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秋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秋节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即将来临。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特开展了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谐、美满,是家人团聚、欢庆丰收的时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传承。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中秋节的氛围,我校决定开展此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起源、风俗习惯、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各班开展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解故事、分享心得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起源、风俗习惯、文化内涵等。

2. 中秋故事会邀请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等来校讲述中秋节的民间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中秋节背后的传奇故事。

3. 手工制作组织学生进行中秋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灯笼、月饼、剪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4. 诗词朗诵开展中秋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优美的诗句中感受中秋的浪漫与诗意。

5. 中秋知识竞赛组织中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中秋节的认识和了解。

6. 团圆夜宴在校园内举办团圆夜宴,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品尝美食,共度佳节。

四、活动安排1. 时间:9月15日至9月21日2. 地点:学校操场、教室、会议室等3. 参与人员:全体师生及家长五、活动总结1. 对活动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2. 邀请家长和学生代表发言,分享活动感受;3. 对活动中的优秀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4. 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存档备查。

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对中秋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综合实践中秋教学案例(3篇)

综合实践中秋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以“中秋”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 掌握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如历史起源、文化内涵、传统习俗等。

- 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

2. 学生准备:- 查阅中秋节的相关资料,了解节日的基本知识。

-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二)活动实施阶段1. 主题活动一:中秋知识讲座- 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加深对中秋节的了解。

2. 主题活动二:月饼制作-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月饼制作方法,如冰皮月饼、豆沙月饼等。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月饼制作,包括揉面、包馅、成型等步骤。

-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月饼制作。

3. 主题活动三:赏月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的空地或操场上,举行赏月活动。

- 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月饼,边品尝边欣赏明月,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如写诗、绘画等,表达对中秋节的喜爱之情。

4. 主题活动四:猜灯谜活动- 教师准备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灯谜,如“月到中秋分外明”、“月饼香飘万里外”等。

- 学生分组进行猜灯谜比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引言中秋佳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与和谐。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们对民族节日的认识和热爱,我们特制定以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月圆人圆,共度中秋”: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传承和发扬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营造团圆、和谐的氛围。

三、活动目的1. 深化对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2. 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4. 提高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一周至中秋节当天(具体日期以当年农历为准),共计7天。

五、活动地点1. 室内活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功能厅、会议室等。

2. 室外活动:公园、广场、景区等开阔地带。

六、参与人员1. 学生、教职工、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员工等。

2. 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七、活动准备1、宣传准备(1)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前宣传中秋节的文化知识及活动安排。

(2)制作活动邀请函,邀请相关单位及个人参加活动。

2、物资准备(1)中秋节特色食品:月饼、柚子、坚果等。

(2)活动用品:灯笼、河灯、蜡烛、装饰品等。

(3)奖品:为活动获奖者准备奖品,如书籍、文具、优惠券等。

3、场地准备(1)室内活动场地:提前布置场地,确保灯光、音响、投影仪等设备正常运行。

(2)室外活动场地:提前联系相关部门,申请活动场地,并做好现场布置,包括搭建舞台、悬挂灯笼、摆放座椅等。

八、活动内容1. 中秋文化知识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对中秋节的起源、发展、民间传说、诗词等进行讲解,增强参与者对中秋节文化内涵的理解。

- 安排互动环节,让参与者提问、讨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中秋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开展制作灯笼、月饼、中国结等活动,让参与者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谐与美好。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我们学校决定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欢乐中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各班召开“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故事、分享心得等形式,让学生对中秋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亲子制作月饼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月饼,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家长可以教孩子制作月饼的技巧,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团圆的氛围。

3. 中秋知识竞赛举办中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检验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竞赛内容涉及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中秋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赛可以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中秋晚会举办中秋晚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晚会节目可以包括舞蹈、歌曲、相声、小品等,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6. 亲子游园活动组织亲子游园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内容可以包括猜灯谜、投壶、拔河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

四、活动步骤1. 宣传发动阶段: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活动内容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2. 准备阶段: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收集中秋节的资料,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准备活动所需物资。

3. 实施阶段:按照活动内容,分阶段开展各项活动。

4. 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各班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个人和集体,分享活动心得。

五、活动评价1. 参与度评价: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中秋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秋之夜,月圆人团圆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一、仪式活动:1. 迎月仪式:在学校或家庭内,准备好各种供品,并请学生或家长们一起欣赏明月拜月。

2. 月饼切割:利用月饼刀将月饼切成不同形状,再用鲜花或水果做成各种艺术图案,让学生体验古代品尝月饼的方式,同时也可以陶冶审美情操。

3. 灯笼制作:准备一些彩纸和红丝线,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秋节的传统灯笼。

学生可以在家或学校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中秋节的喜庆气氛。

二、文艺活动:1. 诗歌比赛:选拔出几篇中秋节相关的优秀诗歌,再邀请各个班级参赛并进行评选,以此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

2. 歌曲演唱:在学校或家庭举办中秋节歌曲演唱会,让学生或家长们演唱一些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中秋节歌曲,使人们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和传统。

3. 相声小品:组织一些学生编写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相声小品,增加中秋节的娱乐气氛,同时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游戏活动:1. 中秋晚会:在学校或家庭内组织一场特别的中秋晚会,学生可以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赛诗,参加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娱乐中了解更多关于中秋节的文化和传统。

2. 猜灯谜:利用写有灯谜的彩纸卡片,并组织学生参与猜灯谜活动,增加中秋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月饼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月饼制作比赛,可以根据不同程度和口味进行比赛结果评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月饼,掌握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四、实践活动:1. 中秋节手工制作:让学生在老师或指导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制作各种中秋节用品,包括灯笼、月饼、拜月器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秋节的传统文化魅力。

2. 传统食品制作:在学校或家庭里准备好各种传统中秋节食品原材料,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月饼、桂花酒、芋头粿等传统美食,增加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中秋节综合实践设计方案

中秋节综合实践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秋佳节,家人团聚,赏月吃饼,寓意团圆、和谐。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我们特设计本次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主题“月圆人团圆,共度中秋夜”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上午8:30至下午16:30五、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教室、食堂六、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七、活动内容(一)活动一:中秋知识竞赛1. 活动目的: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2. 活动内容:a. 知识问答: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涉及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等内容。

b. 诗词朗诵:选取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c.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中秋知识问答,考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二:制作中秋月饼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月饼,体验传统工艺,感受中秋节的氛围。

2. 活动内容:a. 分组制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月饼口味,共同制作。

b. 交流分享: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分享制作心得,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c. 食品安全知识普及:讲解月饼制作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知识。

(三)活动三:中秋诗词大会1.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诗词朗诵,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 活动内容:a. 诗词朗诵:选取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

b.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展示自己的才华。

c. 评选最佳朗诵奖、最佳创作奖。

(四)活动四:中秋主题摄影展1. 活动目的:通过摄影作品,展示中秋节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活动内容:a. 摄影比赛:学生拍摄与中秋节相关的照片,评选出最佳摄影奖。

b. 作品展示:在校园内设置摄影展,展示优秀作品。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范文(精选10篇)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标:一、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二、初步学念儿歌,体验分享的快乐。

三、学习与同伴友好协商,提高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引起吃月饼的兴趣,并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感到亲切。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月饼图片、儿歌、月饼、盘子、蛋糕刀。

经验准备:请家长事先带幼儿了解月饼。

活动过程:一、谈月饼导入活动。

1.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月饼图片)2..什么时候人们才会吃月饼?(中秋节)3.你吃过月饼吗?谁愿意告诉你吃的月饼是什么样、什么味道的?(2-3名幼儿介绍)二、欣赏儿歌“味道好极了”。

过渡句:(出示图片)看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朋友正在吃月饼哪,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吃月饼的。

(一)听儿歌,形成初步印象。

1.你听到了什么?2..谁还有补充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启发幼儿尽可能的多说出对儿歌初步印象)3.谁来告诉大家儿歌的名字是什么?什么东西味道好极啦?(二)看课件再听儿歌,理解记忆儿歌内容。

过渡句:你们好厉害哦!一次就听出这么许多,我们再来仔细听一片,看看有木有新的发现?1.谁有新的发现跟大家分享的?(让幼儿充分表达)2.哇噻,你们好厉害。

我还没听懂赖,可以请教你们几个问题吗?(边提问变出示儿歌图谱)(1)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2)这一天月亮是什么样的?下面坐着几个胖娃娃?她们叫什么来着?(3)谁的月饼什么样?然后————(等待幼儿)怎样分的?(4)最后怎么说的来着?(三)看图谱一起说儿歌,加深记忆。

过渡句:我好像明白啦!你们再陪我一起来说说儿歌好吗?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说儿歌。

(视情况确定遍数)(四)领悟儿歌,懂得分享。

中秋节教学设计综合实践(3篇)

中秋节教学设计综合实践(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谐与丰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特设计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时间为期一周(共5课时)四、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五、活动内容第一课时: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1. 教师讲解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中秋节习俗。

3. 教师总结并展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第二课时:制作中秋月饼1. 教师讲解月饼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种口味的月饼。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月饼的制作。

4. 教师点评并评选出最佳月饼。

第三课时:中秋诗词鉴赏1. 教师介绍中秋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中秋诗词进行赏析。

3. 学生代表进行诗词朗诵,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课时:中秋主题手抄报1. 教师讲解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张中秋主题手抄报。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运用各种材料装饰手抄报。

4. 教师点评并评选出最佳手抄报。

第五课时:中秋团圆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秋团圆活动,如团圆饭、赏月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乡过的中秋节,互相交流心得。

3. 教师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中秋节起源、习俗和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月饼、手抄报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

4.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活动总结本次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2)了解中秋节的习俗(3)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4)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能力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活动一:开题课确定研究主题师生谈话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生:(大声:想)课件欣赏相关中秋节的图片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对,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如:A、中秋节的由来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D、中秋月饼的来源……●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六组。

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

各组选择研究主题。

分析讨论定下研究计划并完成表格。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1.习俗调查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2.月饼调查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居住地域或自由组合,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3.巧手作坊(1)写一写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4.携手共享(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

(2)“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大家一定也会想到远在台湾的小伙伴,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

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学生上网,通过发Email的形式给远方的小伙伴捎去节日的祝福。

●活动四、综合成果展示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此我们以班队活动的形式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

●活动五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应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或由辅导老师(包括校外辅导员)进行评价。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快乐中秋》教案一、设计意图在一次偶然的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节日是儿童节和圣诞节。

对于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竟无人问津。

因此,我适机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没想到学生对中秋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和学生共同商议,决定以“快乐中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促使大家通过本次活动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二、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三、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课前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诗词、月饼、中秋祝福语中选择一个方面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月到中秋分外明,皓月高照,一家团圆,海外赤子,倍感思亲。

俗话说: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娱乐的节日,秋实的节日。

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中秋节:赏诗赏月逛花灯,祭祖祭月思亲人。

中秋节的故事,你知道多少?2、你说我说大家说。

探寻中秋节的来历:1、同学们,提起中秋节,你的脑子里会联想到哪些词句?个别交流。

2、是啊!当我们谈及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就会自然而然的与这些温馨的词句联系在一起。

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课前,我们开展了关于中秋节的研究活动,在确立主题后,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活动。

哪个组愿意来介绍中秋节的来历?3、中秋来历组汇报。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1、关于中秋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我们祖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又是怎样的呢?哪个组愿意给我们介绍介绍。

2、中秋习俗组汇报。

3、听完他们的介绍,你想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交流。

4、感受中秋节的美景(1)、中秋节的习俗使我们印象深刻,中秋节的景色更使我们难忘。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想想中秋节的夜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个别交流。

(2)、是啊,中秋节的画面总让我们记忆犹新。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中秋节,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中秋景色。

【多媒体演示:中秋节美景】学生欣赏。

(3)、欣赏了中秋节的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指名交流。

品味中秋节的诗词:1、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诗、词或者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哪个组的同学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介绍?2、中秋诗词组汇报。

3、着重品读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

介绍中秋节的月饼:1、说到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会把酒临风,落笔成文。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哪个组的同学搜集了有关月饼的资料,请给大家介绍介绍?2、中秋美食组汇报。

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月饼的种类、口感以及包装都越来越好。

师生共同浏览一组月饼的图片。

4、如果请你用四个字来形容刚才你所看到的画面或者是表达你此时的感受,你会用哪四个字?(指名交流。

)分享中秋节的快乐,写中秋祝福:1、作为你们的朋友,我特别想知道往年的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愿意告诉我吗?个别交流。

2、你们想不想过一个和往年不一样的中秋节?那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想一个新颖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如果你喜欢独立设想,就自己思考;如果你喜欢集思广益,就下位找到你的好伙伴共同设想。

学生交流设想。

3、同学们,通过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用你的笔记录下来,待会儿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畅谈活动收获。

4、写中秋祝福语活动总结: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一起成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同学们,让我们再度携手,走进春节,走进端午节,用心去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吧!班级:姓名:学校:海门镇中心小学●中秋节歌曲演唱会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中秋节中的数学自己家和邻居家近四年中秋节费用统计图(2003年——2006年)●走进生活月饼的材料有哪些?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品牌的月饼?中秋对联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赏月生情,独运匠心撰吟不少脍炙人口的妙对妙联。

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

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

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让小施续对。

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相传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触景生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

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

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明末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有一次游览扬州桃花庵,好客的方丈与李渔同登绎经台赏月。

两人兴致勃勃,边赏月边作对。

方丈道:“有月即登台,无论春夏秋冬。

”李渔对:“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方丈又出上联:“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李渔对:“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一经诗化,便使人感到格外优美。

清代,有李北水和张南月于中秋登楼赏月。

李北水眼望北斗出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上联巧妙嵌入“北水”之名。

张南月忽见楼顶孤雁飞过,对出下联:“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下联嵌入“南月”之名,异曲同工,回味无穷。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在童年时就很有才气,但是他很调皮,曾与同伴去偷摘桃子吃。

有一年中秋节他与小伙伴在一起赏月时,童友吟一上联戏笑他:“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文思敏捷的郭沫若看看中秋圆月当即回敬:“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

”一来一往针锋相对,对仗工稳自然,真是“天生的一对”!海峡彼岸著名景区阿里山有个古月亭,亭联写道:“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

“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这副长联典雅明丽,富于想像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海峡两岸不知有多少离散的亲人仰望明月,勾起盼统一、思团聚的切切之情。

有一去台人员中秋撰联思亲:“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联语中的“地月缺”隐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乃除夕、元宵之后的中国人的又一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盼望天上月圆,家人团圆呢?月饼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月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节日美食,有很长的历史。

月饼亦称团圆饼,《燕京岁时记》中有述:满月之夜,以瓜果置于庭院供月,并奉以毛豆和鸡冠花。

传说民间流行中秋赏月是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之后,世间才开始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并有许多关于中秋和月亮的诗词歌赋、神话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