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4名泉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济南七十二名泉

济南七十二名泉

一、趵突泉公园14处:全部为古七十二名泉,分别是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卧牛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漱玉泉、石湾泉、湛露泉、满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

a二、五龙潭公园11处:其中古七十二名泉五处,分别是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江家池)、西蜜脂泉;新入选名泉六处,依次是月牙泉、官家池、回马泉、虬溪泉、玉泉、濂泉。

三、环城公园五处:其中古七十二名泉一处,为黑虎泉;新入选名泉4处,分别为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和九女泉。

四、省人大院内四处:全部为古七十二名泉,分别是氵楚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

五、历下区八处(古七十二名泉七处,新名泉一处)古七十二名泉七处,分别是濯缨泉(王府池子)、芙蓉泉、玉环泉、舜井、腾蛟泉、双忠泉、浆水泉(浆水泉村回龙岭下);新入选名泉是砚池(姚家镇政府南侧)。

六、历城区11处(古七十二名泉6处,新名泉5处)古七十二名泉六处,分别是涌泉(柳埠镇四门塔景区内)、苦苣泉(柳埠镇袁洪峪度假村)、避暑泉(柳埠镇袁洪峪度假村)、泥淤泉(柳埠镇泥淤泉村街旁)、突泉(柳埠镇突泉村皇姑庵旧址)、白泉(王舍人镇纸坊村北侧);新入选名泉五处,分别为玉河泉(彩石镇玉河泉村内河底)、缎华泉(柳埠镇九顶塔景区)、大泉(锦绣川乡大泉村)、华泉(华山镇华山景区)、圣水泉(红叶谷风景区内)。

七、市中区三处。

全部为古七十二名泉,分别为:斗母泉(十六里河镇斗母泉村北首)、林汲泉(龙洞村南佛峪寺东崖)、甘露泉(佛慧山开元寺旧址)。

八、天桥区一处。

无影潭(新入选)。

九、章丘市六处(古七十二名泉二处,新入选名泉四处)两处古七十二名泉为百脉泉和净明泉(明水西麻湾景区内);四处新入选名泉为百脉泉公园内的东麻湾和墨泉、清照园内的梅花泉和明水汇泉路西首的西麻湾。

十、长清区五处(古七十二名泉一处,新入选名泉四处)古名泉为袈裟泉(灵岩寺内);新入选四处名泉为卓锡泉(灵岩寺内)、檀抱泉(灵岩寺内)、清泠泉(五峰山志仙亭下)、晓露泉(张夏镇积峪村)。

趵突泉公

趵突泉公

38处泉水组成,其中27处集中在今趵突泉公园内,最著名的有趵突泉、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皇华泉、卧牛泉等。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

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趵突泉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比之为"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历城县志》中对的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趵突泉水量甚大,泉水喷涌时,三支水柱腾空而起,达三、四尺高,大如车轮,声若洪雷,"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现趵突泉为济南趵突泉公园主要景点,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

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

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游人可听泉、观澜、品茗,尽享趵突之美。

1999年,市政府对趵突泉公园进行了扩建,公园面积由8.5公顷扩大到10.5公顷,大大提高了趵突泉的待客能力,使其风姿得以更好地体现。

有关济南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名泉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济南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名泉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济南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名泉调查报告范文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名泉的调查报告从7月11号开始到7月13号,也就是今天我们的调研之路已经走了两站了,接下来的这一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走的这一站就是五龙潭公园。

五龙潭公园内有11处名泉。

分别是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西蜜脂泉,还有新入选的月牙泉,官家池,回马泉,虬溪全,玉泉以及濂泉。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们的计划和路线:1.调研前期开会商议调研整体框架,进行具体分工。

2.调研的前一天晚上开会制定出第二天具体的调研细节,路线和内容。

3.调研当天回学校之后整理当天。

4.针对每一个泉,我们都会放上一张网上的照片和我们调研照的照片以进行对比说明。

5.7月12号晚上我们团队开会制定7月13号的具体调研内容,列出11个泉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方便寻找。

并查询最近的交通路线。

6.7月13号早上8点准时出发,乘坐66路公交车在西门站下车,往北走大约150米到五龙潭公园。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对五龙潭内各个名泉的调研:五龙潭五龙潭又称龙居泉、灰湾泉,潭水深达6米余,是济南最深的一处泉水,水流常年不涸。

五龙潭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周围有泉29处。

相传,昔日五龙潭水深莫测,每遇天旱,到此祷雨辄应。

元朝初年,潭边建庙,内塑五方神龙,后人便称其为五龙潭。

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很多。

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护国公秦琼府邸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

”北魏时,五龙潭边建有“客亭”,唐代称“历下亭”关于五龙潭的传说,是众说不一,但是大家对于五龙潭是秦琼的府邸这一说法没有质疑。

五龙潭水面宽阔,比较清澈,从远处看像是一面镜子,但是那并不是说水澄澈如镜,而是那狂阔的湖面对光的反射,仔细看看潭水,虽然能比较清楚的看见鱼在游动,但是也能看见泉水的浑浊。

潭的西面有亭台楼阁,东侧有假山林立。

比较有一番意境。

这两张图的最大不同不是拍摄角度的不同,而是我们进行调研的时候五龙潭的泉水已经不是像网上这张照片那样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五龙潭里面了,是几乎没有水流出来了。

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名泉的调查报告

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名泉的调查报告
《园林绿化设计规范》
作为公园设计的指导文件,该规范明确了公园内水体、植被、建筑 等各个元素的设计标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公园内名泉的保护和利 用。
THANKS
感谢观看
• 综上所述,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名泉在水质、文化价值和保护利用方面 均具有较高的评价。未来,应继续加强对这些名泉的保护力度,合理利 用资源,并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游览体验。
05
建议与展望
加强名泉保护与修复的建议
制定全面保护计划
针对园内名泉的现状和保护需求,制定 综合性的保护计划,确保各名泉得到有
效保护。
修复受损名泉
对受损的名泉进行全面修复,恢复其 原始面貌和泉水品质。
强化监管机制
加大对名泉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严防 未经授权的开发和破坏行为。
增加科研支持
加强对名泉的科研支持,深入了解泉 水形成机理,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名泉文化价值的策略与措施
增强文化体验
通过建设泉水文化体验区、开展泉水文化 主题活动等方式,增强游客对名泉文化的
园内名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分布着众多名泉,如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这些名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趵突泉 就被誉为“济南第一泉”,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咏史怀古的对象。黑虎泉则以其神秘的传说和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游客。五龙 潭作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说。
历史底蕴深厚
趵突泉公园内的名泉,多 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与济南的历史文化紧密相 连。
文学作品中的描绘
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中对园内名泉有生动描绘 ,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 涵。
民间传说与故事
围绕着这些名泉,还流传 着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 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 体验。

趵突泉调查报告

趵突泉调查报告

趵突泉调查报告概述: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泉之一,也是济南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探讨趵突泉的历史渊源、地理特点、旅游价值和保护问题,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文化遗产。

一、历史渊源趵突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两千多年前,源于《山东通志》所载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趵突泉因罪被处死,他的尸体埋葬在此,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了现在的趵突泉。

自古以来,趵突泉被视为济南市民的精神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地理特点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距离市区不远,周围的建筑群和街巷组成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泉水涌出时,水花飞溅,形成了壮观的景观,使得游客络绎不绝。

泉水温度稳定,纯净甘美,被誉为“济南明珠”。

此外,周边还有趵突泉公园、泉城广场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环境。

三、旅游价值趵突泉作为济南市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首先,泉水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次,趵突泉附近的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沧桑和传承。

此外,趵突泉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的繁荣,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保护问题趵突泉作为一处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问题。

首先,趵突泉所在区域的城市建设需要尽量保留历史风貌,保护传统建筑,以确保趵突泉的独特性。

其次,泉水水质的保护也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治理,以防止环境污染对泉水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趵突泉及其历史意义的认知,也是重要的任务。

结语:趵突泉是济南市的一颗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在保护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继承传统,保护好历史风貌和水源环境,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趵突泉的重视程度。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趵突泉将会继续闪耀着济南的文化魅力,成为更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泉城公园分析报告

泉城公园分析报告

泉城公园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是对泉城公园进行分析的报告。

泉城公园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公园,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报告将对泉城公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景点特色、游客规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地理位置泉城公园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总面积约为1000亩。

公园东临泉城路,西濒黑虎泉,南界趵突泉,北靠趵突泉路。

3. 历史背景泉城公园原名“五羊山公园”,始建于1954年。

公园的建设得到了当时政府的大力支持,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泉城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在公园内,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如“雪中窦园”、“阴阳八卦册亭”、“春柳园”等。

4. 景点特色泉城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而闻名。

以下是公园内的主要景点和特色:4.1 趵突泉趵突泉是济南四大名泉之一,也是泉城公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它是泉城的发源地,每天涌出大量清冽的泉水。

游客可以在趵突泉边的广场上欣赏泉水的奔腾和喷涌,感受到清凉和静谧。

4.2 黑虎泉黑虎泉是泉城公园内另一个有名的泉眼,被誉为“泉城傍溪”,以其黑泉和虎形石雕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黑虎泉的周围漫步,在湖畔休息,欣赏美丽的景色。

4.3 雪中窦园雪中窦园是泉城公园内的一片庭院,以其精美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和传统的园林景观,是游客们品味中国古老文化的理想之地。

4.4 春柳园春柳园是泉城公园内另一处美丽的景点,以其众多的柳树和花卉而闻名。

每年春天,园内的柳树都会抽出嫩绿的新芽,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色。

游客可以在园内漫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5. 游客规模与经济效益泉城公园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到访。

根据济南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泉城公园接待游客约为300万人次,其中包括国内外游客。

这个数字在过去几年都有稳定的增长趋势。

泉城公园的游客数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游客在公园内可以购买纪念品、特色食品等商品,为公园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

济南72名泉资料大全(含地图)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

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

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一、趵突泉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

居“七十二名泉”之首,更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北魏《水经注》称“泺水”;“趵突泉”名见于文字的最早记载是宋代熙宁六年(1072年)曾巩撰《齐州二堂记》。

趵突泉泉水喷涌达26.49米,最大涌水量16.2万立方米/日。

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

周围建有观澜亭、泺源堂、来鹤桥、蓬山旧迹坊及历代名人题咏趵突泉诗文碑刻等名胜古迹。

1956年,依泉建园称趵突泉公园。

二、白石泉白石泉位于黑虎泉东侧河中。

清道光《济南府志》载:“白石泉,乾隆甲寅江方伯因旱浚泉雨后涌出,曲阜桂馥有记。

”因泉周有许多白石出没于水面而得名。

池以自然石驳岸。

长6米,宽5米。

水由池岸石隙流出,汇入护城河。

三、百脉泉百脉泉位于济南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公园内,为明水诸泉之冠。

百脉泉水从许多看不见的脉孔中涌出,似百条大脉,泛出参差错落的颗颗“珍珠”。

百脉泉池长26米,宽14.5米,深2米,池岸由青石砌垒,东西向架一虹桥,池岸和桥上装饰雕刻石栏。

池底涌出数不清的水泡,缓缓地浮上水面,好象滚动的珍珠,所以当地人也称为“珍珠泉”。

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多方诗词、楹联、花卉石刻。

其中有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游百脉泉》诗。

四、避暑泉避暑泉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袁洪峪度假村,泉因气候凉爽,宜于盛夏避暑而得名。

泉池为半露崖处的封闭式圆池,水由池壁涌出,经塘湾状石池,婉蜒流入亓城峪茶臼河。

五、濋泉濋泉位于珍珠泉宾馆大院内,珍珠泉东30米处。

泉池呈方形,长宽各1.45米,深2.5米,由块石砌垒。

山东巡抚刘芳躅(字增美)人工挖掘而成,著名学者朱彝尊据《尔雅释水》中“济为濋”之意,起名为濋泉。

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4名泉的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4名泉的调查报告-精选范文

关于济南趵突泉公园之园内14名泉的调查报告调研时间:2019.7.15调研地点:济南趵突泉公园调研对象:趵突泉公园内14名泉调研方法:实地走访调查,询问当地人对泉的了解调研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社团联合会成员路线:乘66路车到东门下车(即趵突泉东门)背景: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

1956年,趵突泉被整修辟为公园,历经几次扩建,逐渐建成以泉为主、小巧玲珑、步移景异的泉石园,面积从不足3.4公顷,扩至10.5公顷。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

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历史:据史书记载,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泺”即趵突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始称此泉为趵突泉。

清人任弘远历经二十年专事纂史修治,予以记载。

千百年来,无限神奇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趵突泉,倾倒了无数名人。

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頫,明代王守仁,清代王世禛、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咏泉佳作。

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在趵突泉边御封趵突题诗刻石,颂扬名泉。

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与其众多名泉、碑文石刻承载了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名泉文化,源远流长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元宵节灯会、曲山艺海、望鹤品茗、四海灯谜等活动则发展丰富了趵突泉的文化内涵。

新建景区泺苑、百花园、五三纪念园、船站各具特色又与老景点浑然一体,同映成辉。

景区特色: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始建于1956年,经几次扩建,现今面积已达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时间:2010.7.15调研地点:济南趵突泉公园调研对象:趵突泉公园内14名泉调研方法:实地走访调查,询问当地人对泉的了解调研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社团联合会成员路线:乘66路车到东门下车(即趵突泉东门)景区特色: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始建于1956年,经几次扩建,现今面积已达10.5公顷,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

园内名泉众多,尤以趵突泉闻名遐迩,享誉天下。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济南的标志,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

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等二十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

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济南观看了趵突泉后,大笔一挥,御封为“天下第一泉”,并留下《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

一、漱玉泉: 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

纤手掬来清彻骨,高人宜尔濯尘缨。

1、历史故事、相关人物:相传这里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所在,李清照曾于此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

清田雯有诗:“跳波溅客衣,演漾回塘路。

清照昔年人,门外垂杨树。

”清代学者任宏远在《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中写道:“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

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

2、个人感受:从趵突泉公园东门进入向右拐,顺着一条青石小路往里走,两边是一排排葱绿的树,环境优美。

在大约三分钟步行后我们见到了漱玉泉。

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 4·8米,宽3·1米,深2米。

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

在泉的周围挤满了游客,泉水清洌见底,十分清凉。

在泉的右侧是有关该泉的石碑,记载着漱玉泉的由来。

泉水的周围是葱郁的垂柳,清风拂来沁人心脾。

四周环境很好,在漱玉泉的北方是著名诗人李清照的纪念馆,文化氛围浓厚。

环境保护工作也很好。

漱玉泉碑漱玉泉取水二、马跑泉:马蹄踏破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

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

2、个人感受:马跑泉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

从漱玉泉向北望去就可以看见跑马泉。

泉池长12米,宽5米有余。

池岸由已溶蚀的石灰岩岩石砌垒,曲折起伏,参差交错。

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沿池底小溪向东北流去,注入护城河(西泺河)中。

马跑泉泉池周围,怪石嶙峋,绿树掩映,显得格外幽雅别致。

跑马泉取水:池中鱼儿快乐的畅游。

三:柳絮泉: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

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1、历史、文化:在金代《名泉碑》及明清文献中均有记载,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柳絮泉周围多柳树,阳春三月,泉花与柳絮共舞,甚是迷人。

因泉中气泡翻飞,银光闪闪,泉花串串,常年“泉沫纷繁,如絮飞舞”而得名。

在2004年4月新评出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柳絮泉名列第4位。

柳絮泉曾被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曾以柳絮来形容飘雪,以胜过了其兄的“撒盐”之说。

2、个人感想:柳絮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柳絮泉坐落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西侧,泉池呈南北长方形,长3.5米,宽2.3米,深1.5米,池壁用大理石砌成,四周饰汉白玉石雕栏杆,池东栏杆中间镌“柳絮泉”三字。

柳絮泉泉水与漱玉泉相比泉水不是十分清澈,池水并不深,但是其围栏比较高,离水面较远,不易于我们取水。

由于时间的关系,池的四壁上已有了一层薄薄的青苔。

在我们去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泉眼以及泉水的来处。

柳絮泉取水:(取水有妙招)由于池深不易取水,故用绳子与矿泉水瓶组成取水的装置用于取水,十分顺利的取到了水,虽然花费时间较长。

四:金线泉: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

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1、历史、文化: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

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

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

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曾巩《金线泉》诗云:“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灵漪巧上弦2、与老金线泉的关系: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

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

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

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老金线泉3、个人感想:”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皇华轩之间。

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

金线泉的左侧就是柳絮泉,在金线泉与柳絮泉之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口,该洞口位于金线泉的左石壁下方中间,连接着柳絮泉,不知洞口是否流通。

如果洞口是流通的话,那么柳絮泉的泉水有可能是经金线泉而流入到柳絮泉内,这样的话,那么柳絮泉的泉水就与金线泉的泉水是一致的。

在取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金线泉的泉眼,虽然很小。

但它存在。

金线泉的泉水有些混浊不清,泉水保护措施不是很好。

五、皇华泉:金线池东涌碧泉,皇华使节耀齐川。

圣恩浩荡宽如海,散作甘霖遍八埏。

1、历史、文化:皇华泉(亦名木鱼泉),其名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皇华”的词义是皇帝派来的使者,此后,人们又进一步引申为称颂使臣。

至于“皇华泉”是为纪念或颂扬哪朝哪代哪位使节而得名,已无从可考。

有人说,这个使者是汉文帝刘恒派来济南笔录今文《尚书》的晁错。

但老济南说,皇华泉是人们用来纪念大舜的。

相传古时历山(今济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为害,舜奉尧的命令率勇士斩杀三首蛇,为百姓除害。

后来当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两眼并排的清泉纪念舜。

一为皇华泉,称颂舜秉承尧的旨意施恩于民;一为卧牛泉,纪念舜曾耕于历山。

2、个人感想:皇华泉在柳絮泉西、趵突泉公园鱼展室门前东侧,与卧牛泉相对。

如今的皇华泉呈长方形,长6.3米,宽4.1米,深2米,周围绕以石雕栏杆。

水自池底沙际涌出,然后由暗道流入趵突泉。

池内北壁嵌“皇华泉”石刻,为1980年济南当代书法家魏启后题写。

2004年4月新评出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皇华泉名列第3位皇华泉的泉水上面漂浮着许多杂物污染了池水,影响了池水.留给游客不好的印象.在皇华泉的对面便是公园泉水的地下水位表。

随时随刻的告诉我们济南地下水位的高低,同时也可以起一个警示的作用,要求人们保护泉水,爱护泉水。

在水位表的四周是喷水的龙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像池中央喷水,使得池内的水一直满满的,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皇华泉取水在皇华泉正对着的就是皇华轩.部分游客在这购买一些特产带回家.六、卧牛泉:昔闻陶墓有牛眠,今见齐州溢井泉。

千载历山遗胜迹,秋风禾黍满虞田。

1、历史、文化:据《吟卧牛泉》诗中“千载历山遗胜迹”、“今见齐州溢井泉”的诗句,可见此泉出露较早,当年泉水喷涌极盛,常年满溢。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名泉诗》均收录。

因常有耕牛躺卧泉旁休息的传说而得名。

2、个人感想:卧牛泉位于趵突泉公园鱼展室前,东邻皇华泉。

泉池呈长方形,池壁用块石垒成。

池长6.3米,宽4.1米,深2米,水自池底沙际涌出,晶莹碧透。

北岸石栏上嵌“卧牛泉”名刻。

在卧牛泉的左边是柳絮泉、皇华泉、金线泉,这四个泉池集中在一起,使得我们的调研活动得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其他泉水,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卧牛泉取水七:趵突泉: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

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趵突泉取水:与前几个泉水相比,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凉爽清冽。

泉水之中五彩斑斓的鱼儿畅游,给人愉悦的感受。

趵突泉石碑八、无忧泉:槛泉西畔漱清流,酌水能消万斛愁。

白叟黄童争击壤,春来有事向东畴。

1、历史、文化:位于趵突泉公园南,泉池呈不规则形,面积672平方米,水深2米,池岸山石垒砌,凸凹有致,高低错落。

曾列为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2、个人感想:水清澈碧透,水草浮动,群鱼戏游,大者长近半米,重数十斤,小者若掌,色彩纷呈,逗引游人纷纷驻足观赏。

在大池的西南侧,以自然石隔离一小池,水自水池中涌出,沿自然石漫溢,哗哗泻入大池中,激起团团白色的浪花。

在大池的北侧,有一自然石砌垒的石坝,蜿蜒近十米,水从石坝中潺潺流过,经由水榭廊桥下,注入趵突泉泉池中。

泉池周围,绿柳垂荫,修竹映翠,景色秀丽。

无忧泉与趵突泉紧邻,穿过趵突泉的走廊,便可见到无忧泉,在无忧泉的周边是一群群游玩趋热的游客与当地市民,以孩子为多。

无忧泉取水:四周有几棵千媚百态的垂柳。

垂柳覆盖了大半个泉面。

泉水清澈见底,泉面非常平静,偶而有水花四溅,荡起层层涟漪。

九、湛露泉:泉如湛露味甘香,□入三焦齿颊凉。

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

1、历史、文化: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与石湾泉、酒泉三泉并列。

泉池为自然石砌,长、宽各4米左右,以自然石驳岸,池深约1.5米。

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石壁上。

据记载,泉水清冽甘甜,故名。

原泉眼已经掩埋,1997年,趵突泉公园根据历史记载的地理位置,经过认真查找认定,将三泉同时予以修复。

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个人感想:〓湛露泉位于趵突泉的南面,寻找湛露泉花费的时间要超过了寻找其他前面的泉水。

离公园的南大门较近。

取水十、石湾泉:石湾池接槛泉南,涌出清流味更甘。

旋汲井花烹石鼎,华秋净暮烟涵。

1、历史、文化:石湾泉是用太湖石砌成的不规则的水湾,泉水也比较温和。

2、个人感想:石湾泉的周围绿树相伴、垂柳拂面,幽静文雅。

泉边的假山映衬,鱼儿嬉游于泉水之中,一片温馨祥和之景,叫游客感到宁静舒心,在酷夏之中送去一丝丝凉意。

泉水不深,可见泉底,但是并未发现泉眼。

石湾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假山北侧,与酒泉、湛露泉三泉并列,曾列为金、明两代七十二名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