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知识点:1沁园春·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知识点:1沁园春·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知识点:1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概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为您推举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学问点梳理:1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沁qn园春分fn外妩媚ro成吉思汗h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留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5〕写出接受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以下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似乎〔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似乎〔很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日。

三、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沁园春雪》的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 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 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 鲜艳。

冠冕guān miǎn: 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 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 (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沁园春·雪》知识点及重点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知识点及重点分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重点分析一、关于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词牌名。

二、作者思路《沁园春·雪》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沁园春·雪》·知识点一、词语积累沁园春(qìn)数风流人物(shǔ)妖娆(ráo)素裹(guǒ)惟余(wéi)成吉思汗(hán)分外(fèn)还看今朝(zhāo)二、作家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 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四、课文简析“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品析语言
让词中每一个字都达到精妙的境界,叫“炼 字” 。 示例: “望”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的辽阔视野;
“数”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的豪壮气魄 ……
封 飘 舞驰
欲竞惜看
“封”字用得好,写出了山河的宁静肃穆; “飘”字用得好,写出了飞雪的飘逸柔美; “舞”字用得好,写出了群山的逶迤曲折; “驰”字用得好,写出了雪中的丘陵美姿; “欲”字用得好,写出了人物的勃勃雄心; “竞”字用得好,写出了英雄的动人风采; “惜”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的超凡气概; “看”字用得好,写出了诗人的豪情满怀。
千 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须。与/晴/日天,公/试比高。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 如此 多娇, 引/无数 英雄/竞折 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知识卡片五:
对《沁园春 ·雪》的评价
这首诗,画面壮阔,意境雄浑,气势 磅礴,雄健豪放,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 抒怀之作。
.
诵读感知 读准字音
mǎng mǎng
tāo tāo xùn sāo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hán shǔ
zhāo fèn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分外
沁园春 ·雪
.
北 国/风 光 ,
品读美景
找一个领字品一品 找一种手法品一品 找一幅画面品一品
品悟豪情
品千古帝王 品风流人物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化常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沁园春雪》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沁园春雪》知识讲解

《沁园春雪》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知识积累1.惟.(wéi)余莽莽.(mǎng):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3.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5.天公:指“天”。

6.须:等到。

7.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8.妖娆.(ráo):娇艳美好。

9.折.(zhé)腰:鞠躬,倾倒。

10.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11.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2.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13.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4.风骚.(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15.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chán 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6.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17.弯弓:拉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一、单元字词汇总(一)字音字形1.《沁园春·雪》沁园春(qìn)莽莽(mǎnɡ)妖娆(ráo)稍逊(xùn)风骚(sāo)滔滔(tāo)折腰(zhé)俱往矣(yǐ)成吉思汗(hán)一代天骄(jiāo)红装素裹(ɡuǒ)2.《我爱这土地》嘶哑(sī)悲愤(fèn)汹涌(xiōnɡyǒnɡ)腐烂(fǔ)黎明(lí)3.《乡愁》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5.《我看》(二)重点词语1.《沁园春·雪》(1)天骄:天之骄子。

(2)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3)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6)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泛指文学。

2.《我爱这土地》(1)嘶哑:声音沙哑。

(2)止息:停止。

(3)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3.《乡愁》(1)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票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2)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3)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光艳:鲜明艳丽。

(2)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3)鲜妍:鲜艳。

(4)柔嫩:软而嫩。

5.《我看》(1)忧戚:忧伤烦恼。

(2)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3)摇曳:摇荡,晃动。

(4)漫游:随意游览。

(5)勃发:焕发;蓬勃生发。

(6)枉然:白白地。

(7)飘逸:漂浮,飘散。

(8)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9)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10)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二、文体常识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发于隋唐之际(一说萌芽于南朝),与燕乐的盛兴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课文讲解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
妖娆(ráo)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作家、作品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

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

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

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主要内容】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
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

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主题思想】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

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

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