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安全运行

合集下载

电容器运行、维护、检修

电容器运行、维护、检修

电容器的运行、试验和检修一、电容器组的操作为了保证电容器组的安全运行,电容器组的操作应遵守以下各项: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电容器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线断路器,最后拉开进线断路器。

恢复送电时,应先合进线断路器,再合各出线断路器,最后合电容器组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事故情况下,全站无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拉开。

这是因为变电所母线无负荷时,母线电压可能较高,有可能超过电容器的允许电压,对电容器的绝缘不利。

另外,电容器组可能与空载变压器产生共振而使过流保护动作。

因此应尽量避免无负荷空投电容器这一情况。

2.电容器组断路器掉闸后不应立即抢送,保护熔丝熔断后,再为查明原因之前也不准更换丝送电。

这是因为电容器组断路器掉闸或熔丝熔断都可能是电容器故障引起的。

只有经过检查确系外部原因造成的掉闸或熔丝熔断后,才能再次合闸试送。

3.电容器组禁止带电荷合闸。

电容器组切除3min后才能进行再次合闸。

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容器带有电荷时合闸,则可能使电容器承受2倍左右的额定电压的峰值,甚至更高。

这对电容器是有害的,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电流,使断路器掉闸或熔丝熔断。

因此,电容器组每次切除后必须随即进行放电,待电荷消失后方可再次合闸。

所以电容器组每次重新合闸,必须在电容器组断开3min后进行。

二、运行中电容器组的巡视和检查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应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定期停电检查。

在发生断路器掉闸、熔丝熔断等现象后,应进行额外的特殊巡视检查。

1.电容器组的日常巡视检查应由变、配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进行。

夏季的巡视检查应安排在室温最高时进行,其它时间可在系统电压最高时进行。

如果不停电检查有困难时,可以短时间停电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

进行这种检查时,主要应注意观察电容器外壳有无膨胀,有无漏油的痕迹,有无异常的声响及火花,示温蜡片的溶化情况;检查熔丝是否熔断;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的数值并记入运行记录簿,对发现的其它缺陷亦应进行纪录。

电容器安全运行

电容器安全运行

电容器安全运行电容器运行中,电流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电压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

电容器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表6---11所列的限值。

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的规定值(一般为60或65)。

电容器各接点应保持良好,不得有松动或过热迹象;套管应清洁并不得有放电痕迹;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

电容器的开关设备、爱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

正常状况下,应依据线路上功率因数的凹凸和电压的凹凸投入或退出并联电容器。

当功率因数低于0.9、电压偏低时应投入电容器组;当功率因数趋近于1且有超前趋势、电压偏高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当运行参数特别、超出电容器的工作条件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假如电容器三相电流明显不平衡,也应退出运行。

当发觉电容器连接点严峻过热甚至熔化,瓷套管严峻闪络放电,外壳严峻膨胀变形,电容器或其放电装置发出严峻特别声响,电容器爆裂或火、冒烟时,应紧急退出运行。

进行电容器操作应留意以下几点:(1)正常状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就先拉开电容器的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的开关;正常状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就先合上各路出线的开关,后合上电容器线的开关。

(2)全站事故停电后,应拉开电容器的开关。

(3)电容器断路器跳闸后不得强行送电;熔丝熔断后,查明缘由之前,不得更换熔丝送电。

(4)不论是高压电容器还是低压电容器都不允许在带有残留电荷的状况下会闸。

否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

电容器重新合闸前,至少应放电3min。

(5)为了检查、修理的需要,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工作人员接近之前,不论该电容器是否装有放电装置,都必需用可携带的特地放电负荷进行人工放电。

高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跌开工期熔断器爱护和掌握;总容量为100~300kvar时,应采纳负荷开关爱护和掌握;总容量为300kvar以时,应采纳真空断路器或其他断路器爱护和掌握。

低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沟通接触器、刀开关、熔断器或刀熔开关爱护和掌握;总容量在100kvar以上时,应采纳低压断路器爱护和掌握。

电容器的维护及运行

电容器的维护及运行

电容器运行及维护一、电容器的操作注意事项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电容器组断路器,后拉开各路出线断路器;2、正常情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应先合上开各路出现断路器,后合上电容器组断路器;3、事故情况下,全站无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的断路器拉开;4、电容器组断路器跳闸后不准强送电;保护熔丝熔断后,为查明原因前,不准更换熔丝送电;5、电容器组断路器禁止带电荷合闸;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必须在断路3min之后进行;二、电容器投入和退出运行1、正常情况下,电容器组的投入或退出运行应根据系统无功负荷电流或负荷功率因数以及电压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功率因数低于0;9时应投入电容器,功率因数超过0;95且有超前趋势时,应退出电容器;当电压偏低时投入电容器组;2、当电容器母线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电容器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的1;3倍;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超过40度及电容器外壳温度超过60度,超过其中之一时,应将其退出运行;3、电容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退出运行:1、电容器爆炸;2、电容器喷油或起火;3、瓷套管发生严重放电、闪络;4、接点严重过热或熔化;5、电容器内部或放电装置有严重异常响声;6、、电容器外壳发生膨胀变形;三、新装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前的检查1、新装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前应按交接试验项目试验,并合格;2、电容器组的接线正确,铭牌电压应与电网额定电压相符,3、电容器及放电设备外观检查良好,无渗、漏油现象;4、电容器组三相间的容量应平衡,其误差不应超过一相总容量的5%;5、各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外壳及架构需接地的电容器组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6、放电电阻的阻值和容量应符合规程要求,并经试验合格;7、与电容器连接的电缆、断路器、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应经试验合格;8、电容器组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经校验合格,定值正确并置于投入运行位置;9、电容器安装处所建筑结构、通风设施是否合乎规程要求;四、对运行中电容器组的巡视检查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应进行日常检查,定期停电检查以及特巡视检查;1、日常巡视检查电容器的日常巡视检查,应由变、配电室的运行值班人员进行;有人值班时,每班检查一次,无人值班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夏季应在室温最高时进行,其它时间可在系统电压最高时进行;如果不停电检查有困难时,可以短时间停电以便更好的检查;运行中巡检主要应注意观察电容器外壳有无膨胀、漏油痕迹,有无异常声响及火花;熔丝是否正常;放电指示灯是否熄灭;将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计数值记入运行记录,对发现其它缺陷也应进行记录;上述巡视检查如须将电容器组停电时,除电容器应自动放电外,还应进行人工放电;否则运行值班人员不能触及电容器;2、定期停电检查电容器组的定期停电检查应每季进行一次,其检查内容除同日常巡检项目外,尚需检查各螺丝连接点的紧固情况、接触是否良好;检查放电回路的完整性;检查风道有无积尘并清扫电容器外壳、绝缘子以及支架等处的尘土;检查电容器外壳的保护接地线;检查电容器组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熔断器的完整性;检查与电容器组有关的断路器、馈线等;3、特珠巡视检查当电容器组发生短路跳闸,或熔丝熔断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特珠巡视检查;检查项目除同日常巡视及定期巡视检查项目外,必要时应对电容器进行试验,在未查明故障电容器或断路器跳闸及熔丝熔断原因之前,不准再次合闸送电;五、电容器的故障判断及处理1、电容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故障种类1、渗漏油电容器渗漏油主要是:产品质量不良、运行维护不当、长期运行缺乏维修导致外壳生锈腐蚀造成渗漏油;2、外壳膨胀高电场作用下使得电容器内部的绝缘物游离而分解出气体或部分元件击穿电极对外壳放电等原因,使得电容器的密封外壳内部压力增大,导致外壳膨胀变形;这是电容器故障的征兆,应及时处理,避免故障的蔓延扩大;3、电容器温升高电容器温升高的原因如下:错误!、电容器室的设计、安装不合理造成通风不良,使电容器通风条件差错误!、电容器长时间过电压运行造成电容器过电流运行使温升过高;错误!、整流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使电容器过电流运行使温升高;错误!、电容器内部元件介质老化造成介质损耗增大也可能导致温升过高电容器温升过高除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外,有可能导致电容器内部绝缘发生击穿造成内部短路;因此,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控制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若超过其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运行;4、电容器瓷瓶表面闪络放电运行中电容器瓷瓶闪络放电,其原因是瓷瓶绝缘有缺陷表面脏污;因此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清扫检查;5、异常声响电容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应无任何声响,若运行中发现有放电或其它声响,说明电容器内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运行;6、电容器爆炸运行中电容器发生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一般是内部元件发生极间或外壳绝缘击穿使内部压力增大致使电容器爆炸以致引起火灾事故;2、电容器的故障处理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1、电容器外壳发生渗、漏油不严重时,可将渗漏部位除锈、焊接、涂漆;2、外壳膨胀变形应更换电容器;3、如电容器室内温高,应改善通风散热条件:其它原因应查明原因进行妥善处理;4、发现电容器有异常声响,应注意观察和判断,严重时应立即停止运行,更换电容器;5、电容器爆破,应更换电容器;3、怎样遥测移相电容器的绝缘电阻1、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分为两级间的绝缘电阻和两级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由于电容器的两级间及两级对外壳均有电容存在,因此应注意遥测方法,否则容易损坏绝缘摇表;2、遥测高压电容器可采用2500伏摇表,遥测前应先将电容器放电;遥测时应先将摇表摇至规定转速,待其指针平稳后在将摇表线接至电容器的两级上,再继续转动摇表,待指针稳定后,记取读数;应先将摇表线撤下在停止摇动,防止电容器对摇表放电烧坏表头遥测后,应立即对电容器进行放电;动力作业区高压班组2007-3-15。

变电站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变电站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变电站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措施的实施。

一、合理的设计和选型电容器的设计和选型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

首先,需要根据变电站的需求和系统负荷来确定合适的电容器容量。

其次,需要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电容器产品。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和运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电容器外壳材料和冷却方式,以确保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

二、严格的安装和调试电容器的安装和调试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

首先,需要确保电容器的安装位置符合要求,并且有足够的通风和散热条件。

其次,需要正确连接电容器的进出线,并确保导线的质量良好和接触良好。

在进行电容器的调试时,需要进行充放电测试,以确保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符合要求,同时还需要检测电容器的内部温度和电压波动等参数,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电容器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首先,需要定期清洁电容器外壳和内部组件,以保证散热通道畅通。

其次,需要定期检查电容器的绝缘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绝缘故障。

另外,还需要对电容器的接线和电源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连接良好和供电正常。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电容器参数测试,如容量、电压和损耗等,以评估其性能和健康状况。

四、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是保障电容器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员工的培训和演练,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故障。

其次,需要配置合适的安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过流保护装置等,以及防护装置,如故障指示灯和防护罩等,以确保电容器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并保护周围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型、严格的安装和调试、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变电站电容器的安全运行,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仅有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才能确保电容器的长期安全运行,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容器组安全操作规程

电容器组安全操作规程

电容器组安全操作规程电容器组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能,调节电压,平衡负载等功能。

在使用电容器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组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电容器组的基本知识:1. 电容器组是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电力设备,常用于电网的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

2. 电容器组由多个电容器组成,一般是以星形或三角形方式连接在一起。

3. 电容器组需要排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干燥器来满足这一要求。

二、电容器组的安全操作规程:1. 装置过程:(1)检查电容器组的配电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包括电缆的电压等级、电缆截面等。

(2)检查电容器组的接线是否正确,确保接线紧固可靠,接点良好。

(3)检查电容器组的接地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电容器组的接地电阻不超过规定值。

(4)检查电容器的型号、参数等是否与实际场合相符合。

2. 联机运行:(1)先对电容器组进行预充电,保证电容器组能够稳定运行。

(2)联机运行时,需严格控制电容器组的电压和电流,以免造成电容器组损坏或事故。

(3)定期检查电容器组的运行状态,包括运行温度、电压和电流等指标。

(4)定期对电容器组进行维护保养,清洁电容器表面、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容器。

3. 维护保养:(1)在每次停机时,需关闭电容器组的开关,并进行检查。

(2)定期对电容器组进行除尘和除湿,确保电容器组内部无杂质和水分。

(3)对电容器组进行定期检修,包括检查接线、接地、电容器损坏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注意电容器组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不触碰电容器组,也不接近裸露的高压线。

三、电容器组的安全注意事项:1. 电容器组所在的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避免进水、过高温度和潮湿。

2. 在操作电容器组时,必须全程监测电容器组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以及随时注意异常情况。

3. 对于新安装的电容器组,在联机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和预充电,确保前期无故障后再启动电容器组。

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与检修

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与检修

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与检修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容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力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具有储能、补偿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等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运行风险。

为了确保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力电容器的安全运行与检修,并提供相应的操作规范。

一、安全运行1. 选用合适的电容器在选用电容器时,首先要根据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压水平确定电容器的额定容量和电压等级。

同时,还需考虑电容器的耐压等级、内部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指标,确保其能够满足系统的工作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余量。

2. 定期巡视和监测对于已安装的电容器,需定期进行巡视和监测。

巡视时应注意观察电容器外观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查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等。

同时,可以利用电容器监测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及时了解电容器的运行状态,如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是否正常。

3. 额定电压和电流的控制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应确保电容器电压和电流处于额定范围内,避免超过其承载能力。

特别是在系统电压突变、瞬变或电容器自身故障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电容器过电压和过电流导致损坏。

4. 防雷防过电压措施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较为脆弱的设备之一,对于雷电、操作错误等因素所引起的过电压事件,容易造成电容器的损坏。

因此,在电容器的周围应设置防雷装置,并采取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避免过电压损害电容器。

二、检修与维护1. 清洁和除湿处理定期对电容器进行清洁工作,特别是外表面和散热器等部分,确保其散热效果正常。

对于密封不良或出现湿气的电容器,应及时进行除湿处理,以避免湿气对电容器内部元件的腐蚀。

2. 绝缘电阻测试电容器的绝缘电阻是保证电容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

定期对电容器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绝缘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避免意外故障的发生。

3. 运行参数的监测和分析通过监测电容器的运行参数,如电容器的电流、温度等,可以了解电容器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分析其运行异常的原因。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高压电容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电力设备,用于存储和释放电能,具有很高的储能能力和放电能力。

然而,由于其工作电压较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安装、维护和操作等方面探讨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一、设计安全1.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高压电容器的内部介质和外壳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压能力,以保证其安全运行。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采用适当的工艺措施,以确保电容器的结构和内部介质的质量。

2. 合理的设计参数:在设计高压电容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容量和额定电流等参数。

过低的工作电压可能导致电容器失效,而过高的电压可能超过电容器的设计极限,造成电容器失效和安全隐患。

3. 耐压测试:在电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进行耐压测试,以验证电容器的绝缘性能和耐压能力。

只有通过了耐压测试,才能确保其安全运行。

二、安装安全1. 地理位置合适:高压电容器在安装时,应选择一个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爆炸危险的地方。

同时,应避免将电容器安装在有电磁干扰的地方,以免影响其正常工作。

2. 固定牢固:电容器在安装时,应确保固定牢固,避免因震动或外力而导致电容器移位或损坏。

同时,安装过程中还应注意避免电容器与其他设备或金属结构发生接触,以防止因短路或漏电而造成事故。

3. 接地良好:高压电容器应进行良好的接地,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在接地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导体材料,并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接地装置的状态,及时处理接地问题。

三、维护安全1. 定期检查:定期对高压电容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检查的内容包括电容器的外观、接线、连接器、绝缘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对电容器的油浸式绝缘部分进行绝缘油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工作可靠。

2. 清洁和除湿:定期对电容器进行清洁和除湿处理,以确保其内部介质的质量。

尤其是对于油浸式电容器,应定期更换绝缘油,防止油中水分和杂质的积累。

电力电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力电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电力电容器安全操作规程电力电容器安全操作规程一、前言电力电容器作为稳定电网电压、降低系统线损、提升电能质量的重要设备,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电力电容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确保电力电容器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因此,编制本安全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电力电容器的操作管理和维护,保证电容器运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应用范围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电力电容器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包括电力系统、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村电网、家庭等各类用户。

三、安全操作规程1. 安装规程(1)选择合适的安装场地,保证电容器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并且通风良好,方便操作和维护。

(2)按照电容器的安装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架、锚固螺栓、电缆管等,保证电容器稳定可靠地安装在场地上。

(3)安装前必须进行验收,确认安装工作符合规范和验收标准,排除隐患,确保电容器安全运行。

2. 运行规程(1)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电容器的温度不超过额定温度,不超过规定值,在运行中不得出现过载、过电压等现象。

(2)检查电容器是否正常运行。

如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进行排除。

(3)在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监管、维护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3. 维护规程(1)定期检查电容器外观,如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同时保证电容器的清洁和干燥,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2)检查电容器内部的各个零部件,特别是铜箔、接触器、断路器等,确保它们在电容器运行过程中均正常可靠。

(3)对电容器的电缆、接线端子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连接,防止短路、开路等情况的发生。

(4)对电容器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洗、调整、加油等。

同时,保障维护安全性。

4. 废弃规程(1)废弃电容器必须经过专业机构处理。

(2)废弃电容器在拆卸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内部的存储能量导致的触电、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3)废弃电容器拆卸后,零部件必须逐一清点,善加利用或采取封存措施,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和经济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安全运行
电容器运行中,电流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 1.3倍,电压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 1.1倍。

电容器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表6---11所列的限值。

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的规定值(一般为60或65)。

电容器各接点应保持良好,不得有松动或过热迹象;套管应清洁并不得有放电痕迹;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

电容器的开关设备、保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

正常情况下,应根据线路上功率因数的高低和电压的高低投入或退出并联电容器。

当功率因数低于0.9、电压偏低时应投入电容器组;当功率因数趋近于1且有超前趋势、电压偏高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当运行参数异常、超出电容器的工作条件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如果电容器三相电流明显不平衡,也应退出运行。

当发现电容器连接点严重过热甚至熔化,瓷套管严重闪络放电,外壳严重膨胀变形,电容器或其放电装置发出严重异常声响,电容器爆裂或火、冒烟时,应紧急退出运行。

进行电容器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就先拉开电容器的开关,后
拉开各路出的开关;正常情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就先合上各路出线的开关,后合上电容器线的开关。

(2)全站事故停电后,应拉开电容器的开关。

(3)电容器断路器跳闸后不得强行送电;熔丝熔断后,查明原因之前,不得更换熔丝送电。

(4)不论是高压电容器还是低压电容器都不允许在带有残留电荷的情况下会闸。

否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

电容器重新合闸前,至少应放电3min。

(5)为了检查、修理的需要,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工作人员接近之前,不论该电容器是否装有放电装置,都必须用可携带的专门放电负荷进行人工放电。

高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跌开工期熔断器保护和控制;总容量为100~300kvar时,应采用负荷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为300kvar以时,应采用真空断路器或其他断路器保护和控制。

低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交流接触器、刀开关、熔断器或刀熔开关保护和控制;总容量在100kvar以上时,应采用低压断路器保护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