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高清打印版字帖)
《玄秘塔碑》名迹赏析(五)

28/书画艺术·5月号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 邓宝剑左右相较,一般情况下处理为左紧右松,如 “贮(贮)”“固”二字;也有个别时候处理为左松右紧,如“虽(虽)”“(修)”二字。
下松,相应的也常常上小下大,上引“开(开)”“同”“无(无)”“君”四字皆如此。
不过,疏密的对比和大小的对比又不能等同,比如前引“上”“丘”二字左小右大,却是左疏右密。
(3)上文谈到点画间置向的对比,部件之间的置向对比也值得关注。
有时候,各个部件之间没有明显的置向差异,整个字形显得较为严整;有时候,部件之间的置向产生了明显的对比。
如“珠”字的左边部件向左倾倒而右边部件直立,“师(师)”字左边部件直立柳体字多上紧下松、左紧右松,表现一种惯常的审美趣味,那便是先敛后纵、先抑后扬,正如一首曲子,往往是开始低沉而结尾高昂。
然而,在《玄秘塔碑》里,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某些与众不同的形式,给人一种“奇异感”。
这些引发奇异感的形式,是对通篇基调的重要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疏密的对比与大小的对比密切相关。
比如,柳体字常常上紧而右边部件向左倾倒,前者为“向”,后者为“背”。
这样的安排打破了字形内部的稳定感,显得富有动势。
(4)在字形内部,如果各部件所处的位置比较齐平,则显得比较平正;如果相互错开,则显得比较活泼。
在《玄秘塔碑》中,常常可以见到部件之间较为明显的错落。
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多有左高右低的情形。
5月号·书画艺术/29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有时亦可见到左低右高的情形:无论是从字形的轮廓还是从内部的关系来看,柳公权的结字都蕴含了丰富的变化。
柳体楷书无疑是端庄严整的,而这端庄严整却并非刻板无趣。
如同一个兵阵,既纪律严明又变幻莫测,无论是宋代的米芾还是清代的碑派书家,当他们力求自然、奇异的效果而放逐严整的安排时,那严整中的自然、奇异也被他们忽略了。
柳体楷书以刚健著称,然而这刚健中内含着一种优游不迫的情调。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着,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大旨于福林寺素法师。
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字帖练字 范本正楷

字帖练字范本正楷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六十三岁那年所书,属晚年的成熟之作,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
楷书,28行,行54字。
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
《玄秘塔》结字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极具独特面目,因而也成为当下书法学者推崇的热门临帖之选。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后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袍,掌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氏,世为人。
初,母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
译文:出家当和尚是多么雄壮的事啊!有个姓的人,祖辈是人。
玄秘塔碑原文及译文

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
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裴休撰。
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兼判院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公權書、并篆額。
玄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
於戲(戏)!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
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
与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
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生貴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誕,所夢僧白晝入其室,摩其頂曰:“必當大弘法教。
”言訖而滅。
既成人,高顙[sǎng]深目,大頤[yí]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鍾。
夫將欲荷如來之菩提,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
十七正度為比丘,隸安國寺,具威儀於西明寺照律師,禀持犯於崇福寺昇律師,傳唯識大義於安國寺素法師,通涅(不生)槃(不灭)大旨於福林寺崟[yín]法師。
復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汝腹矣。
”自就是,經律論無敵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源會委,滔滔然莫能濟其畔岸矣。
夫將欲伐株杌[zhūwù欲望]于情田,雨甘露於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yú欤]?無何,謁[yè]文殊於清涼,眾聖皆現。
演大經於太原,傾都畢會。
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
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
賜紫方袍,歲時賜施,異於她等。
復詔侍皇太子于東朝。
順宗皇帝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
憲宗皇帝數幸其寺,待之若賓友。
常承顧問,注納偏厚。
而与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雖造次應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
繇就是,天下益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大思議事。
當就是時,朝廷方削平區夏,縛吳斡[guǎn]蜀,瀦[zhū]蔡蕩鄆[yùn]。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大旨于福林寺素法师。
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3)、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
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
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灵骨之所归也。
于戏(5)!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注释:(4)端甫:(770—836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
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7)如来之菩提(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注释:(6)颡: [sǎ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
(8)菩提:梵语,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