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产妇护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产后乳房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后乳房护理的研究进展

14 乳房胀痛的分级标准 .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 常见 的护 理问题 , 房胀痛时乳晕 乳
树枝状导管分支腺泡的腺体组成, 基质由结缔组织、 脂肪组 织、 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组成, 其位于第二肋到第六肋软骨表
面筋膜 之上 , 因人而异 , 形状 乳汁的多少 与乳房的形状 、 大小
无相关性 。J 。
维普资讯
f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 年 3 08 月第 1 卷第 塑 官的损害, 因而健康教育尤
为重要。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定期在社区中宣传健康习惯 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让老年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消 除认识误区, 指导他们有节律地生活, 增加兴趣爱好, 改善生
低雌激素, 高催乳素水平, 吸吮可不断刺激垂体催乳素释放
15 影响乳汁分泌 的相关 因素 .
维普资讯

22 ・ 0
Pr ce ig o iia e iieJ M a . 0 8 Vo No 3 o e dn f nc lM dcn , r 2 0 , l1 . Cl 7
活质量 。
7 心理护理
气和愤怒可诱发血压升高的危害性告诉患者。 根据患者的性
格特点提 出改变不 良性格 的方法 , 避免情绪激 动。激动时及
时调整和控制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轻松、 稳定, 调动患者的积
极性。树立信心, 由配合治疗改为参与治疗 ,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 文献 :
[] 1 张秀兰, 巍, 芳. 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半胱 氨酸与 姚 刘 老
作 者 简 介 : 宝英 ( 9 1 ) 女 , 西 长 治人 , 师 , 王 17一 。 山 护 主要 从 事 护 理 工 作 。
产 后 乳 房 护 理 的 研 究 进 展

产褥期的科学护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产褥期的科学护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产褥期的科学护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姓名学号摘要目的分析科学护理在产褥期的应用情况并研究其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方法选取我市某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受的12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

为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专门定制的科学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从产妇住院的时间上来看,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和医院之间发生的矛盾更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产妇自身方面来看,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相比对照组更高,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对产褥期的产妇进行护理,采用专门定制的科学的护理模式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满意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褥期,产妇,传统护理,科学护理目录引言 (3)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 (3)1.2入选标准 (3)1.3方法 (3)1.4观察指标 (3)1.5统计学分析 (3)2.结果 (4)2.1两组产妇客观方面的调查结果 (4)2.2两组产妇主观方面的调查结果 (4)3.讨论 (4)3.1产褥期科学护理的意义 (4)3.2产褥期科学护理的重要性 (5)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引言孕妇生产以后的第6周到第8周是一个关键性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产妇的身体开始逐渐恢复,并且渐渐地开始适应作为母亲所要做出的付出,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产褥期[1]。

就当前情况来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普及和推进,独生子女开始越来越多,很多妊娠妇女都是初产妇,对生产和分娩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也会对产妇自身及其新生儿造成一定的影响[2]。

产褥期妇女护理干预研究

产褥期妇女护理干预研究

产褥期妇女护理干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产后身体健康恢复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至2008年间分娩的妇女5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产褥期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一般护理)各254例,观察组在出院后对其随访一个月,定期进行产褥期的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并在整个产褥期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产后至出院前进行常规一般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254例产妇中,身体及心理健康248例,纯母乳喂养238例,并发产褥期并发症4例,产后抑郁症2例;对比组254例产妇中,身体及心理健康187例,母乳喂养186例,并发产褥期并发症28例,产后抑郁症39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有利于产妇康复和新生儿成长,减少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有效改善产妇在产褥期的抑郁情绪,帮助其渡过产后情绪不稳定的阶段,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护理;临床干预【中图分类号】r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83-01产褥期是指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间,约6 周左右,这段时间产妇的生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不注意调养或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各种产褥期的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产褥期的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越来越得到重视,期间进行定时随访,仔细观察产后妇女的身心变化,细心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

本文就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产后身体健康恢复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意义,研究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至2008年间分娩的妇女508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9.5岁。

其中阴道分娩355例,剖宫产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产褥期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一般护理)各254例,观察组在出院后对其随访一个月,定期进行产褥期的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并在整个产褥期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在产后至出院前进行常规一般护理。

孕妇产后产褥期科学护理论文

孕妇产后产褥期科学护理论文

孕妇产后产褥期的科学护理摘要:本文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镇卫生院妇产科100例产妇,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身心恢复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护理干预;肛门排气;早期泌乳子宫复原【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23-01产后患者的肠蠕动及胃肠功能常因卧床及创伤等原因不易早日恢复,致使产妇营养缺乏、过度消耗,常影响产妇的切口愈合、机体恢复及乳汁分泌。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和及早泌乳非常关键。

作者通过拟定实施妇产科100例产妇,产后早活动、早进食及母乳喂养指导等护理干预,使其产后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身体尽快恢复。

产后促进产妇身体早日恢复及早期泌乳的护理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牛山镇医院妇产科的产妇50例,年龄21~37岁,平均(26.9±1.7)岁。

1.2护理方法(1)产后责任护士对产妇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诊断、制订措施,有针对性地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

新生儿脐带处理完毕后,即与母亲局部皮肤接触(面部)。

产妇由手术室送入母婴同室病房30min内,由责任护士协助早开奶,让婴儿俯卧于母亲身体上,与母亲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内进行早吸吮,吸吮时间不少于30 min。

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奶体位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她们正确的哺乳方法。

(2)饮食护理:阴道分娩产妇产后1h可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多糖类食物,多饮水并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或橘皮水,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

(3)会阴护理:胎盘分娩出后,子宫蜕膜开始脱落、坏死,坏死的蜕膜组织伴随着血液从阴道流出。

每日用0.5%碘伏溶液冲洗或擦洗会阴2次,擦洗时由内到外,会阴切口处单独擦洗。

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 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02
格林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 的自我效能和应对能力,降低 焦虑和抑郁情绪。
03
格林模式还可以帮助初产妇更 好地适应角色转变,建立良好 的母婴关系。
研究不足之处
01
02
03
本研究只针对初产妇进行了调查,样 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 。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格林模式护理,对照组接 受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产妇在产褥期各方面的表现和满意度,评估格林模式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格林模 式护理,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四个步骤;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许多初产妇对于产褥期的注意事 项并不了解,导致出现感染、疾 病等问题。
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优势
个性化护理
格林模式强调根据每个初产妇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供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进其全面恢复。
01
团队合作
格林模式注重医护人员、家庭成员之 间的团队合作,共同参与初产妇的护 理过程,提高护理效果。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符合条件的初产妇、随机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收集数据、统计分析、 撰写报告。
02
格林模式概述
格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格林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以问题 为导向的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护理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它结合了医 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 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产褥期痔疮护理研究进展

产褥期痔疮护理研究进展

痔疮 是直肠黏膜下 , 肛 管 和 肛 门 边 缘 静 脉 丛 曲张 淤 血 、 扩 张
所形成 的软质静脉团块 , 是 一种常见 的慢 性肛肠 疾病[ 1 ] 。妊 娠
静脉和 毛细血管 内, 血管 内血量增 多l _ 3 ; 由于产妇屏气 用力 、 胎
头压迫 , 使直肠 腔内压力增 高 , 从 而 损 伤 了“ 痔” 的支持结构L 4 ] 。
增加 , 促 进 了痔 的发 生 。② 妊 娠 期 饮 食 习惯 改 变 和 运 动 量 减 少 ,
痔疮 对产妇会产生 以下不 良影响 : ① 内痔或混合痔出血 , 量
大导致病人严 重贫血 , 影响产妇 健康 ; ② 痔 脱 出肛 外 , 增 加 了产 妇的精神 和体 力负 担 ; ③痔疮水 肿 、 感染 、 坏 死时 , 局 部 疼 痛 剧 烈, 排便 、 坐、 走 等 都 会 加 重 局部 疼 痛 ; ④ 由于 痔 核 脱 出及 肛 门 括 约肌松弛 , 黏 液 流 出肛 门外 而刺 激 周 围皮 肤 , 容 易 引 起 瘙 痒 甚 至 皮 肤 湿疹 ] 。
④产妇产后腹壁松弛 , 腹壁 肌、 肛 提 肌 等 参 与 排 便 动 作 的肌 肉 紧 张度降低 , 造 成 粪 便过 度 停 留 , 水分过度吸收 , 诱 发 痔疮 l _ 5 ] 。 2 痔 疮 对 产 妇 的 影 响
喂养 。现将产后痔疮 护理研 究进展 综述 如下 , 以期 为后 续研究
3 产 后 痔 疮 的预 防
使排便次数减 少 , 易 引 起 痔 疮 。③ 第 二 产 程 产 妇 屏气 用 力 时 , 腹 肌收缩 , 腹压增 高 , 阻 碍 了 门静 脉 及 下 腔 静 脉 血 液 的 回流 ; 胎 儿 娩出时压迫直肠末端及 肛管, 并 使 内外 括 约 肌 被 横 向压 扁 下 移 , 肛 管 腔 成 横 向裂 隙状 , 局 部 静 脉 及 淋 巴 回流 受 阻 , 血 液 淤 积 于 小

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产褥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间都 会 发生很 大的 变化 ,产妇 角 色也 发生 了变化 ,产后 的健 康和 生 活质量 受 到 身体 、心 理 、社会 等诸 多方 面因素的影 响 ,为提 高女 性产褥
期 健康 状 况和 生活质 量 ,需要 采取 多种 干预 措施 。
【 关 键 词】 产褥 期 ;妇女 ;健康 状 况 ;生活 质量 ;研 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P , 7 1 4 .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1 — 0 0 4 6 — 0 2
子宫随着宫内膜再生和官体纤维恢复而收缩,4 2 d 后可恢复至未 孕时的大小 】 ;同时阴道腔黏膜皱襞再生,紧张度得以恢复 ,盆地
肌 肉和筋膜开始 恢复弹性 ,乳房也在神经 体液调节作用 下开始分泌乳 汁 ;孕 期增加 的心排 血量和 血容量在 产后3 周 内恢复 孕前状 态 ;胃肠
月子”不能通风,要戴帽穿袜盖被等,禁食蔬菜水果等生冷食物,不
[ 1 8 】P a r k J k , Me r v a l a a E M, MU ll e r D N , e t a 1 .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p r o t e c t s a g a i n s t
3 3 - 3 9.
[ 2 4 ]L i n k A , S e l e j n a S , H e we r a L , e t a 1 .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n i d u c e s a p o p t o s i s
a n g i o t e n s i n I I — i n d u c e d r e n a l i n j u r y i n a d o s e — d e p e n d e n t f a s h i o n [ J ] . J H y p e r t e n s , 2 0 0 9 , 2 7 3 ( 3 ) : 5 9 9 — 6 0 5 .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临床经验及查阅有关期刊、杂志报道进行综述。

结果: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帮助产妇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结论: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产后;心理护理;研究进展心理护理,指在护理过程中,医务工XXX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现代产科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护患间的人际交往,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1]。

为了做好孕妇产后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与产妇的交流技巧,做好她们的心理疏导,促进产妇产后的身体心理恢复,妇产科工作人员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研究孕妇的心理需要,掌握产后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产后心理护理的效果。

本文通过总结相关参考文献,对产妇产后的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1 产妇产后的心理特点1.1 不稳定情绪因为产妇产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在不平衡状态,所以其情绪很不稳定,有50%~70%的妇女在产后3天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沮丧、焦虑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动、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2]。

1.2 分娩结束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体力上的疲乏,而忘却了不良的主诉产妇经过10月怀胎的辛苦和分娩时痛苦折磨之后,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婴儿,做妈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产时巨大的体力消耗,使产妇倍感辛劳,由于这两种感觉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一些不良现象,使产妇不能及时诉说,导致产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如某产妇,以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入院,经用药控制,病情稳定,预期顺利分娩一男婴。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加之产妇产后过度的兴奋,病情呈发展趋势,曾一度感到头痛、头晕,但因过度疲劳的掩盖而失去诉说的机会,使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从而引起产后子痫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褥期产妇护理研究进展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器官(乳腺除外)恢复至正常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需6~8周[1]。

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护理不当,可影响产妇的生理、心理健康[2]。

因此,产褥期妇女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休息、治疗、保健指导及心理支持,促进产妇康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现就产褥期产妇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产褥期生理变化1.1 生殖系统的变化[3] ①子宫复旧。

足月妊娠时子宫重量比非孕状态增加20倍,约为1100g,其容积增加1000倍,为5 000mL,胎盘娩出后宫底降至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子宫收缩至孕12周大,产后2周子宫缩小入盆腔,5~6周恢复到孕前状态。

产后哺乳者子宫底下降较不哺乳者快。

②恶露: 产后经阴道排出的液体叫恶露。

产后3d内为血性恶露,随后颜色渐淡为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d,逐渐变为白色恶露,持续约2~3周干净。

正常恶露持续4~6周。

1.2 乳房的变化分娩后开始有乳汁分泌,吸吮可以刺激乳汁的分泌,乳汁的质量与产妇的身体状况、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是促进乳汁分泌的有利因素。

1.3 腹壁的变化腹壁受增大子宫的影响,部分弹性纤维断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离,产后腹壁明显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需要在产后6~8周恢复。

2 产褥期产妇的心理变化心理专家认为在孕期和产后第1个月的妇女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第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

各种社会、经济、生理因素都可引起产妇的心理变化[4]。

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导致情绪紊乱。

此外,婆媳关系不和,婴儿性别不理想、家庭暴力等因素,促使产妇产生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产褥期精神障碍[5]。

3 产褥期常见的问题3.1 乳汁分泌不足引起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较多,产妇的情绪、营养、乳腺发育、休息、早期是否充分母乳喂养、分娩时体力的消耗、手术创伤等情况均可影响乳汁分泌。

剖宫产术后,由于疼痛、母婴分离等原因,产妇易产生焦虑、恐惧而睡眠不足、甚至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使内分泌紊乱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6]。

有些年轻产妇因担心哺乳后乳房形状改变,影响身材美观而拒绝哺乳,导致乳头缺少吸吮刺激而使乳汁分泌减少[7]。

3.2 大、小便排泄异常产后第一次排尿应在分娩后4~6小时内,如果产后6~8小时还不能自行排尿者或排尿减少者,有可能发生尿潴留,这与产妇恐惧排尿引起会阴疼痛心理及产后饮水减少有关[8]。

产妇产后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地方风俗习惯,禁止产妇在“月子”期间进食蔬菜、水果等;担心排便引起会阴疼痛等,易使产后发生便秘。

3.3 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是指既往无精神障碍史的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等,是产褥期妇女常见的情绪异常[9],多在产后两周内出现症状[10]。

发病率为3.8~16.7%。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有:遗传因素、过度紧张、疲惫、睡眠不足、缺乏关心和支持、婚姻问题或双方感情不好、没有很好地关心和照顾产妇等。

产后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影响婴儿发育的危险因素。

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产科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3.4 子宫复旧延迟及产褥感染产后6周子宫未恢复至未孕时大小称子宫复旧延迟,与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人工喂养有关。

子宫复旧不良可导致产后出血增多,持续时间延长,增加了产褥感染的机会。

产褥感染除与子宫复旧不良有关外,还与产妇不注意卫生、过早行性行为、剖宫产率增高有关[1]。

3.5 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是产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初产妇。

一般在产后2~3d发生,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静脉充盈和间质水肿以及乳腺导管不畅所致,表现为双乳胀满、硬结、疼痛,有的病例出现发热等症状。

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化脓性乳腺炎,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给产妇造成痛苦, 并影响产后哺乳。

4 护理措施4.1 充分的休息和合理的饮食促进产妇身体康复由于分娩时消耗大量体力和能量,因此,产后应给予充分的休息。

产褥期产妇不仅需要营养补充孕期和分娩期的消耗,还要哺育婴儿,因此更需要充足的营养。

产后前1~2d,由于劳累产妇的消化能力减弱,应该吃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豆浆、牛奶、面条、粥、馄饨等,产后随着消化能力的恢复,可进普通饮食,多喝鸡汤、猪蹄汤、鲫鱼汤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汤食,饮食应多样化,荤素兼用,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2 促进乳汁分泌的护理对策催乳素是促进泌乳的主要激素,它直接作用于乳腺泌乳细胞膜上受体,激活膜上结合酶及腺苷环化酶的活性而起到泌乳的作用。

通过婴儿吸吮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下丘脑,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使垂体泌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

因此,产后早期婴儿充分吸吮,不断排空乳房是促进泌乳和维持泌乳的关键。

向年轻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婴儿含接乳头方法,鼓励母乳喂养,促进乳房排空,必要时按摩乳房。

产妇产后给予食用有利于促进泌乳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汤类食物:鸡汤、鱼汤、排骨汤。

罗琳雪等研究显示,产后6h开始,每3h服用猪蹄木瓜汤一次,可有效的促进母乳分泌;亦可服用增乳口服液;产后早期乳房按摩配合针刺乳根穴、膻中、少泽等穴位可促进乳汁分泌。

4.3 预防尿潴留和便秘的措施做好健康宣教,分娩后应多饮水,促进排尿,鼓励主动排尿,产后4h内排第一次尿,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多进食水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充分软化大便,同时亦起到刺激胃-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

4.4 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妇出院之后发生,由于家庭访视制度不完善,往往难于及时发现及给予早期综合治疗。

近年来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集中在产前和产时。

因此,孕期及分娩期做好预防尤为重要。

帮助孕晚期的孕妇了解分娩过程,有助于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夏伟红等报道,孕期心理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病的发生率;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多与产妇交流,建立相互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产后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产妇的休养,指导产妇丈夫及家人照顾产妇及婴儿,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并用鼓励、肯定、表扬的言语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让其感受到支持的存在,进而改善抑郁情绪[6];产妇出院后,做好产后访视工作,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产妇的自信心,消除抑郁情绪。

4.5 促进子宫复旧,预防产褥感染产妇哺乳后,可通过婴儿吸吮乳头,反射性神经冲动上传到下丘脑,兴奋室旁核及视上核的神经元细胞合成催乳素。

催产素具兴奋子宫体部,加强子宫体收缩,促进子宫复旧。

对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后体操和按摩,可增进子宫复旧,缩短恶露时间,减少产褥感染。

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盆底肌张力,提高阴道收缩力。

由此可见,产后早期婴儿吸吮母乳、有计划的按摩、产妇体操、结合盆底康复治疗等,能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复旧,从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产妇每天沐浴一次,会阴冲洗2次,避免盆浴,防止逆行感染。

向夫妻双方讲解在产后42d之内禁止性生活,待恶露干净后方可恢复性生活,以防产褥感染。

4.6 乳房胀痛的干预措施产后2~3d乳汁分泌逐渐增多,此时,如果乳房没有得到充分的吸吮及排空,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可采用传统方法如热敷乳房,但此法不能很快疏通乳络,消除肿块,而且容易引起乳汁突然减少或无乳。

乳房按摩是最常用的护理方法,按摩乳房既能疏通乳络,又能消肿散结,促进气血运行而畅通乳腺导管,达通则止痛。

罗琳雪等对50例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采用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结果表明, 蒲公英捣烂外敷可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有效疏通乳腺管,疗效显著。

5 展望综上所述,产褥期是围生期保健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妇女产后康复、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

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产妇产后康复,让产妇安全渡过产褥期,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及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后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护理新模式是广大医护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1] 李志华.62例产褥期产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29):194-195.[2] 李向云,王洁贞,张惠兰,等.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89-92.[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305.[4] 张秀泉.产褥期保健的重要性.中华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2008,17(5):267-2681.[5] Seyfried LS, Marcus SM.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Int Rev Psychiatry, 2008, 15(3):231-242.[6] 王彩霞.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40-41.[7] 赖珍霞.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学报,2007,(1):152-153.[8] 赵兰英.论产褥期的护理与保健[J].中外妇儿健康, 201 1,19(2):86-87.[9] 韩爱卿,单瑞芹,李娟.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345-4347.[10]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18-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