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三语文一轮 第二编 专题十九第二节练习 苏教版
《金新学案》高三一轮(苏教)语文课件第二编 专题十九 第二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 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 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 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 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 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 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第二编·第三部分 专题十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 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 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 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 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 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 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第二编·第三部分 专题十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 差这两个字才好。
第二编·第三部分 专题十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 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 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 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 “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 ,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 顾他们”?
第二编·第三部分 专题十九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 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 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 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 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 里呢?
《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1编教材知识复习第二册(文言文第5、6单元)精品练习大纲人教

《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1编教材知识复习第二册(文言文第5、6单元)精品练习大纲人教《金新获奖学案》高三语文一轮第1编教材知识复习第二册(文言文第5、6单元)精品练习大纲人教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②距关,毋内诸侯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⑤策扶老以流憩⑥赢粮而景从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 D.②④⑥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乃:就C.南.取汉中南:名词作状语,向南D.沛公军.霸上军:军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4.下列句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之..师之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C.今之众人..焦土..D.可怜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的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辇.来于秦③吾得兄.事之④朝.歌夜弦⑤族.秦者秦也⑥鼎.铛玉.石⑦名.我固当⑧燕赵之收藏....⑨殚其地之出.⑩齐楚之精英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8.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移之官理C.故不我若也 D.吾又何能为哉二、翻译句子9.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金版新学案》高三语文一轮 第二篇第三部分 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九 第三节课件 新课标

答案: ①观赏距离接近,画面变大时;② 先注视白色屏幕30秒,然后再欣赏画作;③ 从视网膜至视觉皮质之间路径上的干扰因素 增加。
3.自然科学家为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做 出的种种努力,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是否 有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 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 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 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举法拉第的例子,类比的意味非常 明显,新能源就是当时的电,电的现状就是 新能源的明天。明白这一点,答题就有了基 本方向。
(2)主要分歧:视锥细胞能否感受到蒙娜丽莎 的微笑。
2.根据本文表述,在哪几种情况下欣赏着 更容易感觉到蒙娜丽莎在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完成1~3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五节

《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五节《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五节一、(XX·江苏泰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乡的五月□ 金光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窸窸窣窣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
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
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
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
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
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
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
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
“大,回家吃饭。
〞根西喊了一声。
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
“大,回去吃饭哩。
〞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
“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
根西说:“我来拿吧。
〞父亲说:“还是让我扛。
小心弄脏了衣服。
〞说完扛起麦捆就走。
根西用手拈掉沾在衣服上的一根麦芒,拿着镰刀跟在父亲的后面。
饭桌上,根西对父亲说:“大,我看不如把咱那几亩地让给别人种去。
〞“为啥?〞父亲有点吃惊.根西木木地说:“不为啥,种田不划算,一年忙到头,一亩地就说打700斤麦子,6毛钱一斤才420块,抵不上在外干一个月的收入。
〞父亲没有说话。
根西又说:“你把地包出去,我到我们厂里给你找个临时活,一月能开500多块,行不?〞父亲这才说:“娃,大是庄稼汉,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习惯了,没觉着受罪,我跟你妈在一起挺好,想家了你就回来看看我们.〞根西在家停了一周,父亲不让他沾庄稼的边儿,他是眼看着父亲割了麦再脱粒,然后扬麦、晒场,一点点将麦子弄回家里的。
《金版新学案》2020高三语文一轮第二篇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九第三节综合提升新课标

• IN/专題编目oo■ ■ ■■■■■!■■■ uaiB■ ■ ■ n ・・■■■・・ITKBH n 0 HTII■■ MV■■ IM ■■■:ITHB■■!■■■■■■■■■ MB■■■:n・ia ■■“ ■■■■・・nr・・・■ mr・・・・BZ・・■ ■ ■ ■ ■ we■ ■ M H:-■ ITB■■:■ ■ ■ vn■ ■ a, BVBB r K■ ■ n ■ ■・・■■■・HV・・・HB■・・・i・a ■■ ; ■ ■ ■ ir■ ■■■ ■ ■ ■ ■ ■'■■ ■ ■ ■ ■ ■ ■■!■■ ■ r B・・■・n ・・■・■■■:■■■■■ vn ■ a n ■ ■ V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阅读下面的新闻调查,完成1〜4题。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
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
6月19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
8天之后,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
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月10日〜6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个省(区、市)的16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份。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
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 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 756元),超过2/3 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金新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 第二编 专题十九 第五节课件

1.挖掘主题的方法
(1)从小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从形象和 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性格或命运的变 化,进而揭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小说的主题还可从小 说的标题入手进行分析。有的小说的标题除 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意义或双关义, 隐含着小说的主题。
(3)联系小说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 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 小说的主题。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 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 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 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 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
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 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 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 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 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 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为探究题, 答案开放程度较高,注意从主题思想、结构艺 术、象征意蕴三个方面选择一个方面考虑。主 题涉及小市民习性、人际关系、上海文化等, 结构关注线索、故事的展开和结尾,象征要挖 掘“洗澡”的多重意蕴。
2.(2010·江苏卷·原文见第二节)本文写了驮 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新学案》高三一轮(苏教)语文课件第二编 专题十六 第一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 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 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 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 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 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 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 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 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 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二编 ·第三部分 专题十六 议论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专题十六 议论类文本阅读
第二编 ·第三部分 专题十六 议论类文本阅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论述类文章是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的 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所谓论述类文章,指的是 以论述、分析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阐述事物 的道理,表明作者主张的文章,包括哲学、美 学、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论文。 具体考查内容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和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 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 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 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 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 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 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 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 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 必将成第为二生编命·第中三部一分份专宝题贵十六的精议神论类财文富本阅。读
《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三节

《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三节《金新获奖学案》江苏省高三语文一轮精练第二编专题十九第三节一、(XX·江苏淮安市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
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
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
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
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
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
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
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
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很欣赏它呢。
〞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
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
〞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洪灾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吉林省抗洪救灾纪实这是一个悲情的夏天。
一场历史罕见大洪水,席卷了吉林人民生活的家园。
一排排房屋倒塌,一片片树木、庄稼连根拔起,上百万人含泪大转移……扛起责任的担当雨,不停地下,越下越大。
暴雨引发的山洪裹挟着树木和泥沙,从山上咆哮而下,打破了黑土地的宁静。
7月27日晚至28日,吉林遭遇强降雨,降雨强度创下历史极值。
永吉县朝阳站监测结果:2小时突降164毫米超强特大暴雨,3天降了335毫米。
暴雨引发了洪水。
永吉县口前镇全城被淹,桦甸市一些村庄在洪水中消失,安图县万宝镇成为“孤岛”……饮马河告急、温德河告急、第二松花江全线告急.....................……白山水库告急、丰满水库告急、石头口门水库告急......................……长春告急、吉林告急、延边告急、白山告急、通化告急........................……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省抗洪抢险工作极为关切,胡锦涛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指示。
8月3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吉林省考察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实地察看松花江流域汛情,深入灾情严重的永吉县城。
他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统一指挥,科学部署,团结奋斗,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挺起坚强的脊梁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危难之际,2.8万人民子弟兵、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公安民警,还有无数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成为抗击洪水的中流砥柱。
8月1日,建军83周年,永吉县殡仪馆,两名普通解放军战士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
他们分别叫李守信、刘磊。
7月29日,他们已经连续参加三次突击救援,又听说有任务时坚决请战。
在永吉县灾区渡河救援被困群众时,冲锋舟侧翻,他们不幸落水,壮烈牺牲。
同李守信、刘磊一样,还有一位人民解放军军官的名字,被人民深深缅怀。
他就是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
7月30日,关喜志正在哈达山水库奉命执行打捞化工原料桶的任务。
突然间洪水上涨,舟桥失去控制,以极快的速度向闸门冲去。
情急之下,关喜志大喊一声“跳”!舟桥上的官兵迅速跳入江中,在湍急的水流将落水官兵卷向水闸的危急关头,关喜志还不时将身边的战友推出水面。
最后,四名战友获救,而关喜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关喜志、李守信、刘磊三名解放军战士“抗洪救灾勇士”荣誉称号。
号召全省军民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守岗位、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英勇奋斗。
燃起重生的希望8月6日,吉林省首个灾后重建的村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两江镇西江村正式异地动工。
就在9天前,全村2 256人眼睁睁地看着汹涌的洪水摧毁了自己的家园,村庄几乎夷为平地。
损坏的电力设施修上了。
冲毁的道路接上了,倒塌的电信设备安上了。
洪水退到哪里,维修人员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自来水来了,灯亮了,路通了,手机信号有了,阳光照进了灾区群众的心头。
“发这么大的水,我们没有哭的。
不哭是因为心里有靠山,政府不会让我们饿着。
”白山市浑江区红土崖镇红新村农民严兴全,一边从淤泥中寻找着能用的东西,一边说。
8月3日,记者在去桦甸二道甸子镇的路边看到,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几个农民驾驶手扶拖拉机在耕作。
“把地清理清理,能种点什么种点什么。
”被洪水重创过的二道甸子镇,已经重新升起了炊烟,有人在做饭,有人在修理洪水冲倒的栅栏。
一对夫妻用自行车推着仅存的几件生活用品返回家园,车筐里的孩子睡得沉静香甜。
老人们说,洪水过后,一些埋在泥土里的种子仍然能够发芽生长。
1.文章在“扛起责任的担当”部分连续使用了11个“告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多次使用“告急”,从形式上构成反复和排比,强调了抗洪救灾的形势严峻、急迫。
②从内容上写出了洪灾的范围之广、灾情之重。
2.文中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多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有力,表现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②使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重建家园的迅速而高效。
3.这篇新闻纪实着重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为什么在文章结束时却描写了“车筐里的孩子睡得沉静香甜”,“老人们说,洪水过后,一些埋在泥土里的种子仍然能够发芽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信念,写出了他们内心燃起的希望,也预示着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4.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文赞颂了在灾难面前,敢于担当责任,视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的精神,歌颂了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抗洪救灾精神,赞扬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①刘晓林(以下简称“刘”):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
文凭对于人生有多重要?柏杨:(以下简称“柏”)(哈哈大笑!)谁让这个世界上信教条的人多、虚伪的人多!再说,谁不要活命。
没有活命谈何生存,没有生存谈何生活?再说,一个人的才能如此大,却因一纸文凭把人降低,甚至把人不当人!这怎么说的过去?刘:先生那么有才能还被开除,还不能毕业。
你的才能到底真大还是假大?你造假文凭能说的过去?柏:问的好!什么是才能。
人生的第一才能便是活命,连命都没的人上哪、向谁来证明自己的才能。
不能毕业就证明我一无是处吗?许多人都像你那样想,真是大错特错。
你们把属于才能的其中一项或几项等同了才能的全部,怎么能行?才能的大小怎么能用是否拿过文凭来衡量呢?我之所以造假,是因为社会先造了假!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
这话您不介意吧!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
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③刘:您作为大名人能够这么坦诚,我很感动。
面子问题也对人们的危害非常要命。
面子是别人给的,尊严是自己丢的。
太多的人把面子与尊严混为一谈了!柏:什么大名人?我很少这么认为。
世间的名利在我们到阎王爷那报到时,一切都化为乌有了。
当然有些名利是可以荫及我们的后人的,谁又可以从天堂里度完假再到人间来探亲?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名利如果自然而来、分内而来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名利也是非常吝啬,它不会轻易眷顾哪个人的。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成为名人的,家庭中、朋友们间、村子里、乡镇上——只不过影响范围大小不同罢了!面子和尊严实际上都是自己争取的,不过面子确实是主宰权在别人手里。
再有尊严的人,有的人就是不给你面子,你照样没脾气。
④刘:您的夫人张香华女士说过类似的话说:“柏杨从封建社会走出来,一直批判儒家。
但是生活层面,他又是典型的中国人,彻底的儒家:重情意,很体贴。
”可见您还是凡人,当然是了不起的凡人。
人生的有趣在于难测,人生的魅力在于未知。
有很多事情的结局——比如寿命——我们知道,但我们仍要做“飞蛾扑火”;有很多事情的结局——比如途中所发生——我们不知道,这样才会有可能把我们的人生答案作出修正。
柏:人要始终活在希望中,没有了希望看什么都是灰暗的颜色。
刘: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斗士”精神?据说您也有想不开的时候,还多次企图自杀,但您最终挺过来了。
当每个人的生命落幕之际,很少有公开说自己一生虚度的,可以给自己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如何不容易。
每个人都不容易,让社会承认、认可自己的不容易更不容易。
(有删改) 5.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文凭和才能;②抱怨和奋斗;③面子和尊严;④活在希望中。
6.回答下面两问题。
(1)如何理解第一部分柏杨所说的“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理解第四部分中的“斗士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存(活命)才能是人的第一才能;才能有许多项,才能的大小不能用是否拿过文凭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