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合集下载

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

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概述在欧洲国家,材料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 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

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内容。

MSDS可由生产厂家按照相关规则自行编写。

但为了保证报告的准确规范性,可向专业机构申请编制。

MSDS简要说明了一种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并提供如何安全搬运、贮存和使用该化学品的信息。

作为提供给用户的一项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安全说明书,使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并实行了MSDS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厂家在销售、运输或出口其产品时,同时提供一份该产品的安全说明书。

MSDS的目标是迅速、广泛地将关键性的化学产品安全数据信息传递给用户,特别是面临紧急情况的人,避免他们受到化学产品的潜在危害。

MSDS 化学产品安全数据信息包括:化学产品与公司标识符;化合物信息或组成成分;正确使用或误用该化学产品时可能出现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症状及有危害物标识;紧急处理说明和医生处方;化学产品防火指导,包括产品燃点、爆炸极限值以及适用的灭火材料;为使偶然泄漏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应采取的措施;安全装卸与储存的措施;减少工人接触产品以及自我保护的装置和措施;化学产品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改变化学产品稳定性以及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条件;化学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生态信息,包括物质对动植物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对该物质的处理建议;基本的运输分类信息;与该物质相关的法规的附加说明;其他信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为使我国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格式和内容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一致,以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1014—1:1994《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标准与ISO11014—1:1994的主要区别:①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C;②增加"引用标准"一章。

本标准依据国际ISO 11014—1标准对GB 16483—1996进行修订时,保留了GB 16483—1996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不影响国际标准内容的条款,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和毒性及健康危害做了适当调整,对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必要的补充。

本版本标准与GB 16483—1996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为与ISO 11014国际标准一致,重新确定本标准的名称。

—将原八大项内容调整并增加为十六大项。

—将健康危害调至在新设置的"危险性概述"项目中。

—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内设置的小项"危险特性"调至在新设置的"消防措施"项目中。

—将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内设置的小项"闪点、引燃温度、爆炸上限、爆炸下限"调至在"理化特性"项目中。

—将包装与运输合并为"运输信息"一项,并将包装设置在运输信息的分项中;同时增设如下条款:1.危险性概述;2.消防措施;3.毒理学资料;4.生态学资料;5.法规信息;6.其他信息。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6483—1996。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峰、李雪华、李运才、张启波。

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对某技术委员会所建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完整版)液体二氧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1月8日 SDS编号:CSDS-SY001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版本:QB0408-14-00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体二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ox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碳酸钠,及生产充碳酸气的饮料。

用干冰冷冻水果或肉类,不但温度低,而且无污染。

二氧化碳又是有效的灭火剂,用于不能用水来扑灭的火灾,如油、电、金属钠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已成为高效无污染的萃取剂,所用的工艺称为超临界萃取,多用于食品等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防范说明: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

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

操作现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

如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如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安全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储存,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乙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乙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乙炔按照GB/T 16483、GB/T 17519编制编制日期:2019年9月10日SDS编号:版本:1.1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乙炔化学品英文名:Acetyle n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

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极易燃气体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源、火花、热表面。

禁止吸烟。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和照明等设备。

在传送过程中,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保持容器密闭。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吸入气体。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泄漏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地切断泄漏源。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安全储存:――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废弃处置:——?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或与生产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物理和化学危险: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环境危害:水体中浓度较高时,对水生生物有害。

第3部分成分/组分信息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乙炔>99 (质量分数,% 74-86-2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标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标签

SDS错误举例 运输信息缺失
有危险货物分类的应按照要求填写运输信息
PART 02
化学品安全标签(Label)
化学品安全标签(Label)
工作场所生产和使用化学 品的,应当采用GHS的所 有危险性公示要素, 包括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安全 标签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
标签编写的基本要素
标签内容应与(M)SDS保持一致
外观与形状:无色液体 气味:无味 PH值:2.4~4.0 熔点/凝固点:-92℃ 沸点:85℃ 闪点:/ 溶解性:不溶于水
物理和化学特性限定要素
1.物理状态 2.颜色 3.气味 4.熔点/凝固点 5.沸点或初始沸点和沸腾范围 6.易燃性 7.上下爆炸极限/易燃极限 8.闪点 9.自然温度
10.分解温度 11.PH值 12.运动粘度 13.可溶性 14.辛醇-水分配系数 15.蒸气压 16.密度和/或相对密度 17.相对蒸气密度 18.颗粒特征
类别2 类别1 类别2 麻醉效应,类别3; 生殖毒性,类别2; 类别2 类别2 类别3
SDS错误举例
第二部分象形图与运输标签混淆
危险类别 象形图 与运输标签混淆
易燃液体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3 类别2
型号词 危险说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汽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SDS错误举例
要素
边框 底色 符号 大小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环境危害 爆炸危险
用语不规范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腐蚀性液体 皮肤吸收、吸入、食入 本品对皮肤和眼睛强烈腐蚀和刺激性,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 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本品不燃,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
SDS错误举例
2.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物料安全说明书SDS

物料安全说明书SDS

2 、在 16 部分下面填写相关的信息,该项如果无数据,应写明 无数据原因。 16 部分中,除第 16 部分“其他信息 ”外,其余 部分不能留下空项。 SDS 中信息的来源一般不用详细说明。
注:最好提供信息来源,以便阐明依据。
3 、对应于 16 部分的内容应依据附录 A 的建议和要求来完成。 4 、对 16 部分可以根据内容细分出小项,与 16 部分不同的是 这些小项不编号。 5 、16部分要清楚地分开,大项标题和小项标题的排版要醒目。 6 、使用小项标题时,应按附录 A 中指定的顺序排列。 7 、SDS的每一页都要注明该种化学品的名称,名称应与标签上 的名称一致,同时注明日期和 SDS 编号。日期是指最后修订的 日期。页码中应包括总的页数,或者显示总页数的最后一页。
二、SDS介绍
一、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 SDS(MSDS), 是《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所要求的, 是一份关于化学品物理危害(例如:燃、爆等), 健康危害(例如急性毒性、眼刺激、皮肤刺激等) 和环境危害以及化学品安全使用、 泄露应急处置、 主要理化参数、 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 件。作为用户的一种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 品向用户提供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使用户明了 化学品的有关危害, 使用时按照其说明书内容自 主进行防护, 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 的作用。
7
三、SDS编写规定及内容
2 、危险性概述 该部分应标明化学品主要的物理和化学危 险性信息, 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 信息, 如果 该化学品存在某些特殊的危 险性质,也应在此处说明。 如果已经根据 GHS 对化学品进行了危险性分类,应标明 GHS 危险性类别,同时应注明 GHS 的标 签要素,如象形图或符号、防范说明,危 险信息和警示词等。象形图或符号如火焰、 骷髅和交 叉骨可以用黑白颜色表示。 GHS 分类未包括的危险性 (如粉尘爆炸危 险 )也应在此处注明。 应注明人员接触后 的主要症状及应急综述。

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SDS(安全数据表)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用于提供
化学品的安全信息。

以下是SDS中常见的内容:
1. 化学品的标识信息:包括化学品的名称、化学品家族分类、化学品的识别编号、制造商的信息等。

2. 成分信息:列出了化学品的成分及其含量,包括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

3. 危险性标志: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标志和警示符号。

4. 急救措施:提供因使用化学品引发的常见伤害状况,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个人防护装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5. 防护措施:指导安全操作和使用化学品的方法,包括储存、处理、运输和处置的说明。

6. 泄漏事故应急措施:提供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方法,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泄漏的应急措施。

7. 控制措施:提供对化学品暴露的控制措施,如通风、个人防护设备和工程控制设备。

8. 物理和化学特性:列出了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颜色、气味、密度、pH值、熔点和沸点等。

9. 稳定性和反应性:描述了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

10. 毒理学信息:提供关于化学品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的信息,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等。

11. 环境影响:描述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水源、土壤和
空气的污染等。

12. 废弃物处理:提供关于化学品废弃物处理的建议,包括正
确的处置方式和法规要求。

总之,SDS是一份包含化学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文件,用于指
导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

SDS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新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液氧依据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期:2014年7⽉10⽇ SDS编号:NXQHJC-003最初编制⽇期:2011年3⽉20⽇版本:2.1第⼀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名:氧⽓、液氧化学品英⽂名:oxygen企业名称:宁夏庆华煤化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宁夏吴忠市太阳⼭移民开发区邮编: 751900 传真:0953-*******联系电话:0953-*******企业应急电话:0953-*******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0532-********产品推荐及限制⽤途:⽤于钢铁的冶炼、塑料、国防、电⼦、化⼯、机械的制造(⾦属焊接与切割)等⾏业。

⼯业⽓体严禁⽤来进⾏医疗。

如改做其他⽤途,请及时与⼚家联系,擅⾃使⽤导致不良后果的⼚家概不负责。

第⼆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氧化性、压缩⽓体,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标签和警⽰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氧化性⽓体类别:1类;压⼒下⽓体类别:压缩⽓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词:危险危险信息:助燃,强氧化剂。

压缩状态钢瓶受热可引起爆炸。

防范说明:防范措施:远离热源和⽕源;避免阳光直射。

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

使容器保持密闭,置于阴凉处。

在储存和运输时与还原剂和细粉末状⾦属等分离开;在运输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圈,穿防护服和戴⼿套。

事故响应:⽕灾时,使⽤⽔、泡沫、⼲粉、⼆氧化碳灭⽕。

泄漏时,迅速远离泄露污染区⼈员⾄上风处,并进⾏隔离,严格限制出⼊。

建议应急处理⼈员戴⾃给式正压呼吸器,穿⼀般作业⼯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油脂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安全储存:远离⽕种、热源。

避免阳光直射,保管在通风良好的城所。

废弃处置:允许⽓体安全地扩散到⼤⽓中。

主要的物理和化学危险信息:助燃,强氧化剂,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能氧化⼤多数活性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部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基本信息
物质名称:二氧化碳
英文名称:carbon dioxide
CAS号:124-3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3
联合国编号:42
熔点(℃)
-56.6ºC(527kPa)
相对密度(水=1)
1.56(-79ºC)
沸点(℃)
-78.5ºC(升华)
引燃温度(℃)
无意义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Biblioteka 危险性类别储运与泄漏处理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加压气体
危险特性
闪点(℃)
无意义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有害燃烧产物
无资料
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扣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亲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并立即就医。
2.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3.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裝轻卸,昉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泄漏处置:
迅速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