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1)

合集下载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章将介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过程,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思考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个体和社会活动中的交互与合作,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应当创设情境,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构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环境。

3.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主张学习者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计应当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4.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习者具有多种智能,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不同的智能,教学设计应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优势智能,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5.情感教育理论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的情感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1.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应当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特点,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2.问题导向教学设计应当以引发学习者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导向,设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和创造力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境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创设具有一定情境和背景的教学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个性化设计教学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教资示范讲解

教学设计教资示范讲解

教学设计示范讲解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准备和规划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它涉及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

一项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所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确保目标具体、可观测和可评价,并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相匹配。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所要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等。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提供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合理选择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原则1. 教学设计的步骤教学设计通常包括四个基本步骤: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

(1)分析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明确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2)设计阶段:在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目标、内容和方法,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材料。

(3)实施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设计的教学计划,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_杨传凯

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_杨传凯

教 师 发 展 课 堂
$二%语文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
论来源 " 语文教学理论是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 系统反映 ! 是语文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 语 文教学理论认为 ! 突出基础性 # 注重人文性是语文 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 " 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 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 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思 想论 # 方法论 " 语文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掌握母 语 ! 理解语言 内涵 ! 提高鉴 赏能力 ! 使 学 生 具 有 较 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 探究能力 !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为终 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 知识和能 力& # % 过程和方法 &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三 个 方面应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
语文教 学 目 标 设 计 是 语 文 教 学 设 计 的 起 点 &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对语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 行为结果 & 语言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具有 以下特征 )!#"指向性 % 它规定活动的运动要有规定 的方向 *!%"选 择性 % 它要求 教学过程中 的方 式 ’ 方 法 ’ 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整合 性 % 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 用和功能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 *!’" 可预测
!"
$一%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提供指
设计是对要开展的工作做出的系统安排 " 语 文教 学是 由 教 学 目 的 #教 材 #教 师 #学 生 #教 学 方 法 # 教学媒体 # 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运动系 统 " 系统科学理论能为语文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 在 语文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 # 有序 原理和反馈原理 ! 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 发挥教学 系统的整体功能 "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 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 ! 也要能 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 #条件或机会 " 设计 教学过程应 遵循一定的 顺序 ! 即 $&%遵 循 学 生 认 知 先后之序 # 心理发展之序 $$!%遵循语文感性知识是

教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教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教案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教案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下面将从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学理论的理论依据教育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理论基础,它为教案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先,教育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学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教育学强调因材施教。

教育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

最后,教育学强调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育学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经验的方法总结除了教育学理论的指导,教案设计还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案设计。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的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旨在为教学活动提供目标、方法、媒介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为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实现优质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科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一、学科教育理论支持教学设计学科教育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的参照标准和规范。

教学活动是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通过学科教育理论,教学设计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学科知识的整合:学科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师完成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准确地设计课程,把握授课内容的重点。

学科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内在联系,发现学科知识中的核心概念、基本概念、定理、原理和规律等,以此来对教学设计的核心知识进行整合和分析。

只有在确立学科知识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课程进行设计,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科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讨论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而学科教育理论则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基础,根据学科的知识特点等,选择出最适合教学目标、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的支持教学设计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问题解决活动,该过程涉及到众多的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心理测量、学习理论等内容,以及基础认知科学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教育心理测量与学习理论的支持:教育心理测量与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教学设计需要建立在认知和学习的基础上。

理论与实践——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

理论与实践——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

教案编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1. 教学设计原理教学设计原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案编写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原理包括学科内容、目标、方法、手段、过程、评价等方面,是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教案编写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设计原理。

2. 学生中心教学理念学生中心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案编写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生中心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案编写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确保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 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来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教案编写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融入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多元评价理念多元评价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书面考核、口头表达、实际操作等。

在教案编写中,应该考虑到多元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在教案编写中,需要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富有启发性。

二、教案编写的实际操作1.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是教案编写的首要考虑。

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需求,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可实现性和可衡量性。

2. 教学内容的提纲设计教学内容的提纲设计是教案编写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3篇)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3篇)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式教学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3.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认为知识是在情境中建构的。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注重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实践性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新性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

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应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创新式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问题引导,自主探究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分组合作,共同成长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李家清(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

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方法上,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教学媒体设计凸显先进性、组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1322001104)作者简介:李家清(1952—),湖北黄陂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主要研究地理学科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

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

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设计是对要开展的工作做出的系统安排。

地理教学是由教学目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运动系统。

系统科学理论能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ive modeling ❖ Symbolic modeling
❖ Verbal Persuasion
❖ Suggestion ❖ Exhortation(规劝、告诫) ❖ Self-instruction
❖ Physiologic Feedback
❖ Relaxation, biofeedback
生理需要
•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
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 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问题:病人能否在生理上不舒服的情况下有效学 习?
植物人状态病人的心理需求
睁眼昏迷
男子遭遇车祸昏迷19年后醒来
思考: ❖ 如何理解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的关系?
❖ 干预策略:
(1)澄清目标; (2)提供建议,给出几种方案
供其选择;
(3)强化病人的个人选择; (4)提高病人的实践技能,就
计划与病人进行协商。
行动阶段
❖ 干预策略:
❖ 特点:主动采取了一些步 (1)强化对变化所作出 骤,但还不稳定,有很大 的承诺,肯定其成功; 的复发可能性(目标行为 (2)帮助解决出现的问 改变一般不超过6个月)。 题;
❖ 自我效能理论比较适用于解释具有挑战性行 为的动机。
❖ 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效能的四种方式 :
①个人控制感(personal mastery):最重要 ②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 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tion) ④生理反馈(physiologic feedback)
1.How can you determine if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is lack of motivation, lack of knowledge, or lack of adaptive abilities?
2.Since part of the difficulty seems to be lack of problem solvin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a root cause?
(5)重点是让病人下一次还讨论这 一问题。
意向阶段
❖ 干预策略:
❖ 特点:病人理解了危险,(1)理解存在矛盾心理是正常的;
考虑变化的可能性,但 (2)帮助病人达到决策性平衡
存在矛盾心理。
(关注改变行为的好处);
(3)探讨变化的妨碍因素和自我
效能;
(4)促使病人作出承诺。
准备阶段
❖ 特点:已经承诺要作出 改变,考虑各种选项并 已经采取行动为改变做 准备。
????
❖ 恰当的信息 +动机≠行为变化 ❖ 如成瘾行为、饮食和体重控制、戒烟、HIV感染有
关的性行为或其他危险生活行为
行为转变的跨理论模型(Prochaska)
❖ 行为转变是一个动态循环变化的过程, 对处在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 行为转变策略,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 阶段转变。
行为转变的5个阶段: ❖ 前意向阶段(Pre-contemplation) ❖ 意向阶段(Contemplation ) ❖ 准备阶段(Preparation ) ❖ 行动阶段(Action ) ❖ 保持/巩固阶段(Maintenance )
(3)支持其自我效能;
(4)帮助病人寻找资源 (父母、医务人员和支 持小组)。
巩固阶段
❖ 特点:变化已经完成 (比较坚定的行为改变 超过6个月),感到更 稳定,但仍有复发的可 能性。
❖ 干预策略:
(1)肯定其承诺和目前所取 得的成功;
(2)识别存在的诱惑并解决 这一问题;
(3)询问病人体验到的积极 面和好处,并给以强化。
自我效能理论的临床应用 :
教一个新诊断为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的9岁儿童进行胰岛素注射
❖ Personal Mastery
❖ Participant modeling ❖ Performance
desensitization ❖ Performance exposure
❖ Vicarious Experiences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
❖ 人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或应付 某种情景的能力判断、信念及其自信、自 尊等方面的感受称为“自我效能感”。
你 说 你 行 你 就 行 !
❖ 自我效能是个人对其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自我 评估,是特异于任务或情景的;它不能概化 到所有的任务或情景。
病人学习动机
❖ What is motivation ?
内在观点 外在观点 中介过程观点
❖ 能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 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 念头、愿望和理想等.
需要层次理论

我实现
的需要

审美需要
长 需Leabharlann 要认知需要尊 重 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基 本
安全需要
需 要
复发阶段(Relapse):
特点:感到沮丧,有失败 感,可能会放弃,对取 得进步失去希望。
❖ 干预策略:
(1)维持支持; (2)再构造学习经验; (3)找到其他应对策略; (4)提出新的计划,再
次作出努力。
Discussion:
❖ A young diabetic patient is having difficulty maintaining a controlled blood sugar if he has any changes from his daily routine. For example, if he is nauseated and cannont eat usual meals, or if he exercises more than usual on the weekend, he has trouble keeping his blood sugar stable.
Stages of Change
Prochaska & DiClemente
各阶段的特点及干预策略
前意向阶段
❖ 干预策略:
❖ 特点:个体没有改变 (1)建立良好的关系 的意图,对危险不理 (2)了解病人所关心的问题;
解,不能/不愿改变。 (3)检查病人是否理解存在的危险;
(4)诱导病人谈论有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