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北师大版.docx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1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黔西南)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7.50。

【解析】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8.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50cm-1.00cm=7.50cm。

故答案为:7.50。

2.(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2.25。

【解析】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3.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2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25cm-3.00cm=2.25cm。

故答案为:2.25。

3.(2018·遵义)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的小红旗长度 cm。

【答案】9.00。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9.00cm;故答案为:9.00。

4.(2018·龙东)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质量为g。

【答案】3.25。

【解析】(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25cm。

故答案为:3.25。

5.(2018·张家界)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 cm;(2)如图(乙)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示数是℃。

【答案】(1)1.44—1.46。

【解析】木块左端与4.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5.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45cm-4.00cm=1.45cm。

因人而异,读数在1.44cm-1.46cm均视为正确。

故答案为:1.44—1.46。

6.(2018·广东)(1)如题16-1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cm,如题16-1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一人从竖直平面镜中看到后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3:40 B.4:20 C.8:20 D.9:402.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3.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也能装1千克的(ρ水<ρ硫酸,ρ水>ρ酒精,ρ水>ρ汽油)()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装进去4.烧杯中盛有500g冰,加热后全部熔解成水,体积明显减小,则冰熔解成水后的质量()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确定5.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C.D.6.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7.光学仪器中有显微镜和望远镜,关于这两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它们的物镜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它们的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它们的目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9.如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选择()A.u>2f B.f<u<2f C.u=f D.u<f10.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B.C.D.11.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则它的()A.质量、体积都变大B.质量、密度都变大C.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1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27分)13.(4分)如图是红外线测温枪给小孩测量体温,测温枪的原理是根据接收到的强弱来测定温度的,而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强弱不同,温度越高辐射就.14.(2分)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紫外线”)15.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16.(4分)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的实像.摄影师给小明拍了一张全身照后,又想给小明拍一张半身照,摄影师应(“靠近”或“远离”)小明,同时“调焦”,使镜头.(“向前伸”或“向后缩”)17.(1分)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用公式写出来就是.18.(2分)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9.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20 g和5 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20.(2分)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 .21.(2分)某同学所配眼镜为负400度,他属于眼,该透镜的焦距为m.22.(4分)计算密度的公式为ρ= .水的密度是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三、作图题6分23.(6分)请画出图1﹣图3中对应的光线,完成光路图(反射的要画出法线).四、实验探究题(共19分)24.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25.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表: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1 40 13.32 30 153 20 204 15 305 10 光屏上没有像6 8 光屏上没有像结论:(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2)如图所示,光屏应移至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观察.(4)某同学移动光屏时,看到在光屏上承接到很远处景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光屏落在很接近凸透镜点上.可以用此方法近似测出凸透镜的.26.实验测量石块的密度(1)先用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测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小石块的体积为.(3)用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4)根据实验步骤,填写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的质量m/g 在量筒盛一定体积的水V1/cm3用细线捆住石块,缓慢地放入量筒中,这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cm3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ρ(g/cm3)五、综合应用题(4分+8分)27.(4分)“×××”牌早餐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 g,体积为25 0cm3,由此可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多少kg/m3.28.(8分)一个空瓶质量是m1=200g,装满水后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是m2=1200g,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是m3=1000g,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山东省荷泽市××县什锦镇中学20xx-20xx学年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一人从竖直平面镜中看到后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A.3:40 B.4:20 C.8:20 D.9:40【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图析法.【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并作答.【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分析可得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3:40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3: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2.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这一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物距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高低等因素无关,所以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花本身的大小.故选A.【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最多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也能装1千克的(ρ水<ρ硫酸,ρ水>ρ酒精,ρ水>ρ汽油)()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装进去【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瓶子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ρ=可得,液体的体积V=,则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大的物质,不能容纳1kg密度比它小的物质.因ρ水<ρ硫酸,ρ水>ρ酒精,ρ水>ρ汽油,所以,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也能装1千克密度比水大的硫酸.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知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密度越小、体积越大.4.烧杯中盛有500g冰,加热后全部熔解成水,体积明显减小,则冰熔解成水后的质量()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法确定【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只要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没有变,质量就保持不变.【解答】解:500g冰全部熔化成水,这过程中冰所含的物质多少并没有变化,所以物质是不变的,即熔化后的水和原来的冰质量是一样的.故选C.【点评】判断质量的变化要抓住质量的定义,这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5.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A.B.C.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明确幻灯机的制成原理,然后根据其原理确定幻灯片的放置方法.【解答】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F 字样,因此要按照A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故选A.【点评】明确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包括:上下倒、左右倒两方面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专题】比较思想.【分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如图所示,相比较,平行光照到反射面上,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比较有规则,人眼如果接收到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亮,人眼如果接收不到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暗;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人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进入眼睛,进入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光越少感觉越暗.【解答】解:水汪塘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泥土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人迎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多,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少,所以感觉镜面反射亮;人背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没进入人眼,而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一些,所以感觉漫反射亮.故选A.【点评】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眼睛的光线少感觉暗.7.光学仪器中有显微镜和望远镜,关于这两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它们的物镜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它们的目镜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它们的目镜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考点】显微镜;望远镜.【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2)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解: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对于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C 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注意各自原理的分析.8.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考点】漫反射;镜面反射.【专题】实验分析法.【分析】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光线方向集中,眼睛只有在某些位置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光线方向散乱,眼睛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感觉物体的亮暗,取决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进入眼睛的光线多,感觉亮,进入的少,感觉暗.【解答】解:镜子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垂直照射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几乎还是向上的,人眼在侧面看,几乎接收不到镜子的反射光线;白纸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手电筒的光反射后,各个方向都有,人眼在侧面看,可以接收到少量的反射光线.两种情况相对比,白纸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较多,人感觉更亮.故选:B.【点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多少,才是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正好进入人眼,人感觉要比漫反射亮,如果镜面反射的光没有进入人眼,人感觉它是很暗的,不如漫反射亮.9.如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选择()A.u>2f B.f<u<2f C.u=f D.u<f【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图析法;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解答】解:由图中可知,此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像的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并要搞清像距与物距的关系.10.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1.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则它的()A.质量、体积都变大B.质量、密度都变大C.质量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根据密度公式判断.【解答】解:水结冰后,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质量保持不变;由于体积膨胀,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因此密度变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和密度的特点,内容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2.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图线,在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A.B.C.D.【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专题】图析法.【分析】在实验中,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解答】解:A、直线从原点开始,所以不正确;B、从y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直线从x轴上开始不合题意,所以C不正确;D、随着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下降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抓住直线的起点和直线的变化趋势,这是问题的关键.二、填空题27分13.(4分)如图是红外线测温枪给小孩测量体温,测温枪的原理是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弱来测定温度的,而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就强.【考点】红外线.【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归纳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特点:(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解答】解:测温枪的原理是根据接收到的红外线强弱来测定温度的,而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就越强.故答案为: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外线的特点,要知道红外线的用途:红外线的热效应强,能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等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制成的.14.(2分)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紫外线”)【考点】红外线;紫外线.【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2)紫外线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解答】解: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适量的照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解答】解: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均匀;斜射入;改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及折射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16.(4分)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影师给小明拍了一张全身照后,又想给小明拍一张半身照,摄影师应靠近(“靠近”或“远离”)小明,同时“调焦”,使镜头向前伸.(“向前伸”或“向后缩”)【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影师给小明拍了一张全身照后,又想给小明拍一张半身照,像变大,物距要减小,所以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要减小镜头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同时使镜头向前伸.故答案为:倒立;缩小;靠近;向前伸.【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熟练掌握.17.(1分)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ρ=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可得出密度的计算公式.【解答】解: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ρ=.故答案为:密度;ρ=.【点评】此题是考查了密度定义、公式和公式变形,比较基础,难度较小.18.(2分)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 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其次是掌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解答】解:①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②当物距为30cm时,即u>2f,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答案为:10;照相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问题可解.19.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 g、20 g和5 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77.4 g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解答】解: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读数时一定要认清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m=50 g+20 g+5 g+2.4 g=77.4 g.故答案为:左;增加;77.4 g.【点评】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特别是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一、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吼喉通过吼声警告动物不要侵犯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 . 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小D . 噪声是一种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2. (1分)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C .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利用回声增大声音的音调3. (1分)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 .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 .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 .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 .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4. (1分)骨导式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A . 把声音传给头骨和颌骨B . 把声音传给耳膜C . 保护人的内耳D . 为了美观5. (1分)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6. (1分)甲、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能判断乙车比甲车慢的是()A . 甲通过的路程为4000米,乙通过的路程为20米B . 甲通过1000米的同时,乙通过路程1200米C . 甲在30分钟内通过40千米,乙在2.5小时内通过150千米D . 甲的速度为54千米/时,乙的速度为20米/秒7. (1分)以下各物理量中,与声音强弱有关的是()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声速8. (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 .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 . 道路两旁得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9. (1分)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 . 音调不同B . 音色不同C . 响度不同D .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10. (1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共10题;共30分)1. (3分)关于下面四幅图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 .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 .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 .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弱噪声污染2. (3分)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80次,由此计算出每次脉动时间为()A . 1.33秒B . 0.75秒C . 0.0125秒D . 均不对3. (3分)某同学三次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55.4cm、55.1 cm、55.3cm,则该课桌的长度为()A . 55.2 cmB . 55.3 cmC . 55.27 cmD . 55.267 cm4. (3分)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 . 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B . 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C .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D . 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5. (3分)给下列物理量补上合适的单位为mm的是()A .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B . 教室宽约为60C . 小致的身高为1.68D .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6. (3分)下列实际应用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 . 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B .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C . 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D .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7. (3分)(2014•宜宾)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 声速B . 响度C . 音色D . 回音8. (3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 .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B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 .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D . 以上都对9. (3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C .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D .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10. (3分)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 铁轨B . 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C . 车窗D . 路边的树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共7题;共22分)11. (4分)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北师大版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5.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机械秒表的示数是s.6.人们以分贝( 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不是)指没有声音.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它是属于从处减弱噪声的.7.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风,风速是m/s。

8.高级音响一般都配有立体声音箱,这种声箱至少装有三只或三只以上的喇叭,它发出的声音美妙丰满,和原来的声音几乎完全相同,具有很高的保真度.其中的道理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题号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9. 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C.D.10.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 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1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 1 米 / 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C.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12.一声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某人逐渐远离,则人听到的声音()A.音调逐渐降低,响度逐渐变小B.音调逐渐降低,响度保持不变C.音调保持不变,响度逐渐变小D.音调保持不变,响度保持不变13.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时间比为t 甲∶ t 乙= 4∶ 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 甲∶ s 乙= 5∶ 2,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A. 6∶ 5B.5∶ 6C. 15∶ 8D.8∶ 15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 1 分钟振动360 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5.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座号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中所描绘的平均速度约为()A . 5 km/h B.50 km/hC . 100 km/h D.500 km/h16.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A.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海面到海底的距离B.可以用次声波测量地球到月亮的距离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传播速度快于次声波17. 2008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1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9.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测量时间,以_测量时间的误差。

(填“减小”或“增大”)(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偏。

(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 “不变”“变小”)(5)若 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 6s,甲在乙前面1. 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2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三、实验题 ( 每空 1 分,共 16 分 )21.(6 分 )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编号材料A铜B铜C铜D铜E铜F铜G钢H尼龙I尼龙长度横截面2/cm积 /mm600.76600.8960 1.02800.761000.76801.02801.02100 1.0222.( 10 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 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又借来一个能够测量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5)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四、计算题(共15 分)23.( 4 分)下表是福州至厦门 D6201 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里程 / km到站时刻发车时刻福州07:12莆田1057: 547:56泉州1748: 178:19厦门2769: 02(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时?(2)列车在 7:55 的瞬时速度为多大?24.( 4 分)一列火车以72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200m的铁路桥 , 整列列车完全过桥, 整列火车完全过桥所用的时间为84s, 则(1)该列火车长为多少米 ?(2)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多少秒?25. (3 分 ) 某人在距海面 6.8 米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声音信号经过0.84s 接收到反射信号、此处海的深度为多少米?(当时空气气温为15℃,海水平均声速为1500m/s).26.( 4 分)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 秒,请你通过计算求出:(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聪才听到枪响?(保留两位小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每秒).2015-2016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一、填空题 (17分 )1.水岸2.笛子笛子座号3.瞬时速度8min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5. 1.30; 32 6.不是;声源7.西风 5m/s8.,利用双耳效应二、选择题 (24 分 )题号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 D A C C D B D B C D D 三、实验题 (16分 )21.( 1) v=s/t( 2 )增大减小( 3 )大( 4)变大(5) 0.2m/s22.( 1) A、 B、 C;(2) A、 D、F;( 3) 80; 1.02 ;(4)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频率,然后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频率,重复三次,进行比较分析;(5)控制变量法.四、计算题 (15分 )23.161Km/h (2分 )0(2分)24.480m (2分 )12s (2分 )25.600m(3 分 )26.( 1)发令后,经过 0.29s 小聪才听到枪响; (2 分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11.75s .(2 分 )22.( 1) A、 B、 C;(2) A、 D、F;( 3) 80; 1.02 ;( 4)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的频率,然后改用不同大小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频率,重复三次,进行比较分析;( 5)控制变量法.四、计算题 (15分 )23.161Km/h (2分 )0(2分)24.480m (2分 )12s (2分 )25.600m(3分 )26. ( 1)发令后,经过0.29s小聪才听到枪响;(2 分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11.75s.(2 分 )2015-2016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一、填空题 (17 分)1.水岸2.笛子笛子3.瞬时速度 8min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5. 1.30; 32 6.不是;声源7.西风 5m/s8.,利用双耳效应二、选择题 (24 分)题号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 D A C C D B D B C D D三、实验题 (16分)21.( 1) v=s/t( 2 )增大减小( 3 )大( 4)变大(5) 0.2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