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实用】高压电容器的运行操作规程

变压器的运行操作规程1.变压器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1有人值班变电站,应每班至少巡视一次;无人值班变电站,应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并在每次停运后与投入前进行现场检查。
1.2在接班时,必须检查油枕和气体继电器的油面。
1.3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变压器进行特殊巡视检查,增加巡视检查次数(1)新装或经过检修的变压器,在投运72h内;(2)有严重缺陷时;(3)气象突出(如大风、大雾、冰雹、寒潮等)时;(4)雷雨季节,特别是雷雨后;(5)高温季节、高峰负载期间;(6)按规定变压器允许过负荷运行时。
2.变压器运行巡视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变压器的运行电压不应高于该运行分接额定电压的105%。
对于特殊的使用情况,允许在不超过110%的额定电压下运行。
(2)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应监视最大一相的电流。
中性线电流的允许值分别为额定电流的25%和40%,或按制造厂规定。
(3)变压器油温和温度计应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油、漏油。
(4)套管油位应正常,套管外部无破损裂纹,无严重油污,无放电痕迹及其他异常现象。
(5)变压器声响应正常。
(6)冷却器温度正常,风扇、油泵、水泵运转正常,油流继电器工作正常。
(7)水冷却器的油压应大于水压(制造厂另有规定者除外)。
(8)呼吸器完好,吸附剂干燥。
(9)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发热现象。
(10)压力释放器或安全气道及防爆膜应完好无损。
(11)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
(12)气体继电器内应无气体。
(13)各控制箱和二次端子箱应关严,无受潮。
(14)干式变压器的环氧树脂层应完好无龟裂、破损,外部表面应无积污。
(15)变压器室的门、窗、照明应完好,房屋不漏水,室温正常。
(16)变压器外壳接地应完好。
3.变压器的工作负荷应符合下列规定3.1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不超过表5.3.3规定(制造厂有规定的按制造厂规定)当冷却介质温度较低时,顶层油温也相应降低。
自然循环冷却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宜超过85℃。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三篇)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高压电容运行的一般要求:1.电容器应有标出的基本参数等内容的制造厂铭牌2.电容起的金属外壳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其外壳应与金属框架共同接地3.电容器周围环境无易燃易爆危险的,无剧烈冲击和震动4.器应有温度测量设备,可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温度计或贴示温蜡纸;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在±40℃之间时,充矿物油的电容器允许温升势50℃,充硅油的电容器允许温升为55℃.5.电容起应有合格的放电设备;6.允许过电压,电容起组在正常的运行时,可在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对于瞬时过电压,时间较短时根据过电压得时间限定过电压倍数:一般过电压持续1分钟时,可维持1.3倍额定电压;持续5分钟时,可维持1.2倍额定电压.7.允许过电流,电容器组在1.3倍额定电流下长期运行.新装电容器组投运前检查1.新装电容器组投运前按交接试验项目试验,并合格;2.电容器及放电设备外观检查良好,无渗漏油现象;3.电容器组的接线正确,电压与电网额度电压相符合;4.电容器三相的容量应平衡,其误差不应超过以相容量的5%;5.外壳及框架接地的电容器组与接地网的连接应牢固可靠;6.放电电阻的阻值和容量应符合规程要求,并经试验合格;7.与电器组连接的电缆.断路器.熔断器等电气元件应该试验合格;8.电容器组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经校验合格,定值应正确并处于投运位置;9.电容器安装场所的建筑结构,通风设施应符合规程规定.高压电容器组运行操作注意事项1.正常情况下全变电所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高压电容器支路的断路器,再拉开其他各支路的断路器;恢复全变电所送电视的操作顺序与停电相反,应先合上各支路的断路器,最后合入高压电容器组的断路器.事故情况下,全厂无电后,必须将高压电容器组的支路断路器先断开.2.高压电容器的保护熔断器突然熔断时,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可更换熔体恢复送电。
3.高压电容器禁止在自身带电荷时合闸。
如果电容器本身有存储电荷,将它接入交流电路中,电容器两端所承受的电压就会超过其额定电压。
影响高压电力电容器安全运行的问题分析

( a g h u P we u p y Bu e u o a g o g P we i r Ou n z o o r S p l r a f Gu n d n o rGrd Co p
.
,
Gu n z o a g h u。Gu n d n 1 6 0,Ch n ) a g o g5 0 2 ia
.
n g e t d p o l msa h e e t n o a a io a e o t g . t e c n r lv l e o p r t g v l g n h e t g o e lc e r be s t e s l c i f c p c t r r t d v l e h o t o au f o e a i o t e a d t e s ti f o a n a n
pr e to g ns nn a t A c or ng t ot c in a ai ti erf uls c di o naton t nda ds r d t nd dsa d ode c r s i alsa r ,t a e s a ar n c s or e pon n ol i d d s di g s utonsan iea
Ana y i f Pr b e s Af e tn a e Op r to f HV we pa io l ss o o lm f c i g S f e a i n o Po r Ca c t r
X I Fe . ZH O NG qu E i Ji n— n
串联段数 ;K 为 电抗 率 。
为 并 联
电容器装 置 的母线 运行 电压 ; 为 电 容器组 每相 的
根据 文献 [ ] 2 ,变 电站 1 V母 线 电压最 高 为 0k
电容器运行、维护、检修

电容器的运行、试验和检修一、电容器组的操作为了保证电容器组的安全运行,电容器组的操作应遵守以下各项: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电容器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线断路器,最后拉开进线断路器。
恢复送电时,应先合进线断路器,再合各出线断路器,最后合电容器组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
事故情况下,全站无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组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拉开。
这是因为变电所母线无负荷时,母线电压可能较高,有可能超过电容器的允许电压,对电容器的绝缘不利。
另外,电容器组可能与空载变压器产生共振而使过流保护动作。
因此应尽量避免无负荷空投电容器这一情况。
2.电容器组断路器掉闸后不应立即抢送,保护熔丝熔断后,再为查明原因之前也不准更换丝送电。
这是因为电容器组断路器掉闸或熔丝熔断都可能是电容器故障引起的。
只有经过检查确系外部原因造成的掉闸或熔丝熔断后,才能再次合闸试送。
3.电容器组禁止带电荷合闸。
电容器组切除3min后才能进行再次合闸。
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容器带有电荷时合闸,则可能使电容器承受2倍左右的额定电压的峰值,甚至更高。
这对电容器是有害的,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电流,使断路器掉闸或熔丝熔断。
因此,电容器组每次切除后必须随即进行放电,待电荷消失后方可再次合闸。
所以电容器组每次重新合闸,必须在电容器组断开3min后进行。
二、运行中电容器组的巡视和检查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应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定期停电检查。
在发生断路器掉闸、熔丝熔断等现象后,应进行额外的特殊巡视检查。
1.电容器组的日常巡视检查应由变、配电站的运行值班人员进行。
夏季的巡视检查应安排在室温最高时进行,其它时间可在系统电压最高时进行。
如果不停电检查有困难时,可以短时间停电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
进行这种检查时,主要应注意观察电容器外壳有无膨胀,有无漏油的痕迹,有无异常的声响及火花,示温蜡片的溶化情况;检查熔丝是否熔断;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表的数值并记入运行记录簿,对发现的其它缺陷亦应进行纪录。
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荷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力设备中。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电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电容器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各个企业和组织都应建立完善的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电容器的选择和购买。
在选择电容器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合的电容器类型和规格。
特别是在高压环境下使用的电容器,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压性能和可靠的绝缘材料,以防止电容器发生泄露或短路的情况。
在购买电容器时,企业应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与供应商达成合同时,应明确电容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条件,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企业还应要求供应商提供电容器的质保期,并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确保电容器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电容器的安装和维护。
在电容器的安装过程中,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安装地点和附件,以确保电容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安装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电容器与其它设备的碰撞和振动,避免引起电容器损坏或安全事故。
在电容器的维护过程中,应定期对电容器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特别是对于高压电容器,应定期检测电容器的绝缘状况、内部电路的连接情况和运行参数,以及电容器外壳的安全性和密封性。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或更换。
另外,电容器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电容器的使用和停运。
在电容器的使用过程中,企业应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培训和知识,了解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并应建立健全的操作规范和制度,明确电容器的使用条件和安全要求。
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电容器,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
在电容器停运过程中,应对电容器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
首先,应尽量避免突然停电或断电,以减少电容器内的电荷存储。
其次,应对电容器进行合适的绝缘处理,防止外部环境对电容器产生影响。
电容器安全运行

电容器安全运行电容器运行中,电流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倍,电压不应长时间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
电容器使用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表6---11所列的限值。
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生产厂家的规定值(一般为60或65)。
电容器各接点应保持良好,不得有松动或过热迹象;套管应清洁并不得有放电痕迹;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
电容器的开关设备、爱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
正常状况下,应依据线路上功率因数的凹凸和电压的凹凸投入或退出并联电容器。
当功率因数低于0.9、电压偏低时应投入电容器组;当功率因数趋近于1且有超前趋势、电压偏高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当运行参数特别、超出电容器的工作条件时,应退出电容器组。
假如电容器三相电流明显不平衡,也应退出运行。
当发觉电容器连接点严峻过热甚至熔化,瓷套管严峻闪络放电,外壳严峻膨胀变形,电容器或其放电装置发出严峻特别声响,电容器爆裂或火、冒烟时,应紧急退出运行。
进行电容器操作应留意以下几点:(1)正常状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就先拉开电容器的开关,后拉开各路出的开关;正常状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就先合上各路出线的开关,后合上电容器线的开关。
(2)全站事故停电后,应拉开电容器的开关。
(3)电容器断路器跳闸后不得强行送电;熔丝熔断后,查明缘由之前,不得更换熔丝送电。
(4)不论是高压电容器还是低压电容器都不允许在带有残留电荷的状况下会闸。
否则,可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冲击。
电容器重新合闸前,至少应放电3min。
(5)为了检查、修理的需要,电容器断开电源后,工作人员接近之前,不论该电容器是否装有放电装置,都必需用可携带的特地放电负荷进行人工放电。
高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跌开工期熔断器爱护和掌握;总容量为100~300kvar时,应采纳负荷开关爱护和掌握;总容量为300kvar以时,应采纳真空断路器或其他断路器爱护和掌握。
低压电容器组总容量不超过100kvar时,可用沟通接触器、刀开关、熔断器或刀熔开关爱护和掌握;总容量在100kvar以上时,应采纳低压断路器爱护和掌握。
电容器的维护及运行

电容器运行及维护一、电容器的操作注意事项1、正常情况下,全站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电容器组断路器,后拉开各路出线断路器;2、正常情况下,全站恢复送电时,应先合上开各路出现断路器,后合上电容器组断路器;3、事故情况下,全站无电后,必须将电容器的断路器拉开;4、电容器组断路器跳闸后不准强送电;保护熔丝熔断后,为查明原因前,不准更换熔丝送电;5、电容器组断路器禁止带电荷合闸;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必须在断路3min之后进行;二、电容器投入和退出运行1、正常情况下,电容器组的投入或退出运行应根据系统无功负荷电流或负荷功率因数以及电压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功率因数低于0;9时应投入电容器,功率因数超过0;95且有超前趋势时,应退出电容器;当电压偏低时投入电容器组;2、当电容器母线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电容器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的1;3倍;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超过40度及电容器外壳温度超过60度,超过其中之一时,应将其退出运行;3、电容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退出运行:1、电容器爆炸;2、电容器喷油或起火;3、瓷套管发生严重放电、闪络;4、接点严重过热或熔化;5、电容器内部或放电装置有严重异常响声;6、、电容器外壳发生膨胀变形;三、新装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前的检查1、新装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前应按交接试验项目试验,并合格;2、电容器组的接线正确,铭牌电压应与电网额定电压相符,3、电容器及放电设备外观检查良好,无渗、漏油现象;4、电容器组三相间的容量应平衡,其误差不应超过一相总容量的5%;5、各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外壳及架构需接地的电容器组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6、放电电阻的阻值和容量应符合规程要求,并经试验合格;7、与电容器连接的电缆、断路器、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应经试验合格;8、电容器组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经校验合格,定值正确并置于投入运行位置;9、电容器安装处所建筑结构、通风设施是否合乎规程要求;四、对运行中电容器组的巡视检查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应进行日常检查,定期停电检查以及特巡视检查;1、日常巡视检查电容器的日常巡视检查,应由变、配电室的运行值班人员进行;有人值班时,每班检查一次,无人值班时,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夏季应在室温最高时进行,其它时间可在系统电压最高时进行;如果不停电检查有困难时,可以短时间停电以便更好的检查;运行中巡检主要应注意观察电容器外壳有无膨胀、漏油痕迹,有无异常声响及火花;熔丝是否正常;放电指示灯是否熄灭;将电压表、电流表、温度计数值记入运行记录,对发现其它缺陷也应进行记录;上述巡视检查如须将电容器组停电时,除电容器应自动放电外,还应进行人工放电;否则运行值班人员不能触及电容器;2、定期停电检查电容器组的定期停电检查应每季进行一次,其检查内容除同日常巡检项目外,尚需检查各螺丝连接点的紧固情况、接触是否良好;检查放电回路的完整性;检查风道有无积尘并清扫电容器外壳、绝缘子以及支架等处的尘土;检查电容器外壳的保护接地线;检查电容器组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熔断器的完整性;检查与电容器组有关的断路器、馈线等;3、特珠巡视检查当电容器组发生短路跳闸,或熔丝熔断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特珠巡视检查;检查项目除同日常巡视及定期巡视检查项目外,必要时应对电容器进行试验,在未查明故障电容器或断路器跳闸及熔丝熔断原因之前,不准再次合闸送电;五、电容器的故障判断及处理1、电容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故障种类1、渗漏油电容器渗漏油主要是:产品质量不良、运行维护不当、长期运行缺乏维修导致外壳生锈腐蚀造成渗漏油;2、外壳膨胀高电场作用下使得电容器内部的绝缘物游离而分解出气体或部分元件击穿电极对外壳放电等原因,使得电容器的密封外壳内部压力增大,导致外壳膨胀变形;这是电容器故障的征兆,应及时处理,避免故障的蔓延扩大;3、电容器温升高电容器温升高的原因如下:错误!、电容器室的设计、安装不合理造成通风不良,使电容器通风条件差错误!、电容器长时间过电压运行造成电容器过电流运行使温升过高;错误!、整流设备产生的高次谐波使电容器过电流运行使温升高;错误!、电容器内部元件介质老化造成介质损耗增大也可能导致温升过高电容器温升过高除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外,有可能导致电容器内部绝缘发生击穿造成内部短路;因此,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控制电容器室的环境温度,,若超过其允许值时,应立即停止运行;4、电容器瓷瓶表面闪络放电运行中电容器瓷瓶闪络放电,其原因是瓷瓶绝缘有缺陷表面脏污;因此运行中应定期进行清扫检查;5、异常声响电容器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应无任何声响,若运行中发现有放电或其它声响,说明电容器内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运行;6、电容器爆炸运行中电容器发生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一般是内部元件发生极间或外壳绝缘击穿使内部压力增大致使电容器爆炸以致引起火灾事故;2、电容器的故障处理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1、电容器外壳发生渗、漏油不严重时,可将渗漏部位除锈、焊接、涂漆;2、外壳膨胀变形应更换电容器;3、如电容器室内温高,应改善通风散热条件:其它原因应查明原因进行妥善处理;4、发现电容器有异常声响,应注意观察和判断,严重时应立即停止运行,更换电容器;5、电容器爆破,应更换电容器;3、怎样遥测移相电容器的绝缘电阻1、电容器的绝缘电阻分为两级间的绝缘电阻和两级对外壳的绝缘电阻,由于电容器的两级间及两级对外壳均有电容存在,因此应注意遥测方法,否则容易损坏绝缘摇表;2、遥测高压电容器可采用2500伏摇表,遥测前应先将电容器放电;遥测时应先将摇表摇至规定转速,待其指针平稳后在将摇表线接至电容器的两级上,再继续转动摇表,待指针稳定后,记取读数;应先将摇表线撤下在停止摇动,防止电容器对摇表放电烧坏表头遥测后,应立即对电容器进行放电;动力作业区高压班组2007-3-15。
电容器组安全操作规程

电容器组安全操作规程电容器组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能,调节电压,平衡负载等功能。
在使用电容器组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电容器组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电容器组的基本知识:1. 电容器组是一种具有储能功能的电力设备,常用于电网的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
2. 电容器组由多个电容器组成,一般是以星形或三角形方式连接在一起。
3. 电容器组需要排除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通常需要设置一个干燥器来满足这一要求。
二、电容器组的安全操作规程:1. 装置过程:(1)检查电容器组的配电系统是否符合要求,包括电缆的电压等级、电缆截面等。
(2)检查电容器组的接线是否正确,确保接线紧固可靠,接点良好。
(3)检查电容器组的接地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电容器组的接地电阻不超过规定值。
(4)检查电容器的型号、参数等是否与实际场合相符合。
2. 联机运行:(1)先对电容器组进行预充电,保证电容器组能够稳定运行。
(2)联机运行时,需严格控制电容器组的电压和电流,以免造成电容器组损坏或事故。
(3)定期检查电容器组的运行状态,包括运行温度、电压和电流等指标。
(4)定期对电容器组进行维护保养,清洁电容器表面、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容器。
3. 维护保养:(1)在每次停机时,需关闭电容器组的开关,并进行检查。
(2)定期对电容器组进行除尘和除湿,确保电容器组内部无杂质和水分。
(3)对电容器组进行定期检修,包括检查接线、接地、电容器损坏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注意电容器组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不触碰电容器组,也不接近裸露的高压线。
三、电容器组的安全注意事项:1. 电容器组所在的场所应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避免进水、过高温度和潮湿。
2. 在操作电容器组时,必须全程监测电容器组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以及随时注意异常情况。
3. 对于新安装的电容器组,在联机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和预充电,确保前期无故障后再启动电容器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电容器
高压电容器的用途;
高压电容器是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之一,是用于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
为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电容器耐压的要求,电容元件可接成串联货并联。
单台三相电容器的电容元件组在外壳内部接成三角形。
在电压为10KV以下的高压电容器内,每个电容元件上都串有一个熔丝,作为电容器的内部短路保护。
高压电容器结构;
主要由出线瓷套管,电容元件组和外壳等组成。
高压电容器的安全运行
高压电容运行的一班要求:
1.电容器应有标出的基本参数等内容的制造厂铭牌
2.电容起的金属外壳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其外壳应与金属框架共同接地
3.电容器周围环境无易燃易爆危险的,无剧烈冲击和震动
4.电容器应有温度测量设备,可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温度计或贴示温蜡纸;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在±40℃之间时,充矿物油的电容器允许温升势50℃,充硅油的电容器允许温升为55℃.
5.电容起应有合格的放电设备; 有些电容器设有放电电阻,当电容器与电网断开后,能够通过放电电阻放电,一般情况下10分钟后电容器残压可降至75V以下。
6.允许过电压,电容起组在正常的运行时,可在 1.1倍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对于瞬时过电压,时间较短时根据过电压得时间限定过电压倍数:一般过电压持续1分钟时,可维持1.3倍额定电压;持续5分钟时,可维持1.2倍额定电压.
7.允许过电流,电容器组在1.3倍额定电流下长期运行.
高压电容器组运行操作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全变电所停电操作时,应先拉开高压电容器支路的断路器,再拉开其他各支路的断路器;恢复全变电所送电的操作顺序与停电相反,应先合上各支路的断路器,最后合入高压电容器组的断路器.事故情况下,全厂无电后,必须将高压电容器组的支路断路器先断开.
2.高压电容器的保护熔断器突然熔断时,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不可更换熔体恢复送电。
3.高压电容器禁止在自身带电荷时合闸。
如果电容器本身有存储电荷,将它接入交流电路中,电容器两端所承受的电压就会超过其额定电压。
如果电容器刚断电即又合闸,因电容器本身有存储的电荷,电容器所承受的电压可以达到2倍以上的额定电压,这不仅有害于电容器,更可能烧断熔断器或断路器跳闸,造成事故。
因
此,高压电容器严禁带电荷合闸,以防产生过电压。
高压电容器组再次合闸,应在其断电3min(分)后进行。
高压电容器组投入或退出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高压电容器组的投入和退出运行应根据系统的无功潮流、负荷的功率因数和电压等情况确定。
一般功率因数低于0.85时,要投入高压电容器组;功率因数高于0.95且仍有上升的趋势时,高压电容器组应退出运行;系统电压偏低时,也可以投入高压电容器组。
2.高压电容器组所接的母线的电压超过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的1.1倍或电容器的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的 1.3倍时,高压电容器组应退出运行。
电容器室的温度超过±40℃范围时,高压电容器组亦应退出运行。
3.禁止高压电容器组带电荷合闸。
运行中的高压电容器检查
1.电容器应在额定电压下运行,长时间运行电压不得超过额定的1.1倍;发现长期超过额定电压的1.1倍时,应立即停运.
2.电容器应在额定电流下运行,其最大电流不应该超过额定电流的1.3倍,一旦超过,应立即停运.
3.电容器外壳是否膨胀,是否有漏油、渗漏现象。
4.电容器外壳是否有放电痕迹,其内部是否有放电声或其它异常声响。
5.电容器部件是否完整,引出端子、出线瓷套管是否松动,出线瓷套管是否有裂痕和漏油,瓷釉有无脱落,外壳表面涂漆油五脱落。
6.电容器接头是否发热。
高压电容器组在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和处理
2.运行中的并联电容器经常发生的异常现象和故障1)渗漏油。
由于搬运方法不当,或提拿绝缘套管致使其法兰焊接处产生裂缝,接线时,因拧螺丝用力过大造成绝缘管套焊接处损伤,以及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均可造成电容出现渗、漏油等现象。
同时,由于电容器投入运行后,温度变化剧烈,内部压力增加则会使渗搂油现象更加严重。
另外,由于长时间运行后,可能造成电容器外壳漆层剥落,铁皮锈蚀,也是造成运行中电容器渗、漏油的一个原因。
电容器渗、漏油的后果是使浸渍剂减少,元件上部容易受潮并击穿而使电容器损坏。
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2)外壳膨胀。
由于电容器内部介质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游离,使介质分解而析出气体,或者由于部分元件击穿,电极对外壳放电等原因均会使介质析出气体。
在密封的外壳中这些气体将引起压力的增加,因而将引起外壳膨胀。
所以,电容器外壳膨胀,是电容器发生故障或故障前的征兆。
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现电容器外壳膨胀应及时采取措施,膨胀严重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事故扩大。
3)电容器爆破。
电容器内部元件发生级间或级对外壳击穿时,与之并联的其他电
容器将对它进行放电,此时由于释放能量极大,可能造成电容器爆破。
电容器爆破的后果,可能会危及其他电气设备,甚至引起电容器室发生火灾。
为了防止电容器发生爆破事故,除要求加强运行中的巡视检查外,最主要的是安装电容器内部元件的保护装置,将电容器在酿成爆破事故前及时切除。
4)温度过高。
由于电容器室设计、安装不合理,造成通风条件差,电容器长时间过电压运行以及由于附近的整流装置造成的高次谐波电流的影响,致使电容器过电流等均可使电容器超过规定的允许温升。
另外,由于电容器长期在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运行将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并会导致绝缘击穿等事故使电容器损坏。
因此,在运行中应严格监视和控制其环境温度,并采取措施使之不超过允许温升。
对采取措施或仍然超过规定的允许温度者,应将其停止运行。
5)瓷绝缘表面闪络。
电容器在运行中,由于缺乏清扫和维护,其瓷绝缘表面因污秽可能引起放电。
在污秽严重地区,尤其是在天气条件恶劣(如雨加雪),或遇有各种内、外过电压的情况下,均可造成瓷绝缘表面污秽闪络事故,造成电容器损坏和断路器跳闸。
因此,对运行中的电容器组,应进行定期的清扫检查,在污秽严重地区,还应采取其他反污措施。
6)异常响声。
电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不应该发出特殊响声。
如果在运行中,发现有“吱吱”声或“咕咕”声,则说明外部或内部有局部放电的现象。
“咕咕”声,是电容器内部绝缘崩溃的先兆,因此应停止运行,查找故障电容器。
高压补偿装置常见异常情况和故障1.补偿装置常见异常情况和故障1)电容器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拉开电容器开关,a.电容器爆炸b.电容器接头严重过热或温度超限值c.电容器喷油或起火d.电容器套管破裂并伴随闪络放电e.电容器外壳明显膨胀或有油质流出f.电容器三相电流不平衡超过5%以上g.电容器或串联电抗器内部有异常声响2)电容器开关跳闸后,不允许强行试送,应首先根据保护动作情况进行判断;仔细检查电容器有无熔丝熔断、鼓肚、过热、爆裂或套管放电痕迹,电容器无明显故障,还应对配套设备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再行投入,原因不明时,电容器应经试验后才能投入。
3)补偿装置电压过高。
电容器在正常运行中,由于电网负载的变化电网电压也会产生或高或低的变化。
当电网电压低压规的值时应投入电容器组,以补偿无功不
足,当电压超过电容器额定电压 1.1 倍时应将电容器组退出运行。
另外电容器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引起操作过电压,此时如过电压信号报警,应将电容器拉开,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使用。
4)补偿过电流。
电容器运行中,应维持在额定电流下工作,但由于运行电压的升高和电流电压波形的畸变,会引起电容器的电流过大,当电流增大到额定电流的1.3 倍时,应将电容器退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