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和统计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和统计摘要】目的: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统计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的成年居民(≥18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础资料调查统计表获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并统计所有研究对象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结果:300例调查对象中患高血压的有57例(19%),年龄增长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影响高血压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
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遗传、酗酒及血脂等有较大的相关性。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影响因素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高血压病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高[1]。
为有效控制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即需要对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构分析影响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针对性提出预防及控制的措施,以期降低本区域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即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统计影响因素,具体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社区的成年居民(≥18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20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50.16±17.23)岁。
所有调查者均认真填写了基础资料统计表,并同意成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1.2 方法社区组织专业的调查员对抽取的居民进行相关信息的访问并请调查者填写基础资料信息表,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有无高血压病的遗传病史、是否知晓患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酗酒、血脂等。
为确保数据的统一性,除只能由调查者告知的信息外,其余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及血压的数据由调查员使用专门的仪器统计,血脂数据由医院检验科提供。
待调查者信息表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本次研究的有效信息问卷为300份。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均存在关联。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布情况、危险因素以及与其相关的健康影响。
高血压的定义通常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即收缩压(SBP)≥ 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DBP)≥ 90毫米汞柱。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即使血压稍高于正常范围,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的定义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地区的环境、人群和研究设定而有所差异。
流行病学调查通常通过人群抽样的方式来收集信息。
抽样的人群可以是特定地区的居民、特定年龄组或特定性别的人群等。
调查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老年人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发展中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快速增加,这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关。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揭示了一些危险因素。
年龄是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
一些研究还发现,慢性应激、社会经济地位低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是心脏病、中风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还与肥胖、糖尿病、脑部退化和认知功能下降等疾病存在关联。
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高血压与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也存在相关性。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流行病学调查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例如,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减少盐的摄入可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改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健康促进措施也可以减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高血压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相关健康影响至关重要。
城市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7 赖善城.0 3 1例 中 药不 良反 应 浅 析 . 国 医 院 用 药 评 价 与 分 析 , 中
2 0 3 1 4 — 3 0 3, ( ): 2 4 .
3 1 加 强 退 药 危 害 的 宣 传 , 制 定 合 理 用 药 奖 惩 办 法 .1 并 每月 抽 查 处 方 , 析 用 药 合 理 性 , 期 在 医 院 公 布 , 分 定 以 此落 实 奖 惩 规 定 , 督 医生 科 学 合 理 用 药 , 而 和 处 理 医 院 门 诊 的 退 药 问 题 . 中 国 药 业 ,
20 0 6,1 ( ): 0 52 6.
5 李丽 , 日升 , 祥 富 , . 5 刘 周 等 3 5例 中 药 注 射 剂 不 良反 应 文 献 分
析 .药 事 组 织 ,0 4 1 ( )6 . 2 0 ,3 4 :1 6 冯艳霜.8 1 7例 中 药 致过 敏 反 应 文 献 分 析 . 物 不 良反 应 杂 志 , 药
2 0 1 ( ): 7 0 5, 3 3 7 .
月 的 药 品 , 时 与供 应 商 联 系 调 换 。对 在 1个 月 内 失 效 的 及 药 品 , 从 药 架上 撤 出 、 独存 放 , 止 发 放 过 期 药 品 [ 。 应 单 防 9 ] 39 药 房设 立 用 药 咨 询 专 窗 : 展 药 物 咨 询 , 加 医 药 之 . 开 增 间 、 患 之 间 的 沟通 , 助 临 床 医 生 选 用 药 物 , 弥 补 医 师 药 辅 以 和患 者 之 间的 沟 通 不 足 , 解 甚 至 消 除 患 者 退 药 的 冲 动 和 缓 对 医 院 的 不 满 , 强 对 患 者 的 用 药 指 导 , 高 患 者 用 药 质 加 提 量 , 加 患 者 用 药 的 依 从 性 , 少 药 品 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 。 增 减 3 1 完 善 医 院信 息 系 统 , .O 加强 新 药 知 识 的宣 传 在 门 诊处 方药 品 的 用 量 上 , 照 《 方 管 理 办 法 》 处 按 处 中
某社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高 血 压 是 一 种 以动 脉 血 压 持 续 升 高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慢 性 疾 病, 常 引起 心 、 脑、 肾等重要 器官 的病变 , 是 多 种 疾 病 的 主 要 危
2 . 2 高血压患病情况
本 次 受 检 人 群 的高 血 压 总 患 病 率 高 达
4 8 . 3 , 其 中男 性 患 病 率 为 5 4 . 1 , 女性患 病率 为 3 9 . 9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各 个 年 龄 段 的 男 性 高 血 压 患 病 率均高于女性患病率 , 其 中, 以4 O ~4 9岁 和 5 O ~5 9岁 年 龄 段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O . 0 1及 P< 0 . 0 5 ) , 而 2 O ~2 9岁 年
险 因素 之 一 。高 血 压 目前 已成 为 我 国疾 病 死 因 中 的 第 2位 [ 】 ] 。 2 0 0 4年 全 面 调 查 结 果 显示 , 全 国高 血 压 患 者 数 高 达 1 . 6亿 , 给 个人 、 家 庭 和社 会 造 成 了 沉 重 的负 担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 不 断提高 ,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和饮 食 模 式 都 发 生 了较 大 的 改 变 , 促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0 1 3年 9月第 1 o卷第 1 7期
L a b Me d C l i n, S e p t e m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3 O 5 ・
临床 研 究 ・
某社 区高 血 压 患病 情 况 及 相 关 危 险 因素 的 回顾 性 分 析
Hg 视 为高血压 。
2 . 3 高血 压 知 晓 和控 制 情 况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 C a m r .h 9 9W O IHg ie ie o h a a 2 h l e s JT e 1 9 H — S u d 1 n s f r t e m n —
陈荣等 s的研 究 结果相 同。 发病年 龄从 高到
[ 中图分类号]R 4 . 541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8 2 2 l ) 0 7- 2 4 6 5 (O 2 1- 09 0 0 0
Ree a t t d ew e n S n l y e t n i n a d Rik Fa t r f l v n u y b t e e i H p r e so n s c o s S e o TCM y d o e S n rm
龄、 性别 、 体质指数 (M ) 生活方式等危险 因素与各 中医证型的关 系。结果: BI 、 老年高血 压患者的 中医证型与性 别相 关性不 明显 (>o 0) 各 型年 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5 , P .5 , P<o 0 ) 各型体 重指 数之 间具有 显著的差异 ( . 5 。结论 : P<0 0 ) 老年 高血压发病的相 关危 险因素 中, 年龄 、 体质指数 (M ) B I 与中医证型 具有相 关性 。 [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证型; 危险 因素; 关性; 相 老年人
M efn , A0 Z ihn A Xu-a g G h— og T M e at n e ea H s ilfJ c egC a C . t J ce g0 8 0 , hn C D p r tnG nr opt i h n olo Ld i h n 4 0 6 C ia me i l ao n , n
BM I i ig wa s a d o e s n CM y d o s a ay e .Reu t CM atr s o e i ai n s wi .1 n y n t r 。a d T v h s n r me wa n l z d s l:T p te f s n l P t t l n e e h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膳食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膳食钠/钾比值与血压的相关性甚至更强。
我国14组人群研究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每天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均每天盐摄入量12-15克以上。
在盐与血压的国际协作研究(INTERMAP)中,反映膳食钠/钾量的24小时尿钠/钾比值,我国人群在6以上,而西方人群仅为2-3。
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
我国24万成人随访资料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 kg/m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 4倍。
身体脂肪的分布与高血压发生也有关。
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
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群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与人数均明显增加。
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者的比例已达到25%-30%。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
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
如果每天平均饮酒>3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相当于12克酒精,约合360克啤酒,或100克葡萄酒,或30克白酒),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平均升高3.5mmHg与2.1mmHg,且血压上升幅度随着饮酒量增加而增大。
在我国饮酒的人数众多,部分男性高血压患者有长期饮酒嗜好和饮烈度酒的习惯,应重视长期过量饮酒对血压和高血压发生的影响。
饮酒还会降低降压治疗的疗效,而过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发作。
矽肺高血压患病率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183例

住 院矽肺 13人作 为研 究对象, 8 测量所有 患者 的身高、 体重、 率、 心 血压 , 常见 危 险 因素的 问卷调查 , 比较 高血压组与血压 正 常组与各 因素的关 系。结果 : 矽肺人群 高 血压 的患病 率 5 .2 , 晓 率 7 % , 74% 知 2 服 药率 8 % , 压 控 制 率 2 % , 重 、 烟 、 1 血 5 体 吸
2 5为 肥 胖 。
高血压组与血 压正 常组一 般情 况 比 较: 高血压组 与血压 正 常组 的体 重指 数 、 吸烟 、 日摄盐量 、 接尘 时间均数 间比较 , 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 高血 压组年 .5 , 龄、 家族史 、 心率 的 阳性 率高 于非 高血压 组, 饮酒 、 矽肺级别 、 肺功能 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 ( 0 0 ) P> .5 。见表 2 。
高、 体重、 心率 、 血压 。每位 患 者休 息 3 0 分钟后测量 3次平躺 血压 和心 率 , 连测 3 天 。测量 2次身高和体重 , 血压测量按 国 际测量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定进行 , 用 台 使
式血压计 。肥胖 根据 2 0 0 2年 WH O确 定 的亚太地 区肥胖标准 , 体重指数 ( MI B )>
期得到 了医 生 的帮 助 , 又 因为 慢 性病 但
确诊 的高血压 患者或 在 2周 内服用过 降
压药者 , 不论调查血 压是 否正常均诊 断为 高血压 。 统计学处理 : 采用 S S P S统计 软件 进 行统计分析 , 量资料用 ( I ) 计 X- 表示 , - S 配 对资料 采用 t 验 。P<00 检 . 5为差 异 有 统计学意义 , 19 与 9 1年 全 国高血 压普 查 标化患病率 1.8 18 %相 比。
机关干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机关干部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机关干部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为机关中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11年随机选取参加健康体检机关中30岁以上干部1453名,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等10个因素与高血压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家族史、BMI、血糖以及睡眠状况密切相关。
结论:应从控制血糖、合理营养、保证睡眠以及降低BMI等方面入手,进行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机关干部群体中高血压的患病率。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危险的发病因素,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以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而我国则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尤以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上升为突出表现[1]。
本文对1453名机关干部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453名30岁以上机关干部,其中男905名,女548名,平均45.8±5.26岁。
调查方法:根据卫生部疾控司关于慢性病管理规范设计标准问卷,调查包括高血压家族史、饮食、吸烟、饮酒、锻炼、睡眠质量等相关数据;体检内容包括血压值、身高、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kg)/身高2(m2)]、心率、血液生化指标等。
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分类标准[3]与《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规定[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对高血压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单因素分析:1453名30岁以上机关干部中,高血压378例,患病率为26.0%,其中男257例,女12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脂类、血糖(Glu)、胰岛素(Ins)等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对135例高血压患者及81例正常人进行血压、体重指数(BMI)的测定,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空腹Glu、ACE、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餐后2h血糖,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Ins)。
结果空腹ACE、Glu、Ins及空腹TG、LDL和BM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其显著性更为明显。
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条件。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HBP)为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目前国内对其病因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验研究显示: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一起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引起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本文按1990年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轻、中、重度3组。
分析血压与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ACE活性和餐后Glu、Ins及BMI间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高血压患者135例,平均年龄(56.2±10.2)岁。
按照1993年WHO的标准将入选的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
A组:血压(140~160)/(90~95)mmHg;B组:血压(160~180)/(95~105)mmHg;C组:血压>180/105mmHg。
另将询问病史,体检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健康人81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3±8.1)岁。
见表1。
表1 高血压3组患者的SBP、DBP及年龄均数(略)
1.2 方法正常对照与高血压各组间均测量身高、体重,空腹抽血测定Glu、CHO、TG、HDL、LDL、ACE、Ins,口服葡萄糖后2h抽血测定Glu、Ins。
其中CHO、TG、Glu、HDL、LDL为酶法测定[1],试剂Beckman试剂。
ACE活性:美国朗道试剂,仪器Beckman DeltaCX7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
胰岛素: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Beckman试剂,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1.3 诊断指标BMI=体重(kg)/身高2 (m 2 )≥25为肥胖;Ins(空腹)≥16.4mIU/L,Ins (服糖后2h)≥82mIU/L为高胰岛素血症;空腹及餐后2h血糖>6.2mmol/L为高血
糖;CHO>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TG>1.8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HDL<1.0mmol/L为低HDL;LDL>3.0mmol/L为高LDL。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用(ˉx±s)表示。
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餐后2h Glu、Ins、空腹TG、LDL指标均显著升高[2],且高血压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HD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高血压组空腹Glu、Ins、CHO及ACE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HBP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2。
2.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BMI、TG及餐后Ins 阳性率均显著升高,见表3。
随着BMI升高,SBP、SDP均显著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BMI及生化指标的比较(略)
表3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阳性率的比较(略)
ACE>45U/L 20 18 19 4 <0.05 3 讨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强调高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大、糖尿病等的发病密切相关[3]。
本文资料显示,ACE水平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组,均有20%的高血压患者ACE增高,证明ACE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酶,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内,通过生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AGⅡ)和灭活舒血管物质缓激肽BK,起到促进血管收缩、刺激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同时使DNA合成增加,血管壁增厚。
缓激肽是一种扩血管物质,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它在组织中由激肽酶Ⅱ降解,而ACE生成增加,引起血管增长、收缩。
由于AGⅡ的促生长作用,导致心肌细胞肥大。
本文资料显示:ACE水平在高血压组高于正常组,约有20%高血压患者ACE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证明ACE是高血压发病、心肌肥厚、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因此,ACE抑制剂(ACEI)在治疗部分高ACE水平高血压患者及预防这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心肌梗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实验表明,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的升高,BMI、CHO、TG、LDL均显著升高,表明体重超重者更易患高血压,高血压常伴有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这与文献研究相一致。
BMI、LDL与TG均为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因素[4],显示高血压与冠心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调节饮食、减轻体重,合理用药,降低血清中的CHO、TG水平,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本实验表明,虽然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阳性仅占18%,但服糖后2h血糖却显著升高,阳性率达66%。
证明OGTT糖耐性减低;并且空腹Ins及餐后2h后Ins显著升高,阳性率高达46%~56%,显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功能及敏感性下降,可导致高血压与糖尿病(DM),证明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仅凭空腹血糖衡量糖代谢是不够的,空腹Ins和服糖后2h Ins及Glu的测定非常必要,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在空腹血糖升高前得到及时治疗。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在高血压遗传方面的危险因素已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例如:ACE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APOE基因、肾上腺受体AR基因、G蛋白B亚单位(GNB)基因等。
这些遗传方面危险因素的确定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68-282.
2 范泽旭,杜伟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进一步研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4):29-30.
3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84-386.
4 李健斋.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与冠心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9,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