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一章作物育种目标

2012year
1.2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一、必须考虑当前国民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发展的 前景 二、必须根据当地自然栽培条件,抓住主要矛盾 三、必须把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性状上 四、选育新品种应考虑品种搭配
Duanning
Crop breeding
2012year
思考题
1.培育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某县种子公司购进一批杂交稻种,社员反映田 间纯度不高。阐明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为什 么? 3.简述作物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4.依据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拟订一个作物的育 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5.怎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良种目标? 6.根据我国生态条件、消费状况,提出我国小麦 品质划分的初步方案。
2012year
1.1 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Duanning
Crop breeding
2012year
1.1 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高产育种策略 1.矮秆育种 2.理想株型育种 3.高光效育种
Duanning
Crop breeding
2012year
1.1 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一、高产 (一)矮化育种和株型作物育种 矮秆、秆硬、抗倒伏品种的选育 水稻:株高由125—130厘米降至90—100厘米; 小麦:株高由100—120厘米降至70—90厘米; 玉米:株高由200—230厘米降至120—150厘米; 高粱:株高由200多厘米降至120—160厘米等。
Duanning Crop breeding
2012year
1.1 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二、稳产性状
1. 2. 3. 4. 抗病虫性 抗旱耐瘠性 抗倒伏性 广适应性
Duanning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一、绪论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不是也对作物育种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物育种学的奥秘以及它的主要知识点。
作物育种学,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产量的科学。
它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作物更健康、更强壮,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粮食和更好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物育种学的世界,了解它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奇迹吧!在作物的世界中,育种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域。
从一开始的偶然发现到现代的基因编辑技术,育种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了解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我们认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1.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你是不是对作物育种学充满好奇呢?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领域吧!首先我们来聊聊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
作物育种学,简单来说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改良作物品种,让它们长得更好、产量更高、抵抗力更强的科学。
这可是个古老的学问,人类从农业文明的初期就开始琢磨怎么让庄稼更好地适应环境和人类的需求。
那么这门学科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章的重点当然是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啦,首先得明白,作物育种不仅仅是选种子那么简单。
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和改良作物的遗传基因,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特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作物育种学中更细致的内容,想要更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话,咱们继续往下看哦!2. 作物育种的发展历程作物育种可不是一夜之间就发展起来的,它可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呢。
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尝试种植更好的作物,那时候主要是靠天吃饭,靠经验传承。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也开始使用一些方法来改良作物,比如选择长得更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到了近代作物育种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等。
作物育种学-1

绪论一、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1、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科学,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1.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创造优良品种,当良种育成后,繁殖和推广应防止混杂、退化。
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是作物育种地方2个阶段。
现代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在理论指导和具体工作中要涉及许多有关学科,育种工作者要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关心有关学科的新进展,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就和现代技术手段,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
二、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1 优良品种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的产物查理士。
达尔文(1809—1882)在《物种起源》(1859)提出生物进化的三个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
2.2品种的概念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植物群体,它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在生物学上,经济上和形态学上相对的一致性,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在产量、品质、生育期、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并能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证其恒久性。
[1]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野生植物中,只有类型之分,没有品种之分,作物品种生产即是商品生产。
[2]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3]品种的推广有地区性,并要求一定的栽培方法[4]品种利用有时间性, 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耕作栽培条件的变化,要求不断培育新品种[5]品种性状具有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指群体具有不妨碍使用的整齐程度,如棉花纤维长度的整齐性要高,这对纺织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品种的株高,熟期,品质,抗逆性的一致性对机械收获,商品质量等有很大影响。
[6]品种可以使用普通的繁殖方法保持其原有状态和使用价值。
2.3 优质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产量[2]提高品质,以棉花纤维长度为例[3]新植物的引种[4]提高复种指数方面,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5]抗逆稳产三、我国育种工作的成就第一章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要选育的品种应该具有哪些优良的特征特性。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总复习第一章目标育种1 目标的概念?育种目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经济及耕作栽培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具体指标2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1)育种目标必须反映当地生产发展的要求。
(2)育种目标必须分清主次,明确具体。
(3)育种目标必须注意品种组合。
(4)育种目标还必须预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1 种质、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只要具有该物种或品种全套遗传物质、并能繁殖,传递给下一代的一切生物体、均可称为种质。
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 种质资源的类别?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第三章牧草繁殖方式与育种1 植物的繁殖方式可分为几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 有性繁殖植物根据其授粉方式分为哪几种?有性繁殖植物按其授粉类型分为:自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
3 无性繁殖系的概念?由同一植株无性繁殖的后代称为无性繁殖系。
4无融合生殖概念:可代替有性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无融合生殖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单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孤雌生殖、孤雄生殖)(2)二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3)由珠心细胞和珠被细胞直接形成不定胚。
5 如何采用遗传试验测定自然异交率?F1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植株数自然异交率(%)= ×100F1代的总植株数第四章引种1 引种的概念?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品系、类型或种质资源引入当地,经过试种,作为推广品种或育种材料应用,称为引种。
2 引种的意义(1)用外地优良品种代替当地不良品种。
(2)引入当地没有的新品种。
(3)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
(4)引种工作的成本低,收效快。
3 不同纬度之间引种的规律?短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南方向纬度高的北方引种,或长日照植物从纬度高的地区向纬度低的地区引种、会延长生育期,相反,短日照植物从纬度高地区向纬度低的地区引种,或长日照植物从纬度低的地区向纬度高的地区引种,会缩短生育期。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605 :250cm±;丹玉86、鲁单981、青农105、
农大108)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棉花理想株型:株型紧凑,主茎和果 枝的节间短,果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叶片 大小适中,着生直立。
经济系数(又称收获指数),是指经 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自80年代以来,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的经济系数由35%左右提高到了 50%左右。经济系数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一 项选择指标。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2)育种目标决定育种的成败、时间长短 等。 因为它涉及原始材料的选择、育种方 法的确定、育种年限的长短。 如高产育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因的原 始材料;而抗病育种则要选择具有抗源的 原始材料。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2、合理的株型—作物的形态性状
株型通俗说就是植株的长相。株 型包括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 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 育状况等。
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完全 相同。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谷类作物理想株型:矮杆、半矮杆,株型
紧凑,叶片的大小及叶片与茎杆的夹角从上到
n 大穗型品种---以增多穗重为主。选穗数较少、穗粒 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30万/亩±,如烟 辐188)南方冬麦区,气候温暖、多雨,病害重,以 大穗型品种为主
n 中间型品种---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同时并增,选 中间型品种。(40~45万/亩,如济麦22、烟农 24)。黄淮冬麦区,以选择中间型品种为主。
PPT文档演模板
作物育种学第一章育种目标
植物育种学1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coefficient of economics)或收获指数 (harvest index):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
(三)高光效育种 是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 和降低呼吸消耗而提高作物产量的生理遗传改良方法
例如大豆结荚部位与地面有一定距离;玉米穗位整 齐适中;马铃薯和甘薯的块根集中;棉花还要求 苞叶能自行脱落,含絮力不太强。
26
花生收获机
大豆收获机
33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1. 国民经济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调查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变化,着眼现实和近期发展需要, 兼顾长远发展趋势。
2. 农业生产实际与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
高光效育种涉及一系列形态特征、生理指标、以及 个群关系。
农作物光能利用率很低1-2%,如果提高到2.5%左 右,小麦产量可达2000斤/亩。
12
二. 品质性状
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等。 (一) 品质育种的意义:
1.作物品种的某些品质特征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2.改良品质有利于保证人、蓄健康; 3.农产品品质影响加工产品产量、品质、生产成本。
14
饼干
专 用 型 品 种
甜粘 玉米
面包
面条
笋玉米 大豆 15
三、生育期适宜 ❖生育期是决定着品种的种植地区,与产量呈
正相关,生育期长产量高,反之产量则低。 ❖选育的品种应既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生长
条件,又能正常成熟。
16
四、抗病虫性
•从抗单一抗性向兼抗发展。 •抗性与丰产性的矛盾解决。 •抗性持久性。 •抗性的相对性。
作物育种学华中农业大学

六Borojevic,S .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lant breeding ,一九九0 ,Elsevier,Amsterdam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应性是育种的基本声物目标。
一产量yield与产量潜力 提高产量潜力是育种者
的目的。产量=声物量 *分配率
二声物量biomass与声物量潜力
声物量是由环境和遗传因子共同决定的,一个品 种的声物量总是一定的,但不一定能表达出来,育 种者工作就在于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声物量潜力。 所谓声物量潜力是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声物量。 也就是潜在的声物量。
七Forbes,J.C. and R.D.Watson Plant in agri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England
作物育种总论
绪论 Introduction
§一 作物育种概念与内容 一定义:作物育种是一门综合利用多种科知识 与技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 与方法的科。
§二 作物育种的发展简况
一作物育种的性质: 饶有兴趣值得研究有许多未知区域有待 探索,还不是一门很成熟的科。
二育种者成功的公式: 育种者成功的机会=育种者的理论基础材 料基础付出的劳动机遇。
§二 作物育种的发展简况
三作物育种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原始自发选种阶段无固定计划,凭感观选 择; 二计划选种阶段 选种方法为系统育种和杂交 系谱法育种; 三现代育种阶段 方法多种多样 四不同作物所处的育种水平:有仍处在原始 自发选种阶段,如南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3)育种目标是动态变化的 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
展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等都要求育种目标 与之相适应。 (4)育种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 它体现出育种工作在一定时期的方向和任。
3、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效率-呼吸消耗)×经济系数 高光效育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的光合
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来提高作物产量的 育种方法。
一个高产品种应具备:叶面积适 当,光和效率高,叶面积保持时间长, 呼吸消耗低,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从作物育种分析:较快达到最大叶 面积系数、叶面积保持时间长、光合产物 较早向籽粒转移有重要意义。
2、合理的株型—作物的形态性状
株型通俗说就是植株的长相。株 型包括植株高矮、叶姿、叶形、叶色、 叶片的分布、植株生长势、根系的发 育状况等。
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完全 相同。
谷类作物理想株型:矮杆、半矮杆,株型
紧凑,叶片的大小及叶片与茎杆的夹角从上到
下逐渐加大,叶厚、窄短;叶色较深,且保持
时间长等。
大穗型品种---以增多穗重为主。选穗数较少、穗粒 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品种。(30万/亩±,如烟 辐188)南方冬麦区,气候温暖、多雨,病害重,以 大穗型品种为主
中间型品种---亩穗数、穗粒数、粒重同时并增,选 中间型品种。(40~45万/亩,如济麦22、烟农 24)。黄淮冬麦区,以选择中间型品种为主。
株型改良需注意两点: ①株型改良要着眼于群体数量 ②有效利用水肥 ③增强抗倒伏能力 ④提高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 HI)
3、高光合效率—作物的生理性状
经济产量与光合效率间的关系: 经济产量=(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一章 育种目标
一、育种目标的概念
1、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在 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和经济条 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 良性状的指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株高与作物的生物产量一般呈显著的正相 关。一般认为:在确保不倒伏的情况下,有必 要适当增加株高。目前水稻高产育种提出的合 理株高1m左右。小麦70~90cm(济麦22号 71.6cm,烟农24号79.8cm)。玉米230~280cm (登海661:232cm;郑单958、蠡玉35、登海 605 :250cm±;丹玉86、鲁单981、青农105、 农大108)
棉花理想株型:株型紧凑,主茎和果 枝的节间短,果枝与主茎的夹角小,叶片 大小适中,着生直立。
经济系数(又称收获指数),是指经 济产量与生物学产量之比。
自80年代以来,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的经济系数由35%左右提高到了 50%左右。经济系数可作为高产育种的一 项选择指标。
稻麦等现有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已近于高限.
小麦品种 亩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类型
毛颖阿夫 30.0 40.1 44.2 大穗型
宁麦3号 37.5 41.1 35.6 中间型
蚰包麦
56.0 24.1 38.3 多穗型
多穗型品种---以增多穗数为基础。选分蘖力强、分 蘖成穗率高、单位面积穗数多的品种。(>50万/ 亩,如烟农15)。北方冬麦区,气候寒冷、干旱, 病虫害较轻,以多穗型为主;
这些生理指标主要用于生理研究和种 质资源的筛选,难于适应育种过程的要求。
4、合理的源库关系
源:制造或提供养分的器官。叶、根 流:运输养分的器官。根、茎 库:贮存养分的器官。种子、块根、块茎
(二) 优质(品质性状)
1、培育优质品种的意义 ①一些作物的品质性状与产量有着直接
的关系,提高了品质就相当于提高了 产量。 ②改良品质,可以保证人、畜健康。 ③农产品的品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 加工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成本。
(1)有目的的搜集种质资源。 (2)确定品种改良的对象和方法。 (3)有计划的选配亲本。 (4)确定对育种材料选拔的标准、鉴定的方
法和栽培条件。
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依据和 指南,如果育种目标不合理,忽高 忽低,或者不够明确具体,则育种 工作必然是盲目进行,难以取得成 功和突破。
二、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2. 作物品质性状包括的内容
品质性状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即 便同一作物的产品用途不同也不同。
2. 作物品质性状包括的内容
品质
营养品质 加工品质 卫生品质 商品品质
(1)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是构成产 量的重要因素 (2)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营 养品质)
棉花:单位面积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 衣分(皮棉/籽棉)
大豆、油菜:单位面积株数, 株荚数, 荚粒数, 粒重
在品种产量较低时,同时提高各 种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容易,但当丰产 潜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各产量性状之 间相互制约,常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应抓住制约产量的主要矛盾,不断提 高产量水平。
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要根据不 同地区的自然、栽培条件确定
(1)植物育种的总目标:高产、优质、稳 产(多抗)、熟期适宜、适应机械化是现代 农业对各种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作物 育种的主要目标。 但它们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 因年代、地区和作物种类的不同有主次之 分。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cept?
2、正确理解育种目标
(2)育种目标决定育种的成败、时间长短 等。 因为它涉及原始材料的选择、育种方 法的确定、育种年限的长短。 如高产育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因的原 始材料;而抗病育种则要选择具有抗源的 原始材料。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1、高产 2、稳产(多抗) 3、优质 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 5、适合机械化作业
(一)高产
1.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 2.合理的株型 3.高光合效率 4.合理的源库关系
1、合理的产量因素组成
产量的提高决定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 增长,不同的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同。 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