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知识

合集下载

护士输液知识点总结简短

护士输液知识点总结简短

护士输液知识点总结简短输液是护士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护士输液的知识点总结:一、输液的概念1. 输液是指将药物溶液或生理盐水等通过静脉注射或滴注的方式直接输入到患者体内。

2. 输液是治疗疾病、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和药物输入的重要手段。

二、输液的分类1. 按药物种类:可分为营养液、生理盐水、胶体、血浆、药物等。

2. 按注射速度:可分为快速输液和慢速输液。

3. 按输液方式:可分为静脉注射和滴注。

三、输液的注意事项1. 注射药品前需做好药品准备工作,确保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等与医嘱一致。

2. 输液前应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整,针头是否封闭完好,液体是否清澈透明。

3. 输液时需注意消毒操作,包括患者静脉穿刺部位、输液器材等。

4. 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四、输液的操作要点1. 静脉穿刺:需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后,用适当的角度和深度插入针头。

2. 滴注速度:根据医嘱要求确定滴注速度,严格控制输液滴速。

3. 输液器材更换:滴液管和输液瓶需定时更换,防止细菌污染。

4. 输液结束后,需要与患者交代相关事项,如不适反应、出现异常症状等。

五、输液的并发症及应急措施1. 静脉穿刺不得当可能导致局部疼痛、出血等,应及时处理并更换穿刺部位。

2. 滴液管移位或意外脱落,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重新连接,避免细菌感染。

3. 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4. 患者意外脱离输液器后,护士应及时处理,避免药物过量输入。

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输液工作时,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输液过程安全和有效。

同时,注重对患者的情绪关怀和沟通,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健康提供保障。

静脉输液知识点

静脉输液知识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静脉输液知识点汇一、知识点1、晶体溶液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着效果2、低分子左旋糖酐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着效果3、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空气栓塞4、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要求在50分钟内滴完,输液速度为150滴/分钟5、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性痰、气促、胸闷6、劲外静脉穿刺的正确部位是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7、输液时发生肺水肿是吸氧需用20%--30%的乙醇湿化,目的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8、复方氯化钠溶液是一种晶体溶液,浓缩白蛋白是一种胶体溶液,9、血液病患者最适宜输入新鲜血,患者输入大量库存血后容易出现低血钙10、输血引起溶血反应,最早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11、冰冻血浆使用前应放在37摄氏度温水中提温,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应输入0.9%氯化钠溶液12、发生溶血反应时,护士首先应停止输血,给患者吸氧并保留余血1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应剃去局部头发,用70%酒精消毒局部,护士右手持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用胶布固定针头14、输液时发生发热反应时,护士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15、输血时发生过敏反应时应注射抗过敏药物,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16、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将剩余血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17、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是少尿或无尿,尿素氮增高,高钾血症和酸中毒18、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及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易引起静脉炎19、静脉炎的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肿胀,灼热、局部有疼痛及局部组织发红20、输血致过敏反应的原因有患者是过敏性体质、输入血中含有致敏物质、供血者有过敏史及供血者在献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食物和药物21、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开始阶段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时的主要症状为出现黄疸、恶心、呕吐、腰背部剧痛及面部潮红22、劲外静脉穿刺插管的目的有静脉取血做化验、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及给予高营养治疗23、补钾的原则有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早及见尿给钾24、可因输血而感染的疾病有疟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及梅毒25、白蛋白可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26、5%的碳酸氢钠用于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有显着效果27、20%甘露醇有利尿作用28、高分子右旋糖酐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29、A型血红细胞上只有A抗原,B型血红细胞上只有B抗原,O型血红细胞上既无A抗原也无B抗原,AB型血红细胞上A抗原和B抗原同时存在30、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下滴时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并有疼痛时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导致液体下滴不畅时应抬高输液瓶位置,因静脉痉挛导致液体不滴时应热敷注射部位,针头阻塞时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31、自体输血使用于脾破裂患者,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贫血患者,血小板浓缩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患者,凝血制剂适用于血友病患者32、在抢救大出血患者过程中给予输血时患者应取中凹卧位。

输液操作知识点总结大全

输液操作知识点总结大全

输液操作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输液的定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通路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入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二、输液的类型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0.9%氯化钠的注射液,是一种无菌、无毒副作用的注射液,可用于补液、维持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 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的注射液,可用于补液、维持液体平衡,纠正低血糖等。

3.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注射液,可用于补充血容量,提高心排血量,纠正休克等。

4. 药物溶液药物溶液是将药物溶解在溶液中,通过输液途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药物溶液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抗生素、止痛药、营养支持药物等。

三、输液的操作流程1. 检查医嘱在进行输液操作前,护士需要仔细查阅医嘱,确认患者的输液方式、药物和剂量等信息。

2. 动脉穿刺将消毒过的注射器插入患者的静脉通路,护士需要在插管前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根据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穿刺部位。

3. 排除空气在输液之前,护士需要将输液管道中的空气全部排除,以免对患者造成危害。

4. 固定输液管将输液管道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以确保输液的稳定和安全。

5. 开始输液确认所有步骤准备完毕后,护士可以开始输液操作。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情况,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6. 输液结束输液结束后,护士需要做好输液管道的清理和消毒工作。

同时,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输液情况,并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

四、输液的注意事项1. 注重消毒在进行输液操作前,护士需要重视消毒工作,确保输液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感染风险。

2. 注意巡视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巡视患者的情况,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遵守规范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合理。

4. 注意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输液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输液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输液的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液体的组成1. 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通常用于补充糖分,提供能量,维持体液平衡。

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一般为5%、10%、15%和20%。

2. 盐水溶液:盐水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盐水溶液的浓度一般为0.9%的氯化钠溶液,也可以是一些含有氯离子和其他电解质的生理盐水。

3. 药物溶液:药物溶液主要使用于治疗疾病,根据药物的不同可以分为抗生素溶液、激素溶液、维生素溶液等。

二、输液形式1. 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器或引流管将液体注入患者体内的静脉,并通过静脉通道输送至全身循环,通常适用于需要快速补液、给药或治疗的情况。

2. 静脉滴注:采用静脉输液器或滴定管进行滴速控制,使药液缓慢、均匀地进入体内,并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和提高药效。

3. 皮下输液:通过皮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适用于药物对肌肉或静脉注射反应敏感的情况。

三、输液途径1. 静脉输液:通过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肝静脉进行输液,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选择不同的输液途径。

2. 皮下输液:通过患者的皮下组织进行输液,常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情况。

四、输液的选择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液体和浓度: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合的液体和浓度进行输液。

2. 注射速度和滴速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设置合适的注射速度和滴速控制,以保证药物的有效输送。

3. 输液途径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涉及到液体的组成、输液形式、输液途径、输液的选择和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输液治疗,并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护士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

护士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

护士静脉输液知识点总结静脉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静脉提供给患者药物、营养液和输液等,为患者提供有效支持和治疗。

在医疗工作中,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静脉输液知识,包括静脉畅通的保障、输液相关的医疗器械的使用以及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处理等。

下面将对护士静脉输液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

一、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1. 静脉输液的定义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溶液直接注入患者静脉内,以达到治疗、支持和营养的目的。

2. 静脉输液的适应症静脉输液适用于患者消化道功能不良或不能进食、需要急救治疗或治疗效果迅速的情况下,如休克、严重感染、脱水等。

3. 静脉输液的禁忌症静脉输液的禁忌症包括心力衰竭、肺水肿、溶血危机、全身性水肿等。

二、静脉畅通的保障1. 静脉畅通的检查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检查患者的静脉是否畅通,是否有血栓、曲张等情况,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2. 静脉畅通的保障措施保障静脉畅通的措施包括穿刺前适当的加压包扎、选用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正确的穿刺角度和深度、以及适当的局部按摩等。

三、静脉输液的医疗器械使用1. 静脉输液的器械静脉输液的常用器械包括输液管、静脉针头、输液器、药品包装、止血带等。

2. 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输液器的更换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以避免细菌污染和药物残留。

4. 输液管的使用输液管应定期更换,避免残留液体引起感染。

四、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处理1. 静脉穿刺引起的问题如出血、局部肿胀、静脉炎等,需要及时处理。

2. 输液管堵塞输液管堵塞时,护士需要迅速处理,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3. 输液过敏反应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4. 输液处感染输液处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护士需要加强护理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五、静脉输液的护理常识1. 输液部位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如是否有出血、渗出、疼痛等,及时处理并记录。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

输液护士必学知识点总结一、静脉输液的概念及目的静脉输液是将药物、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静脉管道注入病人体内,以达到治疗、补液或营养的目的。

静脉输液的目的是通过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二、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需要快速有效治疗的病情,以及需要大量补液或营养支持的情况。

2. 禁忌症:静脉输液对于存在组织水肿、血管壁损伤、缺血坏死和感染等情况的病人禁忌。

三、静脉输液常见药物及药理学知识1. 常见静脉输液药物: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

2. 药理学知识: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有助于正确、安全地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

四、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检查病人的医嘱、确认病人身份、准备静脉输液药物和器具等。

2. 静脉通路的建立: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做好静脉穿刺,并确保静脉通路通畅。

3. 输液药物的贮备和配制:将药物按医嘱准备好,确保药物的名称、用量和浓度无误。

4. 输液器具的连接和设置:连接输液管和输液瓶,进行滴速和滴速器的调节等。

5. 监测:定时监测输液瓶的液位、输液速度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等。

6. 输液后处理:输液结束后,及时拔出输液管,做好伤口消毒,并对病人进行观察。

五、静脉通路的观察和护理1. 静脉通路的观察:定时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输液是否泄漏,静脉是否有红肿、硬结等情况。

2. 静脉通路护理:定期更换输液点滴,定期消毒静脉通路,保持通路清洁干燥等。

六、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 静脉炎:定期更换输液点滴,保持静脉通路通畅,避免静脉破裂和感染等方式预防。

2. 漏液:定期观察输液器,保持输液器和输液管的贴合,避免输液泄漏。

3. 过敏反应:了解病人的过敏史,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七、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输液科普知识

输液科普知识

输液科普知识1、输液时请不要自行随意调整滴速“输液”过程中,病人或病人家属不要认为“输液”快几滴慢几滴无所谓,或因躺着着急,而任意扭快滴速,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

最适宜的滴速是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的,因此千万不要随便加快或减慢滴速,以防意外发生。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40-60滴;儿童的输液速度为每分钟20-40滴;老年人的输液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40滴。

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其输液的速度应减慢,一般为每分钟30-40滴。

输液速度如果过快,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心脑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

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

而且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

所以,不要擅自调速,如果需要,可以咨询医护人员。

2、输液时空气进入现在医院多使用莫菲氏管输液。

莫菲氏管通过潴留一定量的液体形成液平面防止空气进入管路从而大大地避免了空气进入血液的发生率。

一般认为,≤0.0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都不会有任何感觉。

超过2ml/kg的空气进入体内,就有猝死风险。

以一个成年女性50kg来计算,至少也需要100ml的空气,且必须在1分钟之内打完才会致命。

正常少量的空气都会被肺吸收,所以不必惊慌。

3、输液时少量回血是正常的现象输液就算药液用光也不会让空气注射进去,因为人有血压,手背的静脉可能更低一些,但仍然足以阻止空气倒流进血管。

所以药液落下去到一定高度就不再继续流动了。

同时,因为人的血压有波动,再加上一些动作造成的位置变化,会产生一个压强差,因此会造成一部分回血。

然而回血高度很有限,虽然在透明的塑胶管中一段通红看起来比较吓人,但是实际上这样的血量并不影响健康。

4、部分药物输液时需避光处理某些注射用药物对光不稳定,会发生光解反应、变色、分解、氧化等,影响使用效果。

输液时需要使用避光输液器或避光罩等避光处理。

输液的小常识

输液的小常识

输液的小常识
以下是一些输液的小常识:
1. 输液前:告知医生过敏史、用药史和现存疾病等信息。

如有可能,尽量避免空腹输液。

2. 输液时:保持舒适的体位,不要随意移动手臂,以免影响输液速度或导致针头移位。

注意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有不适,如头晕、恶心、皮疹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 输液速度:一般情况下,输液速度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因素来调整的。

过快可能引起不适,过慢则可能影响药效,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4. 拔针后的护理:输液结束后,按压针眼处3-5 分钟,避免出血和淤血。

5. 其他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

同时,要注意输液器材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相关知识
一、何谓静脉输液法
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各种药物或血液直接输入静脉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称之为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二、目的及适用范围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三、静脉输液的优、缺点
优点: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缺点: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静脉输液法
四、常用输液穿刺的静脉
1、周围浅静脉:指分布于皮下的肢体末梢的静脉。

上肢常用的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

下肢常用的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

2、中心深静脉:常用的主要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3、头皮静脉:常用的主要有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
五、常用溶液
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溶液:
1.供给水分和热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给电解质,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调节酸碱平衡,用5%碳酸氢钠,11.2% 乳酸钠溶液等。

4.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加血容量,用各种右旋糖酐注射液、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浆。

5.利尿脱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

用于特定治疗目的,如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可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补充蛋白质;还有一种营养液可由静脉输入,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其正氮平衡,并供给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液体,多用于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

六、输液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

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

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

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七、输液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溶液不滴①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

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输入。

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确定针头阻塞,药液不滴.挤压有阻力无回血,确定针头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

⑤血管痉挛。

局部可行热敷、按摩、必要时注入少量0.25%盐酸普鲁卡因,以扩张血管。

2、滴管内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上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上端的橡胶管。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将输液瓶取下,使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但须保持橡胶管点滴通畅,待滴球内液体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时,再挂回输液架上即能继续点滴。

3、滴管内液面过低: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者,可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适当水平时再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②滴管侧壁无调节孔者,可
夹住滴管下端的橡胶管,用手挤压滴管上端的橡胶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适当水平时,将滴管上端橡胶管内的空气挤入输液瓶,松开下端橡胶管即可。

③输液过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则应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与茂菲氏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予以更换。

八、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