉是一种常用的揉法。

其要领是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揉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头痛,失眠等。

《推拿知识培训》课件

《推拿知识培训》课件
振动类手法
通过振动肌肉、关节等部位,如抖法、颤 法等。
常见推拿手法介绍
捏法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 在皮肤上捏挤。
拍法
用手掌轻拍皮肤。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 肤上做圆周或螺旋 状的轻柔按摩。
推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 肤上做直线推动。
抖法
用手握住肌肉或关 节,轻轻抖动。
推拿手法的学习与实践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推拿手 法,可以在自己或他人身 上进行练习。
学习推拿手法的基本要领 和技巧,包括手法操作姿 势、力度、时间等。
注意推拿过程中的安全和 卫生,避免过度刺激和损 伤。
学习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 禁忌症,避免误用和滥用 。
03
推拿穴位
穴位的基本知识
定义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一些 特定点,是气血汇聚的部 位,也是推拿治疗的重要
基础。
分类
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 是穴三类,具有不同的特
注意身体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推拿方案或停止推拿。
避免过度刺激
在推拿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刺激或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或不适。
推拿后的注意事项
适当休息
在推拿后,应适当休息,避免立即进行剧 烈运动或体力劳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8岁,因长期从事体力 劳动,导致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推拿治疗过程
采用点按、揉捏、摇摆等手法,针 对肩部的肌肉、关节进行舒缓和活 动。
治疗效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肩部疼痛 明显减轻,活动范围逐渐恢复,可 以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总结与展望:推拿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推拿技能培训

推拿技能培训

推拿技能培训
推拿技能培训通常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手法技巧、实践操作等。

以下是一些推拿技能培训的要点:
1.理论知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以及推拿的基本原理、
作用机制、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2.手法技巧:学习并掌握各种推拿手法,如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以
及各种手法的组合运用。

同时,还需要学习并掌握不同部位的推拿技巧,如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四肢等。

3.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操作或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手法技巧相结合,逐渐熟练掌
握推拿技能。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确保安全有效。

4.注意事项:学习推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操作前的准备、操作中的安全卫生、操
作后的护理等,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此外,为了更好地掌握推拿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

可以参加各种推拿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参加推拿技能培训时,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或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学到的技能正确、安全、有效。

同时,还需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推拿技术知识点总结

推拿技术知识点总结

推拿技术知识点总结一、推拿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推拿技术源于中国古代神农氏时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

相传,神农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明的统治者,他发明了农业耕作、垂钓捕鱼等技术,并且还研究了一些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推拿技术。

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许多关于推拿技术的记载,说明推拿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推拿技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术。

在隋唐时期,推拿技术开始走向繁荣,不仅被列为正规医学的一部分,还出现了许多专门的推拿医院。

而在宋明清时期,推拿技术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播。

到了现代,推拿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医学疗法,并且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推广。

二、推拿技术的基本理论1. 人体经络和穴位理论人体经络和穴位理论是推拿技术的基本理论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12条,主要分布在皮肤、筋络、脏腑、经络四个层次。

而经络上有365个穴位,是人体气血调节的重要通道。

推拿技术是通过按摩和推压穴位,调节气血、通经活络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理气和活血的理论推拿技术的另一个基本理论是理气和活血的理论。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如果气血失调,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通过推拿技术可以调理气血,活泻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内外兼顾的原则推拿技术的理论之一是内外兼顾的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外部操作可以调整人体内脏功能,促进人体自身的调节和恢复能力,从而治疗疾病。

三、推拿技术的操作技巧1. 指压推拿指压推拿是推拿技术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在进行指压推拿时,推拿师用手指按摩和推压穴位,通过不同的力度和节奏,达到调节气血和活络经络的目的。

2. 摩擦推拿摩擦推拿是通过摩擦皮肤表面,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3. 摇动推拿摇动推拿是通过摇动身体的手法,促进关节的松弛和活跃,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1.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掌握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和病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手法施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推拿的操作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拨叩、拍打等。

2.中医推拿的技术要点(1)按摩:以手掌、指腹、拇指或掌根等部位作往复式的摩擦作用,对病区或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经活络。

(2)揉捏:以手指、掌根或拇指等部位对局部或整个穴位进行捏捉、揉动、揉转、揉压等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3)推拿:以推、拉、捏、按、挤等手法对患部或穴位进行施力,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脏腑的功能,消除病邪。

(4)拿:以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抓足、提握、提拨等操作,以调理经络,消除疼痛。

(5)拨叩:以手指、掌根、拇指等部位的力道和速度,对穴位或病区进行重叠拨动,以调理气血,消除病邪。

(6)拍打:以手掌或拳头等部位的力度和速度,对病区或全身进行拍打,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二、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和适应症1.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辨证施治、因病选穴、灵活运用手法、标本兼治、调理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2.中医推拿的适应症(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头晕等疾病;(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风湿病;(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胃痛等;(4)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恢复等;(6)皮肤病:湿疹、疮疖、痒疹等;(7)肿瘤放化疗后的协调治疗;(8)儿童多动症、夜啼、消化不良等。

三、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脉象、舌苔等信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熟悉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推拿学重点知识点

推拿学重点知识点

推拿学重点知识点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拍打、揉捏等手法,以达到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推拿学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1.中医基础知识:推拿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学习推拿需要对中医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包括经络学、脏腑学、病理学等,这些都是推拿的理论基础。

2.人体解剖学: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了解人体的结构,需要掌握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只有了解了人体结构,才能更好地进行按摩推拿,发挥最佳效果。

4.推拿手法:推拿的手法是推拿学的核心部分,包括揉、推、拍、捶、击等手法。

学习推拿需要熟悉并掌握各种手法的技巧和应用方法。

不同的手法可以有不同的效果,需要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手法。

5.穴位与配穴:推拿按摩主要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疏通经络。

学习推拿时,需要熟悉各个穴位的位置、功能和应用,以及穴位的配穴原则。

正确选择和刺激穴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推拿效果。

6.推拿治疗技巧:学习推拿需要掌握一定的治疗技巧,如使用适当的手法、掌握正确的力度、调整节律和速度等。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使推拿按摩更加有效和舒适。

7.推拿适应症与禁忌症:学习推拿需要熟悉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对于哪些病症可以进行推拿治疗,禁忌症指的是推拿治疗是不适用或有风险的病症。

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以避免不当的治疗或造成伤害。

8.推拿常见病症的治疗:推拿可以用于治疗和缓解很多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冻疮、失眠等。

学习推拿时,需要了解这些常见病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推拿的治疗方法。

9.推拿与其他疗法的结合:推拿与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可以结合使用,以加强治疗效果。

学习推拿时,需要了解与其他疗法的配合应用,并掌握相应的技巧。

总之,推拿学涉及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学习推拿需要掌握中医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经络系统、手法、穴位与配穴等知识点。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可以提高推拿技术水平,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小儿推拿培训总结范文

小儿推拿培训总结范文

一、培训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家长对小儿推拿的认识,普及小儿推拿技能,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小儿推拿培训。

本人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小儿推拿培训后,对小儿推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二、培训内容1. 小儿推拿概述培训课程首先对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儿科基础知识、儿科诊断基础进行了讲解,使我对小儿推拿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历史、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使我认识到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 小儿推拿手法及操作培训课程重点讲解了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手法、操作要领等。

通过老师的现场演示和学员们的实践操作,我掌握了以下几种手法:(1)按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2)揉捏法:适用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3)推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4)搓法:适用于四肢、腰背等部位,具有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3.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培训课程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常用穴位的位置、功效、操作方法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我掌握了以下穴位:(1)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具有镇静安神、缓解紧张的作用。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具有健脾和胃、增强体质的作用。

(3)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具有调和阴阳、改善睡眠的作用。

4. 小儿推拿临床应用培训课程针对感冒、咳嗽、发热、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食积、便秘、腹泻、呕吐等儿童常见病症,讲解了相应的推拿方法。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针对这些病症的推拿技巧。

三、培训体会1.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儿推拿手法及操作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熟练的技能,通过实践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小儿推拿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让我对儿童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重点总结壹.各论疾病一、颈椎病P190定义: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目的(1)松解劳损、紧张甚至痉挛的颈肌,尤其是颈伸肌群,改善其力学特征阻断疼痛-肌紧张-疼痛恶性循环链,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消除(2)调整颈椎节段异常移位或成角,降低椎间盘负荷,减缓颈椎退变过程(3)扩大椎间孔、椎管、横突孔非连续骨性管道有效空间,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紧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3、治则:松解,调整4、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为主5、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

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㨰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6、注意事项(?):1、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调平衡”的原则,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

2、注意纠正平时的不良习惯姿势,立足于预防。

3、注意用枕的合理性4、注意肩颈部的保暖。

7、特殊体格检查①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双手交叠置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的角度下(如使头后伸并向患侧倾斜)进行按压。

如出现颈部疼痛或向上肢放射痛,即为阳性反应。

挤压试验的机理在于使椎间孔缩小,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②臂丛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

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置该侧头部,推头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牵拉臂丛神经,若患肢出现窜痛麻木,则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临床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推拿手法、治则、取穴部位、手法操作步骤P224定义: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

本病常发生在单侧肩部。

(1)临床表现①初起症状,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

局部畏寒,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②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

早期为疼痛引起,中期为肩关节出现粘连所致,后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缝突起等。

③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上举更为严重,患手不能摸背。

④肩关节周围广泛粘连而形成“冻结肩”,随之疼痛减轻。

(2)推拿手法:㨰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扳法、拔伸、搓法、抖法等(3)治则:初期活血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

(4)取穴部位:肩部、上臂部,缺盆、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等(5)手法操作步骤:①舒筋通络,活血止痛②松解粘连、滑利关节③疏理筋脉,调和气血(6)肩袖损伤鉴别:肩袖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任何一个年龄都可能发生,发生肩峰撞击引起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7)特殊体格检查:p182网球肘试验:又称Mill试验。

前臂稍弯曲,手呈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表示肱骨外上髁炎。

三、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表现?手法操作?注意事项?P226(1)临床表现:肩部疼痛,尤以肩关节外展、内旋时更甚。

临床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发病期急性发作期:肩部广泛性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则疼痛加重慢性发病期:疼痛大多不明显,通常在三角肌止点处疼痛(2)操作步骤(1)舒筋通络:①患者取端坐位,术者立于患者患肢前外方,用拇指点按肩髃、臂臑等穴,由轻而重进行②用㨰法在患侧肩部周围进行操作,同时配合肩关节的被动活动③在患侧肩部、上臂及前臂处施拿法操作,以肩井、肩髃、臑俞、臂臑、曲池为重点(2)活血化瘀:①按揉肩髃、臑俞、臂臑等穴②可于局部施以擦法,透热为度③用搓揉法从肩关节至腕关节反复操作④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做患侧上肢抖法操作,抖动感应穿至肩部。

(3)滑利关节:术者立于患者后侧,一手拇指按压患者臑俞,其余四指按压在肱骨大结节;另一手托握住肘关节,作肩关节顺时针摇动,摇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步增至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3)注意事项:注意肩部保暖,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四、踝关节扭伤常见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两种情况?P235(1)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在跖屈位,足踝强力内翻,而使踝部外侧副韧带相应损伤。

(2)踝关节跖屈内翻损伤时,易损伤外侧的腓距前韧带,外力继续作用时,则易损伤外侧的腓跟韧带。

一般情况下,腓距后韧带较为坚强,极少发生损伤,仅于踝关节极度背伸而又受到内翻应力时才能损伤。

五、脏腑推拿通过哪些途径实现?P238一是通过对经络的刺激,直接调整与之相连的脏腑功能;二是通过背俞穴和腹募穴的刺激,调整对应脏腑的功能;三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作用,综合调整内在脏腑的功能。

六、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的临床表现P2171、急性腰扭伤:①腰部伤后即出现典型的腰痛,疼痛一般较剧烈,呈持续性,部位局限固定,患者多能准确指出疼痛部位。

②伤轻者以手撑腰能勉强行走,伤重者则完全不能活动、甚至不能翻身、起床,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2、腰肌劳损:①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酸痛或呈钝性胀痛,腰部重着板紧,如负重物,时轻时重,缠绵不愈。

②充分休息、加强保暖、适当活动或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或遇阴雨天气则症状加重。

③腰部活动基本正常,偶有牵掣不适感。

④不能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腰背部。

⑤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

七、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操作步骤?P227(网球肘)(1)临床表现肘外侧酸楚、疼痛,不能端提重物、扫地、拧衣服,反复发作则症状越来越重,甚至不能端碗、写字,疼痛为持续性。

重者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无力,甚至持物坠落。

(2)操作步骤(简单写)①舒筋通络:A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或立于患侧。

用轻柔的㨰法沿前臂背侧治疗,重点在肘部;B术者一手握患肢腕部,另一手拇指点按痛点,并将患肘环形摇转;C按揉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等穴及肱骨外上髁、患肢内外侧肌肉,以有酸胀感为佳;D搓揉上肢,重点在前臂,手法宜柔和。

②理筋整复: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或立于患侧,面对患者,一手握住肱骨下端,一手握住腕部,作肘关节的拔伸牵引,握腕的手同时作前臂的旋转活动,握肱骨下端的手以拇指按揉桡骨小头,同时极度屈曲肘关节。

术者轻旋患者肘、肩关节后,渐渐使肘伸开至微屈曲位时,托肘部稍用力使肘关节伸直,拇指端在疼痛处进行由轻而重弹拨,并自上而下捏拿患侧内外侧肌肉,如此反复进行。

动作要连续,用力要稳妥,切记用力过猛过大,以免造成其他损伤③活血化瘀:A术者用深沉的㨰法从肘部沿前臂治疗,重点在肘部;B术者双手微屈曲,合揉患者肘上部,由上而下进行;C按揉痛点及前臂背侧,配合肘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D患者肘伸直,术者一手握腕,一手搓揉肘部,从上臂直至前臂,并用大鱼际擦前臂背侧,连续反复数次,以透热为度。

(3)特殊体格检查,臂丛N牵拉,直腿腿抬高试验八、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常见病证?P228(肱骨外上髁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肱骨髁上骨突压迫征、肘部创伤性尺神经炎、腕尺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腓总神经压迫综合征、跗管综合征。

九、腰椎间盘突出P202 (操作)(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定义: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

由于外力或者风寒之邪刺激,腰脊柱内外力失衡,突出的髓核和周围组织损伤性炎症变化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

1、目的:(1)增加局部组织痛阈,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2)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缓解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机械性压力;(3)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流量,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4)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途径及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

2、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3、部位及取穴: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4、手法:揉法、按压法、㨰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5、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患者宜卧硬板床休息,并注意腰部保暖;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推拿治疗操作时宜慎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要明确。

7、特殊体格检查:直腿抬高试验8、损伤放射疼痛临床表现: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滞、活动功能障碍。

病程较久者,患者常有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的主观麻木感。

十、腰椎间盘突出症T4T5、T5S1突出的症状差别、特殊检查、治疗原则1、直腿抬高实验及直腿抬高加强实验阳性;屈颈实验阳性,下肢后伸实验阳性。

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可引起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疼痛。

小腿前外会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张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2、治疗原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十一、退行性膝关节炎推拿治疗原则?①舒筋通络②活血化瘀③松解粘连④滑利关节。

十二、颈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范围颈椎:前屈、后伸35°~45°腰椎:前屈90°后伸30°贰.名词解释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这些变化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分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

由于外力或者风寒之邪刺激,腰脊柱内外力失衡,突出的髓核和周围组织损伤性炎症变化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

3、急性腰扭伤: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因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

4、腰肌劳损:指腰背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

5、梨状肌综合征:指由于间接外力作用,是梨状肌受到过度牵拉而致损伤,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肌束痉挛,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